1. 太平廣記
    1. 卷第四百十 草木五
      1. 果上
        1. 柤稼𣘗樹實
        2. 如何樹實
        3. 仙梨
        4. 綺縞樹實
        5. 波郍婆樹實
        6. 瞻波異果
        7. 神仙李
        8. 武陵桃李
        9. 金李
        10. 漢帝杏
        11. 仙人杏
        12. 御李子
        13. 朱李
        14. 兔頭柰
        15. 脂衣柰
        16. 朱柰
        17. 文林果
        18. 聖柰
        19. 木桃
        20. 東方村桃
        21. 仙桃
        22. 勾桃
        23. 一石桃
        24. 偏桃
        25. 王母桃
        26. 食核桃
        27. 韶子
        28. 天寶甘子
        29. 北方棗
        30. 西王母棗
        31. 仙人棗
        32. 仲思棗
        33. 波斯棗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十 草木五


果上

  • 柤稼𣘗樹實
  • 如何樹實
  • 仙梨
  • 綺縞樹實
  • 波郍婆樹實
  • 瞻波異果
  • 神仙李
  • 武陵桃李
  • 金李
  • 漢帝杏
  • 仙人杏
  • 御李子
  • 朱李
  • 兔頭柰
  • 脂衣柰
  • 朱柰
  • 文林果
  • 聖柰
  • 木桃
  • 東方村桃
  • 仙桃
  • 勾桃
  • 一石桃
  • 偏桃
  • 王母桃
  • 食核桃
  • 韶子
  • 羅浮甘子
  • 天寶甘子
  • 北方棗
  • 西王母棗
  • 仙人棗
  • 仲思棗
  • 波斯棗
果上
柤稼𣘗樹實

東方大荒之中,有樹焉,名曰柤稼𣘗。柤,柤梨也;稼者,株稼也;𣘗,暱也。【「柤……暱也」《神異經研究》據陶氏《神異經輯校》改作小字。】三千歲開花,九千歲結實。其花蕊紫色,其實赤色。其高百丈,或千丈也。敷張自輔,東西南北方枝,各近五十丈。葉長七尺,廣五尺,色如緑青,木皮如梓樹,理如甘草,味飴。實長九尺,圍如長,無瓤核。竹刀剖之,如凝蜜。得食,復見實即滅矣。言復見後實熟者,壽一萬二千歲。【「言復見……歲」《神異經研究》改作小字。】【出《神異經》】

如何樹實

南方大荒有樹焉,名曰如何。三百歲作花,九百歲結實。花色朱,其實正黄。高五十丈,敷張如蓋。葉長一丈,廣二尺餘,似管苧,色青,厚五分,可以絮,如厚朴。材理如支。九子,味如飴。實有核,形如棘子,長五尺,圍如長。金刀剖之則酸,【「則酸」《神異經研究》據《北戶録》卷二、《相感志》卷十三改作「則苦竹刀剖之則飴木刀剖之則酸」。】蘆刀剖之則辛。食之者地仙,不畏水火,不畏白刃刃,刀之屬。言地仙者,不能飛,在地久生而已。【出《神異經》】

仙梨

南方有樹焉,高百丈,敷張自輔。葉長一丈,廣六尺,名梨。【「梨」《神異經研究》據《相感志》卷十三改作「木梨」。】如今之柤梨,但樹大耳。其子徑三尺,剖之少瓤,白如素,和羹食之地仙,衣服不敗,辟穀,可以入水火也。【出《神異經》】

綺縞樹實

東南荒中有邪音耶木焉,高三千丈,【「千」孫校本作「十」,是。】或十餘圍,【「圍」《御覽》卷九七二作「丈圍丈餘」。】或七八尺。其枝有喬直上,不可那也。葉如甘瓜。三百歲盡落而生花,形如甘瓜,花復二百歲,落而生蕚,蕚下生子,三歲而成熟。成熟之後,不長不减。子形如寒瓜,似冬瓜也,長七八寸,徑四五寸。蕚復覆生頂,言發蕚而得成實。此不取,萬世如故。若取子而留蕚,蕚復生子。如初年月,復成熟。復二年則成蕚,則復生子。其子形如甘,【「甘」《齊民要術》卷十作「甘瓜」。】瓤少𧡍音練甘美,食之,令人身澤。不可過三升,令人冥醉,半日乃醒。木高,人取不能得,唯木下有多羅之人,緣能得之,【「緣能」《齊民要術》卷十作「能緣」。】多羅,國名。一名無葉。世人後生不見葉,謂之無葉也。一名綺縞。【張茂先注云:「驕,謂直上不可那也。」王國良按:倚,假借爲踦,謂獨立不偶也。驕,假借爲喬,高也。《神異經研究》作「倚驕」。】人見無葉,謂之綺縞。【出《神異經》】

波郍婆樹實

波郍婆樹,出佛林國,呼爲阿薩嚲。樹長五六丈,皮色青緑。葉極光淨,冬夏不凋。無花結實,其實從樹莖出,大如冬瓜,有皮裹之,殼上有刺,瓤至甘甜,可食。核大如棗,一實有數枚。核中仁如栗黄,炒之食甚美。【出《酉陽雜俎》】

瞻波異果

瞻波國有人牧牛百餘頭,有一牛離群,忽失所在,至暮方歸,形色鳴吼異常,牛主異之。明日,遂獨行,主因隨之。入一穴,行五六里,豁然明朗,花木皆非人間所有。牛於一處食草,草不可識。有果作黄金色,牧牛人竊將還,爲鬼所奪。又一日,復往取此果。至穴,鬼復欲奪,其人急吞之,身遂暴長,頭纔出,身塞於穴,數日化爲石。【出《酉陽雜俎》】

神仙李

防陵楚山,有朱仲李圃三十六所。潘岳《閑居賦》云「房陵朱仲之李」。又李尤《果賦》云「三十六之朱李」。蓋仙李縹而神李紅。陸士衡《果賦》云「中山之縹李」是也。【出《述異記》】

武陵桃李

武陵源在中,山中無他木,盡生桃李,俗呼爲桃李原。原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傳亂,人於此避難者,食桃李實者,皆得仙去。【出《述異記》】

金李

杜陵有金李。李之大者,謂之夏李;尤小者,謂之鼠李。【出《述異記》】

漢帝杏

濟南郡之東南,有分流山,山上多杏,大如梨,色黄如橘,土人謂之漢帝杏,亦曰金杏。【出《酉陽雜俎》】

仙人杏

杏圃洲南海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種杏處。」時,嘗有人舟行遇風,泊此洲五六月,日食杏,故免死。云,洲中有冬杏。王充《果賦》云:「冬實之杏,春熟之甘。」郭太儀《果賦》云:「杏或冬而實。」【出《述異記》】

御李子

許昌節使小廳,是故景福殿董卓亂,魏武挾令遷帝,自許州有小李子,色黄,大如櫻桃,謂之御李子。即獻帝時所植,至今有焉。【出《述異記》】

朱李

魏文帝安陽殿前,天降朱李八枚,啖一枚,數日不食。今李種有安陽李,大而甘者,即其種也。【出《述異記》】

兔頭柰

白柰,出凉州野豬澤,大如兔頭。【出《酉陽雜俎》】

脂衣柰

脂衣柰,時,紫柰大如升,核紫花青,研之有汁,可漆,或著衣,不可浣。【出《酉陽雜俎》】

朱柰

貞觀年中,頓丘縣有一賢者,於黄河渚上拾菜,得一樹栽子,大如指。持歸,蒔之三年,乃結子五顆,味狀如柰,又似林檎多汁,異常酸美。送縣,縣上州,以其奇味,乃進之,上賜綾一十匹。後樹長成,漸至三百顆,每年進之,號曰朱柰,至今存。等州,取其枝接,所在豐足。人以爲從西域浮來,礙渚而住矣。【出《朝野僉載》】

文林果

永徽中,魏郡臨黄王國村王方言,嘗於河中灘上拾得一小樹栽,埋之。及長,乃林檎也。實大如小黄瓤,色白如玉,間以珠點,亦不多,三數而已,有如纈,實爲奇果,光明瑩目,又非常美。紀王慎曹州刺史,有得之獻王。王貢於高宗,以爲朱柰,又名五色林檎,或謂之聯珠果。種於苑中。西城老僧見之,云:「是奇果,亦名林檎。」上大重之,賜王方言文林郞,故亦號此果爲「文林果」,俗云頻婆果。河東亦多林檎,中亦不少,河西諸郡,亦有林檎,皆小於文林果。【出《洽聞記》】

聖柰

河州鳳林關靈巖寺,每七月十五日,溪穴流出聖柰,大如盞。以爲常。【出《洽聞記》】

木桃

桃之大者曰木桃。《詩》云「投我以木桃」是也。【出《述異記》】

東方村桃

東方村有桃樹,其子徑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壽。食核中仁,可以治嗽。小桃温潤,既嗽人食之,即止也。【出《神異經》】

仙桃

仙桃出郴州蘇躭仙壇。有人至心祈之,輙落壇上,或至五六顆。形似石塊,赤黄色,破之,如有核三重。研飲之,愈衆疾,尤治邪氣。【出《酉陽雜俎》】

勾桃

華林苑勾桃子,【「勾」《天中記》卷五二作「勾鼻」。】重三觔,或二觔半,亦有名棃者。比衆果氣味甘美,入口消釋。人間有名果,季龍作蝦蟇車,四箱廣一丈,深一丈,合土載中植之,則無不生也。【出《洽聞記》】【本條出《鄴中記》,分作二條。】

一石桃

吐谷渾桃,大如石甕。【「石」《墨莊漫録》卷一作「六石」,《廣羣芳譜》卷五四作「一」。】【出《洽聞記》】

偏桃

偏桃出波斯國波斯呼爲婆淡。樹長五六丈,圍四五尺,葉似桃而闊大。三月開花,白色。花落結實,狀如桃子而形偏。其肉苦澁,不堪噉。核中仁甘甜,西域諸國並珍之。【出《酉陽雜俎》】

王母桃

王母桃,洛陽華林園内有之。十月始熟,形如括簍。【「簍」《酉陽雜俎》作「樓」。】俗語曰:「王母甘桃,食之解勞。」亦名西王母桃。【出《酉陽雜俎》】

食核桃

揚子留後吴堯卿家有傭賃者,役之既久,一日,持一大桃核,可容數升,以獻堯卿堯卿知其異,稍磨而食之。既盡,頗覺輕健。堯卿爲吏,貪猥殘虐。畢師鐸之難,投所居後閣井中死。師鐸求得類堯卿者殺之。後有得其故居者,竊知其屍在井中,取而得之。舉體皆腐壞,而贜腑有成金者。【出《稽神録》】

韶子

初寧縣里有石榆子,一名山棗,又時呼爲韶子也。【出《南越志》】

羅浮甘子(二種)

羅浮甘子,開元中,始有山僧種於南樓寺,其後進獻。幸奉天之歲,皆不結實。【出《國史補》】

天寶甘子

天寶十年,上謂幸臣曰:「近於宮内種甘子數株,今秋結實一百五十顆,與南、道所進不異。」宰臣賀表曰:「雨露所均,混天區而齊被;草木有性,憑地氣而潛通。故得資外之珍果,爲禁中之華實。」相傳云,玄宗年,羅浮甘子不實。嶺南有蟻,大於中馬犠,結巢於甘樹,甘實時,常循其上,故甘皮薄而滑,往往甘實在巢中。冬深取之,味數倍於常者。【出《酉陽雜俎》】

北方棗

北方荒中,有棗林焉。其高五十丈,【「五十丈」《神異經研究》據《齊民要術》卷十、《藝文類聚》卷八七、《政和證類本草》卷二三改作「五丈」。】敷張枝條數里餘,疾風不能偃,雷電不能摧。其子長六七寸,圍過其長,熟色如朱,乾之不縮,氣味潤澤,殊於常棗。食之,可以安軀益氣。故方書云:「此棗枝條,盛於常棗,亦益氣安軀。」赤松子云:「北方大棗味有殊,既可益氣又安軀。」【出《神異經》】

西王母棗

華林苑西王母棗,冬夏有葉,九月生花,臘月乃熟,三子一尺。又有羊角棗,亦三子一尺。【出《洽聞記》】

仙人棗

時,太倉南有翟泉,西有華林園。園有仙人棗,長五寸,核細如針。【出《酉陽雜俎》】

仲思棗

信都獻仲思棗四百枝,棗長四五寸,紫色,皮縐,細核。實肥有味,賢於青州棗。北齊時,有仙人仲思得此棗,種之,亦名仙棗。時海内唯有數樹。【出《大業拾遺》】

波斯棗

波斯棗,出波斯國波斯呼爲窟莽。樹長三四丈,圍五六尺。葉如土藤,不凋。二月生花,狀如蕉。花有兩甲,漸漸開罅,中有十餘房。子長二尺,【「尺」《酉陽雜俎》「寸」。】黄白色,有核,熟則紫黑,狀類乾棗,味甜如飴,可食。【出《酉陽雜俎》】

字數:2879,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