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經河上公章句·卷一
不尚賢,
賢謂世俗之賢,辯口明文,離道行權,去質爲文也。不尚者,不貴之以禄,不尊之以官也。
使民不争;
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爲盗;
不見可欲,
使心不亂。
虚其心,
實其腹,
懷道抱一,守五神也。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
反樸守淳。
爲無爲,
不造作,動因循。
1、〔一〕影宋本「尊」字原作「貴」,與上文「不貴之以禄」重複,今依道藏本、集注本、顧本、强本改作「尊」。又治要此段注文略作「賢謂世俗之賢者,不貴之也」。范應元本引河上公曰:「賢謂世俗之賢。不尚者,不貴之以禄,不尊之以位也。」
2、〔二〕强本無「不争」二字。劉本「名」作「明」。
3、〔三〕道藏本「返」字作「乃」,治要、集注本及强本「返」並作「反」。
4、〔四〕影宋本「珍」原作「珎」,玉篇謂「珎」乃「珍」之俗字,今從道藏本、劉本、强本、集注本改作「珍」。又顧本「御好珍寶」作「御珎好寶」。
5、〔五〕道藏本「黄」字上多一「則」字。
6、〔六〕治要、集注「浄」字作「静」。
7、〔七〕「佞」字影宋本、天禄本、李善文選東京賦注引河上公及治要均作「美」,顧本、强本、道藏本與集注本並作「佞」。案作「佞」字是。論語衛靈公:「放鄭聲,遠佞人」。
8、〔八〕此句治要、道藏本、强本、顧本、集注本均無「不惑亂」三字,李善文選東京賦注引河上公亦無。
9、〔九〕影宋本原漏「之」字,據治要、廣明幢、道藏本、强本與劉本補。
10、〔一〇〕治要「説」字作「謂」。取善集無「説」。
11、〔一一〕治要「與」字作「猶」。
12、〔一二〕影宋本「身」字下原有「同」字,今據治要、道藏本、顧本、强本删。
13、〔一三〕影宋本「煩亂」原作「亂煩」。今據道藏本、顧本、劉本改。
14、〔一四〕集注本「和」字誤作「知」。
15、〔一五〕顧本「權」字下衍「强」字。
16、〔一六〕顧本「施」字作「氣」。
17、〔一七〕治要、天禄本「智者」作「知者」。
18、〔一八〕强本「言」字下有「者也」二字。
19、〔一九〕强本與劉本「治」字下有「矣」字。
20、〔二〇〕S四七七、强本、顧本「厚」字並作「淳」。
21、〔二一〕强本「百」字上有「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