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二百五 樂三
      1. 羯鼓
      2. 玄宗
      3. 宋璟
      4. 李龜年
      5. 曹王皋
      6. 李琬
      7. 杜鴻漸
      8. 銅鼓
      9. 張直方
      10. 鄭續
      11. 琵琶
        1. 羅黑黑
      12. 裴洛兒
      13. 楊妃
      14. 段師
      15. 漢中王瑀
      16. 韋應物
      17. 宋沇
      18. 皇甫直
      19. 王沂
      20. 關別駕
      21. 王氏女
      22. 五絃
        1. 趙璧
      23. 箜篌
        1. 徐月華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五 樂三


羯鼓

  • 玄宗
  • 宋璟
  • 李龜年
  • 曹王皋
  • 李琬
  • 杜鴻漸

銅鼓

  • 張直方
  • 鄭續

琵琶

  • 羅黑黑
  • 裴洛兒
  • 楊妃
  • 段師
  • 漢中王瑀
  • 韋應物
  • 宋沇
  • 皇甫直
  • 王沂
  • 關別駕
  • 王氏女

五絃

  • 趙璧

箜篌

  • 徐月華
羯鼓

羯鼓出外夷樂,以戎羯之鼓,故曰羯鼓。其音主太簇一云,【「云」《羯鼓録》作「均」。】龜兹部、高昌部、疎勒部、天竺部皆用之,次在都曇鼓、答臘鼓之下,都曇鼓,狀腰鼓而小。答臘者,即揩鼓也。鷄婁鼓之上。𬧉如漆桶,【「𬧉】」《羯鼓録》作「𣞙」。山桑木爲之。下以牙牀承之。擊用兩杖,其聲焦殺鳴烈,尤宜促曲急破,作陣杖連碎之聲,又宜高樓曉景,明月清風,凌空透遠,極異衆樂。杖用黄檀、狗骨、花椒等木。【「椒」《羯鼓録》作「楸」。】須至乾緊絶濕氣,而復柔膩;乾取發越響亮,膩取戰褭健舉。捲用剛鐵,鐵當精鍊,捲當至匀。若不剛,即應絛高下,搊捩不停;不匀,即鼓面緩急,若琴徽之病矣。【出《羯鼓録》】

玄宗

唐玄宗洞曉音律,由之天縱,凡是管絃,必造其妙,若製作調曲,隨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適短長;應指散聲,皆中點拍。至於清濁變轉,律吕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度,【「度」《羯鼓録》作「使」。】雖古之,不能過也。尤愛羯鼓、玉笛,常云:「八音之領袖,諸樂不可爲比。」嘗遇二月初,詰旦巾櫛方畢,時宿雨始晴,景色明麗,小殿亭外,柳杏將吐,覩而嘆曰:「對此景物,豈可不與他判斷之乎。」左右相目,將命備酒,獨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臨軒縱擊一曲,曲名《春光好》,上自製也。神思自得。及顧柳杏,皆已發拆,指而笑之,謂嬪嬙内官曰:「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皆呼萬歲。又製《秋風高》,每至秋空迥澈,纖翳不起,即奏之,必遠風徐來,庭葉徐下。其妙絶入神如此。【出《羯鼓録》】

玄宗嘗伺察諸王,寧王夏中揮汗鞔鼓,所讀書乃《龜兹樂》譜也。上知之,喜曰:「天子兄弟,當極酒樂。」【出《酉陽雜俎》】

汝陽王璡寧王長子也。姿容妍美,秀出藩邸,玄宗特鍾愛焉,自傳授之。又以其聰悟敏慧,妙達音旨,每隨游幸,頃刻不捨。嘗戴砑絹帽打曲,上自摘紅槿花一朵,置於帽上笪處。其二物皆極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墜。本色所謂定頭項,難在不搖動也。上大喜笑!賜金器,因誇曰:「花奴小名姿質明瑩,肌髮光細,非人間人,必神仙謫墮也。」寧王謙謝,隨而短斥之。上笑曰:「大哥不必過慮,阿瞞自是相師。夫帝王之相,且須英特越逸之氣,不然有深沈包育之度,若花奴但秀邁人,悉無此狀,固無猜也。而又舉止閒雅,當更得公卿間令譽耳。」寧王又謝之,而曰:「若於此,臣乃輸之。」上曰:「若此一條,阿瞞亦輸大哥矣。」寧王又謙謝。上笑曰:「阿瞞贏處多,大哥亦不用撝揖。」衆皆歡賀。玄宗性俊邁,酷不好琴,曾聽彈,正弄未及畢,叱琴者曰:「待詔出去。」謂内官曰:「速召花奴,將羯鼓來,爲我解穢。」【出《羯鼓録》】

黄幡綽亦知音,上曾使人召之不時至。上怒,絡繹遣使尋捕之。既至,及殿側,聞上理鼓,固止謁者,不令報。俄頃,上又問侍官:「奴來未?」又止之。曲罷,復改曲,纔三數十聲,即走入。上問:「何處來?」曰:「有親故遠適,送至城外。」上頷之。鼓畢,上謂曰:「賴稍遲,我向來怒意,至必禍焉。適方思之,長入供奉五十餘日,蹔一日出外,不可不許他東西過往。」拜謝畢。内官有相偶語笑者。上詰之,具言尋至,聽鼓而候其時入。上問語上方怒,其解怒之際,皆無少差誤。上奇之,復厲聲謂之曰:「我心脾骨下事,安有侍官奴聽小鼓能料之耶!今且謂我如何?」遂走下階,面北鞠躬大聲曰:「奉敕監金鷄!【「監」《羯鼓録》作「豎」,疑是。】」上大笑而止。【並出《羯鼓録》】

宋璟

宋開府,雖耿介不群,亦深好聲樂,尤善羯鼓,始承恩顧,與玄宗論鼓事,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甆。撚小碧上,掌下須有朋去聲肯聲,據此乃是漢震第二鼓也。且磉用石末、【「磉」《羯鼓録》作「𣞙】」。花鼓,【「鼓」《羯鼓録》作「甆」,見上文,似是。】固是腰鼓,掌下朋去聲肯聲,是以手指,非羯鼓明矣。」第二鼓者,左以杖,右以手指。又謂上曰:「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按此即羯鼓之能事。」山峰取不動,雨點取碎急。玄宗兼善兩鼓也,而羯鼓偏好,以其比漢震稍雅細焉。開府之家悉傳之。東都留守鄭叔明祖母,【「明」《羯鼓録》作「則」。】即開府之女,今尊賢里鄭氏第有小樓,即宋夫人習鼓之所也。【出《羯鼓録》】

李龜年

李龜年善羯鼓,玄宗問:「卿打多少杖?」對曰:「臣打五千杖訖。」上曰:「汝殊未,我打却三豎櫃也。」後數年,又聞打一豎櫃,因錫一拂枚羯鼓捲。【「枚羯鼓捲」《大唐傳載》作「杖羯鼓」。】【出《傳載》】

曹王皋

曹王皋有巧思,精於器用,爲荆州節度使,有羈旅士人懷二捲,欲求通謁。先啓於賓府,觀者訝之曰:「豈足尚耶?」士曰:「但啓之尚書,當解矣。」及見。捧而嘆曰:「不意今日,獲逢至寶。」指其剛匀之狀,賓坐唯唯,或腹非之。曰:「諸公未必信。」命取食柈,自選其極平者,遂置二捲於柈心,以油注捲,滿而油不寖漏,相蓋相契無際也。【「相蓋」《羯鼓録》作「蓋」,「相」字疑衍。】曰:「此必開元天寶中供御捲,不然,無以至此。」問其所自,客曰:「先人在,得於高力士之家。」衆方深伏。【出《羯鼓録》】【本書卷二百三十一同名篇目此條重出,注出《羯鼓録》。】

李琬

廣德中,客前雙流縣李琬者亦能之,調集至長安,居務本里。嘗夜聞羯鼓,曲頗工妙,於月下步尋,至一小宅,門戶極卑隘。叩門請謁,謂鼓工曰:「君所擊者,豈非《耶婆色鷄》乎?一木作《耶婆娑鷄》。雖至精能而無尾,何也?」工大異之,曰:「君固知音者,此事無人知。某太常工人也,祖父傳此藝,尤能此曲,近者張儒長安,某家事流散,父没河西,此曲遂絶。今但按舊譜數本尋之,竟無結尾之聲,因夜夜求之也。」曰:「曲下意盡乎?」工曰:「盡。」曰:「意盡即曲盡,又何索焉?」工曰:「奈聲不盡何?」曰:「可言矣!夫曲有如此者,須以他曲解之,方可盡其聲也。夫《耶婆娑鷄》當用《屈柘急遍》解。」工如所教,果相諧協,聲意皆盡。如《柘枝》用渾解,【「渾」《羯鼓録》作「渾脱」,疑是。】《甘州》用急了解之類也。工泣而謝之。即言於寺卿,奏爲主簿,後累官至太常少卿、宗正卿。【出《羯鼓録》】

杜鴻漸

代宗朝,宰相杜鴻漸亦能羯鼓。永太中爲三州副元帥、【永泰。】西川節度使。至成都李琬有削杖者在,一杖獻鴻漸鴻漸得之,示於衆曰:「此尤物也。當衣衾中收貯積時矣。」匠曰:「某於脊溝中養者十年。」及出,至利州西界望嘉驛,路入漢川矣。自西南來,始會嘉陵江,頗有山水景致,其夜月色又佳,乃與從事楊炎杜亞輩,登驛樓,望江月。行觴讌語,曰:「今日出艱危猜迫,外即不辱命於朝廷,内即免中禍於微質。既保此安閒,又瞰此殊境,安得不自賀乎?」遂命家僮取鼓與板笛,以所得杖奏數曲,四山猨鳥皆驚飛嗷走。從事悉異之,曰:「昔之搏拊,百獸舞庭,此豈遠耶?」鴻漸曰:「若某於此,稍曾致功,猶未臻妙,尚能及是。况至聖御天,賢臣考樂,飛走之類,何有不感?」因言此有別墅,近花巖閣,每遇風景清明,即時或登閣奏此。初見群羊牧於川下,忽數頭躑躅不已,某不謂之以鼓然也。及止鼓,亦止,復鼓之,亦復然。遂以疾、徐、高、下而節之,無不應之而變。旋有二犬,自其家走而吠之,及群羊側,遂漸止聲,仰首若有所聽。少選,又復宛頸搖尾,亦從而變態,是知率舞固無難矣。近士林中無習之者,唯僕射韓皋善此,亦不甚露。爲鄂州節度使時,聞於黄鶴樓一月兩習而已。【出《羯鼓録》】

銅鼓

蠻夷之樂,有銅鼓焉。形如腰鼓,而一頭有面,鼓面圓二尺許。面與身連,全用銅鑄。其身遍有蟲魚花草之狀,通體均匀,厚二分以來,爐鑄之妙,實爲奇巧。擊之響亮,不下鳴鼉。貞元中,驃國進樂,有玉螺銅鼓。玉螺,皆螺之白者,非琢玉所爲也。即知南蠻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出《嶺表録異》】

張直方

咸通末,幽州張直方龔州刺史。到任後,修葺州城,因掘土,得一銅鼓。滿任,載以歸京。到,以爲無用之物,遂捨延壽慶院,用大木魚,懸於齋室。今見存焉。【出《嶺表録異》】

鄭續

僖宗朝,鄭續番禺日,【「續」《嶺表録異》卷上作「絪」。】林藹者爲高州太守。有郷墅小兒,因放牛,聞田中有蛤鳴,蛤即是蝦蟇。牧童遂捕之。蛤跳入一穴,掘之,深大,即蠻酋塚也,蛤乃無蹤。穴中得一銅鼓,其色翠緑,土蝕數處損缺,其上隱起,多鑄蛙黽之狀。疑其鳴蛤,即鼓精也。遂狀其緣由,納於帥,懸於武庫,今尚存焉。【出《嶺表録異》】

琵琶
羅黑黑

太宗時,西國進一胡,善彈琵琶。作一曲,琵琶絃撥倍麤。上每不欲番人勝中國,乃置酒高會,使羅黑黑隔帷聽之,一遍而得。謂胡人曰:「此曲吾宮人能之。」取大琵琶,遂於帷下,令黑黑彈之,不遺一字。胡人謂是宮女也,驚嘆辭去。西國聞之,降者數十國。【出《朝野僉載》】

裴洛兒

貞觀中,彈琵琶裴洛兒始廢撥用手,今俗所謂搊琵琶是也。【出《國史異纂》】

楊妃

開元中,有中官白秀貞使迴,得琵琶以獻。其槽邏皆桫檀爲之,【「邏皆」《御覽》作「以邏」。《白孔六帖》題作「羅桫檀槽」】温潤如玉,光耀可鑒,有金縷紅文,影成雙鳳。楊妃每抱是琵琶,奏於梨園,音韻淒清,飄如雲外。而諸王貴主,自虢國已下,號爲貴妃琵琶弟子。每受曲畢,皆廣有進獻。【出《譚賓録》】【《御覽》卷五八三、《白孔六帖》卷六二引作《明皇雜録》(《會校》言作「譚賓録」,誤。)】

段師

古琵琶絃用鵾鷄筋。開元中,段師能彈琵琶,用皮絃。賀懷智破撥彈之,不能成聲。【出《酉陽雜俎》】

漢中王瑀

漢中王瑀康崑崙彈琵琶,云:「琵聲多,琶聲少,亦未可彈五十四絃大絃也。」自下而上謂之琵,自上而下謂之琶。【出《傳記》】【沈本作「傳載」。見於今本《大唐傳載》。】

韋應物

韋應物蘇州刺史,有屬官因建中之亂,得國工康崑崙琴瑟琵琶,至是送官,表進入内。【出《國史補》】

宋沇

宋開府有音律之學,貞元中,進樂書三卷,德宗覽而嘉焉。又知是之孫,遂召賜對坐,與論音樂,喜甚。數日,又召至宣徽,張樂使觀焉。曰:「有舛誤乖濫,悉可言之。」曰:「容臣與樂官商榷講論,具狀條奏。」上使宣徽使、教坊與樂官參議數日,然後奏進。樂工多言不解聲律,不審節拍,兼又聵疾,不可議樂。上頗異之。又宣召見,對曰:「臣年老多疾,耳實失聰,若迨於音律,不至無業。」上又使作樂,曲罷,問其得失。承禀舒遲,衆工多笑之。顧笑,【「笑」《羯鼓録》作「笑者」。】忿怒作色,奏曰:「曲雖妙,其間有不可者。」上驚問之。即指一琵琶云:「此人大逆戕忍,不日間即抵法,不宜在至尊前。」又指一笙云:「此人神魂已游墟墓,不可更令供奉。」上大駭焉,令主者潛伺察之。既而琵琶者爲同儕告訐,稱其六七年前,其父自縊,不得端由。即令按鞫,遂伏罪。笙者乃憂恐不食,旬日而卒。上轉加欽重,面賜章服,累召對,每令察樂,樂工悉惴恐脇息,不敢正視。懼罹禍,辭病而退。【出《羯鼓録》】

皇甫直

皇甫直別音律,擊陶器能知時月,好彈琵琶。元和中,嘗造一調,乘凉,臨水池彈之。本黄鍾而聲入蕤賓,因更絃,再三奏之,聲猶蕤賓也。甚惑,不悦,自意不祥。隔日又奏於池上,聲如故。試彈於他處,則黄鍾也。因切調蕤賓,夜復鳴於池上,覺近岸波動,有物激水如魚跳,【「跳」《酉陽雜俎》作「躍」。】及下絃則没矣。遂集客車水竭池,窮泥索之。【「泥」《酉陽雜俎》作「池」。】數日,泥下丈餘,得鐵一片,乃方響蕤賓鐵也。【出《酉陽雜俎》】【《蜀中廣記》卷七〇、《玉芝堂談薈》卷二七引有此條。皆注出《西陽雜俎》。該條收在前集卷六《樂》中。】

王沂

王沂者,平生不解絃管。忽旦睡,至夜乃寤,索琵琶彈之,【「彈」《朝野僉載》作「絃」。】成數曲:一名《雀啅蛇》,一名《胡王調》,一名《胡瓜苑》。人不識聞,聽之者莫不流淚。其妹請學之,乃教數聲,須臾總忘,不復成曲。【出《朝野僉載》】

關別駕

昭宗末,京都名娼妓兒,皆爲强諸侯所有。供奉彈琵琶樂工號「關別駕」,小紅者,小名也。梁太祖求之,既至,謂曰:「爾解彈《羊不採桑》乎?」俛而奏之。及出,又爲親近者俾其彈而飲酒。由是失意,不久而殂。

復有琵琶石潨者號「石司馬」。自言早爲相國令狐綯見賞,俾與諸子,連水邊作名。亂後入,不隸樂籍,多游諸大官家,皆以賓客待之。一日,會軍校數員飲酒作歡,石潨以胡琴擅場,在坐非知音者,諠譁語笑,殊不傾聽。乃撲檀槽而詬曰:「某曾爲中朝宰相供奉,今日與健兒彈而不我聽,【「我」《北夢瑣言》作「蒙我」。】何其哉!」于時識者嘆訝之。【出《北夢瑣言》】

王氏女

王蜀黔南節度使王保義,有女適荆南高從誨之子保節。未行前,暫寄羽服。性聰敏,善彈琵琶,因夢異人,頻授樂曲。所授之人,其形或道或俗,其衣或紫或黄。有一夕而傳數曲,有一聽而便記者。其聲清越,與常異,類於仙家《紫雲》之亞也。乃曰:「此曲譜請元昆製序,刊石於甲寅之方。」其兄即荆南推官王少監貞範也,爲製序刊石。所傳曲,有《道調宮》、《玉宸宮》、《夷則宮》、《神林宮》、《蕤賓宮》、《無射宮》、《玄宗宮》、《黄鐘宮》、《散水宮》、《仲吕宮》;商調,獨指《泛清商》、《好仙商》、《側商》、《紅綃商》、《鳳抹商》、《玉仙商》;角調,《雙調角》、《醉吟角》、《大吕角》、《南吕角》、《中吕角》、《高大殖角》、《蕤賓角》;羽調,《鳳吟羽》、《背風香》、《背南羽》、《背平羽》、《應聖羽》、《玉宮羽》、《玉宸羽》、《風香調》、《大吕調》。其曲名一同人世,有《凉州》、《伊州》、《胡渭州》、《甘州》、《緣腰》、【「緣」《北夢瑣言》作「緑」。】《莫靼》、《項盆樂》、【「項」沈鈔本作「頃」,疑當作「傾」。】《安公子》、《水牯子》、《阿濫泛》之屬。凡二百以上曲。所異者,徵調中有《湘妃怨》、《哭顔回》,常時胡琴不彈徵調也。高氏,數年而亡,得非謫墜之人乎?孫光憲子婦即王氏之姪也,記得一兩曲,嘗聞彈之,亦異事也。【出《北夢瑣言》】

五絃
趙璧

趙璧彈五絃,人或問其術,曰:「吾之於五絃也,始則神遇之,終則天隨之。方吾浩然,眼如耳,目如鼻,不知五絃之爲之爲五絃也。」【出《國史補》】

箜篌
徐月華

高陽王雍美人徐月華能彈卧箜篌,爲《明妃出塞》之聲。

田僧超能吹笳,爲《壯士歌》、《項羽吟》。將軍崔延伯出師,每臨敵,令僧超爲《壯士》聲,遂單馬入陣。【出《酉陽雜俎》】

字數:4369,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