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水族爲人
      1. 子路
      2. 長水縣
      3. 姑蘇男子
      4. 永康人
      5. 王素
      6. 費長房
      7. 張福
      8. 丁初
      9. 謝非
      10. 顧保宗
      11. 武昌民
      12. 寡婦嚴
      13. 尹兒
      14. 廣陵王女
      15. 楊醜奴
      16. 謝宗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水族爲人


  • 子路
  • 長水縣
  • 姑蘇男子
  • 永康人
  • 王素
  • 費長房
  • 張福
  • 丁初
  • 謝非
  • 顧保宗
  • 武昌民
  • 寡婦嚴
  • 尹兒
  • 廣陵王女
  • 楊醜奴
  • 謝宗
子路

孔子厄於,絃歌於館。中夜,有一人,長九尺餘,皂衣高冠,咤聲動左右。子路引出,與戰於庭,仆於地,乃是大鯷魚也,長九尺餘。孔子嘆曰:「此物也,何爲來哉?吾聞物老則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其來也,豈以吾遇厄絶糧,從者病乎?夫六畜之物,及龜蛇魚鼈草木之屬,神皆能爲妖怪,故謂之五酉。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故物老則爲怪矣。殺之則已,夫何患焉!」【出《搜神記》】

長水縣

時,長水縣有童謡曰:「城門當有血,則陷没爲湖。」有老嫗聞之,憂懼,旦往窺焉。門衛欲縛之,嫗言其故。嫗去後,門衛殺犬,以血塗門。嫗又往,見血走去,不敢顧。忽有大水,長欲没縣。主簿何幹入白令,令見曰:「何忽作魚?」曰:「明府亦作魚矣!」遂渝陷爲谷。【出《鬼神傳》】【黄刻本作「出《神鬼傳》」,而《水經注》卷二九引是條,出「《神異傳》」。是條記神廟由來,與其他注《神鬼傳》各條不同,則謂其出《神異傳》,或然。】

姑蘇男子

後漢時,姑蘇有男子,衣白衣,冠紫冠,容貌甚偉,身長七尺,眉目踈朗。從者六七人,遍歷人家,姦通婦女,晝夜不畏於人。人欲掩捕,即有風雨,雖守郡有兵,亦不敢制。苟犯之者,無不被害。月餘,術人趙杲,聞患,泛舟遽來。適下舟步至姑蘇北堤上,遥望此妖,見路人左右奔避無所,曰:「此人所患者也。」時會稽守送臺使,遇亦避之於館。因謁焉,守素知有術,甚喜。謂郡守曰:「君不欲見乎?」因請水燒香,長嘯數聲,天風歘至,聞空中數十人響應。擲手中符,符去如風。頃刻,見此妖如有人持至者,甚惶懼。謂曰:「何敢幻惑不畏?」乃按劍曰:「誅之。」便有旋風擁出。謂守曰:「可視之矣。」使未出門,已報去此百步,有大白蛟,長三丈,斷首於路傍。餘六七者,皆身首異處,亦黿鼉之類也。左右觀者萬餘人,咸稱快。自此無患矣。【出《三吴記》】

永康人

孫權時,永康有人入山,遇一大龜,即逐之。龜便言曰:「游不良時,爲君所得。」人甚怪之。載出,欲上吴王。夜泊里,纜舡於大桑樹。宵中,樹呼龜曰:「勞乎元緒,奚事爾耶?」龜曰:「我被拘縶,方見烹𦞦。雖盡南山之樵,不能潰我。」樹曰:「諸葛元遜博識,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計從安出?」龜曰:「子明無多辭,禍將及爾。」樹寂而止。既至,命煮之,焚柴百車,語猶如故。諸葛恪曰:「燃以老桑方熟。」獻之人仍説龜樹共言,登使伐取,煮龜立爛。今烹龜猶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龜爲「元緒」也。【出《異苑》】

王素

吴少帝五鳳元年四月,會稽餘姚縣百姓王素有室女,年十四,美貌。隣里少年求娶者頗衆,父母惜而不嫁。嘗一日,有少年,姿貌玉潔,年二十餘,自稱江郎,愿婚此女。父母愛其容質,遂許之。問其家族,云:「居會稽。」後數日,領三四婦人,或老或少,及二少年,俱至家。因持資財以爲聘,遂成婚媾。已而經年,其女有孕,至十二月,生下一物,如絹囊,大如升,在地不動。母甚怪異,以刀割之,悉白魚子。因問江郞:「所生皆魚子,不知何故?」亦未悟。江郞曰:「我所不幸,故産此異物。」其母心獨疑江郞非人,因以告密令家人,候江郞解衣就寢,收其所著衣,視之,皆有鱗甲之狀。見之大駭,命以巨石鎮之。及曉,聞江郞求衣服不得,異常詬罵。尋聞有物偃踣,聲震於外。家人急開戶視之,見牀下有白魚,長六七尺,未死,在地撥剌。斫斷之,投江中。女後別嫁。【出《三吴記》】

費長房

汝南有妖,常作太守服,詣府門椎鼓,郡患之。及費長房來,知是魅,乃呵之。即解衣冠叩頭,乞自改,變爲老鼈,大如車輪。長房令復就太守服,作一札,敕葛陂君。叩頭流涕,持札去。視之,以札立陂邊,以頸繞之而死。【出《列異傳》】

張福

鄱陽張福,舡行,還野水邊,忽見一女子,甚有容色,自乘小舟。曰:「汝何姓?作此輕行,無笠雨駛,可入吾船避雨。」因共相調,遂入就寢。以所乘小舟,繫舡邊。三更許,雨晴月明,視婦人,乃一大鼉,欲執之,遽走入水。向小舟,乃是一槎段,長丈餘。【出《搜神記》】

丁初

吴郡無錫有上湖大陂,陂吏丁初,天每大雨,輒循隄防。春盛雨,初出行塘。日暮間,顧後有小婦人,上下青衣,戴青傘。追,後呼:「掾待我!」時悵然,意欲留伺之,復疑本不見此,今忽有婦人冒陰雨行,恐必鬼物。便疾行,顧見婦人,追之亦速。因急走,去之轉遠。顧視婦人,乃自投陂中,汜然作聲,衣蓋飛散。視之,是大蒼獺,衣傘皆荷葉也。此獺化爲人形,數媚年少者也。【出《搜神記》】

謝非

道士丹陽謝非石城冶,買釜還,日暮,不及家。山中有廟,舍於溪水上,入中宿。大聲語曰:「吾是天帝使者,停此宿。」猶畏人刼奪其金,意若搔搔不安。夜二更中,有來至廟門者,呼曰:「何銅。」應諾:「廟中有人氣是誰?」云:「有人言是天帝使者,少頃便還。」須臾,又有來者,呼,問之如前,答如故,復嘆息而去。驚擾不得眠,遂起。呼問之:「先來者是誰?」答云:「是水邊穴中白鼉。」「汝是何等物?」云:「是廟北巖嵌中龜也。」皆陰識之。天明,便告居人言:「此廟中無神,但是龜鼉之輩,徒費酒肉祀之。急具鍤來,共往伐之。」諸人亦頗疑焉,於是並會伐掘,皆殺之,遂壞廟絶祀。自後安靜。【出《搜神記》】

顧保宗

顧保宗,字世嗣江夏人也。每釣魚中,嘗夏夜於草堂臨月未臥,忽有一人,鬚髮皓然,自稱爲翁,有如漁父。直至堂下,乃揖保宗,便箕踞而坐,唯哭而已。保宗曰:「翁何至?」不語。良久,謂保宗曰:「陸行甚困,言不得速。」保宗曰:「翁適何至?今何往?」答曰:「來自江州,復歸江夏。」言訖,又哭。保宗曰:「翁非異人乎?」答曰:「我實非人,以君閑退,故來相話。」保宗曰:「野人漁釣,用釋勞生,何閑退之有?」答曰:「世方兵亂,閑退何詞?」保宗曰:「今世清平,亂當何有?」答曰:「君不見桓玄之志也?」保宗因問:「若世有兵,可言歲月否?」翁曰:「今不是隆安五年耶?」保宗曰:「是。」又屈指復哭,謂曰:「後年易號。復一歲,桓玄盜國,盜國未幾,爲卯金所敗。」保宗曰:「卯金爲誰?」答曰:「君當後識耳。」言罷,復謂保宗曰:「不及二十稔,當見天命變革。」保宗曰:「翁遠至,何所食?」答曰:「請君常食。」保宗因命筆記之。翁食訖,謂保宗曰:「今夕奉使,須向前,來日平旦,幸愿觀之。」又曰:「百里之中,獨我偏異,故驗災祥,我等是也。」曰:「未審些言,何以驗之?」答曰:「兵甲之兆也。」言訖乃出。保宗送之於戶外,乃訣去。及曉,遂臨觀之,聞水風漸急,魚皆出浪,極目不知其數,觀者相傳。首尾百餘里,其中有大白魚,長百餘丈,驤首四望,移時乃没。是歲,隆安五年六月十六日也。保宗大異之。後二歲,改隆安七年爲元興元興二年十一月壬午,桓玄果簒位。三年二月,建武將軍劉裕起義兵滅桓玄,復晉安帝位。後十七年,劉裕襌,一如魚之所言。【出《九江記》】

武昌民

宋高帝永初中,張春武昌太守。時有人嫁女,未及升車,女忽然失怪,【「怪」《法苑珠林校注》卷三十一作「性」。】出外毆擊人,仍云「己不樂嫁」。巫云:「是邪魅。」將女至江際,【以上見於《法苑珠林校注》卷三十一。】遂擊鼓,以術呪療。翌日,有一青蛇來到坐所,即以大釘釘頭。至日中,復見大龜從江來,伏於巫前。巫以朱書龜背作符,遣入江。至暮,有大白鼉從江出,乍沉乍浮,龜隨後催逼。鼉自分死,冒來,先入幔與女辭訣。慟哭云:【《御覽》卷九三二於此句前有「女」字。】「失其同好。」於是漸差。或問:「魅者歸於一物,今安得有三?」巫云:「蛇是傳通,龜是媒人,鼉是其對。」所獲三物,悉殺之。【出《廣古今五行記》】

寡婦嚴

建康大夏營寡婦元嘉初,有人稱華督,與結好。街卒夜見一丈夫,行造護軍府,府在建陽門内。街卒呵問,答云:「我華督還府。」徑沿西墻欲入,街卒以其犯夜,邀擊之,乃變爲鼉。察其所出入處,甚瑩滑,通府中池。池先有鼉窟,歲久,因能爲魅,殺之遂絶。【出《異苑》】

尹兒

安城尹兒元嘉中,父暫出,令守舍。忽見一人,年可二十,騎馬,張斗繖,從者四人,衣並黄色,從東方來,於門呼尹兒,求暫寄息。因入舍中庭下,坐胡牀,一人捉繖覆之。尹兒看其衣,悉無縫,五色斕斑,似鱗甲而非毛也。有頃,雨將至,此人上馬去,顧語尹兒曰:「明當更來。」乃西行,躡虚而昇。須臾,雲氣四合,白晝爲之晦瞑。明日,大水暴至,川谷沸湧,丘壑淼漫,將淹舍。忽見大魚,長三丈餘,盤屈當水衝,族乃免漂蕩之患。【出《廣古今五行記》】

廣陵王女

沙門竺僧瑶得神呪,尤能治邪。廣陵家女病邪,治之。入門,瞑目罵云:「老魅不念守道而干犯人!」女乃大哭,云:「人殺我夫!」魅在其側曰:「吾命盡於今!」因歔欷。又曰:「此神不可與爭。」乃成老鼉,走出中庭。令撲殺之也。【出《志怪》】

楊醜奴

河南楊醜奴嘗詣章安湖採蒲,將暝,見一女子,衣裳不甚鮮潔,而容貌美。乘船載蓴,前就醜奴。家湖側,逼暮不得返,便停舟寄住。借食器以食,盤中有乾魚生菜。食畢,因戲笑,醜奴歌嘲之。女答曰:「家在西湖側,日暮陽光頽。託蔭遇良主,不覺寫中懷。」俄滅火共寢,覺有臊氣,又手指甚短,乃疑是魅。此物知人意,遽出戶,變爲獺,徑走入水。【出《甄異志》】【即《甄異傳》。】

謝宗

會稽王國吏謝宗赴假,經吴皋橋。同船人至市,獨在船。有一女子,姿性婉娩,來詣船,因相爲戲。女即留宿歡讌,乃求寄載。許之。自爾船人夕夕聞言笑。後逾年,往來彌數。同房密伺,不見有人,知是邪魅。遂共掩被。良久,得一物,大如枕。須臾,又獲二物,並小如拳。視之,乃是三龜。悲思,數日方悟。向説如是云:「此女子一歲生二男,大者名道愍,小者名道興。」又云:「此女子及二兒,初被索之時,大怖,形並縮小,謂曰:『可取我枕投之。』」時族叔道民爲郞中令,籠三龜示之。【出《志怪》】【《御覽》卷九三一所引孔氏《志怪》引有此條。】

字數:3087,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