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經河上公章句·卷二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
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雖自知〔其〕尊顯,當復守之以卑微,去〔雄〕之强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流入深谿也。
爲天下谿,常德不離。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
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雖自知昭昭明白,當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無所見,如是則可爲天下法式,其德常在。
爲天下式,常德不忒。
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
榮以喻尊貴,辱以喻污濁。〔人能自〕知己之有榮貴,當〔復〕守之以污濁,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流入深谷也。
爲天下谷,常德乃足,
復歸於朴。
朴散則爲器,
〔器,用也〕。萬物之朴散則爲器用,若道散則爲神明,流爲日月,分爲五行也。
聖人用之則爲官長,
故大制不割。
聖人用之則以大道制御天下,无所傷割。治身則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精神也。
1、〔一〕「自知其」,影宋本原作「知自」二字,今據治要、顧本、强本、道藏本與集注本改「知自」爲「自知」,又據顧本、强本與道藏本補「其」字。
2、〔二〕道藏本「之以」二字作「其」。
3、〔三〕影宋本漏「雄」字,據治要、顧本、强本、道藏本與集注本補。又道藏本「雄」字上有「其」字。
4、〔四〕道藏本「雌」字上有「其」字。
5、〔五〕「水流入」,治要與强本作「水之流入」,顧本作「水之流」,道藏本作「水之游」。
6、〔六〕治要「谿」作「溪」。
7、〔七〕顧本「常在」作「恒在」。
8、〔八〕道藏作「不能離於己也」。治要作「不復離己」。强本作「不離己也」。
9、〔九〕影宋本「嬰」作「孾」,據道藏本改。
10、〔一〇〕影宋本原作「常復」,道藏本與集注本作「復當」,今從顧本作「當復」。
11、〔一一〕道藏本「歸志」作「復志」。顧本「於」作「如」。影宋本「嬰」原作「孾」,據顧本、道藏本與集注本改。
12、〔一二〕道藏本無「而」。顧本無「所」。
13、〔一三〕〔一四〕强本無兩「以」字。
14、〔一三〕〔一四〕强本無兩「以」字。
15、〔一五〕「明白」,治要、顧本、强本及道藏本均作「明達」。
16、〔一六〕危大有本無「以」字。道藏本此句作「當守之以默」五字。
17、〔一七〕危大有無「可」字。
18、〔一八〕影宋本原作「則得常在」,集注本、天禄本與危大有本均作「則德常在」,治要與强本無此四字。今從顧本與道藏本作「其德常在」。
19、〔一九〕影宋本原漏「式」字,據治要、顧本、强本與道藏本補。
20、〔二〇〕顧本「則」字下有「其」字。道藏本無「於」。
21、〔二一〕道藏本「不復」下多一「有」字。
22、〔二二〕道藏本作「則久壽長生」。
23、〔二三〕道藏本缺「無」字。
24、〔二四〕〔二七〕「污濁」,强本、顧本與道藏本均作「汙濁」。
25、〔二五〕影宋本原缺「人能自」三字,顧本缺「能自」二字。今據强本補。
26、〔二六〕影宋本原漏「復」字,據强本與顧本補。
27、〔二四〕〔二七〕「污濁」,强本、顧本與道藏本均作「汙濁」。
28、〔二八〕治要與强本無「入」字。
29、〔二九〕影宋本原作「德乃止於己」,今從强本補「則」字與「常」字。
30、〔三〇〕顧本與强本「復當」並作「當復」。
31、〔三一〕强本無「復」。
32、〔三二〕影宋本原無「器用也」三字,據顧本補。
33、〔三三〕道藏本無「流」。
34、〔三四〕「升用」,道藏本作「并用」,顧本作「昇用」,强本作「外用」。
35、〔三五〕强本「傷割」作「割傷」。
36、〔三六〕影宋本「大道」原作「天道」,據顧本、强本、道藏本與集注本改正。又影宋本原漏「御」字,據道藏本補。
37、〔三七〕强本「不害」作「不傷」。道藏本「害」字下有「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