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經河上公章句·卷四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言張弓和調之,如是乃可用耳,夫抑高舉下,損强益弱,天之道也。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言誰能居有餘之位,自省爵禄以奉天下不足者乎?唯有道之君能行〔之〕也。
是以聖人爲而不恃,
功成而不處,
功成事就,不處其位。
其不欲見賢。
1、〔一〕顧本「暗昧」作「杳邈」,强本作「孔明」。
2、〔二〕影宋本「益之」原作「與之」,譣河上注云:「損强益弱」,則作「益」字近是,今從P二六三九改正。
3、〔三〕顧本「之」字下有「義」字。
4、〔四〕影宋本無「耳」,據顧本、S三九二六補。
5、〔五〕顧本「夫」作「天」。道藏本「舉」作「與」。
6、〔六〕强本作「天地之道」。
7、〔七〕强本「天道」作「天之道」。意林此句略作「天道益謙」,道藏本作「天道損盈益謙」。
8、〔八〕顧本「常以」上有「言天道」三字。道藏本「常以」作「天道以」,强本作「天常尚」。又道藏意林「爲上」作「是上」,明本意林作「爲尚」。
9、〔九〕S三九二六無「之」。
10、〔一〇〕「人道則與」,道藏本作「人之道與」,顧本與取善集作「人道與」。
11、〔一一〕道藏本、取善集「損貧以奉富」作「損貧益富」。
12、〔一二〕道藏本、取善集「奪弱以益强」作「奪弱與强」。
13、〔一三〕廣明幢「有」字上有「以」。道藏本此句作「能以有餘奉天下」。P二六三九作「孰能以有餘奉天下」。
14、〔一四〕取善集無「言」。道藏本無「能」。强本無「之」。
15、〔一五〕强本無「者」,道藏本無「乎」。
16、〔一六〕影宋本無「之」,據顧本、S三九二六補。强本「之也」作「之耳」。道藏本此句作「唯有道德之君而能行之也」。
17、〔一七〕影宋本無「惠」,據顧本、道藏本補。
18、〔一八〕影宋本無「望」,據S三九二六、顧本、强本與道藏本補。
19、〔一九〕道藏本無「使」。
20、〔二〇〕影宋本「不居榮名」誤作「不居榮」,强本作「不居」,顧本作「不居其榮名」,今據S三九二六、道藏本、集注本補「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