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二百四十九 詼諧五
      1. 令狐德棻
      2. 崔行功
      3. 邊仁表
      4. 辛郁
      5. 尹君
      6. 裴玄本
      7. 長孫玄同
      8. 王福畤
      9. 許敬宗
      10. 高崔嵬
      11. 元晉
      12. 趙謙光
      13. 沈佺期
      14. 崔日用
      15. 裴談
      16. 李鎮惡
      17. 盧廙
      18. 松壽
      19. 封抱一
      20. 尹神童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四十九 詼諧五


  • 令狐德棻
  • 崔行功
  • 邊仁表
  • 辛郁
  • 尹君
  • 裴玄本
  • 長孫玄同
  • 王福畤
  • 許敬宗
  • 高崔嵬
  • 元晉
  • 趙謙光
  • 沈佺期
  • 崔日用
  • 裴談
  • 李鎮惡
  • 盧廙
  • 松壽
  • 封抱一
  • 尹神童
令狐德棻

趙元楷令狐德棻從駕至元楷德棻河邊觀砥柱。德棻不去,遂獨行。及還,德棻曰:「砥柱共公作何語?」答曰:「砥柱附參承公。」德棻應聲曰:「石不能言,物或憑焉?」時群公以爲佳對。【出《啓顔録》】

崔行功

崔行功敬播相逐。帶櫚木霸刀子。行功云:「此是何木?」對曰:「是拼櫚木。」行功曰:「唯問刀子,不問佩人。」【出《啓顔録》】

邊仁表

四門助教弘綽與弟子邊仁表論議。弘綽義理將屈,乃高聲大怒。遂報曰:「先生聞義即怒,豈曰弘?」又報云:「我姓既曰,是事皆弘。」又應聲曰:「先生雖曰弘,義終不綽。」座下大笑,竟被屈而歸。【出《啓顔録》】

辛郁

辛郁管城人也,舊名太公。弱冠,遭太宗於行所。問何人,曰:「辛太公。」太宗曰:「何如舊太公。」曰:「舊太公,八十始遇文王。臣今適年十八,已遇陛下。過之遠矣。」太宗悦,命直中書。【出《御史臺記》】

尹君

楊纂華陰人也,累遷雍州長史、吏部尚書。之在雍州,司法參軍尹君嘗任坊州司戶。省符科杜若,尹君判申曰:「坊州本無杜若,天下共知。省符忽有此科,應由讀謝朓詩誤。華省曹郞如此判事,不畏二十八宿向下笑人。」由是知名。及雍州司法時,有胡盜金城坊者。判:「京城諸胡盡禁問。」尹君不同之曰:「賊出萬端,詐僞非一。亦有胡着帽,着胡靴。亦須裏兼求,不可胡中直覓。請西市胡禁,餘請不問。」怒不同判。遽命筆,復沉吟少選,乃判曰:「輸一籌,餘依。」太宗聞而笑曰:「朕用楊纂,聞義伏輸一籌,朕伏得幾籌?」【出《御史臺記》】

裴玄本

裴玄本好諧謔,爲戶部郞中。時左僕射房玄齡疾甚,省郞將問疾,玄本戲曰:「僕射病可,須問之;既甚矣,何須問也。」有洩其言者。既而隨例看玄齡玄齡笑曰:「裴郞中來,玄齡不死也。」【出《大唐新語》】

長孫玄同

長孫玄同,幼有譏辯,座中每劇談,無不歡笑。永徽中,在京會宴,衆因語論及民間事。一人云:「醴泉縣去京不遠,百姓遂行蠱毒。此邑須遠配流,豈得令在側近?」一人乃云:「若令配流處還有百姓,此人復行蠱毒,豈不還更損人?」其人云:「若如此,欲令何處安置?」玄同即云:「若令玄同安置,必令得所。」諸人大喜,因即問之。答云:「但行蠱毒人,並送與莫離支作食手。」衆皆歡笑。

貞觀中,嘗在諸公主席,衆莫能當。高密公主乃云:「我家兒郞,亦有人物。」走令喚取段恪來,令對玄同段恪雖微有辭,其容儀短小。召至,始入門,玄同即云:「爲日已暗。」公主等並大驚怪,云:「始是齋時,何爲道暗?」玄同乃指段恪:「若不日暗,何得短人行?」坐中大笑。段恪面大赤,更無以答。

玄同初上,府中設食。其倉曹是人,言音多帶其聲,喚「粉粥」爲「糞粥」。時餚饌畢陳,蒸炙俱下。倉曹曰:「何不先將糞粥來?」舉坐咸笑之。玄同曰:「倉曹乃是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諸君何爲笑也?」坐中復大笑。

玄同荆王友,所司差攝祭官祠社。於壇所清齋,玄同在幕内坐。有犬來,遺糞穢於墻上。玄同乃取支牀塼,自擊之。傍人怪其率,問曰:「何爲自徹支牀塼打狗?」玄同曰:「可不聞『苟利社稷,專之亦可?』」【出《啓顔録》】

王福畤

王福畤名行温恭,累授二州,世以才學稱。子,俱以文筆著天下。福畤韓琬父有舊。福畤及婚崔氏,生子【「勃」《御史臺記輯注》作「勸」。考王勃世家,王勃實有弟名勸。】嘗致書父曰:「文章並清俊,近小者欲似不惡。」復書曰:「王武子有馬癖,明公有譽兒癖,王氏之癖,無乃多乎?要當見文章,方可定耳。」福畤乃致諸子文章,與名人閲之曰:「生子若是,信亦可誇。」【出《御史臺記》】

許敬宗

吏部侍郞楊思玄恃外戚之貴,待選流多不以禮,而排斥之。爲選人夏侯彪之所訟,御史中丞郞餘慶彈奏免,中書令許敬宗曰:「固知楊吏部之敗也。」或問之,曰:「一彪一狼,共着一羊,不敗何待?」【以上内容見於本書卷一百八十五注出《唐會要》之《楊思玄》。亦見於《南部新書》甲卷。以下内容見於《隋唐嘉話》卷中。】敬宗性輕傲,見人多忘之。或謂其不聰,曰:「卿自難記,若遇,暗中摸索著,亦可識。」【出《國朝雜記》】

高崔嵬

散樂高崔嵬善弄痴,太宗命給使捺頭向水下,良久,出而笑之。帝問,曰:「見屈原云:『我逢楚懷王無道,乃沈汨羅水。汝逢聖明主,何爲來?』」帝大笑,賜物百段。【出《朝野僉載》】

元晉

曹懷舜金鄕人。父繼叔死王事,贈雲麾將軍。懷舜襁褓授游擊將軍,歷内外文武官。則天云:「懷舜久歷文資,而屈於武職。」自左鷹揚衛郞將拜右玉鈐衛將軍。有宋州司馬曹元本,父名乞伯。時汲縣元晉,好談,多警策。或問元晉:「元本懷舜從叔?」元晉應聲答曰:「雖則同堂,俱非本族。」人怪而問之,曰:「玄本乞伯子,【「玄本」應爲「元本」。】懷舜繼叔兒,以此知矣。」【出《御史臺記》】

趙謙光

諸郞中不自即員外郞拜者,【「即」衍。《類説》卷一五、《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一二無。】謂之「土山頭果毅」,言便拜崇品,有似長征兵士,便授邊遠果毅。趙謙光彭州司馬入爲大理正,遷戶部郞中。戶部員外賀遂涉詠曰:【「涉」作「陟」,見《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十二。】「員外由來美,郞中望不優。寧知粉署裹,翻作土山頭。」趙謙光答詩曰:「錦帳隨情設,金爐任意薰。唯愁員外置,不應列星文。」人以爲奇句。【出《譚賓録》】【王夢鷗列入《本事詩·嘲戲補遺》。文又見《大唐新語》卷一三,《類説》卷五一引作《本事詩》,《演繁露》續集卷六引作韋述《兩京記》。】

沈佺期

沈佺期以罪謫,遇恩復官秩,而未還朱衣。因内宴,群臣皆歌《迴波樂》,撰詞起舞,由是多求遷擢。佺期詞曰:「迴波爾時佺期,流向嶺外生歸。身名已蒙齒録,袍笏未復牙緋。」中宗即以緋魚袋賜之。【出《本事詩》】

崔日用

崔日用爲御史中丞,賜紫,是時,佩魚須有特恩。亦因宴會,命群臣撰詞。日用曰:「臺中鼠子直須諳,信足跳梁上壁龕。倚翻燈脂汙張五,還來嚿帶報韓三。莫浪語,直王相,大家必若賜金龜,賣却猫兒相報賞。」中宗亦以金魚賜之。【出《本事詩》】

裴談

唐中宗朝,御史大夫裴談釋氏。妻悍妬,畏之如嚴君。時韋庶人頗襲武后之風,中宗漸畏之。内宴,唱《迴波詞》,有優人詞曰:「迴波爾時栲栳,怕婦也是大好。外邊秖有裴談,内裏無過李老。」韋后意色自得,以束帛賜之。【出《本事詩》】

李鎮惡

李鎮惡,即趙公之父。選授梓州郪縣令,與友人書云:「州帶子號,縣帶名。【「郪」《大唐傳載》作「妻」。】由來不屬老夫,併是婦兒官職。」【出《傳載》】

盧廙

殿中内供奉盧廙,持法細密,雖親故貴勢,無所迴避。舉止閑雅,必翔而後集。嘗於景龍觀監官行香,右臺諸御史亦預焉。臺中先號右臺爲「高麗僧」。時有一胡僧徙倚於前庭,右臺侍御史黄守禮指之曰:「何胡僧而至此?」徐謂之曰:「亦有高麗僧,何獨怪胡僧爲?」一時歡笑。

李畬俱非善射者。嘗三元禮射,雖引滿,射俱不及垜而墜。互言其工拙,戲曰:「箭俱三十步。」左右不曉,曰:「箭去垜三十步,箭去身三十步。」歡笑久之。【出《御史臺記》】

松壽

韋慶本女選爲妃,詣朝堂欲謝。而慶本兩耳先卷,朝士多呼爲「卷耳」。時長安松壽慶本而賀之。因曰:「僕固知足下女得妃。」慶本曰:「何以知之?」松壽乃自摸其耳而卷之曰:「《卷耳》,后妃之德。」【出《啓顔録》】

封抱一

封抱一益州九隴尉,與同列戲白打賭錢。座下數百錢輸已略盡,便欲斂手。傍人謂之曰:「何不更戲,覓錢迴取之。」抱一乃舉手摸錢,曰:「今賜也,何敢望回?」山東人謂「盡」爲「賜」,故言「賜也」。【出《啓顔録》】

尹神童

尹神童每説,伯樂令其子執《馬經》畫樣以求馬,經年無有似者。歸以告父,乃更令求之。出見大蝦蟇,謂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而不能具。」伯樂曰:「何也?」對曰:「其隆顱跌目脊郁縮,但蹄不如累趍耳。【「趍」《朝野僉載》作「趨」。】伯樂曰:「此馬好跳躑,不堪也。」子笑乃止。【出《朝野僉載》】

字數:2527,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