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
      1. 李泌
      2. 紙衣師
      3. 明思遠
      4. 周士龍
      5. 李長源
      6. 雙聖燈
      7. 路神通
      8. 五福樓
      9. 魚目爲舍利
      10. 目老叟爲小兒
      11. 于世尊
      12. 捉佛光事
      13. 大輪呪
      14. 陳僕射
      15. 解元龜
      16. 蔡畋
      17. 張守一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


  • 李泌
  • 紙衣師
  • 明思遠
  • 周士龍
  • 李長源
  • 雙聖燈
  • 路神通
  • 五福樓
  • 魚目爲舍利
  • 目老叟爲小兒
  • 于世尊
  • 捉佛光事
  • 大輪呪
  • 陳僕射
  • 解元龜
  • 蔡畋
  • 張守一
李泌

李泌以虚誕自任。嘗對客教家人速灑掃,今夜洪崖來。有人遺美酒一榼,會有客至,乃曰:「麻姑送酒,與君同傾。」傾未畢,閽者云:「某侍郞取榼。」命倒還,亦無愧色。【出《國史補》】

紙衣師

大曆中,有一僧稱爲苦行,不衣繒絮布絁之類,常衣紙衣,時人呼爲紙衣禪師代宗武皇帝召入禁中道場安置,令禮念。每月一度出外,人轉崇敬。後盜禁中金佛,事發,召京兆府決殺。【出《辨疑志》】

明思遠

華山道士明思遠,勤修道籙三十餘年。常教人金水分形之法,并閉氣存思,師事甚衆。永泰中,華州虎暴,思遠告人云:「虎不足畏,但閉氣存思,令十指頭各出一獅子,但使向前,虎即去。」思遠嘗與人同行,欲暮,於谷口行逢虎。其伴驚懼散走,唯思遠端然閉氣存思,俄然爲虎所食。其徒明日於谷口相尋,但見松蘿及一雙履耳。【出《辨疑志》】

周士龍

周士龍者,婺州東陽人,能辨山岡,卜擇墳墓之地,與叔父齊名。每至歲月大通,門庭車馬如市。人之夭壽官位,吉凶利害,一切以地斷。大曆五年,至鄴中鄴中兵馬使姚希晟新葬母氏于青都村士龍占其塚:「一年合家破。」至明年,希晟犯事至死,鄴中之人無不驚駭,相與謂之神人。又有兵馬使婁瓘舉大事,遂懇祈士龍卜地,前後餉千餘貫。士龍大喜,【此句前疑有脫文。】遂與月餘日尋訪山原。忽得一處,説其地勢迴抱,是龍腹,三年内必得節度使,因以此自負。歲中,鄴中軍變,因此謂地勢可憑,便有異圖。事發,遂斬于軍門,舉家無復遺類。【出《辨疑志》】

李長源

李長源常服氣導引,并學禹步方術之事,凡數十年,自謂得靈精妙而道已成,遠近輩親敬師事者甚多。洪州晝日火發,風猛焰烈,從北來,家人等狼狽,欲拆屋倒籬以斷其勢。長源止之,遂上屋禹步禁呪。俄然火來轉盛,長源高聲誦呪,遂有迸火飛焰,先著長源身,遂墮于屋下。所居之室燒蕩盡,器用服玩無復孑遺,其餘圖籙持呪之具,悉爲灰燼。【出《辨疑志》】

雙聖燈

長安城南四十里有靈母谷,呼爲炭谷。入谷五里有惠炬寺,寺西南渡澗,水緣崖側一十八里至峰,謂之靈應臺。臺上置塔,塔中觀世音菩薩鐵像。像是六軍散將安太清鑄造。衆傳觀世音菩薩曾見身於此臺,又説塔鐵像常見身光。于時長安市人流俗之輩爭往禮謁,謁者皆背負米麵油醬之屬。臺下并側近蘭若四十餘所,僧及行童,衣服飲食有餘。每至大齋日送供,士女動至千人,少不減數百,同宿于臺上,至於禮念,求見光。兼云常見聖燈出,其燈或在半山,或在平地,高下無定。大曆十四年四月八日夜,大衆合聲禮念,西南近臺見雙聖燈。又有一六軍健卒,遂自撲,叫喚觀世音菩薩,步步趨聖燈向前。忽然被虎拽去,其見者乃是虎目光。【出《辨疑志》】

路神通

段成式門下騶路神通,每軍較力,能戴石簦,靸六百斤石,齧破石粟數十。背劄天王,自言得神力,入場神助之則力生。常至朔望日,具乳糜,焚香袒坐,使妻兒供養其背而拜焉。【出《酉陽雜俎》】

五福樓

元和初,陰陽家言五福太一,故劉闢五福樓符載爲文記。【出《國史補》】

魚目爲舍利

澤州洪密請舍利塔,洪密以禪宗謎語鼓扇愚俗,自云身出舍利。曾至太原,豪民迎請,婦人羅拜。洪密既辭,婦人於其所坐之處,拾得百粒。人驗之,皆枯魚之目也。將辭,云山中要十數番麄氊,半日獲五百番。其惑人也如此。【出《北夢瑣言》】

目老叟爲小兒

長安完盛之時,有一道術人,稱得丹砂之妙,顔如弱冠,自言三百餘歲。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輸貨求丹,横經請益者,門如市肆。

時有朝士數人造其第,飲啜方酣,有閽者報曰:「郞君從莊上來,欲參覲。」道士作色叱之。坐客聞之,或曰:「賢郞遠來,何妨一見。」道士顰蹙移時,乃曰:「但令入來。」俄見一老叟,鬢髮如銀,昏耄傴僂,趨前而拜。拜訖,叱入中門。徐謂坐客曰:「小兒愚騃,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歲,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間耳。」坐客愈更神之。後有人私詰道者親知,乃云:「偃僂者,即其父也。」

好道術者,受其誑惑,如欺嬰孩矣。【出《玉堂閒話》】

于世尊

遂州巡屬村民姓世尊者,與一女,皆逆知人之吉凶,數州敬奉,捨財山積。鏨鑿崖壁,列爲佛像,所費莫知紀極。節度使許公以其祅妄,召至府衙,俾其射覆。不中,乃械而殺之,一無神異。【「異」《北夢瑣言》作「變」。】於其所居得五色文麻絚,以牛載僅百,錢帛即可知也。每夜會,自作阿彌陀佛,宮殿池沼,一如西方。男女俱集,念佛而已。斯亦下愚之流,豈術神邪?將有物憑之邪?【出《北夢瑣言》】

捉佛光事

高燕公日,大慈寺僧申報堂佛光見。燕公判曰:「付馬步使捉佛光過。」所司密察之,誘其童子,具云:「僧輩以鏡承隙日中影,閃於佛上。」由此乖露,擒而罪之。【出《北夢瑣言》】

大輪呪

釋教五部持念中,有大輪呪術,以之救病,亦不甚效。然其攝人精魂,率皆狂走,或登屋梁,或齧瓷碗。閭閻敬奉,殆似神聖。此輩由是廣獲金帛。陵州貴平縣牛鞞村民有周達者,販鬻此術,一旦沸油煎其陰,以充供養,觀者如堵,或驚或笑。初自忘痛,尋以致殂也。中間僧昭浦説,朗州有僧號周大悲者,行此呪術,一旦鍊陰而斃。與愚所見,何姓氏恰同,而其事無殊也?蓋小人用道欺天,殘形自罰,以其事同,因而録之。【出《北夢瑣言》】

陳僕射

軍容使田令孜擅權,有迴天之力。嘗致書於許昌,爲其兄陳敬瑄求兵馬使職,節將崔侍中安潛拒而不與。隨後崔公移鎮西川陳敬瑄楊師立牛勗羅元杲以打毬爭三川敬瑄獲頭籌,制授右節度以代崔公,中外驚駭。報狀云,陳僕射之命,莫知誰何。青城縣祅人作彌勒會,窺此聲勢,僞作陳僕射行李,云山東盜起,車駕必幸,先以陳公走馬赴任。乃樹一魁,衆妖共翼佐之。軍府未諭,亦差迎候。至近驛,有指揮索白馬四匹,察事者覺其非常,乃羈縻之。未及旋踵,真陳僕射速轡而至,其祅人等悉擒縛,而俟命潁川,俾隱而誅之。識者曰:「陳太師由閹宦之力,無涓塵之効,盜處方鎮,始爲祅物所憑,終亦自貽誅滅,非不幸也。」【出《北夢瑣言》】

解元龜

道士解元龜,本西蜀節將下軍校。明宗入纂,言自西來,對於便殿,進詩歌聖德,自稱太白山正一道士。上表乞西都留守,兼三川制置使,要修西京宮闕。上謂侍臣曰:「此老耄自遠來朝此,【「此」《北夢瑣言》作「所」,屬下句。】期別有異見,乃爲身名甚,堪笑也。」賜號「知白先生」,賜紫。斯乃狂妄人也。【出《北夢瑣言》】

蔡畋

高駢成都,甚好方術。有處士蔡畋者,以黄白干之,取瓦一片,研丹一粒,塗半入火,【「塗半」《北夢瑣言》作「半塗」。】燒成半截紫磨金,乃奇事也。蔡生自負,人皆敬之,以爲地仙。燕公求之不得。久而乖露,乃是得藥於人,眩惑賣弄,爲元戎殺之。【出《北夢瑣言》】

張守一

張守一者,滄景田里人也。少怠惰,不事生計,自言能易五金,以溺好利者。其後貧弊,不能自存,乃負一柳篋鬻粉黛以貿衣食,流轉間。吕用之以祅妄見遇,遂來廣陵,客於蕭勝門下,久不得志,將捨去。用之聞之,止之曰:「男子以心誠期物,何患無知己?倘能與用之同,即富貴之事,當共圖之。」由是爲用之所荐。高駢見其鄙樸,常以真仙待之。及得志,雖僣侈不及用之,貪冒之心特甚。二都建,爲左鏌鎁軍使,累轉檢校左僕射,其禮敬次於用之。每話道對酌,自旦及暮,不能自捨,誑惑之計,與用之常相表裏,以故數年其事不洩。光啓二年,僞朝授守一德州刺史。明年,渤海閩川守一,事未受而敗。及從楊行密入城,又請爲諸將合太還丹,藥未就。會有康知柔者,本鄭昌圖家吏,昌圖判戶部,以知柔爲發運使。院胥伍諷嘗得罪於知柔,鞭之。楊行密入城,遂發知柔贓罪二十餘事。至是知柔俱縶於軍侯獄。知柔素與守一善,曰:「愿入財以贖罪。」守一即白於楊公。公以守一知柔事跡,皆不可原,遂命就獄殺之。【出《妖亂志》】

字數:2582,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