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經河上公章句·卷四
夫唯大,故似不肖。
唯獨名德大者爲身害,故佯愚似若不肖。無所分别,無所割截,不賤人而自貴。
若肖久矣。
肖,善也。謂辨惠也。若大辨惠之人,身高自貴,行察察之政,所從來久矣。
一曰慈,
二曰儉,
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儉故能廣,
不敢爲天下先,
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1、〔一〕馬叙倫據河上注文,謂此處「我大」應作「我德大」或「我道大」。
2、〔二〕集注本「老子」作「老君」。
3、〔三〕影宋本漏「皆」,據S三九二六、顧本、道藏本補。又顧本、强本「德大」作「道大」。
4、〔四〕顧本「似」字下有「於」,S三九二六有「若」字。
5、〔五〕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唯獨」作「夫獨」,道藏本作「夫自」。
6、〔六〕顧本「爲」上有「則」。道藏本「身」下有「之」。
7、〔七〕S三九二六無「若」。
8、〔八〕成玄英引河上云:「肖者,猶善也」。
9、〔九〕〔一〇〕〔一四〕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道藏本三「辨」字均作「辯」。强本與S三九二六諸「惠」字均作「慧」。案作「辯慧」近是。
10、〔九〕〔一〇〕〔一四〕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道藏本三「辨」字均作「辯」。强本與S三九二六諸「惠」字均作「慧」。案作「辯慧」近是。
11、〔一一〕顧本與道藏本作「身自高貴」。
12、〔一二〕S三九二六無「矣」。
13、〔一三〕影宋本原作「其細」,S三九二六作「其細也」,今據P二六三九、强本與道藏本補「也夫」。
14、〔九〕〔一〇〕〔一四〕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道藏本三「辨」字均作「辯」。强本與S三九二六諸「惠」字均作「慧」。案作「辯慧」近是。
15、〔一五〕影宋本無「矣」,據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與顧本補。
16、〔一六〕影宋本句首原有「夫」字,案此「夫」字當在上句「其細」之末,今據道藏本與治要删。
17、〔一七〕影宋本「保之」誤作「寶之」。馬叙倫曰:「然河上注曰:『抱持而保倚之』,是河上作『持而保之』。」案馬説是,今從治要、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道藏本改正。
18、〔一八〕强本「老子」作「老君」。
19、〔一九〕影宋本漏「之」,據S三九二六、P二六三九、顧本、强本、治要與道藏本補。
20、〔二〇〕顧本、道藏本「若」並作「如」。
21、〔二一〕影宋本「歛」誤作「儉」,顧本作「斂」,今從S三九二六、P二六三九、强本、治要、道藏本、集注本與天禄本改正。
22、〔二二〕S三九二六、治要與顧、强二本「倡」均作「唱」。
23、〔二三〕道藏本句首有「夫」。S三九二六「慈」作「兹」。
24、〔二四〕影宋本誤作「以爲仁」,道藏本作「先以慈仁」,今據S三九二六、P二六三九、顧本、强本與治要改正。
25、〔二五〕道藏本「故能」作「故乃」。
26、〔二六〕治要無「天子」。
27、〔二七〕顧本「廣矣」作「廣大」,强本與治要作「寬廣」。S三九二六此句作「故民用日廣」。
28、〔二八〕影宋本原作「不爲天下首先」,今據P二六三九、顧本、强本補「敢」字。又P二六三九「首」字上有「之」字。
29、〔二九〕馬敍倫據河上注以爲此句應作「故能爲成器長」。
30、〔三〇〕S三九二六無「成器」二字。
31、〔三一〕S二九二六無「之」字。
32、〔三二〕影宋本「舍」作「捨」,據S三九二六、治要與道藏本改。又此句及「舍其儉且廣,舍其後且先」二句,影宋本均無「其」字。馬叙倫據河上注文以爲當有「其」,其説是。今據道藏本、S三九二六補此句「其」字。
33、〔三三〕影宋本無「其」,據S三九二六補。又强本「舍」作「捨」。顧本此句作「今世捨慈仁」,P二六三九作「今世之人舍慈仁」。
34、〔三四〕顧本無「但」,P二六三九「但」字作「且」,「勇武」作「武勇」。
35、〔三五〕P二六三九、强本兩「舍」並作「捨」。影宋本二句均無「其」,據道藏本補。
36、〔三六〕P二六三九、顧本、强本兩「舍」字並作「捨」。
37、〔三七〕集注本「奢泰」作「奢華」。S三九二六無「爲」。
38、〔三八〕P二六三九、强本兩「舍」並作「捨」。影宋本二句均無「其」,據道藏本補。
39、〔三九〕P二六三九、顧本、强本兩「舍」字並作「捨」。
40、〔四〇〕道藏本作「但務先人」。
41、〔四一〕顧本、强本、S三九二六、治要、道藏本「死地」均作「死道」。
42、〔四二〕集注本「仁」作「人」。
43、〔四三〕顧本、强本「并」作「併」。
44、〔四四〕治要無「以」。
45、〔四五〕强本無「以」。
46、〔四六〕P二六三九、道藏本「救之」下有「以善」二字。
47、〔四七〕集注本「仁」作「人」,P二六三九作「心」。
48、〔四八〕影宋本「營」誤作「當」,據S三九二六、P二六三九、顧本、强本、道藏本、集注本與取善集改正。又S三九二六無「能」字,P二六三九「能」字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