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子道德經注
    1. 上篇
      1. 四章

老子道德經注·上篇


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鋭,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執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執一國之量者,不能成國;窮力舉重,不能爲用。故人雖知萬物治也,治而不以二儀之道,則不能贍也。地雖形魄,不法於天則不能全其寧;天雖精象,不法於道則不能保其精。沖而用之,用乃不能窮。滿以造實,實來則溢。故沖而用之又復不盈,其爲無窮亦已極矣。形雖大,不能累其體;事雖殷,不能充其量。萬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淵兮似萬物之宗乎?鋭挫而無損,紛解而不勞,和光而不汙其體,同塵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德不能過其載;天慊其象,德不能過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道藏集注本無此「夫」字。

 按,「人雖知萬物治也」,文義不暢,疑當作「人雖知治萬物也」。波多野太郎説「萬物」下當補一「之」字,亦可。

 「不法於道」,道藏集注本「法」字誤作「能」。

 二十五章王弼注:「地不違天,乃得全載,法天也。天不違道,乃得全覆,法道也。」又説:「用智不及無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無形,有儀不及無儀,故轉相法也。」按,或疑「精」字爲「清」字之訛。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清」與「寧」對文。此注上文説:「地雖形魄,不法於天則不能全其寧」,故「天雖精象,不法於道則不能保其精」之「精」字當爲「清」字於義爲長。因「清」、「精」二字形近,又涉上文「精象」一詞而誤。

 「沖」,俞樾説:「説文皿部:『盅,器虚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作『沖』者,假字也。」按,王弼此處以「沖」與「滿」、「實」對言,是以「沖」爲「虚」之義。湯用彤魏晉玄學流别略論以爲「沖而用之」即「以無爲用」之意,則亦釋「沖」爲「虚」。

 「滿以造實」,道藏集注本「造」字作「追」。

 「亦已極矣」,道藏集注本「極」字誤作「抑」。

 「殷」,衆多。道藏集注本「殷」字作「繁」。

 「求主」,道藏集注本及道藏集義本均作「求其主」,與永樂大典本同。又,道藏集義本「舍」字,作「捨」。

 「真」字道藏集注本誤作「冥」字。

 「不亦湛兮」,道藏集注本作「其然乎」。

 道藏集解趙本引此段注文作:「存而不有,没而不無,有無莫測,故曰似存。」與各本迥異,不知何據。

 「慊」字道藏集注本作「嗛」。

字數:271,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