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經河上公章句·卷二
絶學,
絶學不真,不合道文。
無憂。
除浮華則無憂患也。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人謂道人也。人所畏者,畏不絶學之君也。不可不畏,近令色,殺仁賢。
荒兮其未央哉。
衆人熙熙,
如飢思太牢之具,意無足時也。
如春登臺,
乘乘兮若無所歸。
衆人皆有餘,
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
無所分别。
明且達也。
我獨若昬;
如闇昧也。
我獨悶悶。
衆人皆有以,
而我獨頑似鄙,
我獨異於人,
而貴食母。
1、〔一〕道藏本「時」字下有「若」字。
2、〔二〕「稱譽」,影宋本誤作「和譽」,據S四七七、顧本、强本、道藏本及集注本改正。
3、〔三〕「諫諍」,影宋本誤作「諫争」,據S四七七、强本、顧本與天禄本改正。
4、〔四〕顧本無「能」字。
5、〔五〕强本無「忠」。道藏本「時」下有「君」。
6、〔六〕「邪佞」,S四七七及强本並作「佞耶」。
7、〔七〕集注本「謂」字作「爲」。
8、〔八〕顧本無「人」字。
9、〔九〕强本「學」字下多一「爲」字。
10、〔一〇〕S四七七、强本、顧本與道藏本均無「不可不畏」四字。
11、〔一一〕「殺仁賢」,S四七七作「煞仁賢」,顧本與道藏本並作「殺賢人」。
12、〔一二〕影宋本句首「言」字上原衍一「或」字,據S四七七、顧本、道藏本與取善集删。强本「或言」二字皆无。又影宋本原缺「之」字,據顧本與道藏本補。取善集无「之人」二字。
13、〔一三〕「進學爲文」,强本作「學爲進文」。道藏本作「進學邪文」。顧本作「進學爲邪文」。S四七七作「進學文」。
14、〔一四〕影宋本原无「有」字,據取善集補。
15、〔一五〕「淫放」,天禄本作「放淫」。强本作「淫佚」。S四七七無「放」字。
16、〔一六〕釋文云:「享,河上公作饗,用也。」
17、〔一七〕顧本此句作「志意淫淫也」。强本作「志意淫佚」。
18、〔一八〕釋文云:「廓兮其未兆,河上本作泊。」案今河上各本均作「怕」,唯强本作「泊」,與釋文同。泊、怕古義可通。畢沅曰:「説文解字:『怕,無爲也。』是作怕亦通。」
19、〔一九〕「怕然」,强本作「泊然」。道藏本作「怕兮」。
20、〔二〇〕「未有」,道藏本作「無」。又道藏本、顧本並無「之」字。
21、〔二一〕影宋本「嬰」原作「孾」,據强本與道藏本改。又于省吾謂河上本「孩」字讀如「咳」。説文「咳,小兒笑也。孩,古文咳」。案于説是。
22、〔二二〕「未能答偶人時也」,顧本作「未能言答偶時人也」。
23、〔二三〕顧本此句作「魁然如窮鄙」,與諸本均不同。
24、〔二四〕道藏本「衆人」下多「皆有」二字。
25、〔二五〕道藏本「如」字作「若」。
26、〔二六〕集注本無「於」字。
27、〔二七〕道藏本「隨」字作「爲」。
28、〔二八〕强本與道藏本作「纯純兮」。
29、〔二九〕〔三〇〕道藏本兩「俗」字均作「衆」。
30、〔二九〕〔三〇〕道藏本兩「俗」字均作「衆」。
31、〔三一〕道藏本與强本無「察察」二字。
32、〔三二〕顧本此句作「急疾也」。强本作「急且疾,立法制也」
33、〔三三〕顧本無「悶悶」二字。
34、〔三四〕道藏本「割截」作「截割」。
35、〔三五〕强本作「忽若晦」。廣明幢「若」字上多一「其」字。
36、〔三六〕顧本「如」字作「若」。强本無「如」字,道藏本「如」字上有「兮」字。
37、〔三七〕釋文云:「飂,河上作淵兮。」武内義雄曰:「天文鈔河上本作㵱兮,廣明幢作𣿖(飞梧案:「𣿖」,原作「㵱」。)兮,瀧川本及世徳堂本作漂兮。」又强本此句作「寂兮似無所止」。
38、〔三八〕顧本「漂漂」作「飄飄」。
39、〔三九〕「若揚」,顧本作「颺」,强本作「揚」。道藏本作「若場」。
40、〔四〇〕强本無「有」字。
41、〔四一〕强本無「我」字。范應元本作「頑,無爲也」,於義爲長。
42、〔四二〕影宋本「似鄙」原作「鄙似」,范應元本無「似」字,今從顧本作「似鄙」。
43、〔四三〕道藏本無「我獨」二字。
44、〔四四〕道藏本「我」字上有「唯」字。强本無「貴」字。顧本「用」字下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