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經河上公章句·卷四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
辯者不善。
辯者,謂巧言也。不善者,舌致患也。土有玉,掘其山;水有珠,濁其淵;辯口多言,亡其身。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
既以爲人施設德化,己愈有德。
既以與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爲而不争。
1、〔一〕影宋本漏「言」字,據S三九二六、顧本、强本、道藏本、集注本補。
2、〔二〕顧本作「實言也」。
3、〔三〕影宋本此句誤作「滋美之言者」,據S三九二六、顧本、取善集改正。
4、〔四〕影宋本原作「孳孳華詞」,强本作「孳孳華辭」,S三九二六作「孳孳華辝」,道藏本作「孳孳之美辭」,今從顧本、取善集改作「滋美之華辭」。
5、〔五〕影宋本此句上原漏「不辯者」三字,據顧本、S三九二六、道藏本補。又强本、S三九二六「綵」作「采」。顧本、道藏本「綵文」作「文彩」。
6、〔六〕集注本無「謂」。
7、〔七〕影宋本「土」原作「山」,據顧本、道藏本、集注本改。
8、〔八〕强本「濁」作「竭」。顧本「淵」作「泉」。
9、〔九〕道藏「言」下有「者」。
10、〔一〇〕意林此段注作「知道守一,則不必博多見聞」。
11、〔一一〕顧本、集注本「要真」作「真要」。意林此句作「失要真,故不知也」。
12、〔一二〕顧本「與貧」作「施貧」。
13、〔一三〕S三九二六、强本「爲人」作「與人」。
14、〔一四〕S三九二六此句作「既以財貨與人」。
15、〔一五〕强本「而」字作「己」,S三九二六、治要無「而」。
16、〔一六〕S三九二六無「所」字。顧本「也」字上有「其生」二字。
17、〔一七〕顧本、S三九二六「所」字上有「無」字。
18、〔一八〕道藏本「化」字下有「功」。
19、〔一九〕强本「下」字作「人」,顧本、道藏本作「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