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
      1. 常袞
      2. 宋濟
      3. 牛錫庶
      4. 崔元翰
      5. 湛賁
      6. 尹樞
      7. 李程
      8. 蔡南史
      9. 牛僧孺
      10. 楊虞卿
      11. 苗纘
      12. 費冠卿
      13. 李固言
      14. 殷堯藩
      15. 施肩吾
      16. 張正甫
      17. 馮陶
      18. 張環
      19. 楊三喜

太平廣記


卷第一百八十 貢舉三


  • 常袞
  • 宋濟
  • 牛錫庶
  • 崔元翰
  • 湛賁
  • 尹樞
  • 李程
  • 蔡南史
  • 牛僧孺
  • 楊虞卿
  • 苗纘
  • 費冠卿
  • 李固言
  • 殷堯藩
  • 施肩吾
  • 張正甫
  • 馮陶
  • 張環
  • 楊三喜
常袞

唐德宗初即位,宰相常袞福建觀察使,治其地。以辭進,鄕縣小民有能讀書作文辭者,親與之爲主客之禮。觀游宴饗,必召與之。時未幾,皆化翕然。於時歐陽詹獨秀出,加敬愛,諸生皆推服。之人舉進士,繇始也。死於國子四門助教,隴西李翺爲傳,韓愈作哀辭。【出韓愈《歐陽詹哀詞序文》】【見於《韓昌黎文集校注》卷五,作《歐陽生哀辭》。就其文字觀之,本條似非逕出《韓集》,乃取自《唐摭言》卷一五「閩中進士」條所引者。歐陽詹事參見本書卷二百七十四注出《閩川名士傳》之《歐陽詹》。】

宋濟

唐德宗微行,一日夏中至西明寺。時宋濟在僧院過夏。上忽入院,方在窗下犢鼻葛巾鈔書。上曰:「茶請一椀。」曰:「鼎水中煎,此有茶味,請自潑之。」上又問曰:「作何事業?」兼問姓行。云:「姓,第五,應進士舉。」又曰:「所業何?」曰:「作詩。」又曰:「聞今上好作詩,何如?」宋濟云:「聖意不測。」語未竟,忽從輦遞到,曰:「官家,官家。」惶懼待罪。【「懼」《全唐五代筆記·盧氏雜説》作「遽」。】上曰:「宋五大坦率。」後禮部放榜,上命内臣看有名,使迴奏無名。上曰:「宋五又坦率也。」【出《盧氏雜説》】【原作「盧氏小説」。現據沈本改。原出《國史補》卷下。《唐語林》卷一、《類説》卷四九、《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二二、《山堂肆考》卷八五引有此條。後三者注出《盧氏雜説》。】

或有客譏宋濟曰:「白袍子何紛紛?」曰:「爲朱袍、紫袍紛紛耳。」【出《國史補》】

牛錫庶

牛鍚庶性靜退寡合,累舉不舉。【「不舉」《玉泉子》作「不第」。】貞元元年,因問日者,曰:「君明年合狀頭及第。」錫庶但望偶中一第爾,殊不信也。時已八月,未命主司。偶至少保蕭昕宅前,值杖策將獨游南園。錫庶遇之,遽投刺,并贄所業。獨居,方思賓友,甚喜,延與之語。及省文卷,再三稱賞。因問曰:「外間議者以何人當知舉?」錫庶對曰:「尚書至公爲心,必更出領一歲。」曰:「必不見命。若爾,君即狀頭也。」鍚庶起拜謝。復坐未安,忽聞馳馬傳呼曰:「尚書知舉。」遽起。錫庶復再拜曰:「尚書適已賜許,皇天后土,實聞斯言。」曰:「前言期矣。」明年果狀頭及第。【出《逸史》】【《唐摭言》卷八《遭遇》引有此事。】

崔元翰

崔元翰楊炎所引,欲拜補闕,懇曰:「愿舉進士。」由此獨步場中。然不曉程試,先求題目爲地。崔敖知之,旭日都堂始開,盛氣白主司曰:「若出《白雲起封中》題,請退。」主司爲其所中,卒愕然換之。是歲,二俱捷。【出《國史補》】

湛賁

彭伉湛賁,俱袁州宜春人,妻又姨也。舉進士擢第,猶爲縣吏。妻族爲置賀宴,皆官人名士。居席之右,一座盡傾。至,命飯於後閣,甚無難色,【「甚」《唐摭言》作「湛」,是。】其妻忿然責之曰:「男子不能自勵,窘辱如此,復何爲容!」感其言,孜孜學業,未數載,一舉登第。常侮之,其時方跨驢,縱游於郊郛,忽有家僮馳報:「湛郞及第!」失聲而墜。故人謔曰:「湛賁及第,彭伉落驢。」【出《摭言》】

尹樞

貞元七年,杜黄裳知舉,聞尹樞時名籍籍,乃微服訪之,問場中名士,唯唯。黄裳乃具告曰:「某即今年主司也,受命久矣,唯得一人,某他不能盡知,敢以爲請。」聳然謝曰:「既辱下問,敢有所隱?」即言子弟有崔元略,孤進有林藻令狐楚數人,黄裳大喜。其年狀頭及第,試《珠還合浦賦》。賦成,忽假寐,夢人告曰:「何不叙珠來去之意。」既寤,乃改數句,又謝恩。黄裳曰:「叙珠來去,如有神助。」【出《閩川名士傳》】

李程

李程貞元中試《日五色賦》,先榜落矣。初出試,楊於陵省宿歸第,遇於省門,詢之所試。探靴中得賦藁示之,其破題曰:「德動天鑒,祥開日華。」於陵覽之,謂曰:「公今須作狀元。」翌日,雜文無名,於陵深不平。乃於故册子末繕寫而斥其名氏,攜之以詣主文,從容紿之曰:「侍郞今者新賦試,奈何用舊題?」主文辭以「非也」。於陵曰:「不止題目,向有人賦此,韻脚亦同。」主文大驚。於陵乃出賦示之,主文嘆賞不已。於陵曰:「當今場中若有此賦,侍郞何以待之?」主文曰:「無則已,有即非狀元不可也。」於陵曰:「苟如此,侍郞巳遺賢矣。此乃李程所作。」亟命取所納而對,不差一字。主文因而致謝,謀之於陵,於是擢爲狀元,前榜不復收矣。或云出榜重收。

後出鎮大梁,聞浩虚舟應宏詞,復試此題。頗慮愈於己,專馳一介取原本。既至,將啓緘尚有憂色。及覩破題曰:「麗日焜煌,中含瑞光。」喜曰:「李程在裹。」【出《摭言》】

蔡南史

貞元十二年,駙馬王士平義陽公主反目,蔡南史獨孤申叔播爲樂曲,號《義陽子》,有《團雪》、《散雪》之歌。德宗聞之怒,欲廢科舉,後但流斥南史乃止。【「南史」《唐國史補校注》作「南史申叔」。】【出《國史補》】

牛僧孺

牛僧孺始舉進士,致琴書於間,先以所業謁韓愈皇甫湜。時首造,值他適,留卷而已。無何,,時僧孺亦及門。二賢覽剌忻然,同契延接。詢及所止,對曰:「某方以薄伎卜妍醜呈於宗匠,進退惟命,一囊猶置於國門之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説樂》一章,未閲其詞,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爲何等?」對曰:「謂之樂句。」二公相顧大喜曰:「斯高文必矣。」僧孺因謀所居。二公沈然良久,乃曰:「可於客戶税一廟院。」僧孺如所教,造門致謝。二公又誨之曰:「某日可游青龍寺。」薄暮而歸,二公聯鑣至彼,因大署其門曰:「韓愈皇甫湜同謁幾官郎先輩不遇。」翌日,輦轂名士咸觀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

僧孺既及第,過堂,宰相謂曰:「掃廳奉候。」僧孺獨出曰:「不敢。」衆聳異之。【出《摭言》】

楊虞卿

楊虞卿及第後,舉宏詞,爲校書。來淮南李鄘婚姻,遇前進士陳商啓護窮窘。虞卿未相識,聞之,倒囊以濟。【出《摭言》】

苗纘

苗粲應舉,而以中風語澀,而心緒至切。臨試,又疾亟。乃爲狀,請許入試否。猶能把筆,淡墨爲書,曰:「入!入!」其父子之情切如此。其年,及第。【出《嘉話録》】

費冠卿

費冠卿元和二年及第。以禄不及親,永懷罔極之念,遂隱於池陽九華山長慶中,殿中侍御史李行修冠卿孝節,徵拜右拾遺。制曰:「前進士費冠卿,嘗與計偕,以文中第,禄不及於榮養,恨每積於永懷,遂乃屏身丘園,絶跡仕進,守其至性,十有五年。峻節無雙,清飇自遠。夫旌孝行,舉逸人,所以厚風俗而敦名教也。宜陳高獎,【「陳」《唐摭言》作「承」。】以儆薄夫。擢參近侍之榮,載佇移忠之効,可右拾遺。」冠卿竟不應徵命。【出《摭言》】

李固言

李固言生於鳳翔莊墅,性質厚,【「性質厚」《北夢瑣言》作「雅性長厚」。】未熟造謁。始應進士舉,舍於親表柳氏京第,諸昆仲,率多謔戲,以固言不閑人事,俾信趨揖之儀,候其磬折,密於頭巾上帖文字云:「此處有屋僦賃。」固言不覺,及出,朝士見而笑之。許孟容爲右常侍,【「右」《北夢瑣言》作「守」。】于時朝中薄此官,號曰「貂脚」,頗不能爲後進延譽。固言始以所業求見,謀於諸,諸與導行卷去處,先令投許常侍固言果詣之,孟容謝曰:「某官緒閑冷,不足發君子聲彩。」雖然,亦藏之於心。又睹頭巾上文字,知其樸質。無何,來年知禮闈,乃以固言爲狀頭。【出《摭言》】【本條似録自《北夢瑣言》,而非《摭言》。】

殷堯藩

元和九年,韋貫之榜,殷堯藩雜文落矣。陽漢公貫之前榜門生,【「陽」《唐摭言》作「楊」,是。】盛言堯藩之屈,貫之爲之重收。【出《摭言》】

施肩吾

施肩吾元和十年及第,以洪州西山,乃十二真君羽化之地,靈跡具存,慕其真風,高蹈於此。嘗賦《閒居遣興》七言詩一百韻,大行於世。【出《摭言》】

張正甫

張正甫河南尹,裴度銜命伐淮西,置宴府西亭。言一舉人詞藝好解頭,正色曰:「相公此行何爲也?爭記得河南府解頭?」有慚色。【出《摭言》】【明鈔本作「出《幽閒鼓吹》」。見於《幽閒鼓吹》。】

馮陶

馮宿之三子兄弟,連年進士及第,連年登宏詞科,一時之盛,代無比焉。當大和初,馮氏進士及第者海内十人,而公家兄弟叔姪八人。【出《傳載故實》】【沈本作「傳載」。即《大唐傳載》。】

張環

張環兄弟七人,並舉進士。【出《談賓録》】

楊三喜

楊敬之拜國子司業,次子進士及第,【「載」《唐摭言》作「戴」。】長子三史登科,時號「三喜」。【出《摭言》】

字數:2572,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