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一百三十九 徵應五邦國咎徵
      1. 池陽小人
      2. 背明鳥
      3. 王琬
      4. 張騁
      5. 張林
      6. 東瀛公
      7. 長廣人
      8. 黄丘村
      9. 韓僧真
      10. 洛陽金像
      11. 梁武帝
      12. 惠炤師
      13. 周靖帝
      14. 蘇氏
      15. 突厥首領
      16. 陳後主
      17. 渭南人
      18. 猫鬼
      19. 長星
      20. 大鳥
      21. 幽州人
      22. 默啜
      23. 張易之
      24. 孫佺
      25. 太白晝見

太平廣記


卷第一百三十九 徵應五邦國咎徵


  • 池陽小人
  • 背明鳥
  • 王琬
  • 張騁
  • 張林
  • 東瀛公
  • 長廣人
  • 黄丘村
  • 韓僧真
  • 洛陽金像
  • 梁武帝
  • 惠炤師
  • 周靖帝
  • 蘇氏
  • 突厥首領
  • 陳後主
  • 渭南人
  • 猫鬼
  • 長星
  • 大鳥
  • 幽州人
  • 默啜
  • 張易之
  • 孫佺
  • 太白晝見
池陽小人

王莽始建國三年,【「建國」《漢書·王莽傳》(卷九十九中王莽傳第六十九中)作「始建國」,乃年號也。據以補。】池陽有小人,長一尺餘,或乘馬,或步行,操持萬物。小人皆自相稱,【「人」《王莽傳》作「大」。】三日乃止,甚惡之。自後兵盜日盛,而竟被殺。【出《廣古今五行記》】

背明鳥

黄龍元年,始都武昌。時越嶲之南,獻背明鳥,形如鶴狀,止不向明,巢常對北,多肉少毛,其聲百變,聞鍾磬笙竽之聲,則奮翅搖頭。時人以爲吉瑞。是歲遷都建業,殊方多貢珍奇。人語訛,呼爲背亡鳥。【齊治平曰:「按『明』古音讀如『茫』,與『亡』相近。」】國中以爲大妖,不及百年,當有喪亂背叛流亡之事,散逸奔逃,墟無烟火。果如斯言。後此鳥不知所在。【出《王子年拾遺記》】

王琬

晉武帝太康七年,郊壇下有一白狗,高三尺,光色鮮明,恆卧壇側。覺,見人前則去。騎督王琬以駿馬追之,狗徐行,馬不可及,射又逃,去復還。郊丘非狗所守,後遂大亂。又武帝時,幽州有狗,鼻行地三百餘步。帝不思和嶠之言而立惠帝,以致衰亂。【出《魏晉世語》】【原作「郭頌《世語》」。沈本作「郭頒《世語》」。當作郭頒《魏晉世語》。又名《魏晉代語》、《魏晉俗語》。】

張騁

晉惠帝太安中,江夏張騁所乘牛言曰:「天下亂,乘我何之?」懼而還。犬又言曰:「歸何早?」尋牛人立而行。使善卜者卦之,謂曰:「天下將亂,非止一家。」其年,張昌作亂,先略江夏爲將帥,於是五州殘亂,方族滅。【「方」《宋書·五行志五》作「亦」。】【出《廣古今五行記》】

張林

晉懷帝永嘉中,嘉興張林有狗,名阿永。時天下飢荒,狗行欲倒。言:「阿永,汝言得肉故健,【「言得肉」明鈔本作「前得食」。】今餓,不復行耶?」狗忽語云:「我道天下人饑死。」狗語不已,聞者怖走。時天下荒亂,帝没於【出《廣古今五行記》】

東瀛公

東瀛公元邁,以永嘉元年鎮。時大雪,當其門前方十數步,獨液不積。怪而掘之,得玉馬,高尺許,齒皆缺。以爲馬者國姓,稱吉祥焉。或謂馬無齒則不食。未幾,大亂。【出《異苑》】

長廣人

宋文帝元嘉末,長廣人病差,便能食而不得卧,一飯輒覺身長。如此數日,頭遂出屋。段究爲刺史,度之爲三丈,復還漸縮如舊,經日而亡。俄而文帝爲元凶所害。【「元凶」乃太子劉劭。】【出《廣古今五行記》】

黄丘村

江陵黄丘村有羊生羔,兩頭一頸,在上者鳴,在下者不鳴。俄而,劉毅司馬休之相繼作亂,人多兵死。【出《渚宮舊事》】

韓僧真

後魏肅宗熙平二年,并州祁縣韓僧真女,從母右脇而出,胡太后令付掖庭養之。太后臨朝,爲元乂【「元乂」《魏書·皇后列傳第一》作「元叉」。】劉騰幽於永巷。後竟被爾朱榮沈於河。室因兹大亂。【出《廣古今五行記》】

洛陽金像

後魏普泰元年,洛陽金像生毛,眉鬢髮悉皆具足。尚書左丞魏季景謂人曰:「張天錫有此事,其國遂滅,此亦不祥之徵。」至明年而廣陵被廢死焉。【出《洛陽伽藍記》】

梁武帝

梁武帝大同元年,【「元年」《隋書·五行志下》作「十年」。】玄武湖,湖中魚皆驤首,見於水上,若顧望焉,帝入宮方没。此下人將舉兵睥睨乘輿之象。尋有侯景之亂。【出《廣古今五行記》】

惠炤師

惠炤師者,不知從何許而來,騎一竹枝爲馬,振筴馳驛,【「筴」《全唐五代筆記·廣古今五行記》作「策」,下同。】盤躃迴轉。或時厲聲云:「某處追兵甚急,何不差遣?」遂放杖馳走,不遑寧息,或晨往南殿,暮至北城,如其所言,果有烽檄之急。每遥見黑雲飛烏群豕,但是黑之物,必低身恭敬。忽自稱云:「伏嘍羅語。」國人見者,莫不怪笑。京内咸識,不知名字者,呼爲伏喻調馬

未動之前,惠炤走杖馬,來到殿西騎省,密告諸貴唐邕等:「急救東南!兒大欲入。」曉夕孜孜,守闕不去。數日,吴明徹廣陵北侵淮楚,國家遣兵將救。始集兵馬,惠炤已去城四十里,於白壁南待軍,指麾號令。大軍至,謂安王高敬德曰:【「安王」《全唐五代筆記·廣古今五行記》作「樂安王」。《北齊書》卷一三《清河王岳傳》:「子勱嗣。勱字敬德,……改封樂安王。」】「努力,好慎漿水。」後人縱水淹漬,軍多有傷没。

在京百官朝集,惠炤亦騎杖執筴,立於武成之後。敕付天平寺,常令三人守之,勿聽浪語。狂言如舊,不可止約。後於天平寺宿,與一大德僧共密語,天地開闢,上古無爲,下至君臣父子,道德仁義,經佛法,優劣多少,凡所顧涉幽隱之事,無所不論。迨至天曉將去,謂曰:「慎莫漏我此語。若泄,打殺汝。」去後,此僧語一二老宿名德者云:「伏喻乃是大聖人,非尋常,不可輕忽。聞其所説,諸佛得道者咸經親事,序述猶如指掌。見語勿道,恐諸不知,懷驕慢心,將來獲罪,所以相告。」午後,惠炤密將拳石手巾裹來,語此僧云:「戒你莫説,乃不能忍。」以巾打之,一下死。寺家執以奏聞,恕而不問。

將破之時,北宮東北角割十步爲弘善寺惠炤曾到寺宿。其夜,踰墻往太后宮院,盜入宮人房裹,被捉。曰:「不久人人皆入,何爲獨自約我?」又以狀奏,詔復捨之。時宮校貴人及外戚妃媵出家者,【「校」四庫本作「掖」。】朔望參謁,車馬衣服,侍從綺麗。惠炤尋逐車後,眼語挑弄,云:「罷道之日,與我作婦。」宮者驅逐,且語且前。貴人等以狂悖,爲後主所容,但笑而不責。每逢見僧衆,則惡罵嗔打,手執甎瓦,不避頭面,云:「無用之物,有日剪除。」僧徒值者,亦必避之。於後失經五六日,忽復自來,則厠上而眠,或把杖坐睡,云:「官府甚多,軍馬遍滿,晝夜供承,不可周悉,圖籍不得不造。」及兵入晉陽太后寺浮圖前,合掌落淚云:「法輪傾。」即伏地不起。武帝東夏,不收圖籍,府庫典誥,州縣戶口,洛京故實,並爲軍人毁棄,至前大比民貫,【「前」《全唐五代筆記·廣古今五行記》作「今」。】創始營造,所説造籍,悉符驗焉,而竟不知所在。【出《廣古今五行記》】

周靖帝

周靖帝大象元年夏,【《周書·靜帝紀》作「靜帝」,下同。】滎陽汴水北,有龍鬭。初見白光直屬天,自東方而來,有白龍,長十許丈,西北向,舐掌而鳴。西北有黑龍,亦乘雲而至。風雷相擊,乍合乍離,暴雨大注,自午至申,白龍昇天,黑龍墜地。復有大鯉魚三,從小魚無數,乘空而鬭,雷雨又甚,大風發屋,至暝乃止,魚不復見。明日,有兩黑蛇,大者長丈五,小者半之,並傷腰頸,死於竇前。黑蛇者,天元帝靖帝之象。大魚三而鬭者,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三方起兵亂之異。【出《廣古今五行記》】

蘇氏

周靖帝大象中,【《周書·靜帝紀》作「靜帝」。】陽武蘇氏,家臨河,聞園中有犬聲。往視之,見三獸,狀如水牛,一黄一赤一黑者。鬭久之,黑者死,黄赤者俱入于河。黑者,所尚色也。死者,滅亡之象。後數歲,遂滅。有天下,旗牲尚赤,戎服尚黄。【出《廣古今五行記》】

突厥首領

開皇初,突厥阿波未叛之前,有首領數十騎,逐一兔至山。山上有鹿,臨崖告人云:「你等無事觸他南方聖人之國,不久當滅。」俄而國内大亂。【出《廣古今五行記》】

陳後主

陳後主時,秣陵有泉,深不可測,産魚鱉甚衆。恆有聲如牛,邑人懼之,不敢犯。無何,忽見牛頭於岸下,里民牽而出之。於是爭捕,其魚乃盡。江東舊以牛頭山爲天關,今牛頭已獲,蓋示國將滅而關毁也。後年,【出《廣古今五行記》】

渭南人

時,渭南有人,寄宿他家,夜中聞二豕對語,其一曰:「歲將盡,阿耶明殺我供歲,何處避之?」其一答曰:「可向水北婦家。」因相隨而去。天將曉,主人覓豕不得,宿客言狀,主人如其言,得豕。其後蜀王得罪,將殺,樂平公主救之,【《隋書·五行志下》作「平樂公主」。】得全。後數歲而帝崩,天下大亂,竟被誅。【出《廣古今五行記》】

猫鬼

大業之季,猫鬼事起,家養老猫爲厭魅,頗有神靈,遞相誣告,京都及郡縣被誅戮者數千餘家,蜀王秀皆坐之。【楊秀。】室既亡,其事亦寢。【出《朝野僉載》】

長星

儀鳳年中,有長星半天,出東方,三十餘日乃滅。自是吐蕃叛,匈奴反,徐敬業亂,白鐵余作逆,騷動,彊梁,契丹營府突厥麻仁節張玄遇王孝傑等皆没百萬衆。三十餘年,兵革不息。【出《朝野僉載》】

大鳥

調露之後,有鳥大如鳩,色如烏雀,飛若風聲,千萬爲隊,時人謂之「鵽雀」,亦名「突厥雀」。若來,突厥必至,後則無差。【出《朝野僉載》】

唐高宗嘗患頭風,召名醫於四方,終不能療。宮人有自陳世業醫術,請修藥餌者,帝許之。初穿地置藥爐,忽有一蝦躍出,色如黄金,背有朱書「武」字。宮人不敢匿,奏之。帝頗驚異,遽命放於苑池。宮人別穿地,得蝦如初。帝深以爲不祥,命殺之。其夕,宮人暴卒。後武后竟革命。【出《瀟湘録》】

幽州人

天授中,則天好改新字,又多忌諱。有幽州尋如意,上封云:「國字中『或』,或亂天象,請囗中安『武』以鎮之。」則天大喜,下制即依。月餘,有上封者云:「武退在囗中,與囚字無異,不祥之甚。」則天愕然,遽追制,改令中爲「八方」字。後孝和即位,果幽則天上陽宮【出《朝野僉載》】

默啜

長安二年九月一日,太陽蝕盡,默啜賊到并州。至十五日夜,月蝕盡,賊並退盡。俗諺云:「棗子塞鼻孔,懸樓閣却種。」又云:「蟬鳴蛁蟟喚,黍種餻糜斷。」又諺云:「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頭生耳。鵲巢下近地,【《朝野僉載》無「近」字,且前有「冬雨甲子」四字。】其年大水。」【出《朝野僉載》】

張易之

長安四年十月,陰,雨雪,一百餘日不見星。正月,誅逆賊張易之昌宗等,則天廢。【出《朝野僉載》】

孫佺

幽州都督孫佺之入賊也,薛訥與之書曰:「季月不可入賊,大凶也。」曰:「六月宣王北伐,何所知?有敢言兵出不復者斬。」出軍之日,有白虹垂頭於軍門。其夜,大星落於營内,兵將無敢言者。軍行後,幽州界内鵶烏鴟鳶等並失,皆隨軍去。經二旬而軍没,烏鳶食其肉焉。【出《朝野僉載》】

太白晝見

延和初七日,太白晝見經天。其月,太上皇遜帝位,此易主之應也。至八月九月,太白又晝見,【「又」《朝野僉載》作「仍」。】改元先天。至二年七月,太上皇廢,誅中書令蕭至忠、侍中岑羲,流崔湜,尋誅之。【出《朝野僉載》】

字數:3204,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