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二百四十八 詼諧四
      1. 侯白
      2. 盧嘉言
      3. 陸操
      4. 薛道衡
      5. 劉焯
      6. 山東人
      7. 吃人
      8. 趙小兒
      9. 長孫無忌
      10. 任瓌
      11. 李勣
      12. 李榮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四十八 詼諧四


  • 侯白
  • 盧嘉言
  • 陸操
  • 薛道衡
  • 劉焯
  • 山東人
  • 吃人
  • 趙小兒
  • 長孫無忌
  • 任瓌
  • 李勣
  • 李榮
侯白

侯白,州舉秀才,至京。機辯捷,時莫之比。嘗與僕射越國公楊素並馬言話。路傍有槐樹,顦顇死。乃曰:「侯秀才理道過人,能令此樹活否?」曰:「能。」云:「何計得活?」曰:「取槐樹子於樹枝上懸著,即當自活。」云:「因何得活?」答曰:「可不聞《論語》云:『子在,何敢死?』」大笑。

開皇中,有人姓六斤,欲參。齎名紙至省門,遇,請爲題其姓。乃書曰:「六斤半。」名既入,召其人問曰:「卿姓六斤半?」答曰:「是出六斤。」曰:「何爲六斤半?」曰:「向請侯秀才題之,當是錯矣。」即召至。謂曰:「卿何爲錯題人姓名?」對云:「不錯。」曰:「若不錯,何因姓六斤,請卿題之,乃言『六斤半』。」對曰:「向在省門,會卒無處見秤,既聞道是出六斤,斟酌只應是六斤半。」大笑之。

關中人,山東人,嘗卒難之,欲其無對。而關中下俚人言音,謂水爲霸。山東亦言「擎將去」爲「搩音其朝反刀去」。嘗戲曰:「山東固多仁義,借一而得兩。」曰:「若爲得兩?」答曰:「有人從其借弓者。乃曰:『搩刀去。』豈非借一而得兩?」應聲曰:「關中人亦甚聰明,問一知二。」曰:「何以得知?」曰:「有人問:『比來多雨,渭水漲否?』答曰:「『長』。【「霸長」《歷代笑話集》作「灞漲」。】豈非問一知二?」於是伏其辯捷。

任散官,隸屬楊素。愛其能劇談,每上番日,即令談戲弄。或從旦至晚,始得歸。纔出省門,即逢玄感。乃云:「侯秀才,可爲玄感説一箇好話?」被留連,不獲已,乃云:「有一大蟲,欲向野中覓肉,見一刺蝟仰臥,謂是肉臠。正欲銜之,忽被蝟卷着鼻,驚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覺昏睡,刺蝟乃放鼻而去。大蟲忽起歡喜,走至橡樹下,低頭見橡斗,乃側身語云:『旦來遭困賢尊,愿郞君且避道。』」

劇談,因曰:「今有一深坑,可有數百尺。公入其中,若爲得出?」曰:「入中不須餘物,唯用一針即出。」曰:「用針何爲?」答曰:「針頭中令水飽坑,拍浮而出。」曰:「頭中何處有爾許水。」曰:「若無爾許水,何因肯入爾許深坑?」

又謂曰:「僕爲君作一謎,君射之,不得遲,便須罰酒。【疑脫「遲」字。】曰:「頭長一分,眉長一寸,未到日中,已打兩頓。」應聲曰:「此是道人。」曰:「君須作謎,亦不得遲。」即云:「頭長一分,眉長一寸,未到日中,已打兩頓。」曰:「君因何學吾作道人謎?」曰:「此是阿歷。」大笑。

,嘗與人各爲謎。云:「必須是實物,不得虚作解釋,浪惑衆人。若解訖,無有此物,即須受罰。」即云:「背共屋許大,肚共椀許大,口共盞許大。」衆人射不得,皆云:「天下何處有物,共盞許大口,而背共屋許大者?定無此物,必須共賭。」與衆賭訖,解云:「此是胡燕窠。」衆皆大笑。又逢衆宴,衆皆笑後至,俱令作謎。必不得幽隱難識及詭譎稀奇,亦不假合而成,人所不見者。即應聲云:「有物大如狗,面貌極似牛。此是何物?」或云是麞,或云是鹿。皆云不是。即令解,云:「此是犢子。」

又與路中遇胡負青草而行。曰:「長安路上,乃見青草湖。」須臾,又有兩醉胡,衣重孝服,騎馬而走,俄而一胡落馬。曰:「真所謂『孝乎惟孝』有之矣。」

初未知名,在本邑。令宰初至,即謁,謂知識曰:「能令明府作狗吠。」曰:「何有明府得遣作狗吠?誠如言,我輩輸一會飲食。若妄,君當輸。」於是入謁,知識俱門外伺之。令曰:「君何須,得重來相見?」曰:「公初至,民間有不便事,望諮公。公未到前,甚多賊盜。請命各家養狗,令吠驚,自然賊盜止息。」令曰:「若然,我家亦須養能吠之狗。若爲可得?」曰:「家中新有一群犬,其吠聲與餘狗不同。」曰:「其聲如何?」答曰:「其吠聲怮怮者。」令曰:「君全不識好狗吠聲。好狗吠聲,當作號號。怮怮聲者,全不是能吠之狗。」伺者聞之,莫不掩口而笑。知得勝,乃云:「若覓如此能吠者,當出訪之。」遂辭而出。【出《啓顔録》】

盧嘉言

盧嘉言就寺禮拜,因入僧房。一僧善於論議,嘉言即與談話,因相戲弄,此僧理屈。同坐二僧即助此僧酬對,往復數迴,三僧並屈。嘉言乃笑謂曰:「三箇阿師,并不解樗蒲。」僧未喻,嘉言即報言:「可不聞樗蒲人云:『三箇秃,不敵一箇盧。』」觀者大笑,僧無以應。【出《啓顔録》】

陸操

七兵尚書河間陸操無姿貌,【按陸操非隋人,且隋無七兵尚書,據《八代談藪校箋》考,「隋七兵」當是「北齊殿中」之誤。】有辯。嘗新婚,太子少保趙郡李□謂之曰:【「□」據《八代談藪校箋》考,作「渾」。】「屢逢射雉,幾度啓顔?」曰:「息嬀二子,不言不笑。」【出《談藪》】

薛道衡

前内史侍郞薛道衡以醴和麥粥食之,謂盧思道曰:「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思道答曰:「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出《談藪》】

劉焯

河間郡劉焯、從姪並有儒學,俱犯法被禁。縣吏不知其大儒也,咸與之枷著。曰:「終日枷中坐,而不見家。」亦曰:「終日負枷坐,而不見婦。」【出《啓顔録》】

山東人

山東人娶蒲州女,多患癭。其妻母項癭甚大。成婚數月,婦家疑婿不慧。婦翁置酒,盛會親戚,欲以試之。問曰:「某郞在山東讀書,應識道理。鴻鶴能鳴,何意?」曰:「天使其然。」又曰:「松柏冬青,何意?」曰:「天使其然。」又曰:「道邊樹有骨𩨸,何意?」曰:「天使其然。」婦翁曰:「某郞全不識道理,何因浪住山東。」因以戲之曰:「鴻鶴能鳴者,頸項長;松柏冬青者,心中强;道邊樹有骨𩨸者,車撥傷。豈是天使其然?」婿曰:「請以所聞見奉酬,不知許否?」曰:「可言之。」婿曰:「蝦蟇能鳴,豈是頸項長?竹亦冬青,豈是心中强?夫人項下癭如許大,豈是車撥傷?」婦翁羞愧,無以對之。【出《啓顔録》】

吃人

朝有人敏慧,然而口吃。楊素每閑悶,即召與劇談。嘗歲暮無事對坐,因戲之云:「有大坑深一丈,方圓亦一丈。遣公入其中,何法得出?」此人低頭良久,乃問云:「有梯子否?」云:「只論無梯,若論有梯,何須更問?」其人又低頭良久,問曰:「白白白白日,夜夜夜夜地?」云:「何須云白日夜地,若爲得出?」乃云:「若不是夜地,眼眼不瞎,爲甚物入入裏許?」大笑。又問云:「忽命公作軍將,有小城,兵不過一千已下,糧食唯勾數日,城外被數萬人圍住。若遣公向城中,作何謀計?」低頭良久,問云:「有有救救兵否?」云:「只緣無救,所以問公。」沈吟良久,舉頭向云:「審審如如公言,不免須敗。」大笑。又問云:「計公多能,無種不解。今日家中有大蛇咬足,若爲醫治?」此人即應聲報云:「取取五月五日南墻下雪雪塗塗,即即愈。」云:「五月何處得有雪?」答云:「若五月五日無雪,臘月何處有蛇咬?」笑而遣之。【出《啓顔録》】

趙小兒

三藏法師,父本商胡,法師生於中國,儀容面目,猶作胡人。行業極高,又有辯捷。嘗以四月八日設齋講説,時朝官及道俗觀者千餘人。大德名僧,官人辯捷者,前後十餘人論議,法師隨難即對,義理不窮。最後,有小兒姓,年十三,即出於衆中。法師辯捷,既已過人,又復向來皆是高明舊德,忽見此兒欲來論議,衆咸怪笑。小兒精神自若,即就座,大聲語此僧:「昔野狐和尚,自有經文,未審狐作阿闍黎,出何典語?」僧語云:「此即子,聲高而身小,何不以聲而補身?」兒即應聲報云:「法師以弟子聲高而身小,何不以聲而補身。法師眼深而鼻長,何不截鼻而補眼?」衆皆驚異,起立大笑。是時暑月,法師左手把如意,右手搖扇,衆笑聲未定,法師又思量答語,以所搖扇掩面低頭。兒又大聲語云:「團圓形如滿月,【「團圓」《歷代笑話集》作「圓扇團團」。】不藏狐兔,飜掩雄狐。」衆大笑。法師即去扇,以如意指麾,別送問,並語未得盡,忽如意頭落。兒即起謂法師曰:「如意既折,義鋒亦摧。」即於座前,長揖而去。此僧既怒且慚,更無以應,無不驚嘆稱笑。【出《啓顔録》】

長孫無忌

唐太宗宴近臣,戲以嘲謔,趙公長孫無忌歐陽詢曰:「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誰家麟閣上,畫此一獼猴?」應曰:「索頭連背暖,𫀏當畏肚寒。【「𫀏】」應是「𧚁」字,《隋唐嘉話》作「俒」。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帝斂容曰:「歐陽詢,汝豈不畏皇后聞?」趙公,皇后之兄也。【出《國朝雜記》】【又名《傳記》、《國朝傳記》、《國史異纂》、《小説》。傳本多題《隋唐嘉話》。】

任瓌

管國公任瓌酷怕妻,太宗以功賜二侍女,拜謝,不敢以歸。太宗召其妻,賜鴆酒,謂之曰:「婦人妬忌,合當七出。若能改行無妬,則無飲此酒。不爾,可飲之。」曰:「妾不能改妬,請飲酒。」遂飲之。比醉歸,與其家死訣,其實非鴆也。既不死,他日,杜正倫譏弄曰:「婦當怕者三,初娶之時,端居若菩薩,豈有人不怕菩薩耶?既長生男女,如養兒大蟲,豈有人不怕大蟲耶?年老面皺,如鳩盤荼鬼,豈有人不怕鬼耶?以此怕婦,亦何怪焉?」聞者歡笑。【出《御史臺記》】【本書卷二百七十二注出《朝野僉載》之《任瓌妻》,事同而文異。】

李勣

左司郞中封道弘,身形長大而臋甚濶。道弘將入閣奏事,英公李勣在後,謂道弘曰:「封道弘,你臀斟酌坐得即休,何須爾許大?」【出《啓顔録》】

李榮

有僧法軌,形容短小,於寺開講。李榮往共論議,往復數番。僧有舊作詩詠,於高座上誦之,云:「姓應須李,言又不榮。」此僧未及得道下句,李榮應聲接曰:「身長三尺半,頭毛猶未生。」四座歡喜,伏其辯捷。【出《啓顔録》】

字數:2868,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