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經河上公章句·卷二
希言自然。
飄風,疾風也。驟雨,暴雨也。言疾〔風〕不能長,暴〔雨〕不能久也。
孰爲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於人乎?
天地至神,合爲飄風暴雨,尚不能使終朝至暮,何况〔於〕人欲爲暴卒乎?
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與德同者,德亦樂得之也。
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應君以不信也。此言物類相從,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雲從龍,風從虎,水流濕,火就燥,自然之數也。
1、〔一〕顧本、强本與道藏本無「者」字。
2、〔二〕影宋本「謂」字作「是」,據顧本、强本、道藏本與集注本改。
3、〔三〕廣明幢「飄」作「飃」。
4、〔四〕道藏本無「言」字。又影宋本原缺「風」字,從强本補。
5、〔五〕影宋本原缺「雨」字,從强本補。
6、〔六〕强本無「此」字。道藏本無「孰誰也」三字及句末「乎」字。
7、〔七〕影宋本原缺「能」字,從顧本補。又道藏本此句作「不能終朝至夕」。
8、〔八〕范應元本作「天地所以忽爲飄風暴雨」。
9、〔九〕强本無「尚」。顧本無「使」。道藏本「終」字作「從」。
10、〔一〇〕影宋本原缺「於」字,據顧本、道藏本與范應元本補。
11、〔一一〕「欲爲暴卒乎」,道藏本作「而欲暴卒乎」。范應元本作「欲爲暴卒事也」。治要作「欲爲暴卒者乎」。
12、〔一二〕治要無「者」。
13、〔一三〕顧本與道藏本「驟」字作「暴」。
14、〔一四〕影宋本缺「之」字,據顧本、道藏本與取善集補。
15、〔一五〕取善集無「者」。
16、〔一六〕「所爲」,影宋本原作「所謂」,據顧本、道藏本與集注本改。又强本「同」字下有「者」字。
17、〔一七〕影宋本原無「者」字,據道藏本與取善集補。又影宋本原無「之」,據顧本補。又「好德之人」,道藏本與取善集作「有德之人」。
18、〔一八〕取善集無「者」字。
19、〔一九〕「所爲」,影宋本原作「所謂」,據顧本、强本、道藏本與集注本改。
20、〔二〇〕影宋本原無「而」字,據顧本與道藏本補。又道藏本「任」字上有「自」字。
21、〔二一〕「所爲」,影宋本原作「所謂」,據顧本與道藏本改作「所爲」。又道藏本「所爲」二字上有「謂」字。
22、〔二二〕〔二三〕〔二四〕强本無三「樂」字。又「失之」,强本、道藏本並作「得之」。
23、〔二二〕〔二三〕〔二四〕强本無三「樂」字。又「失之」,强本、道藏本並作「得之」。
24、〔二二〕〔二三〕〔二四〕强本無三「樂」字。又「失之」,强本、道藏本並作「得之」。
25、〔二五〕取善集「失之」作「得之」。
26、〔二六〕强本無兩「焉」字。
27、〔二七〕「君」字顧本、道藏本均作「之」。又「不信」影宋本原作「不足」,據顧本、道藏本與范應元本改正。
28、〔二八〕「相從」,影宋本原作「相歸」,今據强本改作「相從」。
29、〔二九〕影宋本原無「同氣相求」四字,今據顧本補。案易乾文言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河上注即本易傳以釋老子「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之意。
30、〔三〇〕影宋本「數」字原作「類」,案作「數」字義長,今從顧本與道藏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