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經河上公章句·卷二
太上,下知有之。
太上謂太古無名之君也。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質朴也。
其德可見,恩惠可稱,故親愛而譽之。
其次畏之。
猶兮其貴言。
謂天下太平也。
〔二〕「無名之君也」,S四七七作「無爲之君」。强本及道藏本作「無名號之君」。
〔四〕治要、强本、道藏本與S四七七「朴」字之下並有「淳」字,顧本有「淳厚」二字。又强本此句注文後多出「若不知者没而無謚法者號之曰皇」十四字。
〔五〕「其次親之譽之」,道藏本作「其次親而譽之」,與王弼本同。馬叙倫曰:「宋河上本作『親之譽之』,然譣注曰:『其德可見,恩惠可稱,故親愛而譽之』,則河上與王同。」于省吾曰:「『其次親而譽之』,河上本『而』作『之』,是也。」
〔七〕强本無「其次」二字。于省吾云:作「其次畏之侮之」與上句「其次親之譽之」相對爲文。
〔八〕影宋本「煩」字原誤作「湏」,今據顧本、强本、治要、S四七七、道藏本、集注本及天禄本改正。又顧本「令」字上多「則」字。
〔一〇〕案影宋本原無「有不信焉」四字,譣注文云「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應之以不信」,則當有此四字。今據治要、道藏本、集注本及范應元本補。又此句顧本、强本並作「信不足,有不信」,無兩「焉」字。S四七七作「信不足焉,有不信」,無下「焉」字。王念孫謂河上本此句斷作「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訓「於是」,言信不足,於是有不信。
〔一一〕「君信不足」至「而欺其君也」,此節注文除治要與天禄本外,其餘各本均不同於影宋本。如顧本作:
信不足,【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有巧詐之民也。】有不信。【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應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
强本作:
信不足,【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有巧詐之民也。】有不信。【下則應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
S四七七作:
信不足焉,【君信不足於下,則有巧詐民。】有不信,【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應之以不信,而欺其君。】
道藏本作:
有不足焉,【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欺詐於上。】有不信焉。【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應之以不信,而欺其君。】
集注本作:
信不足焉,【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有巧詐民。】有不信焉。【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應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
〔一三〕「猶猶」影宋本原作一「猶」字,於文義未足。道藏本作「猶猶」,S四七七作「猶然」,正釋經文「猶兮」之義。今據道藏本改。
〔一八〕S四七七句首「反」字作「乃」。道藏本「當」字作「知」。又影宋本「己」字原誤作「只」,S四七七無「只」字,今從顧本、强本、道藏本與集注本改作「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