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一百四十三 徵應九人臣咎徵
      1. 徐慶
      2. 周仁軌
      3. 徐敬業
      4. 杜景儉
      5. 黑齒常之
      6. 顧琮
      7. 路敬淳
      8. 張易之
      9. 鄭蜀賓
      10. 劉希夷
      11. 崔玄暐
      12. 宋善威
      13. 李處鑒
      14. 麴先沖
      15. 吕崇粹
      16. 源乾曜
      17. 母煚
      18. 楊慎矜
      19. 王儦
      20. 崔曙
      21. 元載
      22. 彭偃
      23. 劉沔
      24. 韓滉
      25. 嚴震
      26. 李德裕
      27. 李師道
      28. 韋温

太平廣記


卷第一百四十三 徵應九人臣咎徵


  • 徐慶
  • 周仁軌
  • 徐敬業
  • 杜景儉
  • 黑齒常之
  • 顧琮
  • 路敬淳
  • 張易之
  • 鄭蜀賓
  • 劉希夷
  • 崔玄暐
  • 宋善威
  • 李處鑒
  • 麴先沖
  • 吕崇粹
  • 源乾曜
  • 母煚
  • 楊慎矜
  • 王儦
  • 崔曙
  • 元載
  • 彭偃
  • 劉沔
  • 韓滉
  • 嚴震
  • 李德裕
  • 李師道
  • 韋温
徐慶

唐高宗時,徐慶爲征判官,有一典,不得姓名。在軍,忽夢己化爲羊,爲典所殺,覺後悸懼流汗。至曉,此典詣問:「夜來有所夢否?」典云:「夢公爲羊,手加屠割,意甚不愿,爲官所使制,不自由。」自此不食羊肉矣。

則天時,累加至司農少卿、雍州司馬,時典已任大理獄丞。後被誣與内史令裴炎通謀,應接英公徐敬業揚州反,被執送大理。忽見此丞押獄,便流涕,謂之曰:「征之夢,今當應之。」及被殺戮之日,竟是此丞引出。【出《廣古今五行記》】

周仁軌

周仁軌京兆萬年人也,孝和皇后韋氏母黨。累遷金吾大將軍,除并州長史,性殘酷好殺。在州,忽於堂階下見一人臂,如新斷來,血流瀝瀝。仁軌令人送去州二十餘里外,數日令看,其臂尚在。時盛暑毒,肉色無變,人咸怪之。其月,孝和崩,仁軌韋氏黨伏誅,介士抽刀斫之,仁軌舉臂,承刃所中,其臂墮地,與比見者無異。又馳騎往於先送處看之,至彼一無所見。【出《廣古今五行記》】

徐敬業

徐敬業舉兵,有大星蓬蓬如筐籠,經三宿而失。俄而敬業敗。【出《朝野僉載》】

杜景儉

司刑卿杜景儉并州長史,馳驛赴任。其夜有大星如斗,落於庭前,至地而没。并州祁縣界而卒。群官迎候者,以所獻物爲祭。【「者以所獻物爲祭」《朝野僉載》作「迴所上食爲祭盤」。】【出《朝野僉載》】

黑齒常之

將軍黑齒常之河源軍,城極嚴峻。有三口狼入營,繞官舍,不知從何而至,軍士射殺。黑齒惡之,移之外。奏討三曲党項,奉敕許,遂差將軍李謹行充替。謹行到軍,旬日病卒。【出《朝野僉載》】

顧琮

天官侍郞顧琮新得三品,有子婿來謁。時大門造成,乘馬至門,鼓鼻踣地不進。鞭之,跳躍而入,從騎亦如之。有頃,門無故自倒,不悦,遂病。郞中、員外已下來問疾,云:「未合入三品,爲諸公成就至此,自知不起矣。」旬日而薨。【出《朝野僉載》】

路敬淳

則天如意中,著作郞路敬淳莊在濟源,有水碾。碾上柱去水五六尺,一柱將壞,已易之,家人取充樵。柱中有一鮎魚,尺餘,尚活。至數年,敬淳坐罪被殺。【「坐罪被殺」《御覽》卷九三七作「坐綦連輝被殺」。】【出《廣古今五行記》】【《御覽》卷九三七作《廣五行記》。】

張易之

張易之初造一大堂,甚壯麗,計用數百萬。紅粉泥壁,文栢帖柱,琉璃沉香爲飾。夜有鬼書其壁曰:「能得幾時?」易之令削去,明日復書之。前後六七削,易之乃題其下曰:「一月即令足。」自是不復更書。經半年,易之籍没,入官。【出《朝野僉載》】

鄭蜀賓

長壽中,有滎陽鄭蜀賓頗善五言,竟不聞達。年老方授江左一尉,親朋餞別於上東門蜀賓賦詩留別曰:「畏途方萬里,生涯近百年。不知將白首,何處入黄泉?」酒酣自詠,聲調哀感,滿座爲之流涕。竟卒於官。【出《大唐新語》】

劉希夷

劉希夷,一名庭芝汝州人。少有文華,好爲宮體詩,【《大唐新語》無「詩」字。】詞旨悲苦,不爲時人所重。善彈琵琶,嘗爲《白頭翁詠》云:「今年花落顔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詩讖,【「讖」《大唐新語》作「似讖」。】石崇『白首同所歸』何異也?」乃更作一聯云:「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既而嘆曰:「此句復似向讖矣,然死生由命,豈復由此?」乃兩存之。詩成未周歲,爲奸人所殺。或云宋之問害之。後孫翌撰《正聲集》,以希夷詩爲集中之最。由是大爲時人所稱。【出《大唐新語》】

崔玄暐

崔玄暐初封博陵王,身爲益府長史,受封。令所司造輅,初成,有大風吹其蓋傾折,識者以爲不祥。無何,弟雲陽令,部人殺之雍州衙内。三從以上長流嶺南。斯亦咎徵之先見也。【出《朝野僉載》】

宋善威

瀛州饒陽宋善威曾任一縣尉,嘗晝坐,忽然取靴衫笏走出門,迎接拜伏引入。諸人不見,但聞語聲。命酒饌樂飲,仍作詩曰:「月落三株樹,日暎九重天。【「暎」《朝野僉載》作「映」。】良夜歡宴罷,暫別庚申年。」後果至庚申年而卒。【出《朝野僉載》】

李處鑒

開元三年,有熊晝日入廣府城内,經都督門前過,軍人逐十餘里,射殺之。後月餘,都督李處鑒死。自後長史朱思賢被告反,禁身半年,纔出即卒。司馬宋慶賓、長史竇崇嘉相繼而卒。【出《朝野僉載》】

麴先沖

開元四年,尚書考功院廳前一雙桐樹忽然枯死。旬日,考功員外郞某卒。尋而麴先沖爲郞中,判舊案。月餘,西邊樹又枯死,省中憂之。未幾而先沖又卒。【出《朝野僉載》】

吕崇粹

開元中,諫議大夫吕崇粹東平人,美秀魁梧,薄有詞彩。宅在京永崇坊,於家忽見數箇小兒脚脛,自膝下自踝已上流血淋瀝,如新截來。旬日,遇疾而卒。【出《廣古今五行記》】

源乾曜

源乾曜爲宰相,移政事牀。時姚元崇歸休,及假滿來,見牀移,忿之。懼,下拜。玄宗聞之而停。宰相諱移牀,移則改動,停後元崇罷,【「罷」《朝野僉載》作「亦罷」。】此其應也。【「應」《朝野僉載》作「驗」。】【出《朝野僉載》】

母煚

右補闕母煚,博學有著述才,上表請修古史,先撰目録以進。玄宗稱善,賜絹一百疋。性不飲茶,著《代飲茶序》,【「飲茶」《大唐新語》作「茶餘」。】其略曰:「釋滯消壅,一日之利暫佳;瘠氣侵精,終身之累斯大。獲益則歸功茶力,貽患則不謂茶災。豈非福近易知,禍遠難見」云。後直集賢,無何,以熱疾暴終。初,嘗夢著衣冠上北邙山,親友相送,及至山頂,迴顧不見一人,意甚惡之。及卒,僚友送葬北邙,果如初夢。玄宗聞而悼之,贈朝散大夫。【出《大唐新語》】

楊慎矜

楊慎矜室之後。其父崇禮,太府卿,葬少陵原。封域之内,草木皆流血。守者以告,慎矜大懼,問史敬忠有術,謂慎矜可以禳之免禍。乃於慎矜後園大陳法事。罷朝歸,則裸袒桎梏,坐於叢棘。如是者數旬,而流血亦止。敬忠曰:「可以免禍。」慎矜媿之,遺侍婢明珠明珠有美色,路由八姨門,貴妃妹也姨方登樓,臨大道,姨與敬忠相識,使人謂曰:「何得從車乎?」敬忠未答,使人去簾觀之。姨於是固留邀敬忠坐樓,乃曰:「後車美人,請以見遺。」因駕其車以入,敬忠不敢拒。姨明日入宮,以侍婢從。帝見而異之,問其所來。明珠曰:「楊慎矜家人也,近贈史敬忠。」帝曰:「敬忠何人,而慎矜輒遺其婢?」明珠乃具言厭勝之事。上大怒,以告林甫林甫素忌慎矜才必爲相,以吉温陰害,有憾於慎矜,遂搆成其事,下案之。求得敬忠汝州,誣慎矜以自謂亡遺裔,潛謀大逆,將復宗祖之業,於是賜自盡,皆不全其族。【出《明皇雜録》】【本條收入田廷柱點校《明皇雜録·逸文》中。】

王儦

太子僕通事舍人王儦肅宗克復後降官,爲人所告,繋御史臺。未繋之前年九月,與嬖姬夜坐堂下,有流星大如盎,光明照曜,墜於井中,在井久猶光明。使人求之,無所得。懼出宅,竟徙播州殊不意,行至鳳州,疽背裂死。【出《紀聞》】

崔曙

崔曙舉進士,作《明堂火珠詩》試帖,曰:「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當時以爲警句。及來年,卒,唯一女名星星。人始悟其自讖也。【出《本事詩》】【本書卷一百九十八注出《明皇雜録》之同名篇目,亦引有此事。】

元載

元載爲相時,正晝有書生詣焉。既見,拜語曰:「聞公高義好士。輒獻詩一篇,以寄其意。」詞曰:「城南路長無宿處,荻花紛紛如柳絮。海燕銜泥欲作窠,空屋無人却飛去。」亦不曉其意。既出門而没。後歲餘,被法,家破矣。【出《通幽録》】【即《通幽記》。】

彭偃

大曆中,彭偃未仕時,嘗有人謂曰:「君當得珠而貴,後且有禍。」尋爲官得罪,謫爲澧州司馬。既至,以江中多蚌,喜,以爲珠可取,即命人採之,獲蚌甚多,而卒無有應。及朱泚反,召爲僞中書舍人。方悟得珠乃朱泚也。後誅死。【出《宣室志》】

劉沔

貞元中,淮西用兵時,劉沔爲小將,每捉生蹋伏,必在數。前後重創,將死數四。後因月黑風甚,又令捉生。憤激深入,意必死。行十餘里,因坐將睡。忽有人覺之,授以雙燭,曰:「君方大貴,但心存此燭在,即無憂也。」後拜將,常見燭影在雙旌上。後不復見燭,乃輿疾歸京卒。【出《酉陽雜俎》】

韓滉

丞相韓滉金陵入朝。歲餘後,於揚子江中有龜鼈滿江浮下,而悉無頭。當此時,在城中薨。人莫知其故。【出《戎幕閒談》】

嚴震

司空嚴震梓州鹽亭縣人,所居枕釜戴山,但有鹿鳴,即嚴氏一人必殞。或一日,有親表對坐,聞鹿鳴,其表曰:「釜戴山中鹿又鳴。」曰:「此際多應到表兄。」其表兄遽對曰:「表兄不是家子,合是三兄與四兄。」不日,嚴氏子一人果亡,是何異也。【出《北夢瑣言》】

李德裕

衞公李德裕初爲太原從事。覩公牘中文水縣解牒稱:武士彠文水縣墓前有碑。元和中,忽失龜頭所在。碑上有「武」字十一處,皆鐫去之。其碑大高於華嶽者,非人力攀削所及。不經半年,武相遇害。【出《戎幕閒談》】

李師道

李師道既以叛,章武帝將討之,凡數年而王師不勝,師道益驕。嘗一日坐於堂,其榻前有銀鼎,忽相鼓,其一鼎耳足盡墜。後月餘,劉悟手刃師道遂平,蓋銀鼎相鼓之兆也。【出《宣室志》】

韋温

韋温宣州,病瘡於首,因託後事於女婿,且曰:「予年二十九,爲校書郞,夢渡滻水,中流,見二吏齎牒相召。一吏言:【「吏」《酉陽雜俎》作「吏至」。】『彼墳至大,功須萬日,今未也。』今正萬日,予豈免乎!」累日而卒。【「累」《酉陽雜俎》作「不累」。】【出《酉陽雜俎》】

字數:2986,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