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內目錄
老子道德經注·上篇
曲則全,
枉則直,
(不自是,則其是彰也。)
窪則盈,
(不自伐,則其功有也。)
敝則新,
(不自矜,則其德長也。)
少則得,多則惑。
自然之道,亦猶樹也。轉多轉遠其根,轉少轉得其本。多則遠其真,故曰「惑」也。少則得其本,故曰「得」也。
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虚言哉!誠全而歸之。
此句據易順鼎、陶鴻慶説校改。按,下各節注作「不自是,則其是彰也」,「不自伐,則其功有也」,「不自矜,則其德長也」,均爲同一句法,此句「則」字誤在「明」字下,爲傳抄而誤,故據改。道藏集注本「明」誤作「名」。清四庫館臣亦説:「明」原誤作「名」,據永樂大典本校。又按,此節注並下「不自是,則其是彰也」,「不自伐,則其功有也」,「不自矜,則其德長也」三節注文,據易順鼎説移至二十四章,説見該章校。
「之」字,據文選養生論李善注引校删。波多野太郎説:「『也』、『之』形似而衍也。……『也』、『之』誼相通。」四十二章王弼注:「萬物萬形,其歸一也」,「以一爲主」,所以此處以「一」爲天下萬事萬物之法則。按,二十八章王弼注:「式,模則也」,正可證此處「之」字爲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