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平廣記
    1. 卷第二百六十四 無賴二
      1. 南荒人娶婦
      2. 趙高
      3. 韋少卿
      4. 葛清
      5. 三王子
      6. 樂從訓
      7. 張從晦
      8. 李仁矩
      9. 李罕之
      10. 韓伸
      11. 李令
      12. 孟弘微
      13. 僧鸞
      14. 路德延
      15. 蕭希甫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六十四 無賴二


  • 南荒人娶婦
  • 趙高
  • 韋少卿
  • 葛清
  • 三王子
  • 樂從訓
  • 張從晦
  • 李仁矩
  • 李罕之
  • 韓伸
  • 李令
  • 孟弘微
  • 僧鸞
  • 路德延
  • 蕭希甫
南荒人娶婦

南荒之人娶婦,或有喜他室之女者,率少年,持刀挺,往趨虚路以偵之。候其過,即擒縛,擁歸爲妻。間一二月,復與妻偕,首罪於妻之父兄,常俗謂「縛婦女婿」。非有父母喪,不復歸其家。【出《投荒雜録》】

趙高

李夷簡元和末在市人趙高好闘,嘗入獄。滿背鏤毗沙門天王,吏欲杖背,見之輙止。轉爲坊市害。左右言於大怒,擒就廳前,索新造筋棒,頭徑三寸,叱杖家:「打天王盡則已!」數三十餘,不死。經旬日,但袒而歷門,乞修理破功德錢。【出《酉陽雜俎》】

韋少卿

小將韋少卿韋表微堂兄也。少不喜書,嗜好劄青。其叔父嘗令解衣視之,胸上劄一樹,樹杪鳥集數十。其下懸鏡,鏡鼻繫索,有人止於側牽之。叔不解,問焉,少卿笑曰:「叔曾讀張燕公詩否?『挽鏡寒鴉集』也。」【出《酉陽雜俎》】

葛清

荆州街子葛清,勇不膚撓,自頸已下,遍劄白居易詩。段成式嘗與陳至呼觀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暗記。反手指其劄處,至「不是花中偏愛菊」,則有一人持盃臨菊叢。又「黄夾纈林寒有葉」,則指一樹,樹上掛纈,纈窠鎖勝絶細。凡劄三十餘首,體無完虜,陳至呼爲「白舍人行詩圖」也。【出《酉陽雜俎》】

三王子

楊虞卿京兆尹時,市里有三王子,力能揭巨石。遍身圖劄,體無完膚。前後合抵死數四,皆匿軍以免。會有過,令所由數人捕獲,閉關杖殺之。判云:「刺劄四肢,口稱王子,何須訊問?便合當辜。」【出《酉陽雜俎》】

樂從訓

王鐸落都統,除滑州節度,尋罷鎮。以河北安靜,於楊全玖有舊,【「玖」《北夢瑣言》作「玫」。】避地浮陽,與其幕客從行,皆朝中士子。及過樂彦禎禮之甚至。之行李甚侈,從客侍姬有輦下昇平之故態。彦禎有子曰從訓,素無賴,愛其車馬姬妾,以問其父之幕客李山甫山甫咸通中數舉不第,尤私憤於中朝貴達,因勸從訓圖之。伺甘陵,以輕騎數百,盡掠其橐裝姬僕而還,與賓客皆遇害。及奏朝廷云:「得貝州報,某日殺却一人,姓,名令公。」其兇誕也如此。彦禎父子,尋爲亂軍所殺。【出《北夢瑣言》】

張從晦

梁祖圖霸之初,壽州刺史江彦温以郡歸我,及遣親吏張從晦勞其勤。而從晦無賴,酣酒,【「酣酒」《北夢瑣言》作「酒酣」。】有飲徒何藏燿者與之偕,甚昵狎,從晦致命于郡。彦温大張樂,邀不至,乃與藏燿食于主將家,彦温果疑恐曰:「汴王謀我矣。不然,何使者之如是也。」乃殺其主將,連誅數十人,而以狀白其事。既而又疑懼曰:「訴其腹心,亡我族矣。」乃自縊而死。梁祖大怒,按其事,腰斬從晦,留何藏燿,裂其寅,【「寅」《北夢瑣言》作「夤」。】械斬于壽春市。【出《北夢瑣言》】

李仁矩

後唐明宗皇帝時,董璋東川【「授」《北夢瑣言》作「據」。】將有跋扈之心。于時遣客省使李仁矩出使梓潼仁矩止節使下小校,驟居内職,性好狎邪。元戎張筵,以疾辭不至,乃與營妓曲宴。聞甚怒,索馬詣館,遽欲害之。仁矩鞹足端簡迎門,【「迎門」《北夢瑣言》作「門迎」。】怒稍解。他日作叛,兩舉兵,並由仁矩獻謀于安重晦之所致也。【「晦」《北夢瑣言》作「誨」。本書卷一百七十二《劉方遇》作「誨」,是。】【出《北夢瑣言》】

李罕之

李罕之河陽人也。少爲桑門無賴,所至不容,曾乞食于滑州酸棗縣。自旦及晡,無與之者,擲鉢于地,毁僧衣,投河陽諸葛爽爲卒。罕之即僧號,便以爲名。素多力,或與人相毆,毆其左頰,右頰血流。尋署爲小校,每遣討賊,無不擒之。之北有摩雲山,設堡于上,號摩雲寨,前後不能攻取,時罕之下焉,由此號「李摩雲」。累歷郡侯、河南尹、節將,官至侍中。卒於汴州,亦荆南成汭之流也。自【「仕梁」《北夢瑣言》作「至梁□下缺」。】【出《北夢瑣言》】

韓伸

韓伸者,渠州人也。善飲博,長于灼龜。游謁王侯之門,常懷一龜殼,隔宿先灼一龜,來日之兆吉即博,不吉即已。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諸方縱人牽之不去。即取人錢貨,如徵赤債。或經年忘其家而不歸,多於花柳之間落魄,其妻怒甚,時復自來恥頓,驅趁而同歸。如是往往有之。

又嘗游謁于東川,經年不歸。忽一日,聚其博徒,挈飲妓而致幽會。夜坐洽樂之際,其妻又自家領女僕一兩人潛至,匿於鄰舍。俟其夜會宴合,遂持棒伺于暗處。不知覺,遂塌聲唱「池水清」。聲不絶,腦後一棒,打落幞頭,撲滅燈燭。即竄于飯床之下。有同坐客,暗中遭鞭撻一頓,不勝其苦。其後遣二青衣,把髻子牽行,一步一棒決之。罵曰:「這老漢,何落魄不歸也!」無何,牽至燭下照之,乃是同坐客,其良人尚蓬頭潛于飯床之下,人大以爲歡笑矣。時輩呼爲「池水清」。【出《王氏見聞》】

李令

渚宮李令者,自宰延安,本狡猾之徒也,强爲篇章而干謁時貴。有歸評事江陵醝院,常懷士之心。李令既識歸君,累求救貸,而悉皆允諾。又曰:「某欲尋親外,輒假舍而安家族。」歸君亦慜諾之。且乘舟而去,不二旬,其妻遣僕使告丐糇糧,亦拯其乏絶。忽寄書于醝院,情况款密,是異尋常。【「是」《雲溪友議校箋》作「且」。】書中有《贈家室》等詩一首,意欲組織歸君歸君悔恨而不能自明,與武陵渠江之務,以糊其口焉。舉士沈擢每述於同院衆賓,用兹戒慎也。李令寄其妻詩曰:「有人教我向衡陽,一度思歸一斷腸。【「一斷」《雲溪友議校箋》作「欲斷」。】爲報艶妻兼少女,與我覓取朗州塲。」【出《雲溪友議》】

孟弘微

孟弘微郞中,誕妄不拘。宣宗朝,因次對,曰:「陛下何以不知有臣,不以文字召用?」上怒曰:「卿何人斯,朕耳冷不知有卿。」翌日,上謂宰臣曰:「此人躁妄,欲求翰林學士,大容易哉!」於是宰臣歸中書貶其官,示小懲也。又嘗忿狷,擠其弟落井,外議喧然。乃致書告親友曰:「懸身井半,風言沸騰。尺水丈波,古今常事。」與鄭諷鄰居,南海從事,因墻頽,侵入墻界五六丈。【「丈」《北夢瑣言》作「尺」。】知宅者有狀,請退其所侵,判其狀曰:「海隅從事,少有生還。地勢尖斜,打墻夾入。」平生操履,率皆如此,不遭擯棄,幸矣哉!【出《北夢瑣言》】

僧鸞

僧鸞有逸才而無拘檢,早歲稱鄕銜,謁薛能嘉州以其顛率,難爲舉子,乃俾出家,自於百尺大像前披剃,不肯師於常僧也。後入京,爲文章供奉,賜紫。柳玭甚愛其才,租庸張濬亦曾加敬,盛言其可大用。由是反初,號鮮于鳳,修刺謁鄙之不接。又謁亦拒之。於是失望,而爲李鋋江西判官,後爲西班小將軍,竟於黄州遇害。【出《北夢瑣言》】

路德延

河中判官路德延,相國之姪,之子,時謂才俊。擢進士第,西平王朱友謙幕寮,放恣凌慠,主公容之。友謙,乞於晉陽使初至,禮遇方謹,路公筵上言語及之。友謙憂憤,因投德延黄河,以紓禍也。先是紀網之僕近判官入謁幕次,遂有請易舍之説。蓋義兄弟同處,不欲聞郞官穢談也。路子得非其人耶?【出《北夢瑣言》】

蕭希甫

蕭希甫進士及第,有文才口辯,多機數。時不得意,棄母妻渡,易姓名爲「皇甫校書」。莊宗即位於魏州,徵希甫知制誥。莊宗希甫奉詔,宣慰,方知其母死妻嫁,乃持服於魏州。時議者戲引李陵書云:「老母終堂,生妻去室。」後爲諫議大夫。性褊忿,躁於進取,疏宰臣豆盧革韋説,至於貶斥。又以毁訾宰相,責授嵐州司馬焉。【出《北夢瑣言》】

字數:2322,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