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
      1. 宗世林
      2. 禰衡
      3. 荀巨伯
      4. 管寧
      5. 竹林七賢
      6. 嵇康
      7. 山濤
      8. 王安期
      9. 王敦
      10. 孫伯翳
      11. 湘東王繹
      12. 唐霍王元軌
      13. 王方翼
      14. 吴少微
      15. 張説
      16. 柳芳
      17. 杜佑
      18. 李舟
      19. 白居易
      20. 許棠
      21. 陸龜蒙
      22. 顔蕘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


  • 宗世林
  • 禰衡
  • 荀巨伯
  • 管寧
  • 竹林七賢
  • 嵇康
  • 山濤
  • 王安期
  • 王敦
  • 孫伯翳
  • 湘東王繹
  • 唐霍王元軌
  • 王方翼
  • 吴少微
  • 張説
  • 柳芳
  • 杜佑
  • 李舟
  • 白居易
  • 許棠
  • 陸龜蒙
  • 顔蕘
宗世林

末,南陽宗世林魏武同時,而薄其爲人,不與交。及武帝拜司空,總朝政,從容問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栢之志猶存。」既忤旨見疎,位不配德。而文帝兄弟每造其門,必拜牀下,其禮重如此。【出《世説》】

禰衡

禰衡正平,少與孔文舉作爾汝之交。時未二十,而文舉已五十餘矣。【出《禰衡別傳》】【原作「出《本傳》」,孫潛校本作「出《禰衡列傳》」。查《後漢書》(卷八十下列傳第七十下)本傳,文字與本書所引不同,非是條所從出者。而殷芸《小説》引及此條,其文字與本書所引近,惟其出處作《禰衡列傳》,「列」蓋「別」之訛。】

荀巨伯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且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視子,今有難而捨之去,豈巨伯行耶!」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此,一郡俱空,汝何人?獨止耶?」巨伯曰:「有友人疾,不忍委之,寧以己身代友人之命。」賊聞其言,異之,乃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乃偃而退。【「偃」四庫本作「偃兵」。】一郡獲全。【出殷芸《小説》】

管寧

管寧華歆友善,嘗共園中鋤菜,見地有黄金一片,揮鋤不顧,與瓦石無異,捉而擲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者過門,讀書如故,廢書出看。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出《世説》】【沈本作「殷芸小説」。】

竹林七賢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内山濤,三人年相比。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之「竹林七賢」。【出《世説》】

嵇康

嵇康素與吕安友,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來,值不在。兄出迎,不前。題門上作「鳳」字而去,不悟。至云:「鳳,凡烏也。」【出《語林》】

山濤

山濤一面,契若金蘭。韓氏,覺與二人異於常交,問之,曰:「我當年可以爲友者,唯此二人耳。」妻曰:「負羈之妻亦親觀,意欲窺之,可乎?」曰:「可。」他日,二人來,妻勸止之宿,具酒食。妻穿墻視之,達旦忘返。入曰:「二人何如?」曰:「君才致不如,正當以識度耳。【「耳」《世説新語箋疏》作「相友耳」。】曰:「伊輩亦以我識度爲勝。【《世説新語箋疏》無「識」字。】【出《世説》】

王安期

太傅東海王,鎮許昌,以王安期爲記室參軍,雅相知重。敕世子曰:「夫學之所益者淺,體之所安者深。閒習禮度,不如式瞻儀形。諷味遺言,不如親承音旨。王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出《世説》】

王敦

王敦下,庾亮問曰:「聞君有四友,何者爲是?」答曰:「君家中郞,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彦國阿平故當最劣。」曰:「似未劣。」又問:「何者居其右?」曰:「自有人。」曰:「何者是?」曰:「噫!」左右躡公,公乃止。【出《世説》】

孫伯翳

太原孫伯翳,家貧,嘗暎雪讀書,【據李善注任昉《爲蕭楊州作薦士表》引《孫氏世録》,暎雪讀書乃伯翳父孫康事,此誤。】放情物外,棲志丘壑,與王令君范將軍爲莫逆之交。既相二朝,欲以吏職相處,伯翳曰:「人生百年,有如風燭,正可怡神養性,琴酒寄情,安能棲棲役曳若此?嵇康所不堪,予亦未能也。」【出《談藪》】

湘東王繹

湘東王繹,博覽群書,才辨冠世,不好聲色,愛重名賢,與河東裴子野蘭陵蕭子雲爲布衣之交。【出《談藪》】

唐霍王元軌

霍王元軌高祖第十四子也,謙慎自守,不妄接士。在徐州,與處士劉玄平爲布衣之交。或問玄平王之所長,玄平曰:「無。」問者怪而詰之,玄平曰:「夫人有短,所以見其長。至于霍王,無所不備,吾何以稱之哉。」【出《譚賓録》】

王方翼

凉州長史趙持滿,與長孫無忌親姻,許敬宗既陷無忌,懼持滿爲己患,乃誣其同反。追至京,拷訊,嘆曰:「身可殺,辭不可辱。」吏竟代占而結奏,遂死獄中。尸於城西,親戚莫敢收視。友人王方翼嘆曰:「欒布之哭彭越,大義也。周文之掩朽骸,至仁也。絶友之義,蔽主之仁,何以事君?」遂具禮葬焉。高宗義之,捨而不問。【出《大唐新語》】

吴少微

吴少微東海人也。少負文華,與富嘉謨友善。少微進士及第,累授晉陽太原尉,拜御史。時嘉謨疾卒,爲文哭之,其詞曰:「維三月癸丑,河南富嘉謨卒于京邸,少微時在官署。【「于京邸少微時在官署」《御史臺記輯注》作「于時寢疾於洛陽北里」。】聞之,投袂而起,【「袂」《御史臺記輯注》作「枕」。】淚沾乎衽席。匍匐于寢門之外,病不能起,仰天而呼曰:『天乎,天乎!俾予曷所朋?曷所律?曷可得而見?抑斯文者,以存乎哀。』」太常少卿徐公鄜州刺史尹公,中書二舍人,兵部張郞中,未嘗遇我不嘆于朝。若夫情悼之故,賦詩以寵亡也。其詞曰:「吾友適不死,於戲社稷臣。直禄非造利,常懷大庇人。乃無承明藉,遘此敦春。【「䍧】」《御史臺記輯注》作「牂」。藥礪其可畏,皇穹故匪仁。【「穹」《御史臺記輯注》作「窮」。】疇昔與夫子,孰云異天倫。同病一相失,茫茫不重陳。子之文章在,其殆尼父新。鼓興幹河岳,真詞毒鬼神。可悲不可朽,東輤没荒榛。聖主賢爲寶,吁兹大國貧。」詞人莫不嘆美。既而病亟,長嘆曰:「生死人之大分,吾何恨焉。然官職十分未作其一,乃至是耶!」慷慨而終。【出《御史臺記》】

張説

張説之謫岳州也,常鬱鬱不樂。時宰以機辨才略,互相排擯。蘇頲方當大用,而張説善。因爲《五君詠》,致書,封其詩以遺,戒其使曰:「當候忌日,近暮送之。」使者既至,因忌日,齎書至門下。會積陰累旬,近暮,吊客至,多先公寮舊,因覽詩,嗚咽流涕,悲不自勝。翌日,乃上封,大陳忠貞謇諤,有勤乎王室,亦人望所屬,不宜淪滯于遐方。上乃降璽書勞問,俄而遷荆州長史。由是陸象先韋嗣立張廷珪賈曾皆以譴逐歲久,因加甄叙。常以父之執友,事之甚謹;而重其才器,深加敬慕焉。【出《明皇雜録》】

柳芳

柳芳韋述友善,俱爲史學。【「學」《唐國史補校注》作「官」。】卒後,所著書未畢者,多續成之。【出《國史補》】

杜佑

劉禹錫言:「司徒杜公穆贊也,如故人子弟。」爲臺丞,數彈劾,因事戒之曰:「僕有一言,爲大郎久計,他日少樹敵爲佳。」深納之,由是少霽威也。【出《嘉話録》】

李舟

隴西李舟齊暎友善,爲將相,爲布衣,致書於,以交不以貴也。時左遷于,書曰:【「書」《唐摭言》作「舟書」。】「三十三官足下,近年以來,宰臣當國,多與故人禮絶。僕以禮處足下,則足下長者,僕心未忍;欲以故人處足下,則慮悠悠之人,以僕爲諂。幾欲修書,逡巡至今。忽承足下出守夔國,於蒼生之望,則爲不幸;爲足下謀之,則名遂身退,斯又爲難。僕昧時者,謹以爲賀。但鄱陽雲安,道阻且長,音塵寂蔑,永望增嘆。僕所疾沉痼,方率子弟力農,與世疎矣,足下亦焉能不疎僕耶?足下素達,僕所知之,其于得喪,固恬如也。然朝臣如足下者寡矣,明主豈當不察之耶?唯强飯自愛。珍重!珍重!」【出《摭言》】

白居易

白少傅居易元相國友善,以詩道著名,號「」。其集内有哭元相詩云:「相看掩淚俱無語,別有傷心事豈知?【「有」《北夢瑣言》作「後」。】想得咸陽原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出《北夢瑣言》】

許棠

許棠久困名場,咸通末,馬戴大同軍幕,往謁之,一見如舊相識。留連數月,但詩酒而已,未嘗問所欲。忽一旦,大會賓友,命使者以家書授之。驚愕,莫知其來。啓緘,乃是潛遣一价,卹其家矣。【出《摭言》】

陸龜蒙

吴郡陸龜蒙魯望。父賓虞,進士甲科,浙東從事,家于蘇臺龜蒙幼精六籍,長而攻文,與顔蕘皮日休羅隱吴融爲益友。性高潔,家貧,思養親之禄,與張博廬江吴興二郡倅。丞相李蔚盧攜景重之。羅隱龜蒙詩云:「龍樓李丞相,昔歲仰高文。黄閣今無主,青山竟不焚。」蓋嘗有徵聘之意。末,以左拾遺授之,詔下之日,疾終于家。與皮日休爲詩友。【「與」疑衍。「詩友」《北夢瑣言》作「詩」,疑是。《北夢瑣言》敘述陸龜蒙逝後,韋莊撰誄文、陸希聲書、皮日休爲詩。且該句又與前文文意重複。】【出《北夢瑣言》】

顔蕘

顔給事謫官,殁于外。未間,自草墓志,性躁急,不能容物,其志詞云:「寓于東吴,與吴郡陸龜蒙爲詩文之交,一紀無渝。龜蒙卒,爲其就木至穴,情禮不缺。其後即故諫議大夫高公丞之、故丞相陸公二君,于至死不變。其餘面交,皆如攜手過市,見利即解攜而去,莫我知也。復有吏部尚書薛公貽矩、兵部侍郎于公、中書舍人鄭公三君子者,予今日以前不變,不知後日見予骨肉孤幼,復如何哉!」【出《北夢瑣言》】

字數:2669,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