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注·附錄


樓宇烈《校釋説明》


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是老子一書最重要的注釋之一,也是研究王弼思想最主要的著作。

老子道德經一書,在其流傳過程中,不斷有後人增删、意改,而在其傳抄、刊印過程中又時有衍奪錯植等發生,從而形成了老子道德經一書極其複雜的版本問題。

同樣,老子道德經的各種注釋本的版本問題也十分複雜。就拿王弼的老子道德經注來説,現存較爲完整的最早版本爲清末浙江書局翻刻的明華亭張之象本,但就是這個本子,也已據清武英殿本作了部分校訂,而已非真正張之象原本。

在我最初做本書校釋工作時(一九六二年),發現在這一版本中有好幾處王弼的注文與老子道德經的原文有不一致的地方。於是我找來一些通行的老子本子對着看,發現其間老子原文雖也有少許不同,但仍與王弼的注文對不上。當時我想是否王弼的注遭到後人改動了?或者王弼做注釋時所用的老子道德經别有所本?也就是説,魏晉時期流行的老子道德經文本,與唐宋以後通行的老子道德經文本不完全一樣。這個疑問到一九七三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乙本出土,得到了解答。王弼注文中那些與老子原文對不上的地方,都可以在帛書老子甲乙本中找到了與它對應的原文。原來,包括張之象本在内的歷代通行的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本中的老子原文,都已被後人按通行本的老子文本改過了,因而才出現王弼注文與老子原文不一致的情況。

這一情況的發現,説明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所用的老子文本是一個古老的版本,而參照王弼注文中保存的某些老子古意,其中也有值得我們從别一個視角去思考老子的思想。

比如説,老子第一章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話:「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是以往論證老子由無生有,天地生萬物思想的重要論據。王弼的注文中劈頭也説:「凡有皆始於無」,而接着却説:「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爲萬物之始」,而且後面還引申出一句話:「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老子原文中的「天地」變成了「萬物」,與下句中「有名」的定位相同。是不是王弼的注文有誤?帛書本的出土,排除了這種懷疑。帛書本老子甲乙兩本原文均作:「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可見王弼注文是有原文版本根據的。同時,老子原文中「始」和「母」的含義是相通的,「無名」與「有名」是對萬物生和長狀態的描述。但過去有的研究者十分强調老子思想中「有生於無」的觀點,於是把「無名」、「有名」,「天地」、「萬物」,「始」、「母」都看成是不同的生與被生的關係,以至於要把這句話句讀成:「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可見老子這兩句話的理解還是可以再深入思考的。

帛書老子甲乙本中與王弼注可相印證的重要條目尚有:

第十三章通行本老子文爲:「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若可託天下。」王弼注文則是顛倒的,前一句下注爲:「如此乃可以託天下也」,而後一句則注爲「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與帛書老子甲乙本同。

第二十八章最後一句通行本老子文爲:「故大制不割。」王弼注則作「故無割也」,與帛書老子甲乙本同。

第三十二章通行本老子中有一句:「始制有名,……知止可以不殆。」然王弼注文引原文則作:「故知止所以不殆。」這在帛書老子甲乙本中也得到了印證。

第三十五章通行本老子中有一句:「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王弼注則作:「道之出言,淡然無味」,同於帛書老子甲乙本。

第四十九章通行本老子中有一句:「聖人皆孩之」,王弼注文則在此上尚有:「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一句,而這一句在帛書老子甲乙本文中都有。

以上各條,有的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對老子一些文句的理解還是很有幫助的。

本校釋完成於三十年前,這三十年來老子文本的校釋成果累累,對老子和王弼思想的研究也有很大的進展,但由於尚未有學者專門就王弼老子道德經注做出新的整理校釋本,所以中華書局準備把本校釋從王弼集校釋中抽出單行,列入「新編諸子集成」。這次新版主要改正了一些排印上的標點錯誤,未能做進一步的修改,爲此我對讀者深感愧疚,我真誠地期待在不遠的將來能有新的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本出版來取代我這本校釋。

關於本校釋所用底本和參考版本的情況,簡述如下:

老子道德經注以浙江書局刻明華亭張之象本爲底本(四部備要本及諸子集成本與此同。按,這一本子已據清武英殿本作了部分校訂,非張之象原本)。

參校版本有:

道德真經注(此書存明刻道藏内,較接近張之象原本——簡稱道藏本)。

道德真經集注(此書存明刻道藏内,卷末有梁迴序。據近人王重民考,此即爲宋志所載文如海之集注。書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注,王弼注全録——簡稱道藏集注本)。

集唐字老子道德經注(清黎庶昌據日本宇惠本,合以張之象本而成——簡稱古逸叢書本)。

老子道德經(清四庫館臣用張之象本,據永樂大典本校訂。然永樂大典本只存上篇而無下篇——簡稱武英殿本或永樂大典本)。

用以參校的各種徵引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注文的書籍有:

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書存明刻道藏内,宋陳景元著——簡稱道藏藏室纂微本)。

道德真經集注雜説(書存明刻道藏内,宋彭耜著——簡稱道藏集注雜説本)。

道德經集解(書存明刻道藏内,宋董思靖著——簡稱道藏集解董本)。

道德經集解(書存明刻道藏内,元趙秉文著——簡稱道藏集解趙本)。

道德經取善集(書存明刻道藏内,元李霖著——簡稱道藏取善集本)。

道德真經集義(書存明刻道藏内,元劉惟永著——簡稱道藏集義本)。

列子注(晉張湛著)。

世説新語注(宋劉孝標著)。

文選注(唐李善著)。

經典釋文(唐陸德明著)。

初學記(唐徐堅著)。

老子翼(明焦竑著)。

老子道德經批(明歸有光著)。

老子衍(清王夫之著)。

用以參校及釋義的前人著述有:

老子評議(清俞樾著——見諸子評議)。

讀老札記(清易順鼎著——見寶瓠齋雜俎)。

讀老子札記附王弼注勘誤(陶鴻慶著——見讀諸子札記)。

老子校詁(馬叙倫著)。

老子王弼注校記(劉國鈞著——見圖書館學季刊第八卷第一期)。

王注老子道德經(日本宇佐美灊水〔宇惠〕著——見老子諸注大成)。

老子王注標識(日本東條一堂〔東條弘、號肅爽子〕著——見老子諸注大成)。

老子王注校正(日本波多野太郎著——見横濱市立大學紀要(人文科學)第八、十五、二十七期)。

帛書老子甲、乙本(一九七三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此書無王弼注文,然對校勘王弼注文多有參考價值)。

老子指略(何劭王弼傳言:「弼注老子,爲之指略,致有理統」,因以定名)以王維誠輯校本爲底本,並據雲笈七籤中老子指歸略例和道藏中老子微旨例略等重加校訂,改正了王維誠輯校本中的某些錯誤。

以上所列僅爲校釋時所參考的部分主要書目,尚有一些參考書籍則不一一列舉了。

字數:2270,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