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子道德經注
    1. 上篇
      1. 二章

老子道德經注·上篇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美者,人心之所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而偏舉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舉之(明)〔名〕數也

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

自然已足,爲則敗也。

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

智慧自備,爲則僞也

功成而弗居。

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使功在己,則功不可久也。



 「進樂」,古逸叢書本作「樂進」。按,據下文「惡疾」句例,此處似作「樂進」於義爲長。

 「不可得而偏舉也」,古逸叢書本、道藏本及道藏集義本「得」下均無「而」字。道藏集注本無「得而」二字。又,道藏本「偏」字誤作「徧」,下文「偏」亦誤。道藏集義本「舉」字作「廢」。

 道藏集注本於「自然」下多一「而」字。

 「名」字,據宇惠等説校改。按,此處意爲「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等六者之名都是相對相依而言者,不可單獨偏舉,所以「明數」當作「名數」於文義方安。

 「足」字,永樂大典本作「定」。

 波多野太郎引一説:「王注『智慧』云云,是解『行不言之教』一句也,則『爲』疑當作『言』。」

 「用」字,道藏集注本作「明」。

字數:199,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