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
      1. 魏人鑽火
      2. 齊俊士
      3. 元魏臣
      4. 并州士族
      5. 高敖曹
      6. 梁權貴
      7. 柳謇之
      8. 阮嵩
      9. 郝象賢
      10. 朱前疑
      11. 張由古
      12. 侯思止
      13. 王及善
      14. 逯仁傑
      15. 袁琰
      16. 臺中語
      17. 沈子榮
      18. 武懿宗
      19. 張衡
      20. 李良弼
      21. 來子珣
      22. 閻知微
      23. 崔湜
      24. 權龍襄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


  • 魏人鑽火
  • 齊俊士
  • 元魏臣
  • 并州士族
  • 高敖曹
  • 梁權貴
  • 柳謇之
  • 阮嵩
  • 郝象賢
  • 朱前疑
  • 張由古
  • 侯思止
  • 王及善
  • 逯仁傑
  • 袁琰
  • 臺中語
  • 沈子榮
  • 武懿宗
  • 張衡
  • 李良弼
  • 來子珣
  • 閻知微
  • 崔湜
  • 權龍襄
魏人鑽火

人夜暴疾,命門人鑽火。是夕陰暝,督迫頗急,門人忿然曰:「君責人亦大無理,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當得覓鑽火具,然後易得耳。」孔文舉聞之曰:「責人當以其方也。」【出《笑林》】

齊俊士

《漢書·王莽贊》云:「紫色聲,餘分閏位。」【見《漢書·王莽傳》(卷九十九下王莽傳第六十九下)。】謂以僞亂真。顔之推常言:「吾近共人讀書,與言及王莽形狀,有一俊士,自許知史學,名價甚高,乃云:『王莽非直鴟目虎吻,亦紫色蛙聲。』」【出《顔氏家訓》】

元魏臣

元魏之世,在洛京時,有一才學重臣,新得《史記音》,而頗紕誤。及見顓頊字,爲許緑,【「爲許緑」《顔氏家訓集解》作「頊當爲許緑反」。】錯作許緣。【「許緣」《顔氏家訓集解》作「許緣反」。】其人遂謂朝士言:「從來謬音『專旭』,當音『專翾』耳。」此人先有高明,翕然行信。【「行信」《顔氏家訓集解》作「信行」。】期年之後,更有碩儒,苦相究討,方知誤焉。【出《顔氏家訓》】

并州士族

北齊并州有士族,好爲可笑詩賦,輕蔑諸公,衆共嘲弄,虚相稱譛,必擊牛釃酒延之。其妻明鑒人也,泣而諫之。此人嘆曰:「才華不爲妻子所容,何况行路!」至死不覺。【出《顔氏家訓》】

高敖曹

高敖曹常爲《雜詩》三首,云:「塚子地握槊,星宿天圍棋。開曇甕張口,卷席牀剥皮。」又:「相送重相送,相送至橋頭。培堆兩眼淚,難按滿胸愁。」又:「桃生毛彈子,瓠長棒槌兒。墻欹壁亞肚,河凍水生皮。」【出《啓顔録》】

梁權貴

有一權貴,讀誤本《蜀都賦》注,解「蹲鴟,芋也」,而爲「羊」字。後有人餉羊肉,答書云:「損惠蹲鴟」,舉朝驚駭,不解事義,久後尋繹,方知如此。【出《顔氏家訓》】

柳謇之

内史舍人河東柳謇之,奏事好錯。嘗有家公主,表請出家。謇之奏云:「家公主上表,求作道人。」上大笑。及出,虞僕射則問之,曰:「奏事若爲錯?」謇之復錯答曰:「家公主,欲得還俗。」謇之歷位光禄卿。

阮嵩

貞觀中,桂陽阮嵩閻氏極妬。在廳會客飲,召女奴歌,被髮跣足袒臂,拔刀至席,諸客驚散。伏牀下,女奴狼狽而奔。刺史崔邈作考詞云:「婦强夫弱,内剛外柔。一妻不能禁止,百姓如何整肅?妻既禮教不修,夫又精神何在?考下。省符,解見任。」【出《朝野僉載》】

郝象賢

郝象賢,侍中處俊之孫,頓丘南容之子也。弱冠,諸友生爲之字曰「寵之」,每於父前稱字。父紿之曰:「汝朋友極賢,吾爲汝設饌,可命之也。」翊日,象賢因邀致十數人,南容引諸友生與之飲,謂曰:「諺云:『三公後,出死狗。』小兒誠愚,勞諸君製字,損南容之身尚可,豈可波及侍中也?」因泣涕,衆慚而退。「寵之」者,反語爲「痴種」也。【出《朝野僉載》】

朱前疑

朱前疑淺鈍無識,容貌極醜。上書云:「臣夢見陛下八百歲。」即授拾遺,俄遷郞中。出使迴,又上書云:「聞嵩山唱萬歲聲。」即賜緋魚袋。未入五品,於緑衫上帶之,朝野莫不怪笑。後契丹反,有敕京官出馬一匹供軍者,即酬五品。【「酬」《朝野僉載》作「酧」。】前疑買馬納訖,表索緋,上怒,批其狀「即放歸丘園」,憤恚而卒。【出《朝野僉載》】

張由古

張由古有吏才而無學術,累歷臺省。嘗於衆中嘆班固有大才,而文章不入《文選》。或謂之曰:「《兩都賦》、《燕山銘》、《典引》等,並入《文選》,何爲言無?」由古曰:「此並班孟堅文章,何關班固事!」聞者掩口而笑。

又謂同官曰:「昨買得《王僧襦集》,僧孺也,大有道理。」杜文範知其誤,應聲曰:「文範亦買得《佛袍集》,倍勝《僧襦集》。」由古竟不知覺。累遷司計員外,以罪放于庭州。時中書令許敬宗綜理詔獄,帖召之。由古喜,至則爲所責,懼而手戰,笏墜于地,口不能言。初,爲殿中正班,以尚書郞有錯立者,謂引駕曰:「員外郞小兒難共語,可鼻衝上打。」朝士鄙之。【出《大唐新語》】【「累遷司計」以下,《大唐新語》無。】

侯思止

侯思止出自皂隸,言音不正,以告變授侍書御史。按制獄,苛酷日甚。嘗按中丞魏元忠曰:「急承白司馬,不然,即吃孟青。」白司馬者,洛陽有坂,號曰白司馬坂孟青者,將軍姓,曾杖殺琅琊王冲者也。思止閭巷庸人,常以此言逼諸囚。元忠辭氣不屈,思止怒而倒曳之。元忠徐起曰:「我薄命,如秉惡驢而墜,【「秉」《御史臺記輯注》作「乘」。】脚爲鐙所挂,遂被賊曳耳。」思止大怒,又曳之曰:「汝拒捍制使,奏斬之。」元忠曰:「侯思止,汝今爲國家御史,須識禮儀輕重。如此須魏元忠頭,何不以鋸截去!無爲抑我反。奈何佩服朱紱,親銜天命,不能行正道之事。乃言白司馬孟青,是何言也?若非魏元忠,無人仰教。」思止驚起,悚怍曰:「思止死罪,實不解,幸蒙中丞見教。」乃引上階,禮坐而問之。元忠徐就坐自若。

思止言音不正,時斷屠殺,思止曰:「今斷屠殺,鷄古梨反【「愚」談本乃墨釘,今據《御史臺記輯注》補。】不得吃苦豉反,空吃米滅之去聲,如齊何得飽?」侍御史霍獻可笑之。思止訴于則天則天怒,謂獻可曰:「我知思止不識字,我已用之,卿笑何也?」獻可具言鷄猪之事,則天亦大笑。

思止當命作籠餅,謂膳者曰:「與我作籠餅,可縮葱作。比市籠餅,葱多而肉少。故令縮葱加肉也。」時人號爲「縮葱侍御史」。時來俊臣棄故妻,奏逼娶太原王慶詵女,思止亦奏請娶趙郡李自挹女,敕政事商量。鳳閣侍郞李昭德撫掌謂諸相曰:「大可笑!大可笑!」諸相問之,昭德曰:「往年來俊臣賊刼王慶詵女,已大辱國。今日此奴又請索李自挹女,無乃復辱國耶?」事遂寢。竟爲李昭德榜殺之。【出《御史臺記》】

王及善

王及善才行庸猥,風神鈍濁,爲内史時,人號爲「鳩集鳳池」。俄遷文昌右相,無他政,但不許令史雙驢入臺,【「雙」《朝野僉載》作「之」。】終日迫逐,無時蹔捨。時人號「驅驢宰相」。【出《朝野僉載》】

逯仁傑

周朝逯仁傑河陽人。自地官令史出尚書,改天下帳式,頗甚繁細,法令滋章。每村立社官,仍置平直老三員,掌簿案,設鎖鑰,十羊九牧,人皆散逃。而宰相淺識,以爲萬代皆可行,授仁傑地官郞中。數年,百姓苦之,其法遂寢。【出《朝野僉載》】

袁琰

考功令史袁琰,國忌,衆人聚會,充録事勾當。遂判曰:「曹司繁鬧,無時暫閒。不因國忌之辰,無以展其歡笑。」合坐嗤之。【出《朝野僉載》】

臺中語

夏官侍郎侯知一年老,敕放致仕。上表不伏,於朝堂踴躍馳走,以示輕便。張悰丁憂,自請起復。吏部主事高筠,母喪,親戚爲舉哀,曰:「我不能作孝。」員外郞張栖貞被訟詐遭母憂,不肯起對。時臺中爲之語曰:「侯知一不伏致仕,張悰自請起復,高筠不肯作孝,張栖貞情愿遭憂。皆非名教中人,並是王化外物。」獸心人面,不其然乎!【出《朝野僉載》】

沈子榮

天官選人沈子榮誦判二百道,試日不下筆。人問之,曰:「無非命也。今日誦判,無一相當。有一道稍同,人名又別。」至來年選,判水磑,又不下筆。人問之,曰:「我誦水磑,乃是藍田,今問之富平,如何下筆?」聞者莫不撫掌焉。【出《朝野僉載》】

武懿宗

則天内宴甚樂,河内王懿宗忽然起奏曰:「臣急告君,子急告父。」則天大驚,引前問之,對曰:「臣封物承前府家自徵,近敕州縣徵送,大有損折。」則天大怒,仰觀屋椽良久,曰:「朕諸親飲正樂,汝是親王,爲三二百戶封幾驚殺我。不堪作王。」令曳下。懿宗免冠拜伏,諸王救之曰:「懿宗愚鈍,無意矣。【「矣」《朝野僉載》作「之失」。】」上乃釋之。【出《朝野僉載》】

張衡

張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加一階,合入三品,已團甲。因退朝,路旁見蒸餅新熟,遂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奏。則天降敕:「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遂落甲。【出《朝野僉載》】

李良弼

右拾遺李良弼自矜唇頰,好談玄理,請使北蕃説骨篤禄匈奴以木盤盛糞飼之,臨以白刃。懼,食一盤並盡,乃放還。人譏之曰:「李拾遺,能拾突厥之遺。」出爲真源令。秩滿,還瀛洲,遇契丹孫萬榮使何阿小具。良弼鹿城李懷璧曰:「『孫』者胡孫,即是獼猴,難可當也。『萬』字者有『草』,即是『草中藏』。」勸懷璧何阿小,授懷璧三品將軍。【「三」《朝野僉載》作「五」。】阿小敗,懷璧良弼父子四人,並爲河内王武懿宗斬之。【出《朝野僉載》】

來子珣

來子珣則天委之按制獄,多希旨。賜姓武氏,字家臣。丁父憂起復,累加游擊將軍、右羽林軍中郞將。常衣錦半臂,言笑自若。朝士誚之,諭德張元一好譏謔,曰:「豈有家兒,爲你家老翁制服耶?」【出《御史臺記》】

閻知微

春官尚書閻知微庸瑣駑怯,使入蕃,受默啜封爲漢可汗。賊入,遣知微先往趙州招慰將。【「將」《朝野僉載》無此字。】將軍陳令英等守城西面,知微令英曰:「陳將軍何不早降下,可汗兵到然後降者,剪土無遺。」令英不答。知微城下連手踏歌,稱「萬歲樂」。令英曰:「尚書國家八座,受委非輕,翻爲賊踏歌,無慚也?」知微仍唱曰:「萬歲樂,萬歲年,不自由,萬歲樂。」時人鄙之。【出《朝野僉載》】

崔湜

崔湜爲吏部侍郞,貪縱,兄憑弟力,父挾子威,咸受囑求,贓汙狼籍。父爲司業,受選人錢,不之知也,長名放之。其人訴曰:「公親將賂去,何爲不與官?」曰:「所親爲誰?吾捉取鞭殺。」曰:「鞭即遭憂。」大怒慚。主上以父年老,瓜初熟,賜一顆,以瓜遺妾,不及其父,朝野誚之。時鄭愔並爲吏部,京中謡之曰:「岑羲獠子後,崔湜令公孫。三人相比接,莫賀咄最渾。」【出《朝野僉載》】

權龍襄

左衛將軍權龍襄性褊急,常自矜能詩。通天年中,爲滄州刺史,初到乃爲詩呈州官曰:「遥看滄州城,楊柳鬱青青。中央一群漢,聚坐打杯觥。」諸公謝曰:「公有逸才。」曰:「不敢,趁韻而已。」又《秋日述懷》曰:「簷前飛七百,雪白後園彊。飽食房裹側,家糞集野蜋。」參軍不曉,請釋,曰:「鷂子簷前飛,直七百文。洗衫挂後園,乾白如雪。飽食房中側卧,家裏便轉,集得野澤蜣蜋。」談者嗤之。

皇太子宴,夏日賦詩:「嚴霜白浩浩,明月赤團團。」太子援筆爲讚曰:「龍襄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晝耀,嚴霜夏起。如此詩章,趁韻而已。」

張易之事,出爲容山府折衝。神龍中追入,乃上詩曰:「無事向容山,今日向東都。陛下敕進來,今作右金吾。」又爲《喜雨詩》曰:「暗去也没雨,明來也没雲。日頭赫赤出,【「出」《朝野僉載》作「赤」。】地上緑氳氤。」爲瀛州刺史日,新過歲,京中數人附書曰:「改年多感,敬想同之。」正新喚官人集,云有詔改年號爲「多感」元年,將書呈判司已下,衆人大笑。

龍襄復側聽,怪赦書來遲。高陽博野兩縣,競地陳牒,龍襄乃判曰:「兩縣競地,非州不裁。既是兩縣,於理無妨。付司。權龍襄示。」典曰:「比來長官判事,皆不著姓。」龍襄曰:「餘人不解,若不著姓,知我是誰家浪驢也!」

龍襄不知忌日,謂府史曰:「何名私忌?」對曰:「父母亡日請假,獨坐房中不出。」至日,於房中靜坐,有青狗突入,龍襄大怒,曰:「冲破我忌。」更陳牒,改作明朝好作忌日。談者笑之。【出《朝野僉載》】

字數:3426,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