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注·下篇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赤子,無求無欲,不犯衆物,故毒(蟲)〔螫〕之物無犯(之)〔於〕人也。含德之厚者,不犯於物,故無物以損其全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

以柔弱之故,故握能周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

作,長也。無物以損其身,故能全長也。言含德之厚者,無物可以損其德、渝其真。柔弱不争而不摧折,皆若此也。

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

無争欲之心,故終日出聲而不嗄也

和之至也。知和曰常,

物以和爲常,故知和則得常也。

知常曰明,

不皦不昧,不温不涼,此常也。無形不可得而見,〔故曰:「知常〕曰明」也

益生曰祥,

生不可益,益之則夭也

心使氣曰强。

心宜無有,使氣則强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校勘記

 「螫」字、「於」字,據道藏集注本校改。易順鼎説:「『無犯之人也』句有誤,疑本作『無犯之者也』。」陶鴻慶説:「『毒蟲之物,無犯之人也』,當作『毒螫人之物,無犯之也』。」按,易、陶兩説均可通,然觀王弼注文之意,謂赤子不犯衆物,故毒螫之物亦無犯於人。道藏集注本文義爲長,故據改。

 「周」,道藏集注本作「堅」。波多野太郎説:「『以柔弱之故』之『故』字疑衍。下注『無争欲之心,故終日出聲而不嗄也』,『物以和爲常,故知和則得常也』可證。」又説:「『周』當作『堅』。」

 「嗄」,玉篇:「聲破也。」莊子庚桑楚篇司馬彪注:「楚人謂嗁(啼)極無聲曰嗄。」道藏集注本「嗄」作「噫」,義同。

 「故曰知常」四字,據宇惠説校補。按,此爲重叠經文「知常曰明」。十六章「知常曰明」,注説:「常之爲物,不偏不彰,無皦昧之狀,温涼之象,故曰知常曰明」,與此同。

 「夭」,不祥。道藏集注本作「妖」。按,老子經文「益生曰祥」之「祥」字,易順鼎説:「祥即不祥。書序云:『有祥桑共生於朝』,與此『祥』字同義。」馬叙倫説:「『祥』疑借爲『戕』。」又按,反對「益生」之思想亦見於莊子德充符:「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内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

 「强」,原作「彊」。「彊」,「强」之古體字。馬叙倫説:「『彊』借爲『僵』。」按,觀經文「物壯則老,……」,此「强」字,似當爲强壯之意。

字數:252,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