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堅瓠四集卷之四
    1. 嘉禾行
    2. 題書櫥
    3. 行樂歌
    4. 鄭所南
    5. 焚書坑
    6. 七賢過關圖
    7. 退圃
    8. 旗亭小飲
    9. 桃暗李明
    10. 趙子昂
    11. 落葉
    12. 五嶽山人
    13. 唐六如
    14. 聶壽卿
    15. 半夜雞
    16. 終南別業
    17. 垢仙
    18. 錢振之無題詩
    19. 夜雨詞
    20. 安南國人
    21. 神童詩
    22. 侍婢續詩
    23. 周文襄賑饑
    24. 吟詩高士
    25. 歲交黃鶯兒
    26. 王雨舟宮詞
    27. 應制詞
    28. 上糖多令
    29. 索寵姬
    30. 張芸叟
    31. 王仲澤
    32. 寄文恪詩
    33. 依樣葫蘆
    34. 提學來口號
    35. 詠田字
    36. 批奪山牘
    37. 玉簫宮詞
    38. 白捖月題壁
    39. 張壁娘
    40. 絕糧無袴
    41. 網巾
    42. 譏袁柳莊
    43. 譏趙師睪
    44. 題祠堂
    45. 曾屈相謔
    46. 夢擕酒樓
    47. 雪和尚
    48. 題純陽像
    49. 李陸相戲
    50. 犯夜賦詩
    51. 祝沈對
    52. 成化對
    53. 古人對
    54. 四時四方
    55. 典史對
    56. 楊一清
    57. 何燕泉
    58. 劉招山詞
    59. 心字香
    60. 一子三教
    61. 日影詩

堅瓠四集卷之四

長洲石農褚人穫學稼纂輯


嘉禾行

嘉禾行。徐武子先生勸修先賢楊南峰遺塚而作。 峰名循吉。字君謙。成化甲辰進士。弱冠登科。年二十九而致仕。登甲榜者六十三年。八十有九而歿。葬於閻門外。洎乎後嗣湮沒。丘壟荒無。武子先生於先朝庚午辛未間。倡議修之。不意鼎革之後。落於丐棍孫壽之手。毀域拔樹。種菜澆穢。近且露其棺椁。行路傷心。而有力者不顧也。武子先生復欲起而修葺之。故作詩以告同志云。當年偶踏嘉禾路。訪友造門多不晤。皆云醵酒共登舟。去掃梅花道人墓。名流勝士無不然。如此一年還一度。我思道人誠足賢。迄今妙技尚爭傳。倘令有言更有德。蒸嘗丘壟猶周旋。吾吳君謙楊儀部。少登黃榜性嗜古。居曹矻矻惟讀書。每當得意多狂舞。因是咸稱主事顛。未滿三旬歸閉戶。結廬支硎正南峰。經史浩瀚無不通。內典外典及裨乘。一一貫徹羅胸中。會求直言無可報。人所畏言偏入告。疏請復建文年號。武廟南巡試樂府。兩番宣呼皆應詔。力辭官爵懇放歸。貧困益深逾癖傲。縉紳達士皆慕名。望廬卻步那敢造。落莫失意尤晚年。奇窮骯髒心還堅。自爲生誌發孤憤。平生懷抱耶披宣。將登九十乃辭世。著書種種留人間。吁嗟先生負奇癖。年猶未壯捐榮赫。立言立品不尋常。雅操孤高世難匹。景仰堪追曠逸風。豈徒一藝存陳跡。可憐遺塚僅存留。郭外荒涼土一抔。瓜菜圃人鋤隧道。牛羊牧竪上墳丘。拋棺棄椁須臾事。男子有心宜好義。鄙夫目擊爲心傷。四十年前願欲償。修葺在崇禎庚午辛未問。文相國題語如新。後以鼎革廢。今日掉頭無應者。漫問先生可姓楊。因思雅道嘉禾士。筆墨風流猶享祀。故塚安全數百年。拜掃於今還未止。文行高賢在里中。漠然棄置乃如。此自是堪嗟鄙俗腸。若見禾人定羞死。咄嗟人瘦尚可肥。果然士俗不可醫。冥報相貽應不爽。勿隨世俗兒嗔癡。武子先生名樹丕。吳縣諸生。善八分書。年八十有八而卒。

題書櫥

楊君謙致仕歸。讀書支硎山南華寺。聞有奇籍。多方圖致。手自抄錄。嘗題書櫥云。吾家本市人。南濠居百年。自我始爲士。家無一簡編。辛動一十載。購求心頗專。小者雖未備。大者亦略全。經史及子集。無非前古傳。一一堅紙裝。辛苦手自穿。當怒讀則喜。當病讀則痊。恃此用爲命。縱橫堆滿前。當時作書者。非聖必大賢。豈待開卷看。撫弄亦欣然。奈何家人愚。心惟貨財先。墜地不肯拾。壞爛無與憐。盡吾一生已。死不留一篇。朋友有讀者。悉當相奉捐。勝遇不肖子。持去將鬻錢。

行樂歌

行樂歌云。春臺冉冉圍青竹。春夜沉沉秉華燭。鸚鵡杯未停。琵琶聲已續。君當爲曲海上歌。妾當獨唱江南曲。江南曲。聲未足。池中鴛鴦兩兩棲。江頭鳧鴨雙雙宿。勸君莫待鬢邊華。勸君莫負杯中醁。君不見紫蘿山上月如珠。錦石屏前人似玉。人生年少須盡歡。莫待形骸空結束。慢蹉跎。青山碧草容易過。白髮茫茫君奈何。

鄭所南

宋既亡。鄭所南改名思肖。隱居長洲之承天寺。終身不娶。時時向南慟哭。爰作心史。沉於寺之狼山房井中。歷四百餘年。至崇禎戊寅仲冬。僧𤀹眢并而其書始出。鐵函重匱。錮以堊灰。啟之。則楮墨猶新。有咸淳大義中興等集。久久書。及雜文。其夏駕湖晚步詩云。豈獨吳王事可憐。人生回首總淒然。空嗟落日猶如夢。不記東風幾換年。寶駕跡消前古地。菱歌聲斷晚來船。如今城郭多遷變。茅屋荒頹草積煙。春日登城詩云。城頭啼鳥隔花鳴。城外遊人傍水行。遙認孤帆何處去。柳塘煙重不分明。春詞云。春氣暄妍御夾紗。玉釵雙嫋綠雲斜。倚䦨看遍庭前樹。盡是枝頭結子花。懷友云。今日尊前忽憶君。爲憐秋事又平分。坐來凝睇西風久。過盡天邊數片雲。春日遊承天寺云。野梅香軟雨初晴。來此閑聽笑語聲。不管少年人老去。春風歲歲闔閭城。閨怨云。畫眉夫婿客遊梁。獨理瑤琴山水長。莫上翠樓凴檻望。陌頭無數碧垂楊。睡覺有懷云。千古英雄人不見。一樓風雨夢初回。空中變化觀龍見。世上淒涼誤鳳來。又鳳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天下皆秋雨。山中自夕陽等句。其感慨一寓之於詩。又有隱居謠曰。布衣暖。菜羹香。詩書滋味長。

焚書坑

唐章碣題焚書坑云。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燼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陸文量詩云。焚書只是要人愚。人未愚時國已虛。惟有一人愚不得。又從黃石受兵書。

七賢過關圖

七賢過關圖。姓名相傳不一。元唐愚士詩云。七騎從容出帝閽。寒驢驄馬雜山。犉瀛洲學士參差出。十八人中一半人。廣川書傳謂七賢者。李白李欣 之遜孟潔然綦母潛裴迪司馬承禎。出關訪王維。明初夏節曁姜南云。是開元間冬日。李白李華張說張九齡王維鄭處孟浩然。出藍田關。遊龍門寺遇雪。鄭處圖之。槎溪張輅詩。二李清狂狎二張。吟鞭遙指孟襄陽。鄭處筆底春風滿。摩詰圖中詩興長。蓋指此也。虞邵庵題孟像詩。有風雪堂中破帽溫。七人圖裡一人存之句。郎仁寶七修。謂三說皆非。且云。春秋有七人。建安有七子。唐有七愛。宋有七老。未嘗稱賢也。惟晉竹林七人稱賢耳。且王戎嘗乘騾。山濤乘驢。劉伶乘鹿車。餘則乘馬。鹿車或誤畫爲牛也。按羅烏帽。亦晉人所戴。唐則巾矣。元曹文以伯啟集。有七子圖詩云。清譚飄逸事凌遲。七子高風世所師。公室傾危無砥柱。服牛乘馬欲何之。此一證也。陸儼山玉堂漫筆云。七賢疑即竹林七賢耳。屢有人持其畫索題。觀其所畫。衣冠騎從。當是晉魏間人物。意態若將避地者。或云。即論語作者七人像也。錄之以俟博識。

退圃

蘇東坡爲俞康直郎中。作所居四詠中。有退圃詩一首云。百丈休牽上瀨船。一鉤歸釣縮頭鯿。園中草木知無數。獨有黃楊厄閏年。其於退字略不發明。而休牽上瀨。歸釣縮頭。黃楊厄閏。則曲盡退字之妙。此詠題之三昧也。

旗亭小飲

開元中。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時風塵未偶。而遊處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有梨園伶官十餘人會讌。三人因避席隈隅。擁爐火以觀。俄有妙妓四莗續至。奢華艷曳。旋奏樂。皆當時名部也。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不自定甲乙。今密觀諸伶所謳詩。多入歌者爲優。俄一伶拊節而歌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昌齡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曰。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雲居。適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曰。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昌齡又晝壁曰。一絕句。之渙自以得名已久。因謂諸人曰。此輩皆巴人下俚詞耳。陽春白雪。俗物豈敢近哉。指諸妓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吾詩。終身不敢與子輩爭衡矣。須臾。雙發聲。則歌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之渙即歈二子曰。田舍奴我豈妄哉。因大諧笑。諸伶不喻其故。皆起詣曰。不知諸郎君何故歡噱。昌齡等因話其事。諸伶競拜。乞俯就筵席。三子從之。飲醉竟日。

桃暗李明

韓退之有詩云。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風揉白揀雪羞比。波浪翻空香無已。誠齋詩序云。桃李同時。而退之詩云不見桃花。不可解。偶因晚眺。登碧落堂。望隔江桃暗而李獨明。乃悟其妙。

趙子昂

趙孟頫以宋室賢才。失身北仕。楊州春市琵琶別調矣。然而哀音離黍。故國淒涼。未嘗不纏綿四韻中也。嘗作聞擣衣詩云。露下碧梧秋滿天。砧聲不斷思綿綿。北來風俗猶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苜蓿總肥宛騕。琵琶曾沒漢嬋娟。人生俯仰成今昔。何待他年始惘然。又作絕句云。春寒惻惻掩重門。金鴨香殘火尚溫。燕子不來花又落。一庭風雨自黃昏。 梅花開盡雪飄零。楊柳青青春水生。一夜東風吹雁過。江南江北故鄉情。

落葉

苕谿漁隱。載劉義落葉詩云。返蟻難尋穴。歸禽易見窩。滿廊僧不厭。一箇俗嫌多。鄭谷詠柳詩云。半煙半雨谿頭畔。間杏間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恨意。千絲萬絮惹春風。觀此二詩。乃落葉及柳之謎語也。

五嶽山人

錢塘田汝成記云。蘇州黃勉之省曾風流儒雅。卓越罕群。嘉靖戊戌。當試春官。予過吳門。談西湖之勝。便輟裝不北上。來遊西湖。盤桓累月。勉之自號五岳山人。其自稱於人。亦曰山人。予常戲之曰。子真山人也。癖躭山水。不顧功名。可謂山興。瘦骨輕軀。乘危涉險。不煩筇策。上下如飛。可謂山足。目擊清輝。便覺醉飽。飯𦆵一溢。飲可曠旬。可謂山腹。談說形勝。窮狀奧妙。含膄咀雋。歌詠隨之。若易牙調味。口欲流涎。可謂山舌。解意蒼頭。追隨不倦。搜奇剔隱。以報主人。可謂山僕。備此五者。而謂之山人。不亦宜乎。

唐六如

唐子畏。一字伯虎。號六如。謂取佛氏之說。乃蘇門公嘯有六如。一如深溪虎。一如大海龍。一如高柳蟬。一如巫峽猿。一如菙丘寉。一如瀟湘雁。其說更脫灑有意趣。子畏既廢棄。詩云。一失腳成千古笑。再回頭是百年人。又絕句云。五陵鞍馬少時年。三策經綸聖主前。零落而今轉蕭索。月明胥口一蓑煙。壽王少傅詩云。綠蓑煙雨江南客。白髮文章閣下臣。同在太平天子世。一雙空手掌絲綸。所用石記曰。龍虎榜中名第一。煙花隊裡醉千場。有風流遁一書。皆青樓中遊戲語。惜不傳。

桐下聽然。華學士鴻山艤舟吳門。見鄰舟一人。獨設酒一壺。斟以巨觥。科頭向之極罵。既而奮袂舉觥。作欲吸之狀。輒攢眉置之。狂叫拍案。因中酒。欲飲不能故也。鴻山注目良久曰。此定名士。詬之。乃唐解元子畏。喜甚。肅衣冠過謁。子畏科頭相對。談謔方洽。學士浮白屬之。不覺盡一觴。因大笑極歡。日暮復大醉矣。當談笑之際。華家小姬。隔簾窺之而笑。子畏作嬌女篇貽鴻山。鴻山作中酒歌答之。後人遂有傭書獲配秋香之誣。袁中郎爲之記。小說傳奇。遂成佳話。又子畏同祝京兆。醉坐生公石。見可中亭。有貴人分韻賦詩。乃衣籃縷如乞兒。倚柱而聽。數刻未落一韻。格格苦思。句成。二人相視而哂。貴人怒曰。乞何爲者。豈能詩耶。對曰。能。解元口吟。京兆操觚。須臾數百言。有七里山塘迎曉騎。幾番春雨濕征衫之句。擲筆索酒。酣飲而去。貴人驚異。以爲遇仙。對人艷稱之。後知之。慚恚。卒有棘闈之譛。

聶壽卿

臨川聶壽卿大年工詩詞。書兼率更承旨兩家。以薦授長洲仁和教官。一目重瞳。沈石田謂聶眇一目。長身紫髯。博通經史。秋闈考文。四省交聘。咸以病辭。景泰中。徵修通鑑綱目。未入館。病卒翰林諸公惜不獲一見。時童大章在坐。素善滑稽。因曰。不必識其人。彼但多一耳。少一目而已。眾爲鬨然。蓋聶姓三耳。而壽卿眇一目也。其醉後跌起口占。有老我不勝金谷𠟟。傍人應笑玉山頹之句。有詞曰。楊柳小蠻腰。慣逐東風舞。學得琵琶出教坊。不是啇人婦。忙整玉搔頭。春筍纖纖露。老卻江南杜牧之。懶爲秋娘賦。又粉淚濕鮫鮹。只恐郎情薄。夢到巫山第幾峰。酒醒燈花落。數日尚春寒。未把羅衣着。眉黛含顰爲阿誰。但悔從前錯。又花厭鬢雲低。風透羅衫薄。殘夢瞢騰下翠樓。不覺金釵落。幾許別離愁。猶自思量着。欲寄蕭郎一紙書。又怕歸鴻錯。

半夜雞

唐人以半夜雞鳴爲不祥。來鵬曉雞詩云。黯黯嚴城罷鼓鼙。數聲相續出寒棲。不嫌驚破紗窗夢。卻怕爲妖半夜啼。但寒雞半夜則啼。今止以黃昏及雌雞啼。爲不祥。

終南別業

碣石剩談。長安雍世隆別業。去終南不一舍。甚有幽致。有尋訪留題壁間者云。中丞別業壓秦川。非郭非村小洞天。樹底好山當屋上。源頭活水過門前。吟邊風月詩三百。靜裡乾坤壽八千。只恐春雷天外震。等閒驚起老龍眠。未幾。有詔起復。亦詩讖也。

垢仙

垢仙姓吳。吾蘇市人也。生於萬曆甲申。二十以前。蹤跡未定。每行市中。群兒嬲之。呼爲狗仙。乙巳。始赤身矣。人與之食。有享有不享。與錢亦然。享者受者。其家必有吉祥善事。先依朱姓。後依王姓。席地趺坐。晝夜擁爐。酷暑無汗。暗坐無蚊。體不沭而無穢氣。髮成結而無蟣蝨。臘月浴冰孔中。夏日熾炭逼身。遠近觀者絡繹不絕。兩耳中通。左右洞矚。日則緘默。夜聞笑語。鄰人云。虛室若有往來者。不飲酒而茹葷。半幅圍腰。以蔽下體。人欲以新者易之。弗願也。虞山顧宦北上。夢人語曰。郡中顧家橋有異人。宜問其行藏。受公禮。此行如意。否則且無脂轄也。顧訪之。見其蓬首垢面。改爲垢仙。贈之不受。叩之不答。顧脈脈去。入都遂羅璫禍。又有浙宦。擕二子。偕一客來訪。各以百錢爲壽。仙低佪不視。強之。僅取其子者各二十一枚。餘皆峻卻。宦與客怏怏而去。後則向人索錢矣。人皆曰。仙亦改其素乎。或曰。此風會使然。彼不過遊戲三昧耳。較之衣冠中。白晝暮夜攫取無厭者。不仙凡哉。而仙意不可。雖與之。終不受也。順治乙酉正月廿九日度世。年六十有二。金閶里人。沈寄員名鍾者。篤信之。一日。夢仙造其家曰。吾今往。醒而心動。越一日趨視。端坐尸解。顏色如生。覺口中有香氣相襲。寄員不欲壞其真身。捐貲買水銀含殮。置龕坐之。倡率建庵以奉仙靈。今像在婁門內老君堂中。蓋仙混跡人間。一旦厭五濁惡世。蟬蛻而去。豈因時移世換。頓超塵累凡緣乎。若寄員者。可謂契合者也。

錢振之無題詩

錢振之尚濠有無題詩云。碧雲飛處隔蓬萊。香徑煙銷種綠苔。夢裡關山何日到。書中鴻雁幾時來。團香和就相思淚。碾玉難成百艷胎。自是人閒惆悵事。劉郎辛苦憶天台。 自來消息兩茫然。畫損雕闌擲破錢。秋雁書空還有淚。春蠶絲盡不禁眠。已無梧葉題長恨。空折梅花報可憐。一夢揚州成底事。挑燈誰話舊因緣。 悠悠魚雁別經時。瘦盡江郎鬢裡絲。天上有星臨薄命。人間無藥治相思。空餘舊恨歌桃葉。誰識新詞唱柳枝。十二峰前多少意。倩風吹與玉人知。 獨立東風空自嗟。悵悵暗數昔年華。雲鬟有恨終爲石。萱草無歡不耐花。燕子自尋王謝壘。馬蹄曾識茂陵家。蒼茫望斷歸來路。一寸心中萬里涯。 凡材何計合姻緣。誤入三山小有夫。賦就西廂飛白鳳。夢來神女劚藍田。看花和淚思長好。對月傷心說再圓。情緒近來言不得。夜深獨自禮金仙。 浪說歡情不可尋。星橋拆處采雲深。窺奩影斷鸞分鏡。膩枕香消玉墮簪。一尺難挨回首路。千金莫買隔簾心。何年再展雙翾翼。飛上紅樓倚碧琴。 浮漚聚散豈爲期。零落花魂倦眼低。枕上三更銷夢雨。燈前一折買愁詩。難將白雪調蘇小。何用黃金鑄牧之。二十四番風信急。雕梁春暗絡塵絲。 襄王曾伴楚江雲。花使無端惜離群。鸞鳳笙中喚小玉。鴛鴦塚上哭雙文。淚絲堪織流黃綺。雁字誰書白練裙。王粲登樓渾是病。暮煙何處問湘君。 腸斷崔徽待月身。淚流清血自霑巾。嬌多嗔愛情難惻。憶久悲歡夢似真。簫史何年憐月姊。裴郎鎮日酬冰人。惘然愁思渾無賴。一在桃花流水春。 臨鏡朝來不欲看。情禪何日出邯鄲。西陵歌斷鶯花小。南國香消佩帶寒。好夢迷天皆薄倖。侯門如海只悲酸。蒹葭莫問長干路。江上煙生白露團。 歌舞教成十載恩。今朝誰識舊王孫。五湖自載吳宮月。三峽空歸蜀帝魂。芳草淒迷人事改。孤雲明滅此心存。曉來染得相思字。半是藝香半淚痕。

夜雨詞

徐甜齋旅寄江湖。十年不歸。嘗作夜雨詞云。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碁未收。歎新豐孤館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萬里憂。都到心頭。甜齋與貫酸齋。同時齊名。世號酸甜樂府。

安南國人

桐下聽然。萬曆辛亥。溫州盤石衛。獲得夷船二隻。凡一百二十人。稱是安南國。皆環目黑齒。被髮。衣袷無幅。言語支離不通。而文字不異中國。相見以搓手爲敬。吹箬葉作聲。有清韻。編竹爲舟。膠以木葉。舟軟。如紙可掬。其序立似有尊卑。魁然而紅毗盧者。酋長也。初見人惟痛哭。既而引見上官。庭下偶笞他囚。相與惶駭股栗。官發置各僧寺。十人爲偶。以兵守之。未免飢困。水土不服。數日後有死者。酋長爲詩云。微軀飄泊豈無家。只爲蠅頭一念差。昔日已曾朝北闕。今朝焉得指南車。夢魂自信歸鄉國。骸骨誰憐沒草沙。寄語妻兒休問卜。年年滴淚向中華。上官見詩。稍憐之。爲給廩餼。後因遣使封王。遂送歸其國。

神童詩

宋鄞縣汪洙字德溫。九歲善詩賦。牧鵝黌宮。見殿宇頹圯。心𥨱歎之。題曰。顏回夜夜觀星象。夫子朝朝雨打頭。萬代公卿從此出。何人肯把俸錢修。上官奇而召見。時衣短褐以進。問曰。神童衫子何短耶。應聲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于。先來謁相公。世以其詩詮補成集訓蒙。爲汪神童詩。後登元符三年進士。仕至觀文殿大學士。諡文莊。子思溫思齊。孫大猷。皆至大學士。

侍婢續詩

宋趙葵嘗避暑水亭。作詩云。水亭四面朱欄遶。簇簇遊魚戲萍藻。六龍畏熱不敢行。海水煎徹蓬萊島。身眠七尺白蝦鬚。頭枕一枚紅瑪瑙。詩未成。葵即睡去。侍婢續云。公子猶嫌扇力微。行人正在紅塵道。

周文襄賑饑

景泰五年。遣周文襄賑饑。周進本作二詩致朝士云。蕭蕭匹馬過長安。滿目饑民不可看。十里路埋千百塚。一家人哭兩三般。犬御骸骨形將朽。鴉啄骷髏血未乾。寄語當朝諸宰輔。鐵人聞着也心酸。 艱難百姓實堪悲。大小人民總受飢。五日不燒三日火。一家關閉九家籬。隻鵝祗換三升榖。斗米能求八歲兒。更有兩般堪歎處。地無芳草樹無皮。不減流民圖。讀之酸鼻。

吟詩高士

景泰中。吳郡大飢。有人題詩三清殿壁自縊云。我年七十遇三荒。惟有今年荒得荒。我今弔死三清殿。知道來年荒。不荒至今觀中大蘸。必首薦吟詩高士云。

歲交黃鶯兒

錢古民。自號林屋道人。乙卯丙辰歲交。有黃鶯兒詞云。除夜雨蕭蕭。掩雙扉。歎寂寥。山肴野𥰡辛盤妙。把銀燭高燒。把金尊滿澆。慇慇忙禮毛錐道。祝來朝。硯田豐稔。大有勝今宵。 爆竹響連宵。慶豐年。賀歲朝。桃待新換千門曉。玉綴梅稍。金舒柳條。宜春接福窗前報。石灰描。平安吉慶。添箇大元寶。

王雨舟宮詞

夷白齋詩話。吳興王雨舟人物高遠。奉養雅潔。刻意詩詞。其所著有宮詞一卷。水南詞一卷。谷應集。鐵老吟餘。其宮詞尤薀藉可喜。姑舉一二染指。可知鼎中之味矣。其詞云。駕幸長春二鼓時。提燈馳報疾如飛。上房供奉忙多少。才拭龍床布地衣。 昨夜閩中進荔枝。君王親受幸龍池。先將並蔕盛金盒。密賜昭儀盡不知。 錦標奪得有誰爭。跪向君王自報名。宣索宮花親自插。連呼萬歲兩三聲。

應制詞

宋有翰林直內宿。應制作宮娥新幸詞。黃金殿裡。燭影雙龍戲。勸得官家真箇醉。進酒猶呼萬歲。錦茵舞徹涼州。君恩與整搔頭。一夜御前宣喚。六宮多少人愁。後遂掛彈章。以詞應制作狎語。不得入政府。景德中。早秋宴拱辰殿。酒酣。宮人按舞。命中使詣翰林索新詞。夏竦初授館職。立進喜遷鶯曰。霞散綺。月沈鉤。簾捲未央樓。夜深河漢截天流。宮殿鎖清秋。瑤階曙。金莖露。鳳髓香。和雲霧。三千珠翠擁宸遊。水殿按涼州。上大喜。未幾擢用。榮辱有命。信夫。

上糖多令

山堂肆考。宋史彌遠。嘗作半閒亭。每治事畢。即入亭中打坐。有佞人上糖多令詞。大稱其意。其詞曰。天上摘星班。青牛度關。幻出蓬萊新院字花外竹竹邊山軒冕倘來閑人生閒最難算真閒不到人間一半神仙先占取留一半與公閒

索寵姬

蔡元長南遷中路有旨。取其寵姬三人。以金人指名來索也。元長作詩贈別云。爲愛桃花三樹紅。年年歲歲惹春風。如今去逐他人手。無復尊前念老翁。

張芸叟

熙寧初。王荊公以經義取士。元祐後。用詩賦。紹聖初。復罷之。政和中。著令士庶傳習詩賦者。杖一百。張其叟舜民賦詩曰。少年辛苦挍蟲魚。晚歲雕䖝恥壯夫。自是諸生猶習氣。果然紫詔盡驅除。酒間李杜方投筆。地下班楊亦引車。唯有少陵頑鈍史。靜中吟撚白髭鬚。

王仲澤

宋王仲澤以才選行人。與金議和。比再至揚州。有題詩驛亭。譏其和事不成云。來往二年無一事。青山也應笑行人。仲澤亦爲詩解嘲云。二年奔走道途間。知被青山笑往還。只向江南南岸老。行人因更笑青山。

寄文恪詩

沈啟南居相城水鄉。年八十餘。病將危。相國王文恪公請告歸。次日即遣僮齎書往候。石田賦寄一絕云。勇退歸來說宰公。此機超出萬人中。門前車馬多如許。那有心情問病翁。字墨慘淡。遂爲絕筆。

依樣葫蘆

陶榖久在翰林。意希大用。其黨因宣言。榖宣力實多。藝祖曰。翰林草制。皆簡前人舊本。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榖作詩云。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提學來口號

桑民懌口號云。提學來。十字街頭無秀才。提學去。滿城群彥皆沉醉。青樓花映東坡巾。紅燈夜照西廂記。又敖靜之云。槐花黃。舉子忙。閒時做下忙時用。管甚槐花黃不黃。

詠田字

沈啟南詠田字云。昔日田爲富字足。今日田爲累字頭。拖下腳時成甲首。申出頭來不自由。田安心上長思想。田在心中慮不休。當初只望田爲福。誰料田多疊疊愁。康熙初。吳中田產。皆應其言。

批奪山牘

韻語晨鐘。黃巖有顯者。奪民山。民訟之。時高材爲令。批其牘曰。一片青山一片金。百年人有萬年心。鴻溝未必常爲限。倏忽浮雲變古今。踏遍青山山轉峨。問山不語奈山何。若無山下累累塜。料得爭山人更多。

玉簫宮詞

雙槐歲抄。臞仙宮詞云。忽聞天外玉簫聲。花底徐行獨自聽。三十六宮春一色。不知何處月偏明。王司綵宮詞云。瓊花移入大明宮。旖旎濃香韻晚風。贏得君王留步輦。玉簫遼亮月明中。時賢妃權氏。朝鮮人。善吹玉簫。永樂八年。侍上比征。還至臨城薨。諡恭獻。

白捖月題壁

吳門女子白捖月。題任丘旅店壁云。妾白捖月。號蓮仿。家住半塘。幼失雙親。寄養他姓。姿容略異。慧業不同。非敢擅秀閨中。願效清風林下。豈意我生不辰。所適非偶。日彈琴之相對。百限纏綿。時捲幔以言征。一詩哽咽。余爰題之驛亭。人各憐之黃土可耳。詩曰。吳宮春深怨別離。風塵慘淡雙蛾眉。鵑啼月落寸腸斷。香消芍藥空垂垂。流黃未工機上織。生小殷勤弄文筆。新詩和淚寫郵亭。珍重寒宵誰面壁。康熙丙辰三月廿日。商丘宋牧仲。北上過此。挑燈細讀。感慨係之。因。櫽括原詩。爲調笑令。用貽好事云。面壁淚痕濕。想見含毫燈下立。風鬟雨鬢吳宮隔。芍藥香消堪惜。明妃遠嫁歸何日。一曲琵琶悽惻。康熙戊辰。宋公爲江蘇藩憲。有惠政。陞任江西巡撫。

張壁娘

張璧娘閩縣良家女也歸某半載而夫卒。光麗艷逸。妖美絕倫。少年慕而挑之者。無不見擯。獨愛林子真之才而越禮焉。所居樓上。又有複閣。使侍婢引子真匿復閣中。往來甚秘。子真移家臨清。就父公署。璧娘懷想。寄詩。黃消鵝子翠消鴉。簟拂層冰帳九華。裙縷褪來腰束素。釧金鬆盡臂纏紗。牀前弱態眠新柳。枕上廻鬟壓落花。不信登牆人似玉。斷腸空盻宋東家。子真覽詩。淹留未歸。璧娘感想而歿。子真聞之。有感舊詩云。梅花歷亂奈愁何。夢裡朱樓掩淚過。記得去年今夜月。美人吹入笛聲多。蓋璧娘好音。尤善吹簫。嘗潛詣子真烏石山房。倚梅花吹簫。故子真詩記其事。

絕糧無袴

義興儲遇。一日過金沙鄧孺孝。鄧爲言絕糧狀。因口占自寬云。有口無糧不用愁。有糧無口正須憂。真人解得其中意。煩惱坑中好出頭。儲曰。余舊年貧無袴。亦有口號云。西風吹兩聲索索。這隻大腿沒下落。朝來出榜在街頭。借與有袴人家着。坐中多貧士。爲之大笑。

網巾

貴池劉輿夫名廷鑾。有十二棄書。其詠網巾云。結髮前過十七春。憑茲弱冠說成人。蓬頭寧敢加元冕。棋服曾看映角巾。萬法羽衣稱統一。大綱儒者著經綸。截流希解彌天網。散作煙波一釣緡。

譏袁柳莊

寧波曹孝廉題詩。譏相士袁柳莊曰。英雄老眼識英雄。我正懷疑欲問公。九尺曹交湯九尺。重瞳項羽舜重瞳。形容何乃一相似。功業如何兩不同。須向此中明造化。莫將容易問窮通。

譏趙師睪

宋太學生以詩譏趙師睪云。堪笑明庭鴛鷺。甘作村莊大雞。一日冰山失勢。湯𠟢鑊煮刀刲。及𠈁胄敗。或又贈之曰。侍郎自號東牆。曾學犬吠村莊。今日不須搖尾。且尋土窟深藏。

題祠堂

會稽郡治。有賢牧堂。趙師睪帥浙東。使門吏陳詞。乞增已像。兩司狥從之。朱萬年題詩於祠壁曰。師睪使眾作祠堂。要學朱張與鄭王。大鵬飛上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

曾屈相謔

崇禎甲戌科。屈仲曾亨應二人。各以其姓。舉古人相謔。曾曰。屈到屈原。都爲他屈天屈地。屈曰。曾點曾西。好似你曾祖曾孫。

夢擕酒樓

陳彥修有姬。一夕夢少年擕上酒樓酣飲。少年執板歌以侑酒。覺猶記云。人生開口笑難逢。富貴榮華總是空。惟有隋堤千樹柳。滔滔依舊水流東。

雪和尚

永樂中。京師大雪。軍士於午門外。將雪團一和尚。解縉見之。題詩曰。此僧從未入娘胎。昨日天宮降下來。暫借午門投一宿。明朝日出往天台。

題純陽像

說聽。王文恪公濟之。年十二。能詩。有以呂純陽渡海像求題。文恪援筆書云。扇作帆兮劍作舟。飄然直渡海洋秋。饒他弱水三千里。終到蓬萊苐一洲。其大志已見矣。

李陸相戲

陸式齋在成化時。留滯郎署最久。其遷職方也。李西涯戲之曰。先生其知幾乎。曷爲又入職方也。式齋應聲曰。太史非附熱者。奈何只管翰林耶。

犯夜賦詩

宣德中。有浪遊黃州者。以犯夜。爲太守究。因上詩曰。舟泊蘆花淺水渚。故人邀我飲金卮。因歌赤壁兩篇賦。不覺黃州半夜時。城上將軍原有禁。江南遊子本無知。黃堂若問真消息。舊有聲名在鳳池。問其姓氏。終不答。守禮而釋之。是必建文中行遯諸臣也。

祝沈對

祝枝山同沈石田出行。見尼姑收稻自挑。祝云。師姑田裡挑禾上。和尚沉云。美女堂前抱繡裁。秀才

成化對

成化初登極。一士考選中書。上命對云。日又明。月又明大。明一統。士應聲云。華也化。夷也化。成化萬年。上悅。

古人對

陳洽八歲時。與父同行。見兩舟一遲一速。父因命對云。兩船並行。櫨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洽即云。八音齊奏。笛清狄青。難比簫和。蕭何

四時四方

有才士偶成一對云。冬夜燈前。夏侯氏讀春秋傳。久未有對者。後請乩仙。以此問之。方對曰。東門樓上。南京人唱北西廂。

典史對

有兩員吏候選典史。欲南者得北。欲北者得南。因相爭。文選命對曰。吏典爭南北。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一典史對云。相公要東。東夷之人也。西夷之人也。聞者絕倒。

楊一清

楊邃庵十二歲中舉。至京。國公尚書。同設席邀飲。尚書國公齊遞酒兩杯。因曰。手執兩杯文武酒。飲文乎。飲武乎。楊曰胸藏萬卷聖賢書。希聖也。希賢也。

何燕泉

何燕泉孟春幼時。同父乘涼。父命對曰。蛀鼓螢燈蚯蚓笛。荒堂夜夜元宵。即對曰。鶯簧蝶拍鷓鴣詞。香陌年年上巳。

劉招山詞

劉招山作擊裙腰詞云。山兒矗矗水兒清。船兒似葉兒輕。風兒更沒人情。月兒明。廝合奏送人行。眼兒簌簌淚兒傾。燈兒更冷清清。遭逢雁兒又沒前程。一聲聲。怎生得夢兒成。

心字香

蔣捷有一剪梅詞云。一片春愁帶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容與春娘嬌。風又飄飄。雨又瀟瀟。何日雲帆䣃浦橋。銀字𥬁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按心字香。外國以花釀香。作心字。焚之

一子三教

陳湖宋墅村陸天翼解升幼聰穎。其父以資窘。欲送爲僧。母欲送爲道士。天翼志欲爲儒。有人出句試之曰。一子難兼三教。儒釋道。盍言爾志。天翼即曰。七篇能中五魁。解會狀。必得其名。遂潛心隸業。後入吳縣學。有聲庠序。

日影詩

耳談。載黃巖王仁南古直。遊京師。視鄉人於刑獄。被逮。並以置獄。甘侵辱。緘口不言。獨暴立烈日中。不與眾囚伍。刑曹主事李廷美異之。檢其衣帽。得柯學士潛贈詩。因曰。爾能詩乎。使賦日影。須臾詩成曰。皜皜散陽暉。因物始成影。萬象妍醜分。一見妖魅屏。瓦雀成駒馳。金烏異蟬冷。長夜照圜扉。冤累正延頸。廷美見其詩。縱之歸。長揖出獄。吏群而笑。古直名由此顯。其詩亦可誦。較之曹景宗競病句。陳思王箕豆詩。不啻過之。

字數:9016,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