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經河上公章句·卷三


道化第四十二


道生一,

道始所生者〔一也〕

一生二,

一生陰與陽也

二生三,

陰陽生和、清、濁三氣,分爲天地人也。

三生萬物。

天地〔人〕共生萬物也。天施地化,人長養之。

萬物負陰而抱陽,

萬物無不負陰而向陽,迴心而就日

冲氣以爲和。

萬物中皆有元氣,得以和柔,若胷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與氣通,故得久生也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爲稱

孤寡不轂者,不祥之名,而王公以爲稱者,處謙卑,法空虚和柔

故物或損之而益

引之不得,推之必還

或益之而損

夫增高者〔致〕崩,貪富者致患

人之所教,

謂衆人所教,去弱爲强,去柔爲剛。

我亦教之

言我教衆人,使去强爲弱,去剛爲柔。

强梁者,不得其死。

强梁〔者〕,謂不信玄妙,背叛道德,不從經教,尚勢任力也。不得其死者,爲天〔命〕所絶,兵刃所伐,王法所殺,不得以壽命死也

吾將以爲教父。

父,始也。老子以强梁之人爲教戒之始也



校勘記

1、〔一〕影宋本漏「一也」,據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道藏本、集注本、天禄本及陳景元本補。

2、〔二〕顧本及陳景元本無「與」。

3、〔三〕影宋本「清」字原誤作「氣」,今據顧本、强本、S三九二六、P二六三九、集注本與陳景元本改正。又道藏本「和清濁」作「和氣清濁」。

4、〔四〕影宋本漏「人」字,據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道藏本與陳景元本補。

5、〔五〕道藏本「負陰」作「背陰」。

6、〔六〕顧本、道藏本、集注本、取善集「迴」字均作「回」。道藏本「日」字後多「者也」二字。P二六三九此句作「回心如就日者」。

7、〔七〕顧本與道藏本「中」字上有「之」。

8、〔八〕S三九二六「胷」作「匃」,它本或作「胸」。范應元本「藏」作「臟」。

9、〔九〕「與氣通」,顧本與道藏本作「和氣潛通」。

10、〔一〇〕顧本與道藏本「久生」作「長生」。

11、〔一一〕S三九二六「寡」作「{⿱宀直}」,「轂」作「䡰」,後文皆同此。道藏本「轂」作「穀」。范應元本無「王公」之「公」。

12、〔一二〕顧本、强本與道藏本「轂」字均作「穀」。治要無「者」字。

13、〔一三〕集注本「不祥」作「不神」。

14、〔一四〕道藏本無「者」。

15、〔一五〕影宋本「空虚」倒作「虚空」,據顧本、强本、治要、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與道藏本改。

16、〔一六〕意林無句首「故」字。

17、〔一七〕意林「引之」作「取之」。

18、〔一八〕「推之」,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治要、意林與S三九二六均作「推讓」。又顧本「必」作「心」。意林「還」作「遠」。

19、〔一九〕意林無「或」字。

20、〔二〇〕影宋本原缺「致」字,據顧本與道藏本補。道藏意林此句作「大增者崩」,明意林作「曾高者崩」。

21、〔二一〕道藏本「貪富」下有「貴」字。治要「致患」作「得患」。意林此句作「貪禄致患也」。

22、〔二二〕影宋本「所教」作「所以教」,今從治要、顧本、道藏本及取善集删去「以」字。又取善集無句首「謂」字。顧本句末多一「我」字。

23、〔二三〕治要作「我亦教人」。范應元謂河上公作「亦我教之」。P二六三九作「我亦兼教之」。

24、〔二四〕道藏本與取善集均無「使」字。

25、〔二五〕影宋本漏「者」字,據顧本、强本、道藏本、治要、S三九二六、P二六三九、集注本與取善集、范應元本補。

26、〔二六〕道藏本「謂」作「爲」。

27、〔二七〕范應元作「背道叛德」。。强本與道藏本「背」作「皆」。

28、〔二八〕道藏本「不」字上有「云」。P二六三九無「其」字。范應元本無「者」字。

29、〔二九〕影宋本缺「命」字,據顧本補。强本「天命」作「天之」。道藏本「爲」作「謂」。范應元本無此句。

30、〔三〇〕道藏本「所伐」作「所加」。范應元本「兵」字上有「謂」。P二六三九「刃」字作「忍」。

31、〔三一〕治要、S三九二六、范應元本此句並作「不得以命死」也。集注本與取善集作「不得以壽命而死也」。强本與P二六三九作「不得以命終也」。顧本作「不得以壽終而死也」。各本與影宋本互有異同。

32、〔三二〕顧本「老子」作「老君」,「爲」字上有「以」字。治要「戒」字作「式」,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並作「{⿹戈天}」。

字數:313,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