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問懸解
    1. 卷九
      1. 雷公問
        1. 著至教論(六十八)

素問懸解·卷九·雷公問


著至教論(六十八)


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醫之道乎?雷公對曰:誦而頗能解,解而未能別,別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侯王。願得受天之度,四時陰陽,合之星辰與日月光,以彰經術,後世益明,上通神農,著至教,擬於二皇。

四時陰陽,星辰日月,天地之度也。雷公願受天之度,法其四時陰陽,合之星辰日月,以彰經術,使後世益明,上通神農,著爲至教,擬於二皇之法也(二皇:羲、農)

帝曰:子不聞《陰陽傳》乎?曰:不知。曰:三陽爲業,上下無常,合而並至,偏害陰陽。雷公曰:三陽莫當,請聞其解。帝曰:三陽獨至者,是三陽並至,太陽脈至,洪大以長,陽明脈至,浮大而短,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並至如風雨,上爲巔疾,下爲漏病。而陽氣當隔,隔者當瀉,不亟正治,粗乃敗之,故陽蓄積病死。(太陽脈至乍短乍長七句,舊誤在「平人氣象論」。陽氣當隔至蓄積病死五句,舊誤在「生氣通天論」。)

《陰陽傳》,古書。

三陽爲性(業,性也,《南史》:慧業文人,言慧性也),上下無常,手之三陽,自手走頭,平則上升,病則下陷,足之三陽,自頭走足,平則下降,病則上逆,三氣相合而並至,勢必偏害陰陽,上逆則害陽,下陷則害陰也。三陽莫當,升降倒置,不當其位也。「陰陽類論」:三陽獨至,期在石水,三陽獨至者,是三陽並至也(但有三陽而無三陰,是謂獨至)。太陽脈至,洪大以長,陽之終氣也。陽明脈至,浮大而短,陽之中氣也。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陽之初氣也。三陽並至,勢如風雨,上逆則爲巔頂之疾,下陷則爲漏泄之病,是陽氣之上下阻隔而不旋轉也。而陽氣當阻隔之時,其隔礙不通者當瀉而通之,不亟按法正治,粗工乃反扶邪助虐而益敗之,故陽氣蓄積而病死也。

雷公曰:請受道,諷誦用解。帝曰:三陽者,至陽也,上下無常,病起疾風,至如霹靂,並於陽則爲驚,陽氣滂溢,嗌乾喉塞,並於陰則薄爲腸澼,此謂三陽直心,坐不得起臥者,便身全三陽之病。病傷五臟,筋骨以消,腎且絕,惋惋日暮。從容不出,人事不殷,外無期,內無正,不中經紀,診無上下,以書別,何以別陰陽,應四時,合之五行!不知合之四時五行,因加相勝,釋邪攻正,絕人長命。(不知合之四時五行至末,舊誤在「離合真邪論」。)

三陽者,至陽也(至,極也),上下無常,病起捷若疾風,病至勢如霹靂,所謂並至如風雨也。並於陽分,則魂神失根,而爲驚悸,陽氣滂溢,嗌乾喉塞,是上爲巔疾之由也。並於陰分,則薄迫沖決而爲腸澼,是下爲漏病之原也。此謂三陽之直心(直心,猶言真性),以至但能危坐而不能起臥者(上逆則不得臥,下陷則不得起),便身全三陽之病。病傷五臟陰精,筋骨以之消爍,腎陰且絕,惋惋日暮,勢不久存。而從容既不出(脈法不精),人事又不殷(殷,篤至也),外無刻期,內無證據(正與證通),其法不中經紀,則診無上下,以志分別(三陽之上下不能診別之),何以別其陰陽,應乎四時,合之五行!不知合之四時五行,因加相勝,以伐正氣,釋邪攻正,適以絕人長命耳。

雷公曰:臣治疏愚,說意而已。陽言不別,陰言不理,請起受解,以爲至道。帝曰:善。無失之,此皆陰陽表裏上下雌雄相輸應也。子言不明不別,不知合至道以惑師教,是世之學盡矣。夫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語子至道之要,子若受傳,且以知天下,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以爲寶,可傳後世,可以長久。

陽言不別,陰言不理,陰陽之微言不能辨別而分理也。至道之要,陰陽分表裏,配上下,殊雌雄,別彼此,相輸應也。子言不明不別(解而未能別,別而未能明),不知合至道以惑師教,是妙理不傳,世之醫學自此盡矣。夫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語子至道之要,子若受傳,且以遍知天下之奧,何止醫也,醫理既精,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之論篇,可以爲寶,並可傳之後世,長久不泯也。

字數:1253,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