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經河上公章句·卷三
以奇用兵,
以無事取天下。
以無事無爲之人,使取天下爲之主。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天下謂人主也。忌諱者防禁也。令煩則姦生,禁多則下詐,相殆故貧。
民多利器,國家滋昬。
利器者權也。民多權則視者眩於目,聽者惑於耳,上下不親,故國家昏亂。
人謂人君、百里諸侯也。多技巧,謂刻畫宫觀,彫琢章服,奇物滋起,下則化上,飾金鏤玉,文繡綵色日以滋甚。
法物滋彰,盗賊多有。
法物,好物也。珍好之物滋生彰著,則農事廢,飢寒並至,故盗賊多有也。
故聖人云:
我無爲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無事而民自富,
我無欲而民自朴。
1、〔一〕P二六三九「正」作「政」。
2、〔二〕S三九二六「以」作「之」。馬叙倫曰:「譣河上注曰:『以,至也』,似以『至』字釋句首『以』字。『以』字古無『至』訓。奈卷引河上注曰:『之,至也』,則『以』爲『之』字之譌,是河上『治』作『之』,今作『治』者,後人據别本改也。」案馬叙倫所謂奈卷者,即日本奈良舊鈔河上公老子注,其注「之,治也」,正與敦煌本同。馬氏據奈卷斷定河上本經文作「以正之國」,其説近是。
3、〔三〕顧本無句末「人」字。
4、〔四〕P二六三九「使至」作「至使」,强本「至」字作「正」。
5、〔五〕影宋本「僞」字誤作「爲」,據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及集注本改正。
6、〔六〕顧本此句作「令其用兵也」,S三九二六作「令用兵」。
7、〔七〕道藏本此句作「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8、〔八〕道藏本自「以正治國」至「以此」等數句屬第五十六章。案俞樾稱:二十二章、五十四章皆以「以此」爲章末結句,五十六章亦同。
9、〔九〕顧本「老子」作「老君」。
10、〔一〇〕道藏本無句首「我」字。强本、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無「然」字。
11、〔一一〕影宋本漏「之」字,據S三九二六、顧本、强本、道藏本與集注本補。
12、〔一二〕顧本「者」作「謂」。
13、〔一三〕顧本此句作「共相欺紿,故貧也」。强本作「姧詭相殆故貧也」。S三九二六「殆」作「紹」。P二六三句末有「之」字。
14、〔一四〕集注本「眩」作「眇」。P二六三九無「則視」二字。
15、〔一五〕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惑」作「或」。又P二六三九「不親」作「不相親」。
16、〔一六〕影宋本「技」作「伎」,據道藏本與S三九二六改正。
17、〔一七〕治要無「百里諸侯」四字。
18、〔一八〕影宋本作「多知伎巧」,道藏本作「多招技巧」,S三九二六作「多知技巧」。今從治要改作「多技巧」。
19、〔一九〕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與治要均無「謂」字。「宫觀」,顧、强二本作「宫宇」。
20、〔二〇〕P二六三九、道藏本「彫」作「雕」。「章服」影宋本倒作「服章」,據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治要與道藏本改。
21、〔二一〕道藏本「綵」作「采」。
22、〔二二〕强本與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日以」作「日已」。「滋甚」,顧本、强本、治要與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均作「滋起」。
23、〔二三〕顧本、强本與P二六三九、治要此句均作「法,好也」。
24、〔二四〕影宋本作「珍好」作「珎好」,據顧本、强本、治要、道藏本與集注本改。
25、〔二五〕顧本「飢」作「釠」,道藏本「並」作「近」。
26、〔二六〕取善集「下事」作「下文」。
27、〔二七〕强本無「成」。
28、〔二八〕影宋本無「安」,據道藏本補。
29、〔二九〕天禄本作「不言不語」。
30、〔三〇〕道藏本無句首「我」字。
31、〔三一〕P二六三九、强本句首有「使」字。
32、〔三二〕S三九二六「欲」下有「心」字。
33、〔三三〕影宋本「微」誤作「徵」,P二六三九作「徹」,今從顧本、S三九二六、道藏本與集注本改作「微」。又强本「去華文微服飾」略作「去華服實」,亦通。
34、〔三四〕影宋本「爲」字下衍「多」字,據强本、治要、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道藏本及集注本删去。又顧本此句作「民隨我以爲質朴」。
35、〔三五〕案此句經文及以下注文,影宋本原缺佚,顧本、强本、天禄本、集注本與S三九二六等亦缺,今據P二六三九道藏本與陳景元本補。又焦竑亦稱河上本有「我無情而民自清」。
36、〔三六〕陳景元本缺「聖人言我」四字。道藏本缺「守」字。
37、〔三七〕道藏本「民自」作「而民」,P二六三九漏「而清」之「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