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內目錄
老子道德經注·下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爲異端,故若拙也。
大辯若訥。
大辯因物而言,己無所造,故若訥也。
躁勝寒,静勝熱,清静爲天下正。
躁罷然後勝寒,静無爲以勝熱。以此推之,則清静爲天下正也。静則全物之真,躁則犯物之性,故惟清静,乃得如上諸大也。
此節注文道藏集注本作:「學行大成,常如玷缺,謙則受益,故其材用無困弊之時」,與各本均異,疑以他人之注誤冠「王弼曰」。
「充」字,據道藏本及道藏集注本校改。「充」、「沖」音同,疑涉經文而誤。「充足」乃釋經文「大盈」。陶鴻慶説:「『沖』,虚也,與『足』義相反。『沖足』二字,不得連文。疑當爲『常足』,乃釋『大盈』之義。下章經云:『知足之足,常足』」。按,陶説亦可通。
「直不在一」之「不」字,道藏集注本誤作「下」字。「一」字,道藏取善集引作「己」。五十八章王弼注:「以直導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拂〕於物也。所謂大直若屈也。」
「躁」借爲「燥」,乾也,又陸德明詩汝墳釋文:「楚人名火曰燥。」「罷」,止。「躁罷然後勝寒」釋經文「躁勝寒」。按,老子、王弼之思想,均以寒静比躁熱爲根本。如經文:「清静爲天下正」,注:「静則全物之真,躁則犯物之性。」馬叙倫老子校詁疑老子經文有誤,以爲據義推之當作「寒勝躁」。然因經文已作「躁勝寒」,故王弼只能曲折爲解,而説必待躁止以後才能勝寒。又,道藏集注本引此注作「躁然後能勝寒」,此爲不明王弼思想,而據經文「躁勝寒」之意而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