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注·下篇


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言善治政者,無形、無名、無事、無政可舉。悶悶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悶悶」也。其民無所争競,寬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立刑名,明賞罸,以檢姦僞,故曰「〔其政〕察察」也。殊類分析,民懷争競,故曰「其民缺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

言誰知善治之極乎?唯無可正舉,無可形名,悶悶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極也

正復爲奇,

以正治國,則便復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復爲奇」

善復爲妖,

立善以和萬物,則便復有妖之患也

人之迷,其日固久。

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責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以方導物,(舍)〔令〕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謂大方無隅。

廉而不劌,

廉,清廉也。劌,傷也。以清廉(清)〔導〕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汙,不以清廉劌傷於物也。

直而不肆,

以直導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拂〕於物也。所謂大直若屈也

光而不燿。

以光鑑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隱慝也。所謂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復之也。



校勘記

 此句注文陶鴻慶説:「『無形』以下十字,疑本當作『無可形名,無可政舉』。下節注云:『言誰知善治之極乎?唯無可正舉,無可形名,悶悶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極也』,承此言。」石田羊一郎老子王弼注刊誤本改此句作:「無形可名,無事可舉。」按,陶鴻慶説雖於文義較長。然王弼注文自可通,不必改。又,「政」字,道藏集注本作「正」。

 「其政」二字,據宇惠及東條弘説校補。按,此爲重叠經文,上節注:「故曰其政悶悶也」、「故曰其民淳淳也」。本節注下文説:「故曰其民缺缺」,都可證此處奪「其政」二字。

 「缺缺」,昏暗不明貌。馬叙倫説:「『缺』借爲『眏』,説文:『眏,睊也』,蓋目有蔽垢,不明之義。」

 「唯無可正舉,無可形名」,道藏集注本作:「唯無正可舉,無刑可名。」

 此節注文道藏集注本誤作王雱注。

 道藏集注本無此「曰」字。

 波多野太郎引一説,「以和萬物」之「和」,疑當作「利」字。道藏集注本無「萬物」之「萬」字。又,「妖」下復有「妖妄」二字。

 波多野太郎説,「不可便正善治以責」中「便」字,當在「不可」之上。並引一説,「正善」以下,疑有脱誤。

 「令」字,據陶鴻慶説校改。陶説:「據以下兩節注(『令去其汚』、『令去其僻』),此處當作『令去其邪』。」

 「廉,清廉也」,易順鼎説:「王注曰『廉,清廉也』非是。鼎按,『廉』即古之『矜廉』之『廉』,謂『廉隅也』。禮聘義:『廉而不劌』,疏云:『廉,棱也』,正與此同。有棱角,則易致劌傷,故惟聖人『廉而不劌』。淮南子『金積折廉』之『廉』亦如此解。『折』即『劌』矣。」

 「導」字,據陶鴻慶説校改。陶説:「上節注云:『以方導物,令去其邪』;下節注云:『以直導物,令去其僻。』故知此亦爲『導』也。」

 「令去其邪」四字,據道藏集注本校删。陶鴻慶説,此爲涉上文而衍。

 「拂」字,據釋文及道藏取善集校改。按,當作「拂」。「拂」,逆也。「激拂」,即違逆。「不以直激拂於物」,即四十五章王弼注所謂「隨物而直,直不在一,故若屈也」之意。

 「大直若屈」,語見四十五章。道藏本奪「大」字。

字數:351,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