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經河上公章句·卷二
其事好還,
其舉事好還自責,不怨於人也。
師之所處,荆棘生焉。
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
當果敢謙卑,勿自矜大也。
果而勿伐,
果而勿驕,
果而不得已,
物壯則老,
是謂不道,
枯老者坐不行道也。
不道早已。
1、〔一〕治要無「者」。俞樾云:河上公注曰「謂人主能以道自輔佐也」,則河上本「佐」字應爲「作」。若曰「以道佐人主」,則是人臣以道輔佐其主,何言人主以道自輔佐乎?因「作」、「佐」二字相似,又涉注文「輔佐」字而誤耳。
2、〔二〕道藏本「也」字作「之矣」。
3、〔三〕治要、道藏本「强」字下均有「於」。
4、〔四〕顧本、强本「之主」並作「人主」。
5、〔五〕道藏本句首有「謂」字。
6、〔六〕强本「田」字下有「事」字。治要、道藏本「修」字並作「脩」。
7、〔七〕「凶年」,廣明幢作「荒年」。
8、〔八〕「惡氣」,道藏本作「殺氣」。
9、〔九〕顧本「即」作「則」。道藏本「害」作「傷」。
10、〔一〇〕影宋本漏「則」字,據强本與顧本補。道藏本「則」作「即」。天禄本缺「五穀」二字。
11、〔一一〕强本句首有「故」字。
12、〔一二〕影宋本原無「用」字,今據道藏本補。治要、顧本與强本「善用兵者」均作「行善者」。
13、〔一三〕影宋本原作「不休」,强本作「然也」,顧本作「即休止也」,均未善。今據道藏本改作「不美之」,即「不休」之義也。
14、〔一四〕治要與顧本「不以」並作「不敢以」。俞樾謂經文「不敢以」當作「不以」,與河上注「不以」一致。蓋俞氏未見治要與顧本注文並有「敢」字。
15、〔一五〕影宋本「勿」字原誤作「乃」,據强本、顧本、治要、道藏本與集注本改正。治要無「取其美」三字。
16、〔一六〕治要無「果敢」。
17、〔一七〕治要與强本無「人」字。
18、〔一八〕影宋本原作「不當迫」,顧本作「不得逼迫」,今據道藏本補「偪」字。
19、〔一九〕强本句首有「是」字。
20、〔二〇〕治要無「兵堅甲」三字。强本與集注本「淩」並作「陵」。
21、〔二一〕影宋本「久」字誤作「壯」,據强本、顧本、道藏本與集注本改正。强本「久」字上有「爲」字。
22、〔二二〕强本此句作「早死之也」。顧本作「不行道者早已。已,死也」。馬叙倫氏據顧本此注,謂河上本經文當作「不道早亡」。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