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經河上公章句·卷三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塞其兑,閉其門,
挫其鋭,
和其光,
同其塵,
是謂玄同。
玄,天也。人能行此上事,是謂與天同道也。
不可得而利,
身不欲富貴,口不欲五味。
亦不可得而害;
不與貪争利,不與勇争氣。
不可得而貴,
亦不可得而賤,
故爲天下貴。
其德如此,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屈,與世沉浮,容身避害,故爲天下貴也。
1、〔一〕意林此句作「貴其行也」,道藏本作「知者貴於行道,不貴於言」。
2、〔二〕道藏本此句作「多言多患,駟不及舌」。
3、〔三〕影宋本「塞閉」誤作「塞門」,S三九二六作「塞閇」,P二六三九作「閇塞」,今從顧本、强本、道藏本與集注本改作「塞閉」。
4、〔四〕顧本句首有「人」字,句末有「者」字,道藏本句末亦有「者」字。
5、〔五〕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紛」字均作「忿」。案第四章「解其紛」之「紛」字,敦煌S四七七亦作「忿」,注云:「忿,結恨也」。
6、〔六〕S三九二六「紛」字作「言」,P二六三九、强本並作「忿」。又顧本句末「也」字作「者」。
7、〔七〕影宋本此句原誤作「當念道無爲以挫止之」,集注本作「當念道無爲以釋之」,道藏本作「當念道之淡薄以解釋」,顧本作「當念道惔怕以解釋之」,强本作「當念道恬泊以解釋之也」。今據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改作「當念道恬怕以解釋之」。
8、〔八〕影宋本漏「人」字,據顧本、强本、S三九二六補。又顧本與P二六三九「曜」字並作「耀」。
9、〔九〕道藏本「别殊」作「殊别」。
10、〔一〇〕P二六三九句末多一「之」字。
11、〔一一〕「獨立爲哀」,道藏本作「同立而哀」。
12、〔一二〕P二六三九「而踈」作「而疏之」。
13、〔一三〕影宋本「欲」字誤作「故」,據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道藏本與集注本改正。
14、〔一四〕P二六三九句末多一「之」字。
15、〔一五〕〔一六〕P二六三九兩「不」字下並有「可」字。又「暗」字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道藏本與集注本均作「闇」。
16、〔一五〕〔一六〕P二六三九兩「不」字下並有「可」字。又「暗」字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道藏本與集注本均作「闇」。
17、〔一七〕顧本與道藏本「故」字作「而」。
18、〔一八〕道藏本「故」作「爲」。
19、〔一九〕道藏本「沉浮」倒作「浮沉」。
20、〔二〇〕道藏本「天下貴也」作「天下之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