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經河上公章句·卷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
介,大也。老子疾時王不行大道,故設此言:使我介然有知於政事,我則行於大道,躬〔行〕無爲之化。
唯施是畏。
唯,獨也。獨畏有所施爲,〔恐〕失道意。欲賞善恐僞善生,欲信忠恐詐忠起。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朝甚除,
田甚蕪,
倉甚虚,
帶利劍,
厭飲食,
多嗜欲,無足時。
百姓〔不足〕而君有餘者,是由劫盗以爲服飾,持行誇人,不知身死家破,親戚并隨〔之〕也。
1、〔一〕S三九二六無「介大也」三字。
2、〔二〕顧本「老子」作「老君」,「時王」作「時主」。
3、〔三〕P二六三九、顧本、强本、道藏本皆無「此」字。
4、〔四〕P二六三九無「於」字。
5、〔五〕影宋本缺「行」字,據顧本、道藏本、S三九二六補。又强本「無爲之化」下多「絶威嚴之政」五字。
6、〔六〕影宋本原無「恐」字,據顧本補。范應元本「失道意」作「殊道意」。
7、〔七〕道藏本無「恐」字。范應元本無「僞善」之「善」字。
8、〔八〕二六三九「欲信忠」作「欲賞忠信」,道藏本「信」字作「性」。范應元本無「詐忠」之「忠」字。
9、〔九〕强本此句作「夷,平也;大,易也」。
10、〔一〇〕治要、顧本皆無「正」字。
11、〔一一〕影宋本「甚」字誤作「世」,據顧本、强本、治要、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道藏本與集注本改正。又顧本句首「大」字作「夫」。
12、〔一二〕治要「民」字作「人」。S三九二六「邪徑」作「耶徑」,顧本作「徑邪」,治要作「邪不平正」,强本作「徑邪不平正」,P二六三九作「邪徑不平正」。
13、〔一三〕「宫室修」、顧本、强本並作「修宫室」。
14、〔一四〕S三九二六「耕」字作「𥝷」。P二六三九、顧本此句並作「不耕治失時也」,道藏本與取善集作「不耕治而失時也」,强本作「業耕治失時」。
15、〔一五〕「五穀傷害」,S三九二六作「五䅽傷」三字。
16、〔一六〕治要「綵」字作「采」,道藏本作「彩」。
17、〔一七〕道藏本「飾僞」作「僞飾」。
18、〔一八〕影宋本「貴外華」誤作「貴内華」,據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顧本、强本、治要、道藏本及集注本改正。
19、〔一九〕顧本「尚」字作「上」。强本無「剛」字,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剛」字並作「㓻」。
20、〔二〇〕影宋本「誇」字原作「夸」,據道藏本與强本改。後文「誇」字同此。
21、〔二一〕影宋本漏「不足」二字,據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治要、道藏本與集注本補。
22、〔二二〕S三九二六、治要「由」字並作「猶」。强本「由」字下有「致」字。道藏本「以爲」作「以致」。S三九二六「服飾」作「飾服」。
23、〔二三〕影宋本「誇」字作「夸」,據强本、道藏本與集注本改。
24、〔二四〕影宋本漏「之」字,據S三九二六、顧本、强本與治要補。
25、〔二五〕「盗誇非道也哉」,影宋本原作「非道哉」三字,P二六三九作「盗誇非盗」四字,治要、强本、S三九二六均作「非盗也哉」,唯道藏本作「盗誇非盗也哉」六字。案釋文云:「盗夸非盗也哉,河上本同。」據此當以道藏本爲善。
26、〔二六〕道藏本無句首「人」字。
27、〔二七〕道藏本「痛傷」作「傷痛」。又P二六三九無「人君所行如是」以下四句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