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經河上公章句·卷三


立戒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

名遂則身退也

身與貨孰多?

財多則害身也

得與亡孰病?

好得利則病於行也

甚愛必大費,

甚愛色,費精神;甚愛財,遇禍患。所愛者少,所亡者多,故言大費

多藏必厚亡。

生多藏於府庫,死多藏於丘墓。生有攻刼之憂,死有掘冢探柩之患

知足不辱,

知足之人,絶利去欲,不辱於身

知止不殆,

知可止則〔止〕,財利不累〔於〕身〔心〕,聲色不亂於耳目,則〔終〕身不危殆也

可以長久。

人能知止〔知〕足,則福禄在己,治身者神不勞,治國者〔一八〕民不擾,故可長久



校勘記

1、〔一〕强本與S三九二六「則身」作「身則」,道藏本作「身必」。

2、〔二〕强本「害身」作「害己身」。

3、〔三〕道藏本「好得利」作「好於利」,意林作「好得貨利」。S三九二六無「則」字。

4、〔四〕〔五〕治要、强本、S三九二六及道藏本二句之末均有「者」字。P二六三九「財」字下有「則」字。

5、〔四〕〔五〕治要、强本、S三九二六及道藏本二句之末均有「者」字。P二六三九「財」字下有「則」字。

6、〔六〕意林作「遇患害」。

7、〔七〕顧本「者」作「甚」。

8、飞梧案:「亡」,原作「費」。

9、〔八〕意林「亡」字作「費」。

10、〔九〕意林「言」下有「必」。道藏本句末有「者也」二字。

11、〔一〇〕意林「冢」作「塚」。治要此句作「死有掘發之患也」,道藏本作「死有發掘之患」。顧本作「死有掘塚剖棺之患」。

12、〔一一〕顧本「於」作「其」。

13、〔一二〕影宋本缺句末「止」字,據治要、顧本、强本、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補。道藏本「則止」作「則須止」。

14、〔一三〕「不累於身心」,影宋本原作「不累身」三字,强本、治要、S三九二六、P二六三九、集注本均作「不累於身」,今從顧本與道藏本作「不累於身心」,與下句「不亂於耳目」相對爲文。又道藏本「財」字上有「乃」字。

15、〔一四〕影宋本原缺「終」字,據顧本、强本、治要、P二六三九、S三九二六及道藏本補。

16、〔一五〕影宋本「知止知足」原作「知止足」,道藏本作「知於止足」,今從S三九二六增一「知」字。

17、〔一六〕顧本「在己」作「常在於己」,道藏本作「在於己」。

18、〔一七〕〔一八〕顧本兩「者」字並作「則」。

19、〔一九〕治要「民」作「人」。

20、〔二〇〕道藏本「可」作「能」。

字數:191,最後更新時間: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