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問懸解
    1. 卷五
      1. 病論
        1. 咳論(三十六)

素問懸解·卷五·病論


咳論(三十六)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帝曰:願聞其狀。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爲肺咳。

肺主氣,肺氣清降,呼吸靜順,故不咳嗽,肺金不降,胸膈壅阻,逆氣衝激,則咳嗽生焉。咳生於肺,而其原不一,五臟六腑之病,傳之於肺,皆令人咳,非獨肺臟之自病也。且以肺咳言之,肺主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被感,先受風寒之邪氣,邪氣在表,外束皮毛,皮毛閉斂,則肺氣壅阻,緣肺合皮毛,表裏同氣,從其合也,其再加以寒飲食入胃,寒氣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飲食之寒與風露之寒外內合邪,因而客居肺部不散,寒閉氣阻,則爲肺咳,是肺咳之故也。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爲咳,甚則爲泄爲痛。

咳生於肺,而受病之原,則傳自五臟,不可第責之肺也。五臟各以其主治之時受病,非其主治之時,各於其所勝之臟傳以與之。肺應秋,乘秋則肺先受邪,肝應春,乘春則肝先受之,腎應冬,乘冬則腎先受之,心應夏,乘夏則心先受之,脾應至陰(長夏),乘至陰則脾先受之。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其司令之時,當其主治之時感於寒,則主治之臟受其病。微則傳之肺,肺氣上逆而爲咳,甚則傳之大腸,大腸下陷,爲泄爲痛也。

帝曰:何以異之?岐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肺氣上逆也,甚則唾血,肺金失斂也。

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心咳者,火剋金也。咳則心痛者,君火逆沖也。心脈上挾咽,心氣衝塞,故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君火升炎,故咽腫喉痹也。

腎咳之狀,咳則腰脊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腎咳者,水乘金也。水漬肺臟,則氣阻爲咳。腎脈貫脊,故腰背相引而痛。腎主五液,入脾爲涎,脾濕胃逆,則涎出於口,故甚則咳涎。

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脾咳者,土累金也。脾以濕土主令,肺從脾土化濕,濕旺胃逆,肺金不降,清氣鬱阻,則生痰嗽。脾從左升,左升則右降,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者,肺氣不能右降也。甚則身動而氣愈逆,是以咳劇也。

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肝咳者,木侮金也。肝爲風木,內胎君火,衰則肺金固克風木,盛則風木亦侮肺金,火胎郁發,肺金受傷,則生咳嗽。肝脈行於兩脅,故脅痛不可以轉。轉則肝氣鬱遏,兩0H胠下滿,胠即脅也。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

臟病移腑,表裏相傳也。

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脾咳不已,傳之於胃,胃逆則嘔,嘔甚則吐蛔蟲。蓋脾爲太陰濕土,肺以手太陰不司令氣,從土化濕,燥被濕奪,則陽明戊土不化庚金之燥,而化己土之濕,濕盛則脾陷而胃逆,胃逆則肺無降路,濕氣堙塞,而生痰嗽。故肺咳之原,雖緣五臟六腑之相傳,而胃土上逆,則爲咳嗽之根。甚則爲泄爲痛,由於脾陷,微則爲咳,由於胃逆。胃咳者,戊土之阻辛金也。

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

肝咳不已,傳之於膽,膽木上逆,而克胃土,則咳嘔膽汁,膽汁色黃而味苦。膽咳者,甲木之傷辛金也(甲木化氣相火,能刑辛金)

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

肺咳不已,傳之大腸,大腸下陷,魄門不收,故咳而遺矢。大腸咳者,庚金之干辛金也。

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

心咳不已,傳之小腸,小腸下陷,故咳而肛門失氣,氣與咳俱失。小腸咳者,丙火之克辛金也。

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

腎咳不已,傳之膀胱,膀胱失藏,故咳而遺溺。膀胱咳者,壬水之乘辛金也。

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飲食。

久咳不已,上中下三焦俱病,則傳之三焦,三焦火陷,不能生土,故咳而腹滿,不欲飲食。三焦咳者,相火之刑辛金也。

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久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聚於胃者,胃土上逆,濁氣填塞,聚於胃口也,關於肺者,胃逆則肺阻也。肺逆則多涕,胃逆則多唾,濁氣鬱塞,是以淫泆而化涕唾。肺胃郁升,則面浮腫。總因濁氣之上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臟之俞,在脈之所起第三穴。腑之合,在脈之所起第六穴。臟之經,在脈之所起第四穴。腑之經,在脈之所起第五穴。五臟五俞,日井滎俞經合,六腑六俞,曰井滎俞原經合,詳見《靈樞·本輸》。(俞與腧、輸俱通)

字數:1555,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