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
        1. 柰祗草
        2. 三賴草
        3. 席箕草
        4. 護門草
        5. 仙人絛
        6. 合離草
        7. 老鴉笊籬草
        8. 鬼皂莢
        9. 青草槐
        10. 銅匙草
        11. 水耐冬
        12. 三白草
        13. 無心草
        14. 盆甑草
        15. 女草
        16. 媚草
        17. 醉草
        18. 舞草
        19. 相思草
        20. 無情草
        21. 忘憂草
        22. 睡草
        23. 千步香草
        24. 麝草
        25. 治蠱草
        26. 蛇銜草
        27. 鹿活草
        28. 解毒草
        29. 毒草
        30. 蕉毒草
        31. 牧麻草
        32. 龍芻
        33. 紅草
        34. 宮人草
        35. 焦茅
        36. 銷明草
        37. 黄渠草
        38. 聞遐草
        39. 始皇蒲
        40. 夢草
        41. 漢武牧馬草
        42. 水網藻
        43. 地日草
        44. 書帶草
        45. 金䔲草
        46. 望舒草
        47. 神草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


  • 柰祗草
  • 三賴草
  • 席箕草
  • 護門草
  • 仙人絛
  • 合離草
  • 老鴉笊籬草
  • 鬼皂莢
  • 青草槐
  • 銅匙草
  • 水耐冬
  • 三白草
  • 無心草
  • 盆甑草
  • 女草
  • 媚草
  • 醉草
  • 舞草
  • 相思草
  • 無情草
  • 忘憂草
  • 睡草
  • 千步香草
  • 麝草
  • 治蠱草
  • 蛇銜草
  • 鹿活草
  • 解毒草
  • 毒草
  • 蕉毒草
  • 牧麻草
  • 龍芻
  • 紅草
  • 宮人草
  • 焦茅
  • 銷明草
  • 黄渠草
  • 聞遐草
  • 始皇蒲
  • 夢草
  • 漢武牧馬草
  • 水網藻
  • 地日草
  • 書帶草
  • 望舒草
  • 神草
柰祗草

柰祗,【「柰」《酉陽雜俎》作「捺」。】拂林國。苗長三四尺,根大如鴨卵。葉似蒜,葉中心抽條甚長,莖端有花六出,紅白色,花心黄赤,不結子。其草冬生夏死,與薺麥相類。【「薺」《酉陽雜俎》作「蕎」。】取其花,壓以爲油,塗身,除風氣,拂林國王及國内貴人用之。【出《酉陽雜俎》】

三賴草

曹州揚州淮口,出夏棃。【應是單獨一條。】

三賴草。如金色,出於高厓,魅藥中最切用。【出《酉陽雜俎》】

席箕草

席箕一名塞蘆,生北方胡地。古詩云:「千里席箕草。」【出《述異記》】

護門草

常山北有草,名護門。寘諸門上,夜有人過,輙叱之。【出《酉陽雜俎》】

仙人絛

衡嶽出仙人絛。無根蒂,多生石上,狀如同心帶,三股,色緑,亦不常有。【出《酉陽雜俎》】

合離草

合離,根如竽魁,【「竽」《酉陽雜俎》作「芋」。】有游子十二環之,相須而生,而實不連,以氣相屬。一名獨搖,一名離母。若土人所食者,合呼爲「赤箭」矣。【出《酉陽雜俎》】

老鴉笊籬草

老鴉笊籬草,葉如牛蒡而狹,子熟時,色黑,狀如笊籬。【出《酉陽雜俎》】

鬼皂莢

鬼皂莢,生江南地澤,如皂莢,高一二尺,沐之,長髮。葉亦去衣垢。【出《酉陽雜俎》】

青草槐

龍陽縣裨牛山南,有青草槐,叢生,【「叢」《酉陽雜俎》作「蕞」。】高尺餘。花若金燈,仲夏發花。【出《酉陽雜俎》】

銅匙草

銅匙草,生水中,葉如剪刀。【出《酉陽雜俎》】

水耐冬

水耐冬,此草終冬在水不死,段成式城南別墅池中有之。【出《酉陽雜俎》】

三白草

三白草,初生不白,入夏,葉端方白。農人候之蒔田,三葉白,草畢秀矣。其葉似署蕷。【出《酉陽雜俎》】

無心草

蚍蜉酒草,一曰鼠耳,像形也。亦曰無心草。【出《酉陽雜俎》】

盆甑草

盆甑草,即牽牛子也。秋節後斷之,【「秋節」《酉陽雜俎》作「結實」。】狀如盆甑,其中有子,似龜。蔓署蕷。【「蔓」《酉陽雜俎》作「蔓如」。】【出《酉陽雜俎》】

女草

葳蕤草,一名麗草,亦呼爲女草。中呼爲娃草。美女曰娃,故以爲名。【出《酉陽雜俎》】

媚草

鶴子草,蔓生也。其花麴塵,色淺紫,蒂葉如柳而短。當夏開花,人呼爲「緑花緑葉」。南人云是媚草。採之曝乾,以代面靨。形如飛鶴,翅、尾、觜、足無所不具。此草蔓至春,生雙蟲,只食其葉。女收於粧奩中,養之如蠶,摘其草飼之。蟲老不食,而蜕爲蝶,赤黄色。婦女收而帶之,謂之媚蝶。【出《嶺表録異》】

醉草

《尸子》:「赤縣洲崑崙之墟。其東則滷水島。山左右,玉紅之草生焉。食其一實,醉臥三百歲。」【出《文樞竟要》】【原作「出《文樞鏡要》」,據書前引用書目改。】

舞草

舞草出雅州。獨莖三葉,葉如決明。一葉在莖端,兩葉居莖之半,相對。人或近之則欹;抵掌謳曲,則搖動葉如舞矣。【出《酉陽雜俎》】

相思草

間有相思草,狀若石竹,而節節相續。一名斷腸草,又名愁婦草,亦名孀草,又呼爲寡婦莎。蓋相思之流也。【出《述異記》】

無情草

左行草,使人無情,范陽長貢。【出《酉陽雜俎》】

忘憂草

萱草,一名紫萱,又名忘憂草。中書生謂之「療愁」。嵇康《養生論》云:「萱草忘憂。」【出《述異記》】

睡草

桂林有睡草,見之則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嬾婦箴。出《南海地記》。【出《述異記》】

千步香草

南海出百步香,風聞於千步也。今海隅有千步香,是其種也。葉似杜若,而紅碧間雜。《貢籍》云:「日南郡貢千步香。」【出《述異記》】

麝草

龜甲香即桂香。善者紫朮香。一名紅蘭香,一名金桂香,一名麝草香。出蒼梧桂林二郡界。今中有麝草,似藍而甚芳香。【出《述異記》】

治蠱草

新州郡境有藥,士人呼爲「吉財」,解諸毒及蠱,神用無比。蓋昔有人嘗至雷州,途中遇毒,面貌頗異,自謂即斃,乃以吉財數寸飲之,一吐而愈。俗云,昔人有遇毒,其奴吉財得是藥,因以奴名名之,實草根也,類芍藥。遇毒者,夜中潛取二三寸,或剉或磨,少加甘草,詰旦煎飲之,得吐即愈。俗傳,將服是藥,不欲顯言,故云「潛取」,而不詳其故。或云,昔有里媼病蠱,其子爲小胥,邑宰命以吉財飲之,暮乃具藥。及旦,其母謂曰:「吾夢人告我,若飲是且死,亟去之。」即傾於地。其子又告縣尹,縣尹固令飲之,果愈。豈中蠱者亦有神若二豎哉?【出《投荒録》】【即《投荒雜録》。】

蛇銜草

《異苑》云:昔有田父耕地,值見傷蛇在焉。有一蛇銜草著瘡上,經日,傷蛇走。田父取其草餘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草名,因以「蛇銜」爲名。《抱朴子》云:「蛇銜能續已斷之指如故。【見於《抱朴子内篇》卷三《對俗篇》。】」是也。【出《感應經》】

鹿活草

天名精,一曰鹿活草。青州劉炳【「炳」《酉陽雜俎》作「𢣺】」,《太平御覽》卷九〇七作「幡」、卷九九四引《異苑》作「」。元嘉中,射一鹿,剖去五贜,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密録此草種之,多主傷折。俗呼爲劉炳草。【出《酉陽雜俎》】

解毒草

建寧郡烏句山南五百里,生牧靡草,可以解毒。百卉方盛,烏多誤食,烏啄中毒,必急飛牧靡山,啄牧靡以解也。【出《酉陽雜俎》】

毒草

博落迴有大毒,生山谷中。莖葉如麻,莖中空,吹作聲,如《勃邏迴》,故名之。【出《酉陽雜俎》】

蕉毒草

蕉毒草如芋巨,狀如雀頭。置乾地則潤,置濕地則乾。炊飯時種於竈上,比飯熟,即著花結子。人食之,立死。【出《感應經》】

牧麻草

有牧麻草,大毒。有此草,值風吹其氣所至,則數里内稻皆即死。李淳風云:「挼汁本清,得水則稠,見日則濕,入廕即乾,在夏欲凉,在冬欲温。」【出《感應經》】

龍芻

東海龍駒川穆天子養八駿處。島中有草名龍芻,馬食之,日行千里。古語云:「一株龍芻,化爲龍駒。」【出《述異記》】

紅草

山戎之北有紅草,莖長一丈,葉如車輪,色如朝霞。齊桓時,山戎獻其種,乃植於庭,以表霸者之瑞。【出《酉陽雜俎》】

宮人草

中往往有宮人草。狀似金,而甚芬氳,花似紅翠。俗説:「楚靈王時,宮人數千,皆多怨曠。有囚死於宮中者,葬之,墓上悉生此草。」【出《述異記》】

焦茅

焦茅,高五丈。火燃之成灰,以水灌之,復成茅,是謂靈茅。

銷明草

銷明草,【「銷」《拾遺記》作「宵」。】夜視如列星,【「星」《拾遺記》作「燭」。】晝則光自銷滅也。

黄渠草

黄渠,照日如火。實甚堅,【「實甚堅」《拾遺記》作「其堅韌若金」。】若食者,焚身不熱。

聞遐草

聞遐草,服者輕身。葉如桂,【「葉」《拾遺記》作「香」。】莖如蘭。其國獻根,植之多不生實,草葉多萎黄,詔並除焉。焦茅、銷明、黄渠、聞遐四種,並出《王子年拾遺記》

始皇蒲

南城東有蒲臺【「東」殷芸《小説》卷一、《類説》卷四九殷芸《小説》作「鬲」。】秦始皇所頓處。時始皇在臺下,縈蒲以繋馬,至今蒲生猶榮,俗謂之「秦始皇蒲」。【出殷芸《小説》】【《説郛》(張宗祥輯明鈔本)卷二五所引《小説》引有此條甚詳。】

夢草

漢武時異國獻夢草,似蒲,晝縮入地,夜若抽萌。懷其草,自知夢之善惡。帝思李夫人,懷之輒夢。【出《酉陽雜俎》】

漢武牧馬草

漢武中牧馬處,至今野草皆有嚼嚙之狀。中呼爲馬澤。澤中有漢武彈碁方石,上有勒銘焉。【出《述異記》】

水網藻

漢武昆靈池中,【「靈」《酉陽雜俎》作「明」。按,《三輔黄圖》卷四《池沼》引《三秦記》:「昆明池中有靈沼,名神池。」即《洞冥記》所言「靈池」也。】有水網藻,枝横倒水上,長八九尺,有似網目。鳧鴨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因名之。【出《酉陽雜俎》】

地日草

南方有地日草。三足烏欲下食此草,羲和之馭,以手掩烏目,食此則悶不復動。東方朔言,爲小兒時,井陷,墜至地下,數十年無所寄託。有人引之,令往此草中。隔紅泉不得渡。其人以一隻履,因乘泛紅泉,得至草處食之。【出《酉陽雜俎》】

書帶草

鄭司農,常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黄巾亂,乃避。遣生徒崔琰王經諸賢於此,揮涕而散。所居山下草如薤,葉長尺餘許,堅靭異常。時人名作「康成書帶」。【出《三齊略記》】【原作「三齊記」。《太平御覽》卷四二引此事題「《三齊略記》」,文字稍異於《太平廣記》;卷九九四引《三齊略記》,事復同,文字大抵近於《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卷三八七所引《三齊略》。】

晉武帝爲撫軍時,府内後堂砌下,忽生異草三株,莖黄葉緑,若惣金抽翠,花條苒弱,狀如金。時人未得知是何祥瑞也,故隱蔽不聽外人窺眎。有人姓,字世芬,充廐養馬,妙解陰陽之術。云:「此草以應金德之瑞。」年九十歲,【「歲」《拾遺記》作「八」。】姚襄即其祖也。好讀書,嗜酒,每醉歷月不醒。於醉時,好言王者興亡之事。善戲笑,滑稽無窮,常嘆云:「九河之水,不足以爲蒸薪;【「爲蒸薪」《拾遺記》作「漬麴糵八藪之木不足以作薪蒸」。】七澤麋鹿,不足以充庖俎。」每言:「凡人禀天地精靈,不知飲酒者,動肉含氣耳,何必土木之偶而無心識乎?」好啜濁嚼糟,恆言渴於醇酒。群輩常弄狎之,呼爲「渴羌」。及晉武踐位,忽見立於階下,帝奇其倜儻,擢爲朝歌邑宰。

辭曰:「異域,遠隔風化,得游中華,已爲殊幸,請辭朝歌之縣,長充馬圉之役,時賜美酒,以樂餘年。」帝曰:「朝歌郡之故都,地有酒池,故使老不復呼渴。」於階下,高聲而應曰:「馬圉老,漸染皇教,溥天夷貊,皆爲王臣。今者歡酒池之樂,受朝歌之地,更爲殷紂之比乎?」帝撫玉几大悦,即遷爲酒泉太守。其地有清泉,其味如美酒。乘醉而拜受之,遂爲善政,民爲立生祠。後以府地賜張華,猶有此草,故茂先《金賦》云:「擢九莖於庭,美三株於兹館。貴表祥乎金德,名比類而相亂。」至惠帝永熙元年,三株草化爲樹,條葉似楊樹,高五尺,以應「三」擅權之事。時有楊雋【「雋」《拾遺記》作「駿」。】【「瑶」當作「珧」。】,號曰「三」。醉之驗也。【出《拾遺録》】

望舒草

太始十年,立河橋之歲,有扶支國獻望舒草,【「扶」《拾遺記》作「浮」。】其色紅,葉如荷,近望則如卷荷,遠望則如舒荷,圑圑如蓋。亦云,月出則葉舒,月没則葉卷。植於宮内,穿池廣百步,名曰「望舒池」。愍帝之末,人移其種於中。至今絶矣,其池尋亦平也。【出《拾遺録》】

神草

魏明時,苑中有合歡草,狀如蓍,一株百莖,晝則衆條扶疎,夜乃合作一莖,謂之神草。【出《酉陽雜俎》】

字數:3157,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