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
      1. 司馬喬卿
      2. 孫壽
      3. 李觀
      4. 豆盧夫人
      5. 尼修行
      6. 陳文達
      7. 高紙
      8. 白仁哲
      9. 竇德玄
      10. 宋義倫
      11. 李岡
      12. 王陀
      13. 王令望
      14. 陳惠妻
      15. 何澋
      16. 張玄素
      17. 李丘一

太平廣記


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


  • 司馬喬卿
  • 孫壽
  • 李觀
  • 豆盧夫人
  • 尼修行
  • 陳文達
  • 高紙
  • 白仁哲
  • 竇德玄
  • 宋義倫
  • 李岡
  • 王陀
  • 王令望
  • 陳惠妻
  • 何澋
  • 張玄素
  • 李丘一
司馬喬卿

大理司直河内司馬喬卿,天性純謹,有志行。永徽中,爲揚州司戶曹。丁母憂,居喪毁瘠骨立,刺血寫《金剛般若經》二卷。【「二」《冥報拾遺》作「一」。】未幾,於廬側生芝草二莖,經九日,長尺有八寸。緑莖朱蓋,日瀝汁一升。食之,味甘如蜜,取而復生。喬卿同寮數人並目覩其事。【出《法苑珠林》】【《法苑珠林》一八引《冥報拾遺》。】

孫壽

顯慶中,平州孫壽於海濱游獵,遇野火,草木蕩盡,唯有一叢茂草,獨不焚。疑草中有伏獸,遂燭之以火,竟不爇。甚怪之,入草中窺視,乃獲一函《金剛般若經》。其傍又有一死僧,顔色不變。火不延燎,蓋由此也。始知經像,非凡所測。孫壽親自説之。【出《法苑珠林》】【《法苑珠林》卷一八引《冥報拾遺》。】

李觀

隴西李觀顯慶中寓止滎陽。丁父憂,乃刺血寫《金剛般若心經》、《隨愿往生經》各一卷,自後院中恆有異香,非常馥烈,隣側亦常聞之,無不稱嘆。中山郎餘令鄭州,見彼親友,具陳其事。【出《法苑珠林》】【《法苑珠林》卷一八引《冥報拾遺》。】

豆盧夫人

陳國竇公夫人豆盧氏芮公之姊也。夫人信罪福,常誦《金剛般若經》,未盡卷一紙許,忽頭痛,至夜逾甚。夫人自念,儻死遂不得終經,欲起誦之。令婢然燭,而火悉已滅,婢空還,夫人深益嘆恨。忽見厨中有燭炬,漸升堂陛,直入卧内,去地三尺許,而無人執,光明若晝。夫人驚喜,取經誦之。有頃,家人鑽鐩得火,燭光即滅。自此日誦五遍,以爲常法。後芮公將死,夫人往視,公謂夫人曰:「吾姊以誦經之福,當壽百歲,生好處也。」夫人年至八十,無疾而終。【出《法苑珠林》】【亦見於《冥報記》卷中。《法苑珠林》所引,文字略異。】

尼修行

龍朔元年,洛州景福寺比丘尼修行,房中有侍童任五娘死,後修行五娘立靈座。經月餘日,其姊及弟於夜中忽聞靈座上呻吟。其弟初甚恐懼,後乃問之。答曰:「我生時於寺中食肉,坐此大苦痛。我體上有瘡,恐汙牀席,汝可多將灰置牀上也。」弟依其言。置灰後,看牀上大有膿血。又語弟曰:「姊患不能縫衣。汝太藍縷,宜將布來,我爲汝作衫及襪。」弟置布於靈牀上,經宿即成。又語其姊曰:「兒小時染患,遂殺一螃蟹取汁,塗瘡得差。今入刀林地獄,肉中見有折刀七枚。愿姊慈愍,爲作功德救助之。姊煎迫,【「姊」《冥報拾遺》作「知姊」。】卒難濟辦。但隨身衣服,無益死者,今并未壞,請以用之。」姊未報間,乃曰:「兒自取去。」良久又曰:「衣服已來,見在牀上。」其姊試往觀之,乃所斂之服也。遂送淨土寺寶獻師處,憑寫《金剛般若經》,每寫一卷了,即報云:「已出一刀。」凡寫七卷了,乃云:「七刀並得出訖。今蒙福業助,即往託生。」與姊及弟哭別而去。吴興沈玄法説。淨土寺智整所説亦同。【出《冥報拾遺》】

陳文達

陳文達梓州郪縣人。常持《金剛經》,愿與亡父母念八萬四千卷,多有祥瑞。爲人轉經,患難皆免。銅山縣陳約曾爲冥司所追,見地下築臺,問之。云:「此是般若臺,築之待陳文達。」其爲冥司所敬如此。【出《法苑珠林》】【《紺珠集》卷七《法苑珠林》,《説郛》(陶珽刊本)卷一一八所引《祥異記》,《蜀中廣記》卷九〇,《山堂肆考》卷一四五引有此條。】

高紙

高紙【《集驗記》作「純」,下同。】僕射之孫也。龍朔二年,出長安順義門。忽逢二人乘馬,曰:「王喚。」不肯從去,亦不知其鬼使,策馬避之,又被驅擁。有兄,是化度寺僧,欲往寺内。至寺門,鬼遮不令入,乃毆鬼一拳。鬼怒,即拽落馬,曰:「此漢大兇麤。」身遂在地,因便昏絶,寺僧即令舁入兄院。明旦乃蘇,云初隨二使見王,王曰:「汝未合來。汝曾毁謗佛法,且令生受其罪。」令左右拔其舌,以犁耕之,都無所傷。王問本吏曰:「彼有何福德如此?」曰:「曾念《金剛經》。」王稱善,即令放還。因與客語,言次忽悶倒,如吞物狀。咽下有白脈一道,流入腹中,如此三度。人問之,曰:「少年盗食寺家果子,冥司罰令吞鐵丸。」後仕爲翊衛,專以念經爲事。【出《報應記》】【本條事見《金剛般若經集驗記》卷下引《冥報拾遺》,文較詳。】

白仁哲

白仁哲龍朔中,爲虢州朱陽尉,差運米遼東。過海遇風,四望昏黑。仁哲憂懼,急念《金剛經》,得三百遍。忽如夢寐,見一梵僧,謂曰:「汝念真經,故來救汝。」須臾風定,八十餘人俱濟。【出《報應記》】【本條事見《金剛般若經集驗記》卷上,文較詳。】

竇德玄

竇德玄麟德中爲卿,【《集驗記》作「麟德元年」。按《新唐書·宰相表上》:麟德元年八月丁亥「竇德玄爲司玄太常伯、檢校左相」。然此云「麟德中」,下云德玄後歷殿中監、大司憲、司元太常伯,方爲坐相,顯與史不合。】奉使揚州。渡,船已離岸數十步,見岸上有一人,形容憔悴,擎一小襆,坐於地。德玄曰:「日將暮,更無船渡。」即令載之。中流,覺其有飢色,又與飯,乃濟。及德玄上馬去,其人即隨行,已數里。德玄怪之,乃問曰:「今欲何去?」答曰:「某非人,乃鬼使也,今往揚州竇大使。」曰:「大使何名?」云:「名德玄。」德玄驚懼,下馬拜曰:「某即其人也。」涕泗請計,鬼曰:「甚愧公容載,復又賜食,且放公。急念《金剛經》一千遍,當來相報。」

至月餘,經數足,其鬼果來,云:「經已足,保無他慮。然亦終須相隨見王。」德玄於是就枕而絶。一宿乃蘇,云初隨使者入一宮城,使者曰:「公且住,我當先白王。」使者乃入。於屏障後聞王遥語曰:「你與他作計,漏洩吾事。」遂受杖三十。使者却出,袒以示公曰:「喫杖了也。」德玄再三愧謝。遂引入,見一著紫衣人,下堦相揖,云:「公大有功德,尚未合來,請公還。」出墮坑中,於是得活。其使者續至,云:「飢求食。」及乞錢財,並與之。問其將來官爵,曰:「熟記取。從此改殿中監,次大司憲,次太子中允,次司元太常伯,次左相,年至六十四。【《新唐書》卷九五《竇德玄傳》作「卒年六十九」。】」言訖辭去,曰:「更不復得來矣。」後皆如其言。【出《報應記》】【本條事見《金剛般若經集驗記》卷上,文較詳。】

宋義倫

宋義倫麟德中,爲虢王府典籤,暴卒。三日方蘇,云被追見王,王曰:「君曾殺狗、兔、鴿,今被論,君算合盡。然適見君師主,云君持《金剛經》,不惟滅罪,更合延年。我今放君,君能不喫酒肉,持念尊經否?」義倫拜謝曰:「能。」又見殿内牀上有一僧,年可五六十,披衲,義倫即拜禮。僧曰:「吾是汝師,故相救,可依王語。」義倫曰:「諾。」王令隨使者往看地獄。初入一處,見大鑊行列,其下燃火,鑊中煮人,痛苦之聲,莫不酸惻。更入一處,鐵牀甚濶,人卧其上,燒灸焦黑,形容不辨。西顧有三人,枯黑佇立,頗似婦人,向義倫叩頭云:「不得食喫,已數百年。」義倫答曰:「我亦自無,何可與汝。」更入一獄,向使者云:「時熱,恐家人見斂。」遂去。西南行數十步,後呼云:「無文書,恐門司不放出。」遂得朱書三行,字並不識,門司果問,看了放出,乃蘇。【出《報應記》】

李岡

兵部尚書李岡,得疾暴卒,唯心上暖。三日復蘇,云見一人,引見大將軍,蒙令坐。索案看,云:「錯追公。」有頃,獄卒擎一盤來,中置鐵丸數枚,復舁一鐺,放庭中,鐺下自然火出,鐺中銅汁湧沸。煮鐵丸,赤如火。獄卒進盤,將軍以讓懼,云飽,將軍吞之。既入口,舉身洞然。又飲銅汁,身遂火起,俛仰之際,吞並盡。良久,復如故。乃前問之,答云:「地下更無他饌,唯有此物,即吸食之。若或不餐,須臾即爲猛火所焚,苦甚於此。唯與寫佛經十部,轉《金剛經》千卷,公亦不來,吾又離此。」既復生,一依所約,深加敬異。【出《報應記》】

王陀

王陀爲鷹揚府果毅,因病,遂斷葷肉,發心誦《金剛經》,日五遍。後染瘴疾,見群鬼來,即急念經,鬼聞便退,遥曰:「王令追汝,且止誦經。」即爲歇,鬼悉向前,乃昏迷欲絶。須臾,又見一鬼來,云:「念經人,王令權放六月。」既寤,遂一心持誦,晝夜不息。六月雖過,鬼亦不來。夜聞空中有聲呼曰:「汝以持經功德,當壽九十矣。」竟如其言。【出《報應記》】【本條事見《金剛般若經集驗記》卷上,文較詳。】

王令望

王令望少持《金剛經》。還邛州臨溪,路極險阻。忽遇猛獸,振怖非常,急念真經,猛獸熟視,曳尾而去,流涎滿地。曾任安州判司,過揚子江,夜風暴起,租船數百艘,相接盡没,唯令望所坐船獨全。後終亳州令。【出《報應記》】

陳惠妻

陳惠王氏,初未嫁,表兄褚敬欲婚王氏,父母不許。詛曰:「若不嫁我,我作鬼,必相致。」後歸於陵州仁壽尉,陰恚之。卒後,,旋覺有娠,經十七月不産。王氏憂懼,乃發心持《金剛經》,晝夜不歇。永絶交,鬼胎亦銷。從此日持七遍。【出《報應記》】【本條事見《金剛般若經集驗記》卷上,文較詳。】

何澋

何澋天授初任懷州武德令。常持《金剛經》。至河陽,水漲橋倒。日已夕,人爭上船,岸遠未達,船欲没。懼,且急念經,須臾近岸,遇懸蘆,攀緣得出。餘溺死八十餘人。【出《報應記》】【本條事見《金剛般若經集驗記》卷上,文較詳。】

張玄素

張玄素洛陽人,少持《金剛經》。天授初任黄梅宰,時家有厄難,應念而消。年七十遘疾,忽有花蓋垂空,遂澡浴,與家人訣別,奄然而卒。【出《報應記》】【本條事見《金剛般若經集驗記》卷下,文較詳。】

李丘一

李丘一好鷹狗畋獵。萬歲通天元年,任揚州高郵丞。忽一旦暴死,見兩人來追,一人自云姓。時同被追者百餘人,男皆著枷,女即反縛。丘一被鎖前驅,行可十餘里,見大槐樹數十,下有馬槽。云:「五道大神每巡察人間罪福,於此歇馬。」丘一方知身死。

至王門,指一胥云:「此人姓,是公本頭。」遂被領見。王曰:「汝安忍無親,好殺他命,以爲己樂。」須臾,即見所殺禽獸,皆爲人語云:「乞早處分。」焦策進云:「丘一未合死。」王曰:「曾作何功德?」云:「唯曾造《金剛經》一卷。」王即合掌,云:「冥間號《金剛經》最上功德,君能書寫,其福不小。」即令焦策領向經藏,令驗。至一寶殿,衆經充滿。丘一試抽一卷,果是所造之經。既迴見王,知造有實,乃召所殺生類,令懇陳謝,許造功德。丘一依王命,愿寫《金剛經》一百卷,衆歡喜盡散。王曰:「放去。」焦策領出城門,云:「盡力如此,豈不相報?」丘一許錢三百千,不受,云:「與造經二十部。」至一坑,推之,遂活。身在棺中,惟聞哭聲,已三日矣。驚呼,人至破棺,乃起。旬日,寫經二十卷了。焦策來謝,致辭而去。尋百卷亦畢。揚州刺史奏其事,敕加丘一五品,仍充嘉州招討使。【出《報應記》】【本條事見《金剛般若經集驗記》卷下引蕭瑀《金剛般若經靈驗記》,文較詳。】

字數:3267,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