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
      1. 竹永通
      2. 宜城民
      3. 韋慶植
      4. 趙太
      5. 李信
      6. 謝氏
      7. 王珍
      8. 王會師
      9. 解奉先
      10. 童安玗
      11. 劉自然
      12. 李明府
      13. 劉鑰匙
      14. 上公
      15. 施汴
      16. 公乘通
      17. 僧審言

太平廣記


卷第一百三十四 報應三十三宿業畜生


  • 竹永通
  • 宜城民
  • 韋慶植
  • 趙太
  • 李信
  • 謝氏
  • 王珍
  • 王會師
  • 解奉先
  • 童安玗
  • 劉自然
  • 李明府
  • 劉鑰匙
  • 上公
  • 施汴
  • 公乘通
  • 僧審言
竹永通

并州盂縣竹永通,曾貸寺家粟六十石,年久不還。索之,云:「還訖。」遂于佛堂誓言云:「若實未還,當與寺家作牛。」此人死後,寺家生一黄犢,足有白文,後漸分明,乃是竹永通字。鄕人漸知,觀者日數千。此家已知,遂用粟百石,于寺贖牛,別立一屋,事之如生。仍爲造像寫經,月餘遂死。【出《異録》】【此書未見歷代書目著録,疑其名不全或有誤。許刻本無出處。】

宜城民

大業八年,宜州城東南里民姓皇甫,其家兄弟四人,大兄小弟並皆勤事生業。其第二弟名,交游惡友,不事生活。母嘗取錢,欲令市買,且置牀上。母向舍後,從外來,入堂不見人,便偷錢去。母還,覓錢不得,遂勘合家良賤。並云不知。母怒,悉加鞭捶,大小皆怨。

至後年,亡,其家猪生一子。八月社至,賣與遠村社家,遂託夢于婦曰:「我是汝夫,爲盜取婆錢,枉及合家,浪受楚拷。今我作猪來償債,將賣與社家,縛我欲殺。汝是我婦,何忍不語男女贖我?」婦初夢,忽寤,仍未信之。復眠,其夢如初,因起報姑。姑曰:「吾夢亦如之。」遲明,令兄齎錢詣社官,收贖之,後二年方死。長安弘法寺靜琳師之鄰里,親見其猪,嘗話其事焉。【出《法苑珠林》】【見於《法苑珠林校注》卷七十四。文字詳於本書所引。】

韋慶植

貞觀中,魏王府長史韋慶植,有女先亡。夫婦痛惜之。後二年,慶植將聚親賓客,備食,家人買得羊,未殺。夜,慶植妻夢見亡女着青練裙白衫,頭髮上有一雙玉釵,是平生所服者,來見母,涕泣言:「昔常用物,不語父母,坐此業報,今受羊身,來償父母命。明旦當見殺,青羊白頭者是,【「頭」《冥報記》作「項」。】特愿慈恩,垂乞性命。」母驚寤。旦而自往觀,果有青羊,項膊皆白,頭側有兩條白,相當如玉釵形。母對之悲泣,止家人勿殺。待慶植至,放送之。

俄而至催食,廚人白言:「夫人不許殺青羊。」怒,即令殺之。宰夫懸羊欲殺,賓客數人已至,乃見懸一女子,容貌端正,訴客曰:「是韋長史女,乞救命。」客等驚愕,止宰夫。宰夫懼怒,但見羊鳴,遂殺之。既而客坐,不食。怪問之,客具以言。慶植悲痛發病,遂不起。京下士人多知此事。【出《法苑珠林》】【見於《冥報記》卷下。】

趙太

長安市里風俗,每至歲元日已後,遞飲食相邀,號爲「傳坐」。東市筆生趙太次當設之。有客先到,向後見其碓上有童女,【「向後」《冥報記》作「如厠」。】年十三四,着青衫白帽,以急索繫頸,【「急」《冥報記》作「汲」。】屬于碓柱,泣淚謂客曰:「我主人女也,往年未死時,盜父母錢,欲買脂粉。未及而死,其錢今在舍廚内西北角壁中。然我未用,既以盜之,【「以」《冥報記》作「已」。】坐此得罪,今當償父母命。」言畢,化爲青羊,白頭。客驚,告主人。主人問其形貌,乃是小女,死已二年矣。于廚壁取得錢,似久安處。於是送羊僧寺,合門不復食肉。【出《法苑珠林》】【亦見於《冥報記》卷下。】

李信

居士李信者,并州文水縣太平里人也。身爲隆政府衛士。至顯慶年冬,隨例往朔州赴蕃。乘赤草馬一匹,并將草駒。是時,歲晚凝陰,風雪嚴厚。行十數里,馬遂不進。以程期逼促,撾之數十下。馬遂作人語,語曰:「我是汝母。爲生平避汝父,將石餘米與女,故獲此報。此駒即是汝妹也。以力償債向了,汝復何苦敦逼如是!」聞之,驚愕流涕,不能自勝,乃拜謝之。躬弛鞍轡,【「弛」《法苑珠林校注》卷五十二作「駝」。】謂曰:「若是母,當自行歸家。」馬遂前行,負鞍轡,隨之至家。兄弟等見之,悲哀相對,別爲廠櫪養飼,有同事母。屈僧營齋,合門莫不精進。鄕閭道俗,咸嘆異之。時工部侍郞温無隱岐州司司法張金庭爲丁艱在家,【「司司」疑衍一「司」。】聞而奇之,故就家顧訪,見馬猶在。問其由委,並如所傳。【出《冥報拾遺》】

謝氏

雍州萬年縣閻村,即之間也。有婦女,適周縣元氏【「周」《法苑珠林校注》卷九十四作「同」,疑是。】有女適迴龍村來阿照謝氏永徽末亡。龍朔元年八月託夢于來氏女。曰:「我生時酤酒,小作升,乃取價太多,【「乃」《冥報拾遺》作「方」,屬上句。】量酒復少。今坐此罪,於北山下人家爲牛,近被賣與法界寺夏侯師。今將我向城南耕稻田,非常辛苦。」及寤,其女涕泣爲阿照言之。

至二年正月,有法界寺尼至阿照村。女乃問尼。尼報云:「有夏侯師是實。」女即就寺訪之。云:「近於北山下買得一牛,見在城南耕地。」其女涕泣求請,寺尼乃遣人送其女就之。此牛平常唯一人禁制,若遇餘人,必陸梁觝觸。見其女至,乃舐其遍體,又流淚焉。女即是就夏侯師贖之,乃隨其女去。今現在阿照家養飼。女常爲阿娘,【「常」《法苑珠林校注》卷九十四作「常呼」。】承奉不闕。京師王侯妃媵,多令召視,競施財物。【出《冥報拾遺》】

王珍

定州安嘉縣王珍【《舊唐書·地理志二》定州有安喜縣,無安嘉縣。】能金銀作。曾與寺家造功德,得絹五百疋。同作人私費十疋,王珍不知。此人死後,家有禮事,買羊。未殺間,其羊頻跪無數,已怪之,夜繫于柱。將宴,有人扣房門甚急,看之無所見。復卧,又聞之,起看還無所見,怪之,遂開門卧。未睡,見一人云:「昔日與公同作功德,偷十疋絹私用,公竟不知。今已作羊,公將殺之。」叩頭乞命,再三懇苦。言訖,出房門,即變作羊。王珍妹于別所,見此人叩頭,一如所見。遂放羊作長生,及妹家即斷食肉。咸亨五年入海運,船上無菜,人皆食肉,不食,唯飡空飯而已。【出《廣古今五行記》】

王會師

京都西市北店有王會師者,母亡,服制已畢,其家乃産一青黄牝狗。會師妻爲其盜食,乃以杖撃之數下。狗遂作人語曰:「我是汝姑,新婦杖我大錯。我爲嚴酷家人過甚,遂得此報。今既被打,羞向汝家。」因即走出。聞而涕泣,【「會」《法苑珠林校注》卷五十二作「會師」。】抱以歸家,而復還去。凡經四五,會師見其意正,乃于市北己店大墻後,作小舍安置,每日送食。市人及行客就觀者極衆,投餅與者,不可勝數。此犬恆不離此舍,過齋時即不食。經一二歲,莫知所之。【出《法苑珠林》】【《法苑珠林校注》卷五十二引《冥報拾遺》。】

解奉先

洛陽畫工解奉先嗣江家畫像壁,未畢而逃。及見擒,乃妄云:「功直已相當。」因于像前誓曰:「若負心者,愿死爲汝家牛。」歲餘,奉先卒。卒後,家牸牛産一騂犢,有白毛於背,曰「解奉先」。觀者日夕如市焉。【出《國史異纂》】

童安玗

大中末,信州貴溪縣乳口鎮童安玗者,鄕里富人也。初甚貧窶,與同里人郭珙相善,嘗假借錢六七萬,即以經販,安玗後遂豐富。及徵所借錢,安玗拒諱之。焚香告天曰:「童安玗背惠忘義,借錢不還,儻神理難誣,愿安玗死後作牛以償某。」詞甚懇苦,安玗亦紿言曰:「某若實負郭珙錢,愿死作一白牛,以償債。」未逾月,安玗死。

死後半年,家牸牛生一白牯犢,左肋有黑毛,作字曰「童安玗」,歷歷然。遠邇聞之,觀者雲集。遣人告報安玗妻,妻子并親屬等往視之,大以爲耻,厚納金帛,請收贖之。郭珙憤其欺負,終不允許,以牛母并犢,別欄餵飼。安玗家率童僕持白挺刼取。多置人守禦,竟不能獲。【出《報應記》】

劉自然

天祐中,秦州劉自然者,主管義軍按,因連帥李繼宗點鄕兵捍成紀縣百姓黄知感者,妻有美髮,自然欲之,謂知感曰:「能致妻髮,即免是行。」知感之妻曰:「我以弱質託於君,髮有再生,人死永訣矣。君若南征不返,我有美髮何爲焉?」言訖,攬髮剪之。知感深懷痛愍,既迫于差點,遂獻于知感竟亦不免繇戍,【即「徭」。】尋殁于金沙之陣。妻晝夜禱天號訴。是歲,自然亦亡。

家牝驢,忽産一駒,左脇下有字,云「劉自然」。邑人傳之,遂達于郡守,郡守召其妻子識認。劉自然長子曰:「某父平生好飲酒食肉,若能飲啖,即是某父也。」驢遂飲酒數升,啖肉數臠。食畢,奮迅長鳴,淚下數行。子請備百千贖之,妻不納,日加鞭捶,曰:「猶足以報吾夫也。」後經喪亂,不知所終,子竟慚憾而死。【出《儆戒録》】【引用書目作《警誡録》,即《鑑戒録》。《通志略·傳記類》著録五卷。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敘録》以爲即本卷《劉鑰匙》篇所言劉自然事。疑《鑑戒録》轉自《玉堂閒話》。】

李明府

火井縣李明府經過本縣,館于押司録事私第。主人將設酒饌,欲刲一白羊,方有胎。其李明府夢一素衣婦人,將二子拜明府乞命,詞甚哀切,不測其由,云:「某不曾殺人。」婦人哀祈不已。睡覺,思惟無端倪,又寢,復夢前婦人乞命,稱:「某命在須臾,忍不救也。」竟不諭其意,但驚怛不已。再寢,又夢前婦人曰:「長官終不能相救,某已死訖,然亦償債了。某前身即押司録事妻,有女僕方姙,身懷二子,時某嫉妬,因笞殺之,紿夫云:『女僕盜金釵并盒子,拷訊致斃。』今獲此報,然已還其寃債。其金釵并盒子,在堂西拱枓内。爲某告於主人,請不食其肉,爲作功德。」驚起,召主人詰曰:「君刲一白羊耶?有雙羔否?」曰:「是。」具話夜來之夢,更嘆異。及尋拱枓内,果得二物。乃取羊埋之,爲作功德追薦焉。【出《報應録》】

劉鑰匙

隴右水門村有店人曰劉鑰匙者,不記其名以舉債爲業,家累千金。能於規求,善聚難得之貨。取民間資財,如秉鑰匙,開人箱篋帑藏,盜其珠珍不異也,故有「鑰匙」之號。

鄰家有殷富者,爲鑰匙所餌,放債與之,積年不問。忽一日,執券而算之,即倍數極廣。既償之未畢,即以年繫利,略無期限,遂至資財物産,俱歸「鑰匙」,負債者怨之不已。後「鑰匙」死,彼家生一犢,有鑰匙姓名,在膁肋之間,如毫墨書出。乃爲債家鞭箠使役,無完膚。「鑰匙」妻、男,以重貨購贖之,置于堂室之内,事之如生。及斃,則棺斂葬之于野,蓋與劉自然之事髣髴矣。【見本卷《劉自然》。】

此則報應之道,其不誣矣。【出《玉堂閒話》】

上公

宜春郡安仁鎮齊覺寺,寺有一老僧,年九十餘,門人弟子有一二世者,彼俗皆只呼爲「上公」,不記其法名也。其寺常住莊田,孳畜甚多。上公偶一夜,夢見一老姥,衣青布之衣,拜辭而去,云:「只欠寺内錢八百。」上公覺而異之,遂自取筆書于寢壁,同住僧徒亦無有知之者。不三五日後,常住有老牸牛一頭,無故而死,主事僧於街市鬻之,只酬錢八百。如是數處,不移前價。主事僧具白上公云:「常住牛死,欲貨之,屠者數輩皆酧價八百。」上公嘆曰:「償債足矣。」遂令主事僧入寢所,讀壁上所題處,無不嗟嘆。【出《玉堂閒話》】

施汴

廬州營田吏施汴,嘗恃勢奪民田數十頃,其主反爲其耕夫,不能自理。數年卒,其田主家生一牛,腹下有白毛,方數寸。既長,稍斑駁。不逾年,成「施汴」字,點畫無缺。道士邵修默親見之。【出《稽神録》】

公乘通

渚宮有民公乘通者,平生隱慝,人或難知。死後,湖南民家生一黑驢駒,白毛作「荆南公乘通」字,其子孫聞之懷耻,竟不能尋贖,江陵人皆知之。【出《北夢瑣言》】

僧審言

雲頂山慈雲寺,四方歸輳,供食者甚厚。寺主僧審言,性貪鄙,欺隱本寺施財,飲酒食肉,畜養妻子,無所不爲。僧衆稍孤潔者,必遭凌辱。一旦疾篤,自言見空中繩懸一石臼,有鼠囓之,繩斷,正中其心,大叫氣絶,久而復蘇。如此數十度,方卒。逾年,寺下村中牛生一犢,腹下分明有「審言」二字。【出《儆誡録》】

字數:3561,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