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經河上公章句·卷一
古者車三十輻,法月數也。共一轂者,轂中有孔,故衆輻共湊之。治身者當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歸之。治國者寡能,揔衆弱共扶强也。
當其無,有車之用;
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户牖以爲室,
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爲利,
利,物也,利於形用。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壞,腹中有神,畏其形消亡。
無之以爲用。
1、〔一〕廣明幢「三十」作「卅」,「轂」字作「䡰」。
2、〔二〕S四七七「三十」作「卅」。
3、〔三〕顧本「數」字上有「之」。
4、〔四〕道藏本「中」字上無「轂」字。
5、〔五〕道藏本無「共」字。
6、〔六〕劉本「藏」作「臟」。
7、〔七〕S四七七「寡」作「宣」。
8、〔八〕S四七七「揔」字作「捝」,顧本、强本、劉本、集注本均作「總」。「共」字顧本作「以」。「扶」字影宋本原作「使」,S四七七、顧本、强本、集注本均作「扶」,今據改。又道藏本無「治國者」以下注文。
9、〔九〕道藏本「謂」字作「爲」。
10、〔一〇〕「輪得轉行」,影宋本原作「車得去行」,義亦可通。今從S四七七、顧本、强本、道藏本、集注本改作「輪得轉行」。
11、〔一一〕顧本「轝」字作「輿」。
12、〔一二〕「得」字影宋本原作「能」。案作「得」字可與上文「輪得轉行」句相符,今從S四七七、道藏本及集注本改。
13、〔一三〕畢沅曰:「埏」,王弼作「挻」。陸德明曰:「河上云和也」,不言河上與王弼異字,疑河上亦作「挻」。案畢説近是。廣韻:「挻,柔也,和也」,與河上注同,「埏」當爲「挻」之假字。
14、〔一四〕S四七七、顧本、强本「飲食」並作「食飲」。
15、〔一五〕S四七七無「得」字。道藏本全句作「故有所受」四字。
16、〔一六〕「屋室」,S四七七、强本、道藏本並作「室屋」。
17、〔一七〕S四七七、道藏本皆無「言」字。强本「空」作「室」。
18、〔一八〕道藏本無「觀視」二字。
19、〔一九〕天禄本「中」字作「人」。
20、〔二〇〕道藏本無「是其用」三字。
21、〔二一〕S四七七、顧本、强本均無「利物也」三字。
22、〔二二〕影宋本、天禄本、劉本均作「利於形用」,道藏本作「利形於用」,S四七七、顧本與强本均作「物利於形」。
23、〔二三〕案影宋本及各本此句均作「畏形之消亡也」,惟道藏本作「畏其形消亡」。考上句注文有「恐其屋破壞」,此處當作「畏其形消亡」與之相應,今依道藏本改。
24、〔二四〕强本「者」字上有「中」字。
25、〔二五〕「乃可用盛受萬物」,道藏本作「謂盛受萬物」。顧本作「可用盛受於物也」。强本無「萬」字。
26、〔二六〕S四七七、强本皆無「能」字。顧本此句作「故曰空虚無形而能制有形也」。
27、〔二七〕顧本「空」字後有「虚」字,道藏本「空」字前有「虚」。强本「空」後有「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