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
      1. 崔蠡
      2. 盧肇
      3. 丁稜
      4. 顧非熊
      5. 李德裕
      6. 張濆
      7. 宣宗
      8. 盧渥
      9. 劉蜕
      10. 苗台符張讀
      11. 許道敏
      12. 崔殷夢
      13. 顔標
      14. 温庭筠
      15. 盧彖
      16. 翁彦樞
      17. 劉虚白
      18. 封定卿
      19. 馮藻
      20. 趙琮

太平廣記


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


  • 崔蠡
  • 盧肇
  • 丁稜
  • 顧非熊
  • 李德裕
  • 張濆
  • 宣宗
  • 盧渥
  • 劉蜕
  • 苗台符張讀
  • 許道敏
  • 崔殷夢
  • 顔標
  • 温庭筠
  • 盧彖
  • 翁彦樞
  • 劉虚白
  • 封定卿
  • 馮藻
  • 趙琮
崔蠡

崔蠡知制誥日,丁太夫人憂,居東都里第。時尚清苦儉嗇,四方寄遺,茶藥而已,不納金帛。故朝貴家不異寒素,雖名姬愛子,服無輕細。崔公卜兆有期,居一日,宗門士人有謁請於者,閽吏拒之,告曰:「公居喪,未嘗見他客。」乃曰:「某家宗門子弟,又知尊夫人有卜遠之日,愿一見公。」公聞之,延入與語。直云:「知公居縉紳間,清且約,太夫人喪事所須,不能無費。某以辱孫姪之行,又且貲用稍給,愿以錢三百萬濟公大事。」見其慷慨,深奇之,但嘉納其意,終却而不受。此人調舉久不第,亦頗有屈聲。

未幾服闋,拜尚書右丞,知禮部貢舉。【按《舊唐書》卷一一七《崔寧傳》附《崔蠡傳》云:「開成……三年,權知禮部貢舉。四年,拜禮部侍郎,轉戶部。」《新唐書》卷一四四《崔蠡傳》云:「終尚書左丞。」此云「拜尚書右丞,知禮部貢舉」,不確。】此人就試,第之爲狀元,衆頗驚異。謂之主文以公道取士,之獻藝由善價成名,一第則可矣,首冠未爲得。以是人有詰於者。答曰:「崔某固是及第人,但狀頭是某私恩所致耳。」具以前事告之,於是中外始服,名益重焉。【出《芝田録》】

盧肇

李德裕抑退浮薄,獎拔孤寒。於時朝貴朋黨,德裕破之,由是結怨,而絶於附會,門無賓客。唯進士盧肇宜春人,有奇才,德裕嘗左宦宜陽投以文卷,由此見知。後隨計京師,每謁見,待以優禮。舊例:禮部放榜,先呈宰相。會昌三年,王起知舉,問德裕所欲,答曰:「安用問所欲爲?如盧肇丁稜姚鵠,豈可不與及第邪?」於是依其次而放。【出《玉泉子》】

丁稜

盧肇丁稜之及第也,先是,放榜訖則須謁宰相,其導啓詞語,一出榜元者,俯仰疾徐,尤宜精審。時首冠,有故不至,次乃也。口吃,又形體小陋,迨引見,即俛而致詞。意本言等登科,而頳然發汗,鞠躬移時,乃曰:「等登,等登。」竟不能發其後語而罷,左右皆笑。翌日,有人戲之曰:「聞君善箏,可得聞乎?」曰:「無之。」友人曰:「昨日聞『等登、等登』,非箏聲邪?」【出《玉泉子》】

顧非熊

顧非熊之子,滑稽好辯,凌轢氣焰子弟,爲衆所怒。非熊既爲所排,在舉場垂三十年,屈聲聒人耳。會昌中,陳商放榜,上怪無非熊名,召有司追榜放及第。時天下寒進,皆知勸矣。詩人劉得仁賀詩曰:「愚爲童稚時,已解念君詩。及得高科晚,須逢聖主知。」【出《摭言》】

李德裕

李德裕以己非由科第,恆嫉進士舉者。及居相位,權要束手。德裕嘗爲藩府從事日,同院李評事以詞科進,適與德裕官同。時有舉子投文軸,誤與德裕。舉子既誤,【「誤」《唐語林》卷七作「寤」。】復請之曰:「某文軸當與及第李評事,非與公也。」由是德裕志在排斥。【出《玉泉子》】

張濆

張濆會昌五年陳商下狀元及第,翰林覆落等八人。趙渭南詩曰:「莫向春風訴酒柸,謫仙真箇是仙才。猶堪與世爲祥瑞,曾到蓬山頂上來。」【出《摭言》】

宣宗

宣宗酷好進士及第,每對朝臣,問及第。苟有科名對者,必大喜,便問所試詩賦題目,並主司姓名。或有人物稍好者,偶不中第,嘆惜移時。常於内自題「鄕貢進士李道龍」。【出《盧氏雜説》】

盧渥

陝州廉使盧渥【「渥」《北夢瑣言》作「沆」,下同。】在舉塲甚有時稱。曾於滻水逆旅遇宣宗皇帝微行,意其貴人,斂身迴避。帝揖與相見,乃自稱進士盧渥。帝請詩卷,袖之,乘騾而去。他日,對宰臣語及盧渥,令主司擢第。不自安,恐僭冒之辱。宰相問與主上有何階緣?乃具陳因由,時亦不以爲忝,蓋事業亦得之矣。後自廉察入朝知舉,遇寇犯闕,不及終塲。趙崇大夫戲之曰:「出腹不生養主司也。」然家未嘗知舉,盧相𢹂耻之,拔爲主文章,不果也。【出《北夢瑣言》】

劉蜕

荆南解比號「天荒」。大中四年,劉蜕以是府解及第。時崔鉉作鎮,以破天荒錢七十萬資謝書略曰:「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出《摭言》】【本書卷二百五十一注出《北夢瑣言》之《關圖》,亦引有此條。】

苗台符張讀

苗台符六歲能屬文,聰悟無比,十餘歲博覽群籍,著《皇心》三十卷,年十六及第。張讀亦幼擅詞賦,年十八及第。同年進士,又同佐鄭薰少師宣州幕。二人常列題於西明寺東廊,或竊注之曰:「一雙前進士,兩箇阿孩兒。」台符十七不禄,位至禮部侍郞。【出《摭言》】

許道敏

許道敏隨鄕薦之初,獲知於時相。是冬,主文者將蒞事於貢院,謁於相門,相大稱其卓苦藝學,宜在公選,主文受命而去。潛知其旨,則磨礪以須,屈指試期,大掛人口。俄有張希復員外結婚於丞相奇章公之門,親迎之夕,辟道敏爲儐。道敏乘其喜氣,縱酒飛章,搖珮高譚,極歡而罷。無何,時相敷奏不稱旨,移秩他郡,人情恐異,主文不敢第於甲乙。自此晦昧壈坎,【「壈坎」,乙之。】不復振舉。繼丁家故,垂二十載,至大中六年崔璵知舉,方擢於上科。時有同年張讀,一舉成事,年十有九,乃道敏敗於垂成之冬,儐導張希復之子,牛夫人所生也。【出《唐闕史》】

崔殷夢

崔殷夢,宗人門生也,夷門節度使龜從之子。同年首冠於曰:「夫一名男子,飾身世以爲美,他不可以等將也。【「將」《稗海》本《玉泉子》作「埒」。】近歲關試内,多以假爲名,求適他處,甚無謂也。今乞侍郞,不可循其舊轍。」大以爲然。

一日,等率集同年詣起居。既坐,笑謂等曰:「昨得大梁相公書,且欲崔先輩一到。駿馬健僕,往復當不至稽滯,幸諸先輩留意。」以坐主之命,無如之何。【出《玉泉子》】

顔標

鄭侍郞主文,舉人中有顔標者,誤謂是魯公之後。時方未寧,志在激勸忠烈,即以爲狀元。及謝恩日,從容問及廟院。曰:「,寒進也,未嘗有廟院。」始大悟,塞默而已。尋爲無名子所嘲曰:「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顔標魯公。」【出《摭言》】【本書卷二百五十六注出《摭言》之《鄭薰》,亦引有此條。】

温庭筠

温庭筠燈燭下未嘗起草,但籠袖凭几,每賦一韻,一吟而已,故塲中號爲「温八吟」。【出《摭言》】

盧彖

崔沆及第年,爲主罰録事。同年盧彖俯近關讌,堅請假往洛下拜慶,既而淹緩久之。及同年讌於曲江亭子,以雕幰載妓,微服嚲鞍,縱觀於側,遽爲團司所發。判之,略曰:「深攙席帽,密映氈車。紫陌尋春,便隔同年之面;青雲得路,可知異日之心。」【出《摭言》】

翁彦樞

翁彦樞蘇州人,應進士舉。有僧與彦樞同鄕里,出入故相國裴公門下。【「垣」《稗海》本《玉泉子》作「坦」,下同。】以其年耄,優惜之,雖中門内,亦不禁其出入。手持貫珠,閉目以誦佛經,非寢食未嘗輟也。主文柄,入貢院。子,日議榜於私室,僧多處其間,二子不之虞也。其擬議名氏,迨與奪進退,僧悉熟之矣。歸寺而彦樞訪焉,僧問彦樞將來得失之耗,彦樞具對以無有成遂狀。僧曰:「公成名須第幾人?」彦樞謂僧戲己,答曰:「第八人足矣。」

即復往裴氏之家。二子所議如初,僧忽張目謂之曰:「侍郞知舉邪?郞君知舉邪?夫科第國家重事,朝廷委之侍郞,意者欲侍郞剗革前弊,孤平得路。今之與奪,率由郞君,侍郞寧偶人邪?且郞君所與者,不過權豪子弟,未嘗以一平人藝士議之,郞君可乎?」即屈其指,自首及末,不差一人,其豪族私讎曲折,畢中二子所諱。等大懼,即問僧所欲,且以金帛啗之。僧曰:「貧僧老矣,何用金帛爲?有鄕人翁彦樞者,徒要及第耳。」等曰:「即列在丙科。」僧曰:「非第八人不可也。」不得已許之。僧曰:「與貧僧一文書來。」彦樞其年及第,竟如其言。【出《玉泉子》】

劉虚白

劉虚白裴垣早同硯席,主文,虚白猶是舉子。試雜文日,簾前獻一絶句云:「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燈燭一般風。不知歲月能多少,猶著麻衣侍至公。」

孟棨年長於小魏公。放榜日,出行曲謝,泣曰:「先輩,吾師也。」泣,亦泣。出入場藉三十年。

長孫藉張公舊交,公兄呼。公嘗諷其改圖,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出《摭言》】

封定卿

大中後,進士尤盛。封定卿丁茂珪【以上句後《北夢瑣言》有「場中頭角」四字。】舉子與其交者,必先登第,而二公各二十舉方成名,何進退之相懸也。先是,李都崔雍孫瑝鄭嵎四君子,蒙其眄睞者,因是進昇。故曰:「欲得命通,問。」【出《北夢瑣言》】

馮藻

馮藻,常侍宿之子,【「宿」《北夢瑣言》作「肅」。】之叔父,世有科名。文彩不高,酷愛名第,已十五舉。有相識道士謂曰:「某曾入靜觀之,此生無名第,但有官職也。」亦未之信。更應十舉,已二十五舉矣。姻親勸令罷舉,且謀官。曰:「譬如一生無成,更誓五舉。」無成,遂三十舉,方就仕宦,歷卿監牧,終於騎省。【出《北夢瑣言》】

趙琮

趙琮妻父爲鍾陵大將,【「琮」《稗海》本玉泉子》作「悰」。】以久隨計不第,窮悴甚,妻族益相薄,雖妻父母不能不然也。一日,軍中高會,州郡謂之「春設」者,大將家相率列棚以觀之。其妻雖貧,不能無往,然所服故弊,衆以帷隔絶之。設方酣,廉使忽馳吏呼將,將驚且懼。既至,廉使臨軒,手持一書笑曰:「趙琮得非君子婿乎?」曰:「然。」乃告之:「適報至,已及第矣。」即授所持書,乃榜也。將遽以榜奔歸,呼曰:「趙郞及第矣!」妻之族即撤去帷障,相與同席,競以簪服而慶遺焉。【出《玉泉子》】

字數:2915,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