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
        1. 夫子墓木
        2. 白銀樹
        3. 合離樹
        4. 玉樹
        5. 豫樟
        6. 荔枝木
        7. 酒樹
        8. 娑羅綿樹
        9. 刺桐
        10. 黄漆樹
        11. 木蘭樹
        12. 椰子樹
        13. 婆羅樹
        14. 獨梪樹
        15. 波斯皂莢樹
        16. 木龍樹
        17. 貝多樹
        18. 没樹
        19. 槃碧穡波樹
        20. 齊㬑樹
        21. 通脱木
        22. 山桂
        23. 五鬣松
        24. 三鬣松
        25. 魚甲松
        26. 合掌柏
        27. 黄楊木
        28. 青楊木
        29. 俱郍衛
        30. 山茶
        31. 夏州槐
        32. 赤白檉
        33. 楷木
        34. 構楮
      1. 文理木凡八種並見《酉陽雜俎》
        1. 宗廟文木
        2. 文木簡
        3. 古文柱
        4. 三字薪
        5. 天尊薪
        6. 太平木
        7. 天王槐
        8. 色綾木
        9. 馬文木

太平廣記


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


  • 夫子墓木
  • 五柞
  • 白銀樹
  • 合離樹
  • 玉樹
  • 豫樟
  • 荔枝木
  • 酒樹
  • 娑羅綿樹
  • 刺桐
  • 黄漆樹
  • 木蘭樹
  • 椰子樹
  • 菩提樹
  • 婆羅樹
  • 獨梪樹
  • 波斯皂莢樹
  • 木龍樹
  • 貝多樹
  • 没樹
  • 槃碧穡波樹
  • 通脱木
  • 山桂
  • 五鬣松
  • 三鬣松
  • 魚甲松
  • 合掌柏
  • 黄楊木
  • 青楊木
  • 俱郍衛
  • 山茶
  • 夏州槐
  • 赤白檉
  • 楷木
  • 構楮

文理木

  • 宗廟文木
  • 文木簡
  • 古文柱
  • 三字薪
  • 天尊薪
  • 太平木
  • 天王槐
  • 色綾木
  • 馬文木
夫子墓木

曲阜孔子墓上,特多楷木。【出《述異記》】

又曰:曲阜城有顔回墓,上石柟二株,可三四十圍,土人云,顔回手植之木。【出《述異記》】

五柞青梧附説

五柞宮有五柞樹,皆連抱,【「抱」今本《西京雜記》作「三抱」。】上枝覆蔭數十里。【「里」今本《西京雜記》作「畝」。】宮西有青梧觀,觀前有三梧桐樹。樹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脅爲文字,是秦始皇驪山墓上物也。頭高一丈三尺。東邊左脚折,【「邊左」今本《西京雜記》作「邊者前左」。】折處有赤如血,父老謂有神,皆含血屬筋焉。【出《西京雜記》】

白銀樹

平原郡高苑城西,寧州刺史辟閬允墓,前有白銀樹二十株。

合離樹

終南山多合離樹,【「合離樹」今本《西京雜記》作「離合草」。】葉似江離,【「離」今本《西京雜記》作「蘺」。】而紅緑相襍,【「襍」今本《西京雜記》作「雜」。】莖皆紫色,氣如羅勒。其樹直上百尺,【「其」今本《西京雜記》作「有」。】無枝,上結叢條,狀如車蓋,一青一丹,斑駁如錦繡,長安人謂之丹青樹,亦云華蓋樹。亦生於熊耳山中。【出《西京雜記》】

玉樹

雲陽縣界多離宮故地,有樹似槐而葉細,土人謂之玉樹。揚子雲《甘泉賦》云:「玉樹青葱。」後左思爲假稱珍怪,蓋未詳也。【出《國史異纂》】

豫樟

豫樟之爲木也,生七年而後可知也。漢武寶鼎二年,立豫樟宮昆明池中,作豫樟木殿。【出《述異記》】

荔枝木

南海郡多荔枝樹。荔枝爲名者,以其結實時枝條弱而蔕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劙取其枝,故以爲名。凡什具以木製者,率皆荔枝。【出《扶南記》】

酒樹

頓遜國有酒樹,如安石榴。華汁停盃中,數日成酒,美而醉人。《博物志》:「酒樹出典遜國,名欀酒。」【出《扶南記》】【《御覽》卷七八八引作「竺芝《扶南記》」,亦有是事,至「美而醉人」結束;卷九六一所引《梁書》亦有此事,文字相近。】

娑羅綿樹

黎州通望縣有銷樟院,在縣東一百步,内有天王堂。前古柏樹。下有大池,池南有娑羅綿樹,三四人連手合抱方匝。先生花而後生葉,其花盛夏方開,謝時不背而墮,宛轉至地。其花蘂有綿,故謂之娑羅棉。善政鬱茂,違時枯凋。古老相傳云:是肉齒和尚住持之靈跡也。縣界有和尚山和尚廟,皆肉齒也。【出《黎州通壁縣圖經》】【據正文,「壁」乃「望」之訛。即《黎州通望縣圖經》。】

刺桐

蒼梧不知所謂,蓋南人以刺桐爲蒼梧,因以名郡。刺桐,南海福州皆有之,叢生,繁茂不如福建梧州子城之外,止有三四株,憔悴不榮,未嘗見花,反用名郡,亦未喻也。【出《嶺南異物志》】

黄漆樹

日濟國西南海中,有三島,各相去數十里。其島出黄漆,似中夏漆樹。彼土六月破樹腹,承取汁,以漆器物,若黄金,其光奪目。【出《洽聞記》】

木蘭樹

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爲舟,舟至今在洲中。詩家所云木蘭舟,出於此也。木蘭洲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昔吴王闔閭,植木蘭於此,用構宮殿也。【出《述異記》】

椰子樹

椰子樹,亦類海椶。實名椰子,大如甌盂。外有粗皮,如大腹子;次有硬殼,圓而且堅,厚二三分。有圓好者,即截開頭,砂石摩之,去其皴皮,其爛斑錦文,以白金裝之,以爲水罐子,珍奇可愛。殼中有液數合,如乳,亦可飲之,冷而動氣。【出《嶺表録異》】

菩提樹自此木下,凡二十五種木,並見《酉陽雜俎》

菩提樹,出摩伽陀國,在摩訶菩提寺。蓋釋迦如來成道時樹,一名思惟樹,莖幹黄白,枝葉青翠,經冬不凋。至佛入滅日,變色凋落,過已還生。此日,國王、人民大小作佛事,收葉而歸,以爲瑞也。樹高四百尺,下有銀塔,周迴遶之。彼國人四時常焚香散花,遶樹下作禮。貞觀中,頻遣使往,於寺設供,并施袈裟。至高宗顯慶五年,於寺立碑,以紀聖德。此樹有梵名二:一曰「賓撥梨婆力叉」,二曰「阿濕曷咃婆力叉」。《西域記》謂之「卑銓羅」。以佛於其下成道,即以道爲稱,故號「菩提婆力叉」。翻爲「道樹」。昔中天無憂王翦伐之,令事大婆羅門積薪焚焉。【「大」《酉陽雜俎》作「火」。】熾燄之中忽生兩樹,無憂王因懺悔,號灰菩提樹,遂周以石垣。至賞設迦王,復掘之,至泉,其根不絶,坑火焚之,灌以甘蔗汁,欲其焦爛。後摩揭陀國滿冑王無憂之曾孫也,乃以千牛乳澆之,信宿,樹生如舊。更增石垣,高二丈四尺。玄奘西域,見樹出石垣上二丈餘。

婆羅樹

巴陵有寺,僧房牀下,忽生一木,隨伐隨長。外國僧見曰:「此婆羅也。」元嘉初,出一花如蓮。天寶初,安西進婆羅枝,《狀》言:「臣所管四鎮,有拔汗那,最爲密近。木有婆羅樹,特爲奇絶。不庇凡草,不止惡禽。聳幹無慚於松栝,成陰不媿於桃李。近差官拔汗那,使令採得前件樹枝二百莖。如得託根長樂,擢穎建章,布葉垂陰,隣月中之丹桂,連枝接影,對天上之白榆。」

獨梪樹

獨梪樹,頓丘南有應足山【該句《酉陽雜俎》有「有之」二字。】山上有一樹,高十餘丈,皮青滑,似流碧,枝幹上聳,子若五綵囊,葉如亡子鏡,世名之「仙人獨梪樹」。

波斯皂莢樹

波斯皂莢,出波斯國,呼爲忽野詹默,拂林呼爲阿梨去伐。樹長三四丈,圍五六尺。葉似枸櫞而短小,經寒不凋。不花而實,其莢長二尺,中有隔,隔内各有一子,大如指,【「指」《酉陽雜俎》作「指頭」。】赤色,至堅硬,中黑如墨,甜如飴,可噉,亦宜藥用。

木龍樹

高冢城南,有木龍寺。寺有三層磚塔,高丈餘。塔側生一大樹,縈繞至塔頂。枝幹交横,上平,容十餘人坐。枝杪四向下垂,如百子帳。莫有識此木者,僧呼爲木龍。梁武曾遣人圖寫焉。

貝多樹

貝多,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經冬不凋。此樹有三種:一者多羅婆力叉多,【「多」《酉陽雜俎》作「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羅多梨。並書其葉,部闍一色,取其皮書之。「貝多」是梵語,翻爲「葉」。「貝多婆力叉」者,言「葉樹」也。西域經書,用此三種皮葉,若能保護,亦得五六百年。

《嵩山記》稱嵩高寺中有思惟樹,即貝多也。釋氏有《貝多樹下思惟經》,顧徽《廣州記》稱「貝多葉似枇杷」,並謬。

交趾近出貝多枝,材中第一。

没樹

没樹,出波斯國拂林呼爲阿縒。長一丈許,皮青白色。葉如槐而長,【「如槐」《酉陽雜俎》作「似槐葉」。】花似橘而大。【「橘」《酉陽雜俎》作「橘花」。】子黑色,大如山茱萸,其味酸甜,可食。

槃碧穡波樹

槃碧穡波樹,出波斯國,亦出拂林國拂林呼爲群漢。樹長三丈,圍四五尺。葉似細榕,經寒不凋。花似橘,白色。子緑,大如酸棗,其味甜膩,可食。西域人壓爲油,用以塗身,可出風癢。

樹,出波斯國,亦出拂林,呼爲齊𠥶陽兮反【「𠥶】」《酉陽雜俎》作「󶈢」。樹長二三丈,皮青白,花似柚,極芳香。子似楊桃,六月熟。西域人壓爲油,以煮餅果,如中國之用巨勝也。

通脱木

通脱木,如蜱麻,生山側。花上粉,主治惡瘡。如空,【「如」《酉陽雜俎》作「心」。】中有瓤,輕白可愛,女工取以飾物。

山桂

山桂,葉如麻,細花,紫色,黄葉簇生,與慎火草,【「與」《酉陽雜俎》作「如」。】丹陽山中。

五鬣松

松,凡言兩粒、五粒,粒當言鬣。段成式修行里私第大堂前,有五鬣松兩株,大纔如椀,結實,味與新羅者不別。五鬣松,皮不鱗。中使仇士良水磑亭子有兩鬣皮不鱗者,又有七鬣者,不知自何而得,俗謂孔雀,【「雀」《酉陽雜俎》作「雀松」。】三鬣松也。松命根,下遇石則偃蓋,不必千年也。

三鬣松

衛公李德裕言:「三鬣松與孔雀松別。」又云:「欲松不長,以石抵其直下根,便不必千年方偃。」

魚甲松

洛中有魚甲松。【《太平御覽》卷九五四引任昉《述異記》曰:「盧氏縣有盧君古冢,冢旁古柏二,枝條蔭二百餘步,樹文隱起,皆龜甲,堅如鐵石。」】

合掌柏

太常博士崔石云,【「石」《酉陽雜俎》作「碩」。】西有練溪,多異柏。及暮秋,葉斂,【「斂」《酉陽雜俎》作「上斂」。】俗呼「合掌柏」。

黄楊木

黄楊木,性難長。世重黄楊,以無火。或曰,以水試之,沉則無火。取此木,以陰晦,夜無一星,則伐之爲枕不裂。

青楊木

青楊木,出峽中。爲牀,臥之無蚤。

俱郍衛

俱郍衛,葉如竹,三莖一層,莖端分條如真桐,【「真」《酉陽雜俎》作「貞」。】花小,類木檞。出桂州

山茶

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地亦有。

夏州槐

夏州唯一郵,有槐樹數株,鹽州或要葉,行牒求之。

赤白檉

赤白檉出凉州,大者無炭,人以灰汁,可以煮銅爲銀。

楷木

中有木類柞,衆木榮時,如枯枿,隆冬方萌芽布陰,人呼爲楷木。

構楮

殼田久廢,【「殼」《酉陽雜俎》作「穀」。】必生構。葉有瓣曰楮,無曰構。

文理木凡八種並見《酉陽雜俎》
宗廟文木

宗廟地中生赤木,人君禮各得其宜也。

文木簡

建元初,延陵季子廟舊有湧井,井北忽有金石聲,掘深二丈,得沸泉。泉中得木簡,長尺,【「尺」《酉陽雜俎》作「一尺」。】廣一寸二分。隱起文字曰:「廬山道士張陵再拜謁。」木堅而白,字色黄。

古文柱

建元二年夏,廬陵長溪水衝擊山麓崩,長六七尺,下得柱千餘根,皆十圍,長者一丈,短者八九尺,頭題古文,字不可識。江淹以問王儉云:「江東不閑隸書,蓋時柱也。」

三字薪

永明九年,秣陵安明寺有古樹,伐以爲薪,木理自然有「法天德」三字。

天尊薪

都官員外陳修古言,西川一縣,不記名,吏因換獄卒木薪之,中天尊形像存焉。【「中」《酉陽雜俎》作「有」。】

太平木

異木。大曆中,成都百姓郭遠,因樵,獲瑞木一莖,理成字曰「天下太平」,詔藏於秘閣。

天王槐

長安持國寺,寺門前有槐樹數株。金監買一株,令所使巧工解之。及入内迴,工言木無他異。大嗟惋,令膠之,曰:「此不堪矣,但使爾知予工也。」及別理解之,每片一天王,塔戟成就焉。

色綾木

臺山有色綾木,理如綾窠。【「窠」《酉陽雜俎》作「文」。】百姓取爲枕,呼爲色綾枕。

馬文木

鳳翔知客郭璩,其父曾主作坊,將解一木,其間疑有鐵石,鋸不可入。遂易以新鋸,兼焚香祝之,其鋸乃行。及破,木文有二馬形,一黑一赤,相齧,其口鼻鬃尾,蹄脚筋骨,與生無異。【出《聞奇録》】

字數:3170,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