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
      1. 周穆王
      2. 周靈王
      3. 王子喬
      4. 方丈山
      5. 昆吾山
      6. 漢太上皇
      7. 漢武帝
      8. 輕玉磬
      9. 李夫人
      10. 吉光裘
      11. 西毒國
      12. 桂宮
      13. 西胡渠王
      14. 漢宣帝
      15. 劉表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


  • 周穆王
  • 周靈王
  • 王子喬
  • 方丈山
  • 昆吾山
  • 漢太上皇
  • 漢武帝
  • 輕玉磬
  • 李夫人
  • 吉光裘
  • 西毒國
  • 桂宮
  • 西胡渠王
  • 漢宣帝
  • 劉表
周穆王

周穆王時,西戎獻玉杯,光照一室。置杯于中庭,明日水滿,杯香而甘美,斯仙人之器也。【出《十洲記》】【傳本多題《海内十洲記》。】

周靈王

周靈王二十三年,起昆陽臺【「昆陽」《拾遺記》作「昆昭」。本書卷四百三引同書之《月鏡》,亦作「昆昭」。】渠胥國來獻玉駱駝,高五尺;琥珀鳳凰,高六尺;火齊鏡,廣三尺,暗中視物如晝,向鏡,則聞影應聲,人見之如神。靈王末,不知所之。【出《王子年拾遺》】

王子喬

王子喬墓在京陵戰國時有人盜發之,都無見,【「見」《幽明録》附録作「所見」。】惟有一劍懸在壙中。欲取而劍作龍虎之聲,遂不敢近。俄而徑飛上天。

《神仙經》云:「真人去世,多以劍代。五百年後,劍亦能靈化。」此其驗也。【出《世説》】【此事見梁陶弘景《真誥》卷一四。】

方丈山

方丈山一名巒稚【「稚」《拾遺記》作「雉」。】東有龍場,地方千里,玉瑶爲林。龍常闘此處,膏血如流水。膏色黑者,著地堅凝如漆;而有紫光,可爲寶器。【出《王子年拾遺記》】

昆吾山

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蚩尤,陳兵於此地,掘深百丈,猶未及泉,惟見火光如星。地中多丹,鍊石爲銅,銅色青而利。泉色赤。山中草木皆勁利,土亦剛而精。至越王句踐,使工人以白牛馬祠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則光晝暗。金,陰物也,陰盛則陽滅。二名斷水,以之畫水,開而即不合。三名轉魄,以之指月,則蟾兔爲之側轉。【「側」《拾遺記》作「倒」。】四名懸翦,飛鳥游蟲遇觸其刃,如斬截焉。五名驚鯢,以之泛海,則鯨鯢爲之深入。六名滅魂,挾之夜行,不逢魑魅。七名却邪,有妖魅者,見之則伏。八名真剛,以之切玉斷金,如刻削土木矣。以應八方之氣鑄之者。【出《王子年拾遺記》】

漢太上皇

太上皇微時,常佩一刀,長三尺,上有銘,其字雖難識,疑是殷高宗鬼方時作此物也。太上皇游山澤之中,窮谷裹有人冶鑄。上皇息其傍,問曰:「此鑄何器?」工人笑而答曰:「爲天子鑄劍,勿泄言。」上皇謂爲戲言,了無疑色。工人曰:「今所鑄鐵鋼礪難成,若得翁腰間佩刀雜而治之,即成神器,可以尅定天下,星精爲輔佐,以殲三猾。【「星精」指蕭何,「三猾」指項羽、陳勝、胡亥。見《拾遺記》卷五蕭綺録語引《鉤命決》。】木衰火盛,此爲異兆也。」上皇曰:「余有此物,名爲匕首,其利難儔,水斷虬龍,陸斬虎兕,魑魅魍魎,莫能逢之。削玉鐫金,其刃不卷。」工人曰:「若不得此匕首以和鑄,雖使歐冶專精,砥斂鍔,終爲鄙器。」上皇即解腰間匕首,以投於鑪中。俄而烟焰衝天,日爲之晝暗。及乎劍成,殺三牲釁祭之。鑄工問上皇:「何時得此匕首?」曰:「秦昭襄王之時,余行逢一野人於路,授余,云時靈物,世世相傳,上有古書,記其年月。」及劍成,工人視之,其銘尚存,叶前疑也。工人即持劍授上皇,上皇以賜高祖高祖長佩於身,以殲三猾。及天下已定,授吕后,藏於寶庫之中。守藏者見白氣如雲,出於戶外,如龍蛇。改其庫名曰「靈金藏」。及諸擅權,白氣亦滅。及惠帝即位,以此庫貯禁兵器,改曰「靈金内府」。【出《王子年拾遺記》】

帝相傳以秦王子嬰所奉白玉璽,高祖斬白蛇劍,劍上皆用七綵珠,九華玉以爲飾,雜厠五色琉璃爲劍匣。劍在室中,其光景猶照於外,與挺劍不殊。十二年一加磨礱,刃上常若霜雪。開匣板鞘,輙有風氣,光彩射人。【出《酉陽雜俎》】

漢武帝

孫氏《應瑞圖》云:「神鼎者,文質精也。知吉凶,知存亡,能輕能重,能息能行。不灼自沸,不汲自滿,【「滿」《晉中興書》作「盈」。「滿」系避漢惠帝諱(盈)而改。】中生五味。王者興則出,衰則去。」《説苑》云:「孝武時,汾陰人得寶鼎,獻之甘泉宮,群臣畢賀,上壽曰:『陛下得鼎。』侍中吾丘壽王曰:『非鼎。』上召問之:『有説則生,無説則死。』壽王對曰:『德者,始於后稷,成於,顯於周公。德澤上暢於天,下漏三泉。上天報應,鼎爲出。今,昭德顯行,六合和同,至陛下之身而逾盛,天瑞並至。昔秦始皇親求鼎於彭城而不得,天昭有德,神寶自至。此天所以遺,乃鼎,非鼎也。』上曰:『善。』」

魏文帝《典論》亦云:「墨子曰,昔夏后啓使飛廉析金於山,鑄鼎於昆吾。使翁乙灼自若之龜,鼎成,四定而方,不灼自烹,不舉自藏,不遷自行。」《拾遺録》云:「末大亂,九鼎飛入天池。」《末世書論》云入泗水,聲轉,謬焉。【出《小説》】

輕玉磬

漢武帝招仙閣甘泉宮西,其上懸浮金輕玉之磬。浮金者,自浮水上。輕玉者,其質真明而輕也。【出《洞冥記》】【本條見於《洞冥記》卷二。】

李夫人

漢武帝嘗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宮人檢頭皆用玉,玉價倍貴焉。夫以象牙爲篦,賜李夫人【出《小説》】

吉光裘

漢武帝時,西域獻吉光裘,入水數日不濡,入火不焦。上時服此裘以視朝焉。【出《十洲記》】【沈本作《西京雜記》。既見於今本《十洲記》,亦見於今本《西京雜記》,惟《西京雜記》卷一所載,其文字與本書是條近。】

西毒國

漢武帝時,西毒國獻連環羈,【「西毒國」今本《西京雜記》作「身毒國」。】皆以白玉作之,瑪瑙石爲勒,白光琉璃爲鞍。鞍在暗室中,嘗照十餘丈,其光如晝。【出《西京雜記》】

桂宮

漢武帝爲七寶牀、雜寶案、雜寶屏風、雜寶帳,設於桂宮,時人謂之四寶宮【出《西京雜記》】

西胡渠王

漢武帝塚裏,先有玉箱、瑶杖各一,是西胡渠王所獻,帝平素常玩之。後有人扶風市買得二物,帝左右識而認之,説賣者形狀,乃帝也。【出《異苑》】

漢宣帝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夜穿七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

宣帝被收繫郡邸獄,臂上猶帶史良娣合釆婉轉絲繩,係身毒國寶鏡一枚,大如八銖錢。舊傳此鏡照見妖魅,得佩之者爲天神所福,故宣帝從危獲濟。及即大位,每持此鏡,感咽移辰。常以琥珀笥盛之,緘以戚里織成錦,一曰斜紋錦。宣帝崩,不知所在。【出《西京雜記》】

劉表

劉表跨有南土,子弟驕貴,並好酒。爲三爵:大曰伯雅,受七升;次曰仲雅,受六升;次曰季雅,受五升。【出魏文《典論》】

字數:1906,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