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
      1. 草花
        1. 旌節花
        2. 野悉密花
        3. 都勝花
        4. 簇蝶花
        5. 茙葵
        6. 金燈花
        7. 金錢花
        8. 毗尸沙花
      2. 木花
        1. 叙牡丹
        2. 白牡丹
        3. 紅紫牡丹
        4. 正倒暈牡丹
        5. 合歡牡丹
        6. 染牡丹花
        7. 斸牡丹
        8. 月桂花
        9. 牡桂花
        10. 桂花
        11. 海石榴花
        12. 南海朱槿
        13. 嶺表朱槿
        14. 紅槿花
        15. 郍提槿花
        16. 佛桑花
        17. 貞桐花
        18. 梔子花
        19. 山茶花
        20. 三色石楠花
        21. 比閭花
        22. 木蓮花
        23. 郍伽花
        24. 木蘭花
        25. 異木花
        26. 碧玫瑰
        27. 刺桐花
        28. 懷風花
        29. 躑躅花
        30. 凌霄花
        31. 分枝荷
        32. 夜舒荷
        33. 睡蓮花
        34. 碧蓮花
        35. 染青蓮花
        36. 三朵瑞蓮
        37. 蓮實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


草花

  • 旌節花
  • 野悉密花
  • 都勝花
  • 簇蝶花
  • 茙葵
  • 金燈花
  • 金錢花
  • 毗尸沙花

木花

  • 叙牡丹
  • 白牡丹
  • 紅紫牡丹
  • 正倒暈牡丹
  • 合歡牡丹
  • 染牡丹花
  • 斸牡丹
  • 月桂花
  • 牡桂花
  • 桂花
  • 海石榴花
  • 南海朱槿
  • 嶺表朱槿
  • 紅槿花
  • 郍提槿花
  • 佛桑花
  • 貞桐花
  • 梔子花
  • 山茶花
  • 三色石楠花
  • 比閭花
  • 木蓮花
  • 郍伽花
  • 木蘭花
  • 異木花
  • 碧玫瑰
  • 刺桐花
  • 懷風花
  • 躑躅花
  • 凌霄花
  • 分枝荷
  • 夜舒荷
  • 睡蓮花
  • 碧蓮花
  • 染青蓮花
  • 三朵瑞蓮
  • 蓮實
草花
旌節花

黎州漢源縣有旌節花,去地三二尺,行行皆如旌節也。【出《黎州漢源縣圖經》】

野悉密花

野悉密,出佛林國【「佛」《酉陽雜俎》作「拂」。】亦出波斯國。苗長七八尺,葉似梅,四時敷榮。其花五出,白色,不結子。花若開時,遍野皆香,與嶺南詹糖相類。西域人常採其花,壓以爲油,塗甚香滑。

都勝花

都勝花,紫色,兩重心,數葉卷上,如蘆,朵蘂黄葉細。

簇蝶花

簇蝶花,花朵共簇一蘂,【「花朵共」《酉陽雜俎》作「花爲朵其」。】如蓮房。【「如」《酉陽雜俎》作「蘂如」。】色淺紅,【「淺」《酉陽雜俎》作「如退」。】出在温州

茙葵

茙葵,本胡中葵也,一名胡葵。似葵,大者紅,可以緝爲布。燒作灰,藏大火,久不滅。花有重臺者。

金燈花

金燈一曰九形。花葉不相見,俗惡人家種之,故一名無義草。

金錢花

金錢花。時,荆州掾屬雙六,【「六」《酉陽雜俎》作「陸」。】賭金錢,錢盡,以金錢花相足。魚弘謂得花勝得錢。

毗尸沙花

毗尸沙,一名曰中金錢花。【「曰」《酉陽雜俎》作「日」,見《植物名實圖考》卷二七。】本出外國,大同二年來中土。已上七花並出《酉陽雜俎》

木花
叙牡丹

牡丹花,世謂近有,蓋以末文士集中無牡丹歌詩,則楊子華有畫牡丹處極分明。【「則」《尚書故實》作「張公嘗言」。】子華北齊人,則知牡丹花亦已久矣。【出《尚書故實》】

又《謝康樂集》,亦言「竹間水際多牡丹」。而隋朝《種植法》七十餘卷中,不説牡丹者,則隋朝花藥中所無也。【出《酉陽雜俎》】

白牡丹

開元末,裴士淹爲郞官,奉使迴,至汾州衆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於長興私地,天寶中,爲都下奇賞。當時名士有《裴給事宅看牡丹詩》,詩尋訪未獲。太常博士張乘,嘗見裴通祭酒説。又房琯相有言:「牡丹之會,不與焉。」【出《酉陽雜俎》】

紅紫牡丹

至德中,馬僕射太原,得紅紫二色牡丹,移於城中。元和初猶少,今與茙葵較多少耳。【出《酉陽雜俎》】

正倒暈牡丹

長安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二千一百朵。【「二千一百」《酉陽雜俎》作「一千二百」。】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深紫、黄白檀等,獨無深紅。又無花葉中無抹心者,【「又無」《酉陽雜俎》作「又有」。】重臺花者,有花面徑七八寸者。【「有」《酉陽雜俎》作「其」。】【出《酉陽雜俎》】

合歡牡丹

長安興善寺素師院牡丹,色絶佳。元和末,一枝花合歡。【出《酉陽雜俎》】

染牡丹花

唐朝韓文公有踈從子姪,自江淮來,年甚少,令學院中伴子弟,子弟悉爲凌辱。知,遂送街西假僧院,令讀書。經旬,寺主復訴其狂率,遽令歸,且責曰:「市肆賤類,苟營衣食,尚有一事長處。汝所爲如此,竟作何物?」姪拜謝,徐曰:「某有一藝,恨叔不知。」因指階前牡丹曰:「叔要此花青、紫、黄、赤,唯命也。」大奇之,遂給所須試之。乃竪曲箔,盡遮牡丹叢,不令人窺。掘窠四面,深及其根,寬容人坐。唯齎紫鑛、【「齎」《酉陽雜俎》作「賫」。】輕粉、朱紅,旦暮治其根。凡七日,遂掩坑。白其叔曰:「根校遲一月。」時冬初也。牡丹本紫,及花,發色黄紅歷緣。每朵有一聯詩,字色紫分明,乃是韓公時詩頭一韻,【「關」《酉陽雜俎》作「官」。】曰「雲横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十四字。大驚異。姪乃辭歸江淮,竟不愿仕。【出《酉陽雜俎》】

斸牡丹

長安貴游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就玩爲耻。金吾鋪、【「鋪」《唐國史補校注》作「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數萬者。元和末,韓令姪至長安【「姪」《唐國史補校注》作「始」,疑誤,《國史補》是。】私第有之,遽命斸去,曰:「吾豈効兒女子也?」【出《國史補》】

月桂花

月桂,葉如桂,花淺黄色,四瓣,青蘂。花盛發如柿蒂。出蔣山【出《酉陽雜俎》】

牡桂花

牡桂,葉大如苦竹,葉中有一脈如筆跡。花蒂葉三瓣,瓣端分爲兩岐。其表色淺黄,近岐淺紅色。花六瓣,色白,心凸起如荔枝,其色紫。出婺州山中。【出《酉陽雜俎》】

桂花

桂花三月開,黄而不白。大庾詩皆稱「桂花耐日」。及張曲江詩「桂花秋皎潔」,妄矣。【出《酉陽雜俎》】

海石榴花

新羅多海紅并海石榴。贊皇李德裕言:「花中帶『海』者,悉從海東來。」【當出自《酉陽雜俎》。按《海棠譜》(宋陳思撰)卷上敘事:「凡草木以「海」爲名者,《酉陽雜俎》云:『唐贊皇李德裕嘗言:「花中之帶海者,悉从海外來。」』故知海椶、海柳、海石榴、海木瓜之類,俱無聞於記述,豈以多而爲稱耶?又非多也,誠恐近代得之海外耳。」】

章川花差類海石榴,五朵簇生。葉狹長重沓,承。【許逸民《酉陽雜俎校箋》「承」字後,有「於花底色中第一蜀色不能及出黎州按轡嶺」十八字。】

南海朱槿

南海四時皆有朱槿,花常開,然一本之内,所發不過一二十花,且開不能如圖畫者叢發爛熳。

嶺表朱槿

嶺表朱槿花,莖葉皆如桑樹,葉光而厚。南人謂之弗桑。樹身高者,【出《酉陽雜俎》】止於四五尺,而枝葉婆娑。自二月開花,至於中冬方歇。其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蘂一條,長於花葉,上綴金屑,日光所爍,疑有焰生。一叢之上,日開數百朵。雖繁而有艶,且近而無香。暮落朝開,插枝即活,故名之槿。俚女亦採而鬻,一錢售數十朵。若微此花,即荳蔻紅梅無以資其色矣。【出《嶺表録異》】

紅槿花

嶺南紅槿,自正月迄十二月常開,秋冬差少耳。【出《嶺南異物志》】

郍提槿花

郍提槿花,紫色,兩重葉,外重葉卷心。心中抽莖,高寸餘。葉端分五瓣,如蒂,【「蒂」《酉陽雜俎》作「蔕」。】瓣中紫葉,【「葉」《酉陽雜俎》作「蘂」。】莖上黄蘃。【「蘃」《酉陽雜俎》作「蘂」。】

佛桑花

閩中多佛桑樹,枝葉如桑,唯條上勾,花房如桐花,含長一寸餘,似重臺狀,花亦有淺紅者。

南中桐花,有深色者。

貞桐花

貞桐,枝端抽赤黄條,條復旁對,分三層。花大如落蘇,花黄色,一莖上有五六十朵。

梔子花

諸花少六出者,唯梔子花六出。陶貞白言:「梔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傳即西域薝蔔也。

山茶花

山茶,葉如茶樹,高者丈餘,花大盈寸,色如緋,十二月開。

三色石楠花

衡山石楠花有紫、碧、白三色,花大如牡丹,亦有無花者。

比閭花

白州比閭花,其花若羽,伐其木爲車,終日行不敗。

木蓮花

木蓮花,葉似辛夷,花類蓮色。【「色」《酉陽雜俎》作「花色相傍」。】鳴玉溪邛州亦有。

郍伽花

郍伽花,狀如三春,無葉,花色白,心黄,六瓣。出在舶上。

木蘭花

長安敦化坊百姓家,大和中,有木蘭一樹,花色深紅。後桂州觀察使李勃看宅人以五千買之,【「勃」《酉陽雜俎》作「渤」,兩《唐書》本傳作「渤」。】宅在水北,經年花紫色。

異木花

衛公李德裕嘗獲異木一株,春花紫。予思木中一歲發花,唯木蘭。

碧玫瑰

洛中鬻花木者言:「嵩山深處,有碧色玫瑰,而今亡矣。」自那提槿花下並出《酉陽雜俎》

刺桐花

刺桐花,狀比圖畫者不類。其木爲材。三四月時,布葉繁密,後有赤花,間生葉間三五房,不得如畫者紅芳滿樹。謫掾陳去疾,家於,因語方物。去疾曰:「泉州刺桐,葉緑而花紅房,照物皆朱殷然,與番禺者不同。乃知此地所畫者,實閩中之木,非南海之所産也。【出《投荒雜録》】

懷風花

樂游苑自生玫瑰樹,下多苜蓿,一名懷風,時人或謂之光風,風在其間常肅然,【「肅」今本《西京雜記》作「蕭蕭」。】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曰苜蓿懷風。【「苜蓿」今本《西京雜記》作「苜蓿爲」。】茂陵人謂之連枝草。【出《西京雜記》】

躑躅花

南中花多紅赤,亦彼之方色也。唯躑躅花爲勝。嶺北時有,不如之繁多也。山谷間悉生。二月發時,照耀如火,月餘不歇。【出《嶺南異物志》】

凌霄花

凌霄花中露水,損人目。【出《酉陽雜俎》】

分枝荷

漢明帝時,【「漢明帝」《三輔黄圖》、《拾遺記》作「漢昭帝」。】池中有分枝荷,一莖四葉,狀如駢蓋。實如玄珠,可以飾珮。【出《酉陽雜俎》】

夜舒荷

靈帝時,有夜舒荷,一莖四蓮,其葉夜舒晝卷。【出《酉陽雜俎》】

睡蓮花

睡蓮。南海有睡蓮,夜則花低入水。【該篇收録在《酉陽雜俎校箋》。】

碧蓮花

室中太傅相國盧公,應舉時,寄居壽州安豐縣別墅。嘗游芍陂,見里人負薪者,持碧蓮花一朵,已傷器刃矣,公驚問之,答曰:「陂中得之。」盧公後從事浙西,因使服,話於太尉衛公李德裕德裕令搜訪芍陂,則無有矣。又遍尋於渚間,亦終不能得。乃知向者一朵,蓋神異耳。【出《尚書故實》】

染青蓮花

韓文公之甥,有種花之異,聞於小説。杜給事孺休湖州,有染戶家池生青蓮花,刺史命收蓮子,歸京種於池沼,或變爲紅蓮。因異之,乃致書問染工,染工曰:「我家有三世治靛甕,嘗以蓮子浸於甕底,俟經歲餘,然後種之。若以所種青蓮花子爲種,即其紅矣。蓋還本質,又何足怪?」乃以所浸蓮子寄之。道士田匡圖親看此花,爲愚話之。又見人以鷄矢和土培芍藥花叢,其淡紅者悉成深紅,染者所言,益信矣哉。僞蜀王先主將晏駕,其年,蛾眉山娑羅花悉開白花。又荆州文獻王未薨前數年,溝港城隍悉開白蓮,一則染以氣類,一則表於凶兆,又何疑哉!【出《北夢瑣言》】

三朵瑞蓮

蜀主當僣位,諸勳貴功臣競起甲第,獨僞中令趙廷隱起南宅北宅,千梁萬拱,其諸奢麗,莫之與儔。後枕江瀆,池中有二島嶼,遂甃石循池,四岸皆種垂楊,或間雜木芙蓉,池中種藕。每至秋夏,花開魚躍,柳陰之下,有士子執卷者,垂綸者,執如意者,執麈尾者,譚詩論道者。一旦,岸之隈有蓮一莖,上分兩歧,花開二朵,其時謂之太平無事之秋,士女拖香肆豔,看者甚衆。趙廷隱畫圖以進,主嘆賞。其時歌者詠者不少。無何,禁苑中有蓮一莖,岐分三朵,僞蜀主開筵醼,召群臣賞之。是時詞臣已下皆貢詩,當時有好事者圖以繪事,至今傳之。【出《北夢瑣言》】【原無出處。今見於《北夢瑣言·逸文》卷四,未知何據。】

蘇州進藕,其最上者名「傷荷藕」。或云,荷名,或云,葉甘爲蟲所傷;或云,故傷其葉,以長其根。近多重臺荷,實中又生花,亦甚異也。【出《國史補》】

蓮實

石蓮入水必沉,唯煎鹽鹹滷能浮之。鴈食之,糞落山中,【「中」《酉陽雜俎》作「石間」。】百年不壞。相傳橡子落水爲蓮。【出《酉陽雜俎》】

芰一名水菜,一名蘚苔。【「蘚苔」《酉陽雜俎》作「薢茩」。】

漢武昆明池中,有浮根菱,根出水上,葉淪波下,亦曰青水芰。【「水」《酉陽雜俎》作「冰」。】

玄都有芰,碧色,狀如鷄飛,名翻鷄芰,仙人鳧伯子常採之。【出《酉陽雜俎》】

芰,今人但言菱芰,諸解草木書,亦不分別,唯王安貧《武陵記》言:「四角曰芰,【「四角」《酉陽雜俎》作「四角三角」。】兩角曰菱。」今蘇州折腰菱多兩角。荆州有僧遺段成式一斗郢城菱,三角而無芒,可以接莎。【「接」《酉陽雜俎》作「挼」。】【出《酉陽雜俎》】

字數:3400,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