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一百三十七 徵應三人臣休徵
      1. 吕望
      2. 仲尼
      3. 文翁
      4. 董仲舒
      5. 何比干
      6. 五鹿充宗
      7. 王溥
      8. 應嫗
      9. 袁安
      10. 陳仲舉
      11. 張承
      12. 張氏
      13. 司馬休之
      14. 杜慈
      15. 武士彠
      16. 張文成
      17. 上官昭容
      18. 崔行功
      19. 李正己
      20. 李揆
      21. 賈隱林
      22. 張子良
      23. 鄭絪

太平廣記


卷第一百三十七 徵應三人臣休徵


  • 吕望
  • 仲尼
  • 文翁
  • 董仲舒
  • 何比干
  • 五鹿充宗
  • 王溥
  • 應嫗
  • 袁安
  • 陳仲舉
  • 張承
  • 張氏
  • 司馬休之
  • 杜慈
  • 武士彠
  • 張文成
  • 上官昭容
  • 崔行功
  • 李正己
  • 李揆
  • 賈隱林
  • 張子良
  • 鄭絪
吕望

吕望釣于濱,獲鯉魚。剖腹得書曰:「吕望封于。」【出《説苑》】【不見於今本。】

仲尼

周靈王二十一年,孔子魯襄之代。夜有二神女擎香露,沐浴徵在【以上亦見於本書卷四百十八引同書之《蒼龍》。】天帝下奏鈞天樂,空中有言曰:「天感生聖子,故降以和樂。」有五老列徵在之庭中。五老者,蓋五星精也。

夫子未生之前,麟吐玉書於闕里人家,文云:「水精子繼衰素王。」徵在以繡紱繫麟之角,相者云:「夫子殷湯之後,水德而爲素王。」至定公二十四年,鉏商畋于大澤,得麟,示夫子,繫紱尚存。夫子見之,抱而解紱,涕下沾襟。【出《王子年拾遺記》】

文翁

文翁嘗起田,斫柴爲陂。夜有百十野猪鼻載土,著柴中,比曉塘成。稻常收。

嘗欲斷一大樹,欲斷處,去地一丈八尺,翁先呪曰:「吾得二千石,斧當著此處。」因擲之,正砍所欲,後果爲蜀郡守。【出《小説》】

董仲舒

董仲舒常夢蛟龍入懷中,乃作《春秋繁露》。【出《小説》】

何比干

何比干夢有貴客,車騎滿門。覺,以語妻子,未已,門首有老姥,年可八十餘,求避雨。雨甚盛,而衣不沾濡。比干延入,禮待之。乃曰:「君先出自后稷,佐,至有陰功,今天賜君策。」如簡,長九寸,凡九百九十枚,以授之,曰:「子孫能佩者富貴。」言訖出門,不復見。【出《幽明録》】【《搜神記》卷九亦載此説。】

五鹿充宗

五鹿充宗受學于弘成子成子少時,嘗有人過己,授以文石,大如燕卵。成子吞之,遂大明悟,爲天下通儒。成子後病,吐出此石,以授充宗,又爲名學也。【出《西京雜記》】

王溥

後漢永初三年,國用不足,令民吏入錢者得爲官。【「民吏」《拾遺記》作「吏民」。】瑯琊王溥,其先昌邑中尉。奕世衰凌,及安帝時,家貧無貲,不得仕,乃挾竹簡搖筆洛陽市傭書。【「搖筆」《拾遺記》作「插筆於」。】爲人美形貌,又多文詞。僦其書者,丈夫賜其衣冠,婦人遺其金玉,一日之中,衣寶盈車而歸。積粟十廩,九族宗親,莫不仰其衣食,洛陽稱爲善而富也。先時家貧,穿井得鐵印,銘曰:「傭力得富,至億庾。【「至」《拾遺記》作「錢至」。】一土三田,軍門主簿。」以億錢輸官,得中壘校尉。三田一土,「壘」字;校尉掌北軍壘門,故曰軍門主簿也。【出《拾遺録》】

應嫗

後漢汝南應嫗生四子,見神光照社。嫗見光,以問卜人,卜人曰:「此天符也,子孫其興乎。」乃探得黄金。自是諸子官學,並有才名。至,七世通顯。【出《孝子傳》】【《北堂書鈔》卷八七、《類聚》卷三九、《初學記》卷一三、《御覽》卷五三二、卷八一〇,《紺珠集》卷七,《類説》卷七引有此條,皆作《搜神記》。未知《搜神記》引自何人所著《孝子傳》。「應樞」,諸類書皆作「應嫗」。當是。見於今本《搜神記》卷九。】

袁安

袁安父亡,母使以鷄酒詣卜工,問葬地。道逢三書生,問:「何之?」具以告。書生曰:「吾知好葬地。」以鷄酒禮之,畢,告地處,云:「葬此,世爲貴公。」便與別。數步,顧視皆不見。疑是神人,因葬其地,遂登司徒。子孫昌盛,四世五公焉。【出《幽明録》】【亦見於本書卷三百八十九引同書同名篇目。】

陳仲舉

陳仲舉微時,嘗行宿主人黄申家。家夜産,仲舉不知。夜三更,有扣門者,久許,聞應云:「門裏有貴人,不可前,宜從後門往。」俄聞往者還,門内者問之:「見何兒?名何?當幾歲?」還者云:「是男兒。名阿奴。當十五歲。」又問曰:「後當若爲死?」答曰:「爲人作屋,落地死。」仲舉聞此,默志之。

後十五年,爲豫章太守,遣吏往問昔兒阿奴所在。家云:「助東家作屋,墮棟而死矣。」仲舉後果大貴。【出《幽明録》】【本書卷三百十六引同書《陳蕃》,内容與本條同,文字小異。】

《搜神記》卷一九引有此條,事略異,全文如下:

陳仲舉微時,常宿黄申家。申婦方産,有扣申門者,家人咸不知。久久,方聞屋裹有人言:「賓堂下有人,不可進。」扣門者相告曰:「今當從後門往。」其人便往。有頃,還。留者問之:「是何等?名爲何?當與幾歲?」往者曰:「男也,名爲奴,當與十五歲。」「後應以何死?」答曰:「應以兵死。」仲舉告其家曰:「吾能相。此兒當以兵死。」父母驚之,寸刃不使得執也。至年十五,有置鑿于梁上者,其末出,奴以爲木也,自下鈎之,鑿從梁落,陷腦而死。後仲舉爲豫章太守,故遣吏往餉之申家,並問奴所在。其家以此具告。仲舉聞之,嘆曰:「此爲命也。」

張承

孫氏張承時,乘輕舫于浦,忽見白蛇長三丈,騰入舟中。呪曰:「若爲吉祥,勿毒噬我!」縈而將還,置于房中,一宿不復見,母嗟惜之。鄰中相謂曰:「昨者家有白鵠,聳翮入雲。」以告母,母使筮之。筮者曰:「吉祥。鵠是延年之物,從室入雲,自卑升高之象。昔闔閭葬其妹,【乃其女,王嘉誤。】殉以美人、寶劍、珍物,窮江南之富。未及十年,雕雲覆其溪谷,美女游於塚上,白鵠翔乎林中,白虎嘯於山側,皆昔時之精靈,今出於世,當使子孫位極人臣,擅名江表。若生子,可以名爲白鵠。」後,位輔吴將軍,年九十,蛇鵠之祥也。【出《王子年拾遺記》】【本書卷四百五十六引同書之《張承母》,與本條内容相同。】

張氏

長安張氏者,晝獨處室,有鳩自外入,止于牀。張氏惡之,披懷而呪曰:「鳩,爾來爲我禍耶,飛上承塵;爲我福耶,飛入我懷。」鳩飛入懷,乃化爲一銅鈎。從爾資産巨萬。【出《法苑珠林》】【原作「法苑編珠」。沈本作「法苑珠林」。當是。見於《法苑珠林》(百卷本)卷五十六。見《搜神記》卷九,較此爲詳。】

司馬休之

司馬休之安帝族子,遇難出奔。所乘騅,常于牀前養之,忽連鳴不食,注目視鞍,休之即試鞴之,則不動。休之還坐,馬又驚。因騎馬,即驟出。行十里餘,慕容超收使已至。奔馳,僅得歸【出《廣古今五行記》】

杜慈

符生壽光年,【「符」四庫本作「苻」。】每宴集,後入者皆斬之。尚書郞杜慈奔馳疲倦,假寢省中,夢一人乘黑驢叱之曰:「寧留而同死?將去而獨生?」聞驚覺,取馬遁走,乃免,餘皆斬。【出《廣古今五行記》】

武士彠

武士彠太原文水縣人。微時,與邑人許文寶以鬻材爲事。常聚材木數萬莖,一旦化爲叢林森茂,因致大富。士彠文寶讀書林下,自稱爲厚材,文寶自稱枯木,私言必當大貴。及高祖起義兵,以鎧胄從入,故鄕人云:「士彠以鬻材之故,果逢構夏之秋。」及士彠貴達,文寶依之,位終刺史。【出《太原事跡》】【又名《太原事跡記》,本書或作《太原事跡雜記》。】

張文成

率更令張文成,梟晨鳴于庭樹,其妻以爲不祥,連唾之。文成云:「急灑掃,吾當改官。」言未畢,賀客已在門矣。【出《國史異纂》】

又一説:文成景雲二年爲鴻臚寺丞,帽帶及緑袍並被鼠囓。有蜘蛛大如栗,當寢門懸絲上。經數日,大赦,加階,授五品。男不宰,鼠亦囓腰帶欲斷,尋選授博野尉。【出《朝野僉載》】

上官昭容

上官昭容者,侍郞之孫也。子有罪,婦鄭氏填宮,遺腹生昭容。其母將誕之夕,夢人與秤曰:「持此秤量天下文士。」鄭氏冀其男也。及生昭容,母視之曰:「秤量天下,豈是汝耶?」口中嘔嘔如應曰「是」。【出《嘉話録》】

崔行功

秘書少監崔行功,未得五品前,忽有鸜鵒銜一物入其室,置案上去,乃魚袋鉤鐵。不數日,加大夫也。【出《國史異纂》】

李正己

李正己,本名懷玉侯希逸之内弟也。淄青,署懷玉爲兵馬使。尋搆飛語,怒,囚之,將置於法。懷玉抱寃無訴,於獄中叠石像佛,默祈冥助。時近臘月,【「月」《酉陽雜俎》作「日」。】心慕同儕,嘆咤而睡,覺有人在頭上語曰:「李懷玉,汝富貴時至。」即驚覺,顧不見人,天尚黑,意甚怪之。復睡,又聽人謂曰:「汝看墻上有青鳥子噪,即是富貴時至。」即驚覺,復不見人。有頃,天曙,忽有青鳥數十,大如雀,飛集墻上。俄聞三軍叫呼,逐出希逸,壞鎖,取懷玉,權知留後。【出《酉陽雜俎》】

李揆

唐代宗將臨軒送上計郡守,百僚外辦,御輦俯及殿之横門。帝忽駐輦,召北省官謂曰:「我常記先朝每餞計吏,皆有德音,以申誡勵,今獨無有,可乎?」宰相匆遽不暇奏對。帝曰:「且罷朝撰詞,以俟異日。」中書舍人李揆越班伏奏曰:「陛下送計吏,敕下已久,遠近咸知,今忽臨朝改移,或恐四方乍聞,妄生疑惑。今止須制詞,臣請立操翰,伏乞陛下稍駐鑾輅。」帝兪之。遂命紙筆,即令御前起草,隨遣書工寫録,頃刻而畢。及宣詔,每遇要處,帝必目于班,中外日俟之新命。

時方盛暑,夜寢于堂之前軒,而空其中堂,爲晝日避暑之所。於一夜,忽有巨狐鳴噪于庭,仍人立跳躍,目光迸射,久之,踰垣而去,甚惡之。是夜未艾,忽聞中堂動盪喧豗,若有異物,即令執燭開門以視。人輩驚駭返走,皆曰:「有物甚異。」即就窺,乃有蝦蟇,大如三斗釜,兩目朱殷,蹲踞嚼沫。不令損害,堦前素有漬瓜果大銅盆,可受一斛,遂令家人覆其盆而合之,因扃其門,亦無他變。將曉,入朝,其日拜相。及歸,親族列賀,因話諸怪,即遣啓戶,揭盆視之,已失其物矣。【出《異苑》】【所記爲唐事,當非《異苑》之文。《白孔六帖》卷九〇「狐人立」條、卷七九「巨狐鳴噪於庭」條均引作《集異記》。李揆見蝦蟇拜相事,又見《酉陽雜俎》前集卷四、本書卷四百七十四注出《宣室志》之同名篇目。】

賈隱林

唐德宗欲西幸,有知星者奏云:「逢林即住。」帝曰:「豈可令朕止於林木間?」姜公輔曰:「不然,但以地名,亦應也」。及奉天賈隱林謁帝于行在,帝觀隱林氣色雄傑,兼是忠烈之家,而名叶星者所奏之語。隱林天寶賈修之猶子。【「隱林即天寶末賈修之猶子」十一字《全唐五代筆記》作小字。《新唐書》卷一九二《賈循傳》:「從子隱林。」「修」應改作「循」。】帝因召于臥内,以探籌略之深淺。隱林于御榻前,以手板畫地,陳攻守之策,帝甚異之。隱林奏曰:「臣昨夢日墮于地,臣以頭戴日上天。」帝曰:「朕此來也,乃已前定。」遂拜隱林爲侍御史,糾劾行在,尋遷左常侍。【出《神異録》】【此條記德宗時事,疑即《廣德神異録》。本條亦見於《杜楊雜編》卷上。】

張子良

永貞二年,春三月,彩虹入潤州大將張子良宅。初入漿甕,水盡,入井飲之。是月九日,節度使李錡詔召不赴闕,欲亂。令子良領兵收子良翻然反兵圍城,李錡就擒。子良拜金吾將軍,尋拜方鎮。【出《祥異集驗》】

鄭絪

丞相鄭絪宅,在昭國坊南門,忽有物來投瓦礫,五六夜不絶。及移於安仁西門宅避之,瓦礫又隨而至。久之,復遷昭國鄭公歸心釋門,宴處常在禪室,及歸昭國,入方丈,蟢子滿室,懸絲去地一二尺,不知其數。其夕,瓦礫亦絶。翌日,拜相。【出《祥異集驗》】

字數:3293,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