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經河上公章句·卷二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
故無棄人;
使貴賤各得其所也。
常善救物,
故無棄物,
聖人不賤石而貴玉,視之如一。
是謂襲明。
不貴其師,
獨無輔也。
不愛其資,
無所使也。
是謂要妙。
1、〔一〕廣明幢與道藏本「善行」下有「者」字。「迹」,廣明幢與意林作「跡」。釋文曰:「跡,河上作迹。」
2、〔二〕意林無「於」。
3、〔三〕意林「迹」作「跡」。
4、〔四〕廣明幢與意林「善言」下有「者」字。「讁」字意林與道藏本作「謫」。案讁謫二字可通,廣韻曰:「讁,同謫。」
5、〔五〕影宋本原無「之」字,據顧本、意林、强本與道藏本補。意林無「善言謂」三字。
6、〔六〕强本「瑕疵」作「瑕病」,意林與道藏本無「疵」字。「讁」字集注本作「非」,强本、顧本、意林與道藏本均作「謫」。意林無「過於天下」四字。
7、〔七〕廣明幢「善計」下有「者」字。
8、〔八〕影宋本「守」上原有「則」字,據顧本與强本删。
9、〔九〕顧本「不多」作「雖多」。
10、〔一〇〕道藏本「籌策」作「善策」。顧本「策」字作「筭」。
11、〔一一〕道藏本无「可」字。强本「知」字下有「者」字。
12、〔一二〕「善閉」之下道藏本有「者」字。「楗」字影宋本作「揵」,道藏本作「鍵」,皆非。今從天禄本改作「楗」。説文:「楗,門限也。」
13、〔一三〕影宋本「楗」字原作「揵」,據顧本、强本與天禄本改。道藏本無「楗」。又「可得開」,强本作「不可得開之」,顧本作「可得而開也」。
14、〔一四〕道藏本「善結」下有「者」字。
15、〔一五〕顧本、强本、道藏本均無「可」。
16、〔一六〕强本「也」作「之」。
17、〔一七〕强本「忠孝」作「忠正」。道藏本無「者」字。
18、〔一八〕「性命」,影宋本誤作「在命」,據治要、顧本、强本、道藏本與集注本改正。又强本「性」字上有「之」字。
19、〔一九〕影宋本原無「常」,據治要與顧本補。道藏本無「教民」二字。又影宋本無「者」,據治要補。
20、〔二〇〕影宋本原無「欲」,於文義未足,據上文「欲以救人性命」,此處亦當有「欲」字。又「殘傷」顧本及道藏本並作「傷殘」。
21、〔二一〕顧本「人物」作「萬物」。
22、〔二二〕影宋本句首原缺「是」,據顧本、强本與道藏本補。又「大道」,顧本及强本並作「天道」。
23、〔二三〕〔二五〕强本無兩「者」字。
24、〔二四〕道藏本「即」作「則」。
25、〔二三〕〔二五〕强本無兩「者」字。
26、〔二六〕影宋本原無「者」,據强本補。
27、〔二七〕道藏本無「聖人」二字。治要「猶教導」作「教道」。
28、〔二八〕顧本無「得」,强本「也」作「之」。劉師培引河上公「給」作「資」。治要「以」字下有「爲」字。
29、〔二九〕强本與道藏本「智」並作「知」。
30、〔三〇〕顧本「智」字作「知」。
31、〔三一〕道藏本「意」作「道」。
32、〔三二〕顧本「是謂」下有「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