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經河上公章句·卷三
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
〔輟,絶也〕。爲人子孫能修道如是,〔則〕長生不死,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廟,無〔有〕絶時。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道於身,愛氣養神,益壽延年。其德如是,乃爲真人。
修道於家,父慈子孝,兄友弟順,夫信妻貞。其德如是,乃有餘慶及於來世子孫。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
修道於鄉,尊敬長老,愛養幼少,教誨愚鄙。其德如是,乃無不覆及也。
修之於國,其德乃豐;
修道於國,則君信臣忠,仁義自生,禮樂自興,政平無私。其德如是,乃爲豐厚也。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人主修道於天下,不言而化,不教而治,下之應上,信如影響。其德如是,乃爲普博。
故以身觀身,
以家觀家,
以修道之家觀不修道之家也。
以鄉觀鄉,
以修道之鄉觀不修道之鄉也。
以國觀國,
以修道之國觀不修道之國也。
以天下觀天下。
以修道之主觀不修道之主也。
老子言:吾何〔以〕知天下修道者昌,背道者亡?以此五事觀而知之也。
1、〔一〕「立身立國」,意林作「建身建國」。
2、〔二〕影宋本無句末「之」字,據顧本、意林與S三九二六、P二六三九補。
3、〔三〕S三九二六無「拔引」二字。强本「解脱」作「解也」。
4、〔四〕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孫」字下有「以」。
5、〔五〕影宋本無「輟絶也」三字,據强本與P二六三九補。
6、〔六〕影宋本無「則」,據S三九二六補。
7、〔七〕强本無「久」字。
8、〔八〕S三九二六無「宗廟」二字。
9、〔九〕影宋本漏「有」字,據S三九二六補。
10、〔一〇〕影宋本「乃餘」作「有餘」,據道藏本與治要改正。
11、〔一一〕取善集「於」作「之」。
12、〔一二〕强本「順」作「恭」。
13、〔一三〕强本「信」作「順」。取善集「妻」作「婦」。道藏本「貞」作「正」。
14、〔一四〕取善集此句作「乃有餘也」四字。治要無「及於來世子孫」。
15、〔一五〕影宋本「幼少」作「幼小」。今據顧本、强本、治要、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道藏本與集注本改正。
16、〔一六〕道藏本與P二六三九「信」並作「聖」。又P二六三九無句首「則」字。
17、〔一七〕P二六三九「自興」作「不興」,「仁義自生」作「仁義自去」。
18、〔一八〕S三九二六「政」作「正」。道藏本「私」作「修」。
19、〔一九〕强本無「主」字。
20、〔二〇〕道藏本無「信」。
21、〔二一〕道藏本「乃爲」作「乃可以」。影宋本「普博」誤作「普傳」,今據S三九二六、P二六三九、强本、顧本、治要、道藏本與集注本改正。
22、〔二二〕顧本兩「孰」字並作「誰」。S三九二六無「孰亡」二字。案據以下四條注文,此處「孰亡孰存」四字疑爲衍文。
23、〔二三〕影宋本漏「吾」字,據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與道藏本補。
24、〔二四〕顧本「老子」作「老君」。
25、〔二五〕道藏本與S三九二六「吾」字均作「我」,P二六三九無「吾」字。又影宋本漏「以」字,據S三九二六、P二六三九、顧本、强本、道藏本、集注本與取善集補。
26、〔二六〕道藏本無兩「者」字。
27、〔二七〕道藏本無兩「者」字。
28、〔二八〕强本「五事」作「五者」。顧本與S三九二六皆無「五事」二字。
29、〔二九〕「觀而知之」,顧本作「觀之而知」。又P二六三九句末「也」字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