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
      1. 香藥
        1. 茶蕪香
        2. 三名香
        3. 五名香
        4. 沉香
        5. 龍腦香
        6. 安息香
        7. 一木五香
        8. 訶黎勒
        9. 白荳蔻
        10. 𩡟齊香
        11. 無石子
        12. 紫䤵
        13. 阿魏
        14. 蓽撥
        15. 胡椒
        16. 阿勃參
        17. 山𧄔
        18. 麻黄
        19. 荆三稜
      2. 服餌
        1. 服松脂
        2. 餌松蘃
        3. 賜茯苓
        4. 服茯苓
        5. 服菖蒲
        6. 服桂
        7. 餌柠實
        8. 服五味子
        9. 食朮
        10. 服桃膠
        11. 服地黄
        12. 服遠志
        13. 服天門冬
        14. 飲菊潭水
        15. 飲甘菊谷水
        16. 食黄精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十四 草木九


香藥

  • 茶蕪香
  • 三名香
  • 五名香
  • 沉香
  • 龍腦香
  • 安息香
  • 一木五香
  • 訶黎勒
  • 白荳蔻
  • 𩡟齊香
  • 無石子
  • 阿魏
  • 蓽撥
  • 胡椒
  • 阿勃參
  • 𧄔
  • 麻黄
  • 荆三稜

服餌

  • 服松脂
  • 餌松蘃
  • 賜茯苓
  • 服茯苓
  • 服菖蒲
  • 服桂
  • 餌柠實
  • 服五味子
  • 食朮
  • 服桃膠
  • 服地黄
  • 服遠志
  • 服天門冬
  • 飲菊潭水
  • 飲甘菊谷水
  • 食黄精
香藥
茶蕪香

燕昭王時,有波弋之國,貢茶蕪香,若焚着衣,彌月不絶。所遇地,土石皆香。經朽木腐草,皆榮秀。用薰枯骨,則肌肉再生。【出《獨異志》】【《獨異志》開頭有「王子年拾遺記曰」七字。】

三名香

雍仲子南海香物,拜爲涪陽尉,時人謂之香尉。日南郡有香市,商人交易諸香處。南海郡有村香戶,日南郡有千畝香林,名香出其中。香州朱崖郡,洲中出諸異香,往往不知其名。千年松香聞十里,亦謂之三香也。【出《述異記》】

五名香

聚窟洲西海中申來。【「來」疑似「未」字,西南方向。】洲上有大樹,與楓木相似,而葉香,聞數百里,名此爲返魂樹。叩其樹,樹亦能自聲,聲如牛吼,聞之者皆心振神駭。伐其根心,於玉釜中煮取汁,更火煎之,如黑飴,可令丸,名曰驚精香,或名之爲振靈丸,或名之爲返生香,或名之爲人鳥精香,或名爲却死香。一種五名。斯靈物也,香氣聞數百里,死尸在地,聞氣乃活。【出《十洲記》】

沉香

唐太宗高州首領馮盎云:「卿宅去沈香遠近?」對曰:「宅左右即出香樹,然其生者無香,唯朽者始香矣。」【出《國史異纂》】

龍腦香

龍腦香樹,出婆利國婆利呼爲箇不婆律,亦出波斯國。樹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圍,葉圓而背白,無花實。其樹有肥有瘦,瘦者出婆律膏。一曰瘦者出龍腦香,肥者出婆律膏也。香在木心,中斷其樹,劈取之,膏于樹端流出,斫樹作坎而承之。入藥用,別有法。【出《酉陽雜俎》】

安息香

安息香樹,出波斯國波斯呼爲辟邪。樹長三丈,皮色黄黑,葉有四角,經寒不凋。二月開花,黄色,花心微碧,不結實。刻其樹皮,其膠如飴,名安息香。六七月堅凝,乃取之。燒之通神明,辟衆惡。【出《酉陽雜俎》】

一木五香

一木五香:根曰旃檀,節曰沉香,花曰鷄舌,葉曰藿,膠曰薰陸。【出《酉陽雜俎》】

訶黎勒

高仙芝大食,得訶黎勒,長五六寸。初置抹肚中,便覺腹痛,因快痢十餘行。初謂訶黎勒爲祟,因欲棄之,以問大食長老,長老云:「此物人帶,一切病消,痢者出惡物耳。」仙芝甚寶惜之。天寶末被誅,遂失所在。【出《廣異記》】

白荳蔻

白荳蔻,出伽古羅國,呼爲多骨。形如芭蕉,葉似杜若,長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淺黄色,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則變白。七月採。【出《酉陽雜俎》】

𩡟齊香

𩡟齊香,【《酉陽雜俎校箋》作「䭱】」。波斯國佛林呼爲頂勃梨咃。【「佛」《酉陽雜俎》作「拂」,「頂」《酉陽雜俎》作「頇」。】長一丈,圍一尺許,皮青色,薄而極光淨。葉似阿魏,每三葉生於條端,無花實。西域人常八月伐之,至臘月,更抽新條,極滋茂。若不剪除,反枯死。七月斷其枝,有黄汁,其狀如蜜,微有香氣,入藥療百病。【出《酉陽雜俎》】

無石子

無石子,出波斯國波斯呼爲摩賊。樹長六七丈,圍八九尺,葉如桃葉而長。三月開花,白色,花心微紅。子圓如彈丸,初青,熟乃黄白。蟲食成孔者正熟,皮無孔者入藥用。其樹一年生無石子,一年生跋屢子,跋屢子大如指,長三寸,上有殼,中仁如栗黄,可啖。【出《酉陽雜俎》】

樹,【「䤵】」《酉陽雜俎》作「𨥥」,《唐本草》同。真臘國真臘呼爲勒佉。亦出波斯國。樹長一丈,枝條鬱茂。葉似橘,經冬不凋,三月開花,白色,不結子。天大霧露及雨,霑濡其樹枝條,即出紫波斯國使烏海沙利深所説並同,真臘國使折衝都尉沙門陀沙尼拔陀言,蟻運土于樹作窠,蟻壤得雨露,凝結而成紫崑崙國者善,波斯國者次之。【出《酉陽雜俎》】

阿魏

阿魏,出伽闍那國【「那」《酉陽雜俎》「郍」。】北天竺也。伽闍那呼爲形虞。亦出波斯國波斯呼爲阿虞截。樹長八九丈,皮青黄。三月生葉,形似鼠耳,無花實。斷其枝,汁出如飴,久乃堅凝。佛林國所説同,【「變」《酉陽雜俎》「彎」。】摩伽陀國提婆言:「取其汁,和米豆屑,合成阿魏。」【出《酉陽雜俎》】

蓽撥

蓽撥,出摩伽陀國,呼爲蓽撥梨,佛林國呼爲阿梨訶咃。苗長三四尺,莖細如箸,葉似蕺葉,子似桑椹。八月採。【出《酉陽雜俎》】

胡椒

胡椒,出摩伽陀國,呼爲味履支。其苗蔓生,莖極柔弱。葉長寸半,有細條,與葉齊。條上結子,兩兩相對。其葉晨開暮合,合則裹其子於葉中。子形似椒,至芳辣,【「芳」《酉陽雜俎》作「辛」。】六月採。今作胡盤肉食,皆用之。【出《酉陽雜俎》】

阿勃參

阿勃參,出佛林國【「佛」《酉陽雜俎》作「拂」。】長一丈餘,皮色青白。葉細,兩兩相對。花似蔓菁,【「菁」《酉陽雜俎》作「青」。】正黄。子似胡椒,赤色。斫其枝,汁如油,以塗癬疥,【「癬疥」《酉陽雜俎》作「疥癬」。】無不瘳。【「瘳」《酉陽雜俎》作「瘥者」。】其油極貴,價重於金。【出《酉陽雜俎》】

𧄔

熙穆縣里多山𧄔。《本草》云:「南山之陰曰署預,消熱下氣,補五贜。」【出《南越志》】

麻黄

麻黄,莖端開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子,可食。至冬枯死,如草,及春却青。【出《酉陽雜俎》】

荆三稜

河東裴同父,患腹痛數年,不可忍,囑其子曰:「吾死後,必出吾病。」子從之,出得一物,大如鹿條脯,懸之久乾。有客竊之,其堅如骨,削之,文彩煥發,遂以爲刀𣠽子,佩之。在路放馬,抽刀子割三稜草,坐其上,𣠽盡消成水。客怪之,回以問泣,具言之。後病狀同者,服三稜草汁多驗。【出《朝野僉載》】

服餌
服松脂

上黨趙瞿者,病癩歷年,衆治之不愈,垂死。或云,不如及活,流棄之,否則後子孫轉相注易,其家乃爲賷糧而送之,置山穴中。居穴中,自怨不幸,晝夜悲嘆,涕泣經日。【「日」《抱朴子内篇校釋》作「月」。】有仙人行過穴口,見而哀之,具問訊焉。知其異人,乃叩頭自陳乞哀,仙人以囊藥賜之,教其服法。服之百許日,愈瘡,顔色豐悦,肌膚玉澤。仙人又過視之,謝受更生活之恩,乞丐其方。仙人告之云:「此是松脂耳,此山中更多此物,汝錬之服,可以長生不死。」乃歸,家人初謂之鬼也,甚驚愕。遂具言狀,後服松脂不輟,身體轉輕,氣力百倍,登高越險,終日不倦,年百七十歲,齒不墮,髮不白。夜臥,忽見屋間有光大如鏡者,以問左右,皆云不見,久而漸大,一室盡明如晝日。又夜見面上有婇女二人,長二三寸,面目皆具,但微小耳,游戲其口鼻之間,如是且一年,此女稍長如大人,在側。又常聞琴瑟之音,欣然獨笑,在人間二百許年,色如少童,乃入抱犢山去,必地仙也。于時聞服松脂如此,於是競服。其多力者,乃車運驢負,積之盈室,服之遠者,不過一月,未覺有大益輙止,有志者難得如是也。【出《抱朴子》】

餌松蘃

《遁甲經》云:「沙土之福,雲陽之墟,可以隱居。」雲陽氏,古之仙人。《方記》曰:「南岳百里有福地,松高一千尺,圍即數尋,而蘃甘,仙人可餌。」相傳服食錬行之人,採此松膏而服,不苦澁。與諸處松別。【出《十道記》】

賜茯苓

沈約始安王賜茯苓一枝,重一十二觔八兩。有《表》。【沈約此表已佚。】【出《酉陽雜俎》】

服茯苓

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仙人玉女往從之,能隱能彰,不復食穀,灸瘢皆滅,面體玉光。【出《抱朴子》】

服菖蒲

韓終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視書萬言,皆誦之,冬袒不寒。又菖蒲須生得石上,【或作「須得生石上」。】一寸九節已上,紫花者尤善。【出《抱朴子》】

服桂

趙他子服桂二十一年,【「二十一」《抱朴子内篇校釋》作「二十」。】毛生,【「毛生」《抱朴子内篇校釋》作「足下生毛」。】日行五百里,力舉千觔。【出《抱朴子》】

餌柠實柠與楮同

柠木實之赤者,餌之一年,老者還少,令人徹視見鬼。昔道士梁頃年七十乃服之,【「頃」《抱朴子内篇校釋》作「須」。】轉更少,年至百四十歲,能夜書,走及奔馬,入青龍山去。【出《抱朴子》】

服五味子

移門子食服五味子六十年,【「六十」《抱朴子内篇校釋》作「十六」。】色如玉女,入水不霑,入火不灼。【出《抱朴子》】

食朮

南陽文氏,説其先祖,末大亂,逃壺山中,饑困欲死。有一人教之食朮,云遂不饑,十年乃來還鄕里,顔色更少,氣力勝故。自説在山中時,身輕欲跳,登高履險,歷日不倦,行冰雪中,了不知寒。常見一高岩上,有數人對博戲者,【「對」《抱朴子内篇校釋》作「對坐」。】有讀書者,俛而視之,文氏因聞其相問,言:「此子可呼上否?」其一人答:「未可也。」

林子明服朮十一年,耳長五寸,身輕如飛,能超踰淵谷二丈許。【出《抱朴子》】

服桃膠

桃膠以桑木灰漬,服之百病愈,久久身有光,在晦夜之地如月出也,多服之則可以斷榖矣。【出《抱朴子》】

服地黄

楚子服地黄八年,【「楚子」《抱朴子内篇校釋》作「楚文子」。】夜視有光,手上車弩。【出《抱朴子》】

服遠志

陵陽子仲服遠志二十年,有子二十七人,【「二」《抱朴子内篇校釋》作「三」。】開書所視不忘。【出《抱朴子》】

服天門冬

杜子微服天門冬,御八十妾,有子百四十人,【「四」《抱朴子内篇校釋》作「三」。】日行三百里。【出《抱朴子》】

飲菊潭水

荆州菊潭,其源傍,芳菊被涯澳,其滋液極甘。深谷中有三十餘家,不得穿井,仰飲此水。上壽二三百,中壽百餘,其七十八十,猶以爲夭。菊能輕身益氣,令人久壽,有徵。【出《荆州記》】【陳本作「十遺志」。今本《十洲記》無此條。《御覽》卷六三引有此條,作《荆州記》。與本條内容合,當是。】

飲甘菊谷水

南陽酈縣山中有甘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墮其中,歷世彌久,故水味爲變。其臨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飲甘谷水,飲者無不考壽,高者百四五十歲,下者不失八九十,無夭年人,得此菊力也。故司空王暢、太尉劉寬、太傅袁隗,皆爲南陽太守,每到官,常使酈縣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爲飲食。此諸公多患風痹及眩冒,皆得愈,但不能大得其益,如甘谷上居民,小生便飲食此水者耳。【「小生」《抱朴子内篇校釋》作「生小」,當是。】又菊花與薏花相似,直以甘苦別之耳,菊甘而薏苦,諺言所謂「苦如薏」也。今所在有真菊,但爲少耳,率多生於水側也,緱氏山酈縣最多,仙方所謂「白精更生」,【「白」《抱朴子内篇校釋》作「日」。】周盈皆一菊,而根莖花實異名,其説甚美,而近來服之者略無効,正由不得真菊也。夫甘菊谷水,南方氣味,亦未足言。而其上居民以延年,况得服好藥,安得無益乎?【出《抱朴子》】

食黄精

臨川有士人,虐遇其所使婢。【「虐遇」《稽神録》卷六作「唐遇虐」,「唐遇」屬上句。】婢不堪其毒,乃逃入山中。久之糧盡,饑甚,坐水邊。見野草枝葉可愛,即拔取濯水中,連根食之,甚美。自是恆食,久之遂不饑而更輕健。夜息大樹下,聞草中獸走,以爲虎而懼,因念得上樹杪乃佳也。【「佳」《稽神録》卷六作「生」。】正爾念之,而身已在樹杪矣。及曉,又念當下平地,又歘然而下。自是意有所之,身輒飄然而去。或自一峰之一峰頂,若飛鳥焉。數歲,其家人伐薪見之,以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其在絶壁下,即以網三面圍之。俄而騰上山頂。其主益駭異,必欲致之。或曰:「此婢也,安有仙骨?不過得靈藥餌之爾。試以盛饌,多其五味,令甚香美,值其往來之路,觀其食之否?」如其言,果來就食。食訖,不復能遠去,遂爲所擒,具述其故。問其所食草之形,即黄精也。復使之,【「之」《稽神録》卷六作「尋之」。】遂不能得。其婢數年亦卒。【出《稽神録》】

字數:3500,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