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刻褚石農堅瓠九集卷之四
    1. 吳李斑般韻詩
    2. 童言成先
    3. 御屏十聯
    4. 月舟索衣
    5. 詩僧定交
    6. 化綿衣疏
    7. 門字無勾
    8. 慧空勝蹟
    9. 陳立興孝感
    10. 鄉飲濫觴
    11. 詩人志向不同
    12. 木𡲆
    13. 倪王齊名
    14. 楊升庵逸詞
    15. 李空同詞
    16. 文衡山茶酒詩
    17. 葛道人
    18. 念佛智慧
    19. 一破得士
    20. 冷官爭雪
    21. 檢屍篇
    22. 字帶刀𨦟
    23. 鐵椎銘
    24. 韓彭報施
    25. 饅頭
    26. 成語破
    27. 解鳥獸語
    28. 畫學考試
    29. 貢土水冰
    30. 鏡中形
    31. 聽聲揣骨
    32. 衣中出火
    33. 孕毬心畫
    34. 猴種
    35. 查名
    36. 烏龍是賊
    37. 怕讀書
    38. 七七
    39. 道家五炁
    40. 天氣地味
    41. 陳眉公
    42. 駙驢侍狗
    43. 花酒
    44. 四書陳二
    45. 食薇衣葛
    46. 上大人
    47. 螢囊
    48. 巧對
    49. 數目謎
    50. 王子玠
    51. 楊妃小字
    52. 四乳
    53. 馮猶龍抑少年
    54. 鱉僊
    55. 朝廟享祭
    56. 婦人奇相
    57. 墓中異物
    58. 插秧婦
    59. 承天府碑
    60. 魚王石

重刻褚石農堅瓠九集卷之四

甬上留香閣主人較刋


吳李斑般韻詩

戒庵漫筆。吳匏庵書體學大蘇。李西涯試效其體。作斑般韻律詩相戲。詩引有勿怪攙奪蘇家行市之語。匏庵答之。往復各五首。中多警句。西涯斑字曰。心同好古生差晚。力欲追君鬢恐斑。搨徧吳箋猶送錦。搦殘湘管半無斑。換羊價重街頭帖。畫虎心勞紙上斑。雲間天馬誰爭步。水底山雞自照斑匏庵斑字曰。硯照百波空對影。管城一孔但窺斑。長愛弱毫能瘦硬。戲將濃墨故斕斑。馬形始悟當書尾。羊鞹何勞強索斑。寒蛩八戶聲初咽。拙鳥成巢羽獨斑。西涯般字曰。聊以師模歸有若。敢將交行比顏般。鄭師乍許三降楚。墨守終能九卻般。文心捧處慚施女。筆陣圍時困楚般。匏庵般字曰。臨摹惡札勞唐紙。結搆奇材得魯般。屢出漢庭陪絳灌。遠輸齊粟荷姚般。廉頍謝罪宜先藺。趙鞅行軍已殿般。聊復據鞍如馬援。不因奪邑慍劉般。西涯諸聯已自載於詩話中。茲則并載匏庵句。以見二公之競藻於一時如此。

童言成先

歷城殷士儋。嘉靖丁未進士。選庶吉士。任編修。在內書堂充教讀。一日如廁。將冠帶缷於几。學生姜淮冠其紗帽。束其銀帶。如先生搖擺狀。殷猝至。淮急除冠解帶。折斷帶簧。畏殷責。跪曰。先生免責。後日當以玉帶賠償。殷喜而釋之。淮意渠祖有玉帶可賠也。後隆慶四年。殷果入相。賜玉帶文官賜玉爲殊恩。童言竟成佳先。

御屏十聯

澠水燕談。侍讀楊徽之。以能詩聞於朝。太宗索其所著。以百篇獻上。卒章曰。少年牢落今何幸。叨遇君王問姓名。太宗和賜選十聯。寫於御屏。江行云。犬𠯈竹籬沽酒客。鶴隨苔岸洗衣僧。寒食云。天寒酒薄難成醉。地迥樓高易斷魂。塞上云。戌樓煙自直。戰地雨長腥。嘉陽川云。青帝已教春不老。素娥何惜月長圓。又浮花水入瞿江峽。帶雨雲歸越雋州。哭江爲云。廢宅寒塘水。荒墳宿草煙。元夜云。春歸萬年樹。月滿九重城。僧舍云。偶題巖石雲生筆。閒繞庭松露濕衣。湘江舟行云。新霜染楓葉。皓月借蘆花。宿東林云。開盡菊花秋色老。落遲梧葉雨聲寒。梁周翰詩云。誰似金華楊學士。十聯詩在御屏風。蓋紀實也。

月舟索衣

廣莫野語。吳郡詩僧月舟。居祗園庵。貧而好客。士大夫喜與之遊。一日以詩簡春官顏寶之索衣云。西風吹破木棉裘。徹骨春寒似水流。摘取𦬞蕖難禦臘。製來荷芰不禁秋。朝陽空補于層衲。載月常虛一個舟。寄語故人顏戶部。朝衣肯爲大顛留。寶之見詩。贈衣一襲。

詩僧定交

客窗隨筆。永樂中汝南楊季學。爲成都府判年甫三十三。嘗莅新䌓。過一寺。其長老據座弗爲禮。楊怒。呼從者執之下。將加撻焉。有學諭趙弼大呼曰。判府莫草草。渠乃詩僧也。楊命和吟字韻。僧即應聲云。敲動禪關驚鶴夢。徹開經藏聽龍吟。楊乃大驚。遂與定爲方外交。

化綿衣疏

豐城吳天祐。寄食於杭。陳廷彩家。冬無衣絮。陳子蒙調之曰。能作疏文。當爲化主。吳援筆書云。伏以捉襟露肘。誰憐原憲之貧。冬煖號寒。難免昌黎之歎。含羞在已。貽笑於人。切念天祐半生若蟻。一拙如鳩。身常苦飢寒。頗類吟詩之賈島。志不在溫飽。愧非及第之王曾。雖字頗能識。而書頗能讀。然寒不能衣。而飢不能食。灞橋踏雪。難堪手足之凌兢。剡水乘舟。無奈身心之顫掉。鄴侯萬卷。亦徒耳。范叔一寒。如此哉。幸托身依桑柘之鄉。而長者擅絲綿之利。深筐大箔。價輕千鎰之黃金。溫繭柔綿。色潤三冬之白雪。眼見之而忽熱。心欲之而難言。既民胞物與之同然。豈推食解衣之不可。惠而好我。實爲道義之交。勉爾求人。不覺言辭之拙。分我一團和氣。耐他于載歲寒。高誼難忘。服之於膺而佩之於背。眾擎易舉。與不傷惠而取不傷廉。袁安免僵臥於洛陽。師道不忽寒於郊祀。若肯結綠秀士。也勝布施山僧。十謁朱門。何畏滿頭之風雪。一吹鄒律。頓回幽谷之陽春。遍告斯文。圖成善事。謹疏。陳氏父子勸習舉業。占籍仁和。膺正統甲子鄉薦。而陳氏之門。自是無天祐之跡矣。

門字無勾

馬氏日抄。門字兩戶相向。本無勾踢。宋都臨安玉牒殿災。延及殿門。宰臣以門字有勾腳帶火筆。故招火厄。遂撤額投火中。乃息。後書門額者多不勾腳。我朝南京宮城門額。皆詹孟舉所書。北京大明門等額。皆朱孔易所書。門字俱無勾腳。

慧空勝蹟

綠天脞說。太平周怡號都𡶶。任吏科紿事中素慕禪學。有名僧慧空者。自武夷來朝九華。還過太平。息肩三𡶶菴。菴僧曰。周公慕重禪教。請師訪之。師往。不遇而歸。題詩於石壁上。停宿禪居石澗邊。三𡶶長與白雲眠。溪聲喚出波心月。竹影搖沉水底天。野鳥樹頭傳祖意。山花香裡送真傳。古今話到無心處。話到無心道自然。題畢即行。周歸聞之。多方尋覓。竟不得。所題詩句日炙雨侵。墨蹟更現。今勒碑作勝蹟焉。

陳立興孝感

吾郡蠡口陳立興。家貧篤孝。母病。愛食城中王家糕。每旦入城買以奉母。七年無間。一日路逄道士云。我母亦有疾。思食此。能見予否。陳即與之。復人城買。比還則道士已持糕奉其母食之。病尋愈。立興夜夢道士授以藥瓢濟人。旦起。几上有瓢及一詩云。蓬萊僊境幾于春。四海逍遙不染塵。勝地偶然閒一玩。無端不見本來人。陳以其方濟人。果獲效。遠近神之。及卒。鄉人立祠祀之。永樂中詔訪天下靈蹟。瓢遂歸天府。

鄉飲濫觴

明高皇五年。頒鄉飲讀律儀式。訪年高有德。眾所推服者。禮迎上座。不赴者以違制論。如有過而爲人訐發。即於席上擊去其齒。從桌下蛇行而出。誠崇其禮而嚴其防也。年來不尚齒德。專取溫飽者。以克飲并不必赴。止設扁筵。遣官齎送。以應故事。所以有鄉飲始未大賓實錄之刻。請自今以後。遇賓筵大典。必延至明倫堂。分賓抗禮。則舉者不敢濫。而任者恐無有矣。

詩人志向不同

詩人志向各自不同。如題魚父有美其山水之樂者。有憫其風波之苦者。陸魯望云。一艇輕撶看晚濤。接㒿拋下漉春醪。相逄便倚兼葭浦。更唱菱歌劈蟹螯。鄭谷云。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一尺鱸魚新釣得。呼兒吹火荻花中。明卞榮云。天外閒雲物外情。功名真似一絲輕。浪花深處船如舞。只爲心安不受驚。祝希哲云。荻花風緊水生鱗。山色浮空淡抹銀。總道江南好風景。從前都屬打魚人。是皆羨其樂也。李西涯云。漁家生事苦難勝。盡日江頭未滿罾。回首不知天已暮。晚風吹浪濕鬅鬙。唐伯虎云。朱門公子𩜹鮮鱗。爭詫金盤一尺銀。誰信深深狼虎裡。滿身風雨是漁人。文衡山云。小舟生長五湖濱。雨笠風蓑不去身。三尺銀鯿數觔鯉。長年辛苦只供人。是皆憐其苦也。屬意雖不同。寫景詠物。各極其妙。

木𡲆

東方朔瑣語。載木𡲆起於晉文公。介子推從亡歸國。逃祿隱跡綿上。抱樹燒死。文公拊木哀歎。伐以製𡲆。每懷推從亡之功。輒俯視其𡲆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稱始此。

按推姓王。名光。字推。介休人。故稱介子推。

倪王齊名

吳興王叔明〖蒙〗。號黃鶴山樵。趙文敏甥也。能詩善畫與倪雲林齊名。元鎮寄詩云。幾夢山陰王右軍。筆精墨妙最能文。每憐竹影搖秋月。更愛山居寫白雲。秘笈封題饒古蹟。雅懷蕭散逸人群。今年七月聞多事。曝畫繙書到夕曛。

楊升庵逸詞

楊升庵在滇中。歌樓妓館題詠殆遍。廣莫野語。載王行甫得其題妓逸詞四闋云。醞造一場煩惱。只因些子恩情。陽臺春夢不曾成。枉度雨雲朝暝。燕子那知我意。鶯兒似喚他名。消除只有話無生。除去心頭重省。 倚醉深關朱戶。佯羞怕捧金觥。背人彈淚繞花行。唱盡新詞懶聽。本是爲郎調護。當初柱道無情。英雄摩勒肯重生。贖取佳人薄命。 自有嫩枝柔葉。何須補柳添花。低聲昵語似雛鴉。腸斷東橋月下。香霧清暉何處。春風今夜誰家。五花嬌馬七香車。趁此小喬未嫁。 玉指管生弦澀。朱唇語顫聲羞。動人一味是溫柔。爲甚兩眉長皺。不慣秋娘渡口。乍離阿母池頭。臨邛太守最風流。肯許鳳求凰否。

李空同詞

李空同文章鉅手。不屑小製。客窗隨筆載如夢令二詞云。昨夜洞房春暖。燭盡琵琶聲緩。閒步倚闌干。人在天涯近遠。影轉影轉。月壓海棠枝軟。 不信園林春蚤。一夜徧生芳草。說與小童知。池上落紅休掃。休掃休掃。花外斜陽更好。詞亦風雅有致。惜本集不載。

文衡山茶酒詩

廣莫野語。載文衡山茶酒二詩。真率可誦。詠茶云。絹封陽羨月。瓦缶惠山泉。至味心難忘。閒情手自煎。地爐殘雪後。禪榻晚風前。爲問貧陶榖。何如病玉川。詠洒云。晚得酒中𧼈。三杯時暢然。難忘是花下。何物勝尊前。世事有千變。人生無百年。還應騎馬客。輸我北窗眠。

葛道人

竹坡詩話。錢塘葛道人無他技能。以業屨爲生。得金即沽酒自飲。往來湖上。人無知之者。一日爲僧修履。口中微有聲。狀若吟詩者。僧怪而問之。葛笑曰。偶得句耳。問之。乃曰。百囀已休鶯哺子。三眠初罷柳飛花。自是士人始知其爲詩人矣。

念佛智慧

竹坡詩話。錢塘關子東言熙寧中有長老重喜。會稽人。少以捕魚爲生。不識字。日誦觀世音菩薩。不少休。一日輒能書。又能作偈。嘗作偈曰。地爐無火一囊空。雪似楊花落歲窮。乞得苧蔴縫敗衲。不知身在寂寥中。此豈捕魚者之所能哉。蓋得觀音智慧力。而解悟者也。

一破得士

聞見卮言。順治中浙江巡按掖縣王暘谷〖元𥋟〗。觀風杭郡。海昌童子張仲張〖英〗求試。王以不考童生辭之。張固請命題。適所坐案桌攲側。吏拾瓦片墊之。王即以墊桌爲題。命作一破。張應聲曰。平其不平者。而天下無不平矣。王大悅。即送學道。時已發案。附於社生例。得隨例歲試。康熙己酉中浙省魁。癸丑成進士。

冷官爭雪

客窗隨筆。慶陽迤北。水皆鹹苦。不能飲。士人每遇雨雪則貯之土𥥭。以足歲用。環縣有二教官相約。有雪則均分之。一日西齋者偶侵多。東齋不平。二教官遂鬨於堂。諸生聞之。有嘲以詩者云。邊城瑞雪滿瑤空。或在西階或在東。兩個教官爭不了。如何弟子坐春風。

檢屍篇

大司寇長興顧箬溪〖應祥〗。弘治中爲江西刑官。著檢屍篇云。檢屍復檢屍。檢屍何其多。一月三兩次。擊鼓復鳴鑼。委官下鄉村。絳衣列干戈。大戶困供給。宰殺豬雞鵝。下筯動盈百。一似蝗食禾。少有不遂意。平地起風波。臨場備百物。東移復西那。不論是與非。先打血滂沱。吏胥張𩟖吻。只索孔方哥。仵作更要緊。輕重由他呼。明明殺人者。錢多許私和。但涉疑似間。嚴刑巧織羅。爪牙猛如虎。證佐佞於鮀。有口莫能辯。如魚入湯鍋。幸而得解脫。所費恆沙河。問官以爲德。罰取顏不酡。某處金若干。某處米幾馱。我今貸汝死。汝辨莫蹉跎。田園賣已盡。賣牛及馬鸁。設官本爲民。如此反爲魔。緬想祖宗法。政令無煩苛。人命須勘實。請格驗真訛。原告苟不實。扺罪追教唆。所以民樂生。刑罰無偏頗。今也則不然。作聰明太過。事事必轉委。上下相沿拖。官更事忽變。堆案山嵯峨。更僕不能究。翻閱頭欲皤。深入書上考。平反遭譴訶。網密靡不舉。節外又生柯。富者已累貧。貧者將奈何。不思古先訓。罪疑惟輕科。安得由也果。執法持太阿。坐令民不冤。蕩蕩樂堯波。顧公此篇。蓋感人命之至重。而歎司刑者之勿慎也。置一篇於公座右。吏治民生。未必無補。

字帶刀𨦟

馬仲履〖大壯〗。天都載。桃源縣三義廟在河岸。夏文愍〖言〗赴召。艤舟瞻謁。手書天地正氣一扁。又書聯曰。王業於今非蜀土。英靈到處是桃源。刻於廟中。後一御史見之。驚曰。字帶刀𨦟。公殆不免乎。未幾果被刑。

鐵椎銘

宋翰林學士王德耀文炳。爲王千戶著撰鐵椎銘。朱亥貢金。張良受之。合以忠義。鍜成此椎。銅山可破。椎不可缺。金埒可碎。椎不可折。噫亂臣滔滔。四海嗷嗷。長蛇其毒。封豕其饕。上帝憤之。以椎𢍉著。椎不自奮。假手於汝。數未草先。時來敢後。曾不一揮。元兇碎首。匪椎之重。唯義之勇。雖椎之功。唯人之忠。長僅數尺。重纔數觔。物小用大。策此奇勳。椎在人亡。再用者誰。藏之武庫。永鎮姦回。

韓彭報施

通鑑博論。漢高祖取天下皆功臣謀士之力。天下既定。呂后殺韓信彭越英布等。夷其族而絕其祀。傳至獻帝。曹操執柄。遂殺伏后而滅其族。或謂獻帝即高祖也。伏后即呂后也。曹操即韓信也。劉備即彭越也。孫權即英布也。故三分天下而絕漢。雖穿鑿疑似之說。然於報施之理。似亦不爽。

饅頭

事物紀原。孔明征孟獲。人曰蠻地多和術。須禱於神。假陰兵以助之。必以人首設祭。神則享之爲出兵也。孔明雜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麫。像人頭以祀。神亦享之爲出兵。後人由此爲饅頭。

因話錄云。饅字不知當時音義如何。適與欺瞞同音。孔明與馬謖誠有神妙之謀。非列寓言也。

成語破

浙江陳煒字木叔。〖更名函輝。甲戌進士〗。時藝膾炙一時。曾記入云則入。坐云則坐。食云則食。雖蔬食菜羹。破題云。三命滋益恭。二簋可用享。用二成語皆切當。聞鼎革時不食而死。

解鳥獸語

博識得於閎覽。此理之常。至如論語疏公冶長辨鳥雀語。史記秦仲知百鳥之音。與鳥語皆應。論衡廣漢楊翁偉能聽百鳥音。後漢書太史魏尚曉鳥語。魏志管輅知鵲鳴。北齊書張子信。宋史孫守榮。燉煌實錄侯子瑜〖瑾〗。東谷贅言陰子春。桂陽先賢畫讚成武丁。皆曉鳥語。益都耆舊傳。楊宣聞雀鳴。知前有覆車之粟。地理志。伯益知禽獸言語。翰府名談。白龜年曉鳥獸語。和莬有鳥鳴書。王喬有解鳥語。鄭龍如偶記。明閩中陳國華能別禽音。又麗江麥宗幼入玉龍山飲石盎中水。遂知禽鳥之語。而百蠻諸夷之言。無不通曉。左傳介葛盧解獸詩。論衡詹何聞牛鳴而知黑白。抱朴子。李南解赤馬之言。梁典廷尉沈僧昭。聞南山虎嘨知國有邊事。當選人丁。遼史神速姑能知蛇語。東城老父傳。神雞童解雞語。

畫學考試

政和中建設畫學。用太學法補試四方畫士。以古人詩句命題。嘗試竹鎖橋邊賣酒家。人皆向酒家上著工夫。唯一人但於橋頭竹外。掛一酒簾。已見酒家在竹內也。又試踏花歸去馬蹄香。眾皆束手。一人但掃數蝴蝶飛逐馬後。香意表出。皆中魁選。又試蝴蝶夢中家萬里。戴德淳畫蘇武牧羊。臥草中。蝶舞其旁。皆良工苦心也。

貢土水冰

前漢書。徐州牧歲貢五色土各一斗。南部新書。天下貢賦。惟長安縣貢土。萬年縣貢水。唐闕史載藍田縣貢米。常在冬杪。如藍水不米。主吏宣命以祭。一夕而成冰。

鏡中形

人之吉凶。形於夢兆。猶是精神相感。乃有鏡中現形者。如宋璟未第時。每鏡中見影成相字。故以相業自負。又嘉靖中杭州舉人張洽。一日照鏡。見鏡中之貌。另是一人。口云有你有我。無你無我。驚以語人。莫曉其故。明年辛丑計偕。途遇一人。與鏡中者相似。問之。乃會稽張洽。姓名又同。言前事。二人以中否必同。及發榜。果皆登第。杭者選南部主事。會稽選北道。不二年杭者死於任。會稽者死於家。其應不爽。

聽聲揣骨

瞽者聽聲揣骨。知吉凶貴賤。猶有聲可解。骨可摸。至北史載盧大翼幼稱神童。後目盲。以手摸書而能誦。癸辛雜志。張五星瞽而慧。善辨寶玉。能別婦女媸妍。尤不可曉。

衣中出火

晉五行記曰。惠帝納后羊氏。將入宮。衣中忽有火。眾咸怪之。其後后竟坐廢。明曾中丞銑被逮日。衣土火出。竟陷大辟。物象通占曰。衣服出火主凶。信矣。天都載。王司馬崇古腰玉日。衣上出火。撲之不滅。又萬曆戊戌進士穆天顏。未登第前。火星常出其袖。幾欲焚衣。二事又爲吉徵。不可概論也。

孕毬心畫

隆慶中。武林婦人柳凝翠。愛遊西湖。遂窮其勝。歸而有孕。後產一毬。堅不可破。家人怪之。懸之簷前。適有安南國人過。見以厚價鬻之。隨以鋸分作數片。視之。皆西湖景也。

桐下閒談。梁溪一女。與某士有私。久之士不至。女思之成疾。死後焚之。心堅不化。碎之。中有男女交搆狀。如春畫然。

猴種

陸子玄聲雋。宋鄞人王某。以販馬爲業。畜一獼猴。其妻夏日醉臥。適猴在側。因據腹而合焉。妻以爲夫。不之拒。及醒。乃大恚。捶殺之。埋於屋後。自是有娠。生二子。即應麟應龍也。厥狀肖焉。長而精敏好學。不獲登第。一夕二子夢白衣老父謂曰。爾父葬處甚佳。能移上丈許。立至富貴。二子以父尚在。不解其旨。以告其母。母夜半潛移其穴。如言葬之。未幾並登科。仕通顯。爲名臣。

查名

葵軒瑣記。萬曆癸卯。慈谿楊克之〖守勤〗。赴京會試。道出維揚。因行李匱乏。適一同窗友作縣。遂投剌告假資斧。友批查名二字。楊遂狼狽而去。來春揭榜。聯魁天下。因作詩貽友云。蕭蕭行李上長安。此際誰憐范叔寒。寄語江南賢令尹。查名須向榜頭看。尹得詩大慚。然楊之氣量亦淺矣。

烏龍是賊

硯北雜存。周延儒幼時。有神童之稱。而性頑劣。師以石硯盛水。頂之而跪。有友雷一聲謁師見之。勸師放起。一聲曰。欲女作一文。延儒請題。一聲曰。即以頂硯爲題。延儒曰。一片石一勺水。壓住烏龍難擺尾。今朝幸遇一聲雷。扶搖直上尢萬里。一聲曰。此乃大貴之才。師曰。貴則貴矣。但奸人耳。一聲曰。何也。師曰。烏龍乃賊龍也。何不言人龍。果聯登會狀。後相烈宗。以奸敗賜死。

怕讀書

有人譏怕讀書者曰。春天豈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夏去秋來冬又到。且將收拾過殘年。可謂切中事情。

七七

論衡。訂鬼篇。鬼者甲乙之神。甲乙者。天之別氣。人死甲乙之鬼至矣。然而殺鬼之至者。又庚辛之神。何以驗之。如人甲乙日病者。死期常在庚辛日。以是推七七之說。不過五行相剋之理。怡庵雜錄云。佛老有地府十王之說。蓋即十干之義。其五殿稱閻羅冣尊者。以位配戊巳居中故也。其有七七之名者。蓋取十于循流。至七則剋制如甲子。至第七日庚午。甲遇庚剋制。庚子至第七日丙午。庚遇丙剋制。更以十二支論之。一日子至第七日遇午爲冲。一日丑至第七日遇未爲冲。以其相剋相冲。故作善事。爲之禳解。易卦七日來復。亦此義也。

道家五炁

道家有五炁。東方九炁。木德星君。西方七炁。金德星君。南方三炁。火德星君。北方五炁。水德星君。中央一炁。土德星君。七修類稿云。此庚子數也。以納音五行之子。就天于上數起。遇庚字在第幾。即其位也。如壬子桑柘木。自壬至庚數第九。故東方九炁也。中子海中金。自甲至庚數第七。故西方七炁也。戊子霹靂火。自戊至庚數第三。故南方三炁也。丙子澗下水。自丙至庚數第五。故北方五炁也。庚子壁上土。數第一。故中央一炁也。蓋庚爲金。金爲受氣之始。故五方之炁。以數加焉。

天氣地味

七修類稿。天以五氣生萬物。氣無臭味。故風雨霜露自天降者。皆無味也。地以五味養萬物。味具形質。故地生者。皆有味焉。然雨淡。霜露甘甜。亦有形質。不可謂無味。

陳眉公

硯北雜存。陳眉公在王荊石家。遇一宦宦。問荊石曰。此位何人。荊石曰山人。宦曰。既是山人。何不到山裡去。譏其在門下也。既而就席。宦出令曰。首要鳥名。中要四書兩句。末要曲一句合意。令曰十姊妹。嫁了八哥兒。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只是二女將誰靠他。客不克續。眉公曰。畫眉見嫁了白頭公。吾老矣。不能用也。辜負了青春年少。舉座稱賞。宦遂訂交焉。

駙驢侍狗

說聽崔副使允。京山侯元之弟。初登第時。偕同年王侍郎寅之子。允修謁王之鄉某前輩。其人問崔何人。王云。崔駙馬弟。乃兄駙馬。此爲駙驢。崔答云。即王侍郎兒。乃父侍狼。此爲侍狗。聞者絕倒。

花酒

郡中有人欠某縀銀十兩。准酒三十罈。懼酸而花者。時値端午。某治具邀客。斟此酒以酌原介紹者。客見而訝之。作詩曰。四時佳興又端陽。競渡爭看筵席張。豈意流霞成五色。似難邀月進千觴。客疑良藥攢眉飲。主若瓊漿笑臉嘗。汲盡必須洗盞酌。杯中凝滯似糖霜。

四書陳二

明末。吾郡有妓曰陳二。四書最熟。人稱四書陳二。一日與諸名士同飲。共說口令。欲言有此語無此事者。眾皆引俗諺。二云。緣木求魚。眾稱賞。一少年故折之曰。鄉人守斷者。皆植木於河中。而棲身於上。以拽罾。豈非有是事乎。罰二酒。二飲訖。復云。挾泰山以超北海。眾競歎賞之。少年卒無以難。

食薇衣葛

韓子通解及列士傳。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不從。遂去隱於首陽山。不食周粟。採薇而食。採葛爲衣。時王摩子入山難之曰。君不食周粟而隱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經七日。天遣白鹿乳之。復得數日。夷齊思念此鹿肉。食之必美。鹿知其忘。不復來。二子遂餓而死。夫夷齊採薇而食。人所知也。若食鹿乳。及採葛以爲衣。人罕知者。

又劉孝標辯命論。夷齊斃淑媛之言。按古史考。夷齊採薇而食。野有婦人謂之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於是餓死。

上大人

小兒初習字。必令書上大人。丘乙巳。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天下同然。不知何起。水東日記。言宋學士晚年喜寫此。必知所自。又說郛中亦記之。大抵取筆畫稀少。童子易於識認耳。祝枝山猥談云。此孔子上其父書也。上大人爲一句。丘爲一句。乃孔子名也。乙巳化三千七十士爾爲一句。乙一通。言一身所化士有如此。小生八九子佳爲一句。蓋八九乃七十二也。言三千中七十二人更佳。作仁可知禮也爲一句。作猶爲也。仁禮相爲用。七十子善爲仁其於禮可知也。

螢囊

沈存中清夜錄。丁朱崖敗。有司籍其家。有絳紗籠數十。大率如燈籠。詢其家曰。聚螢囊也。有火之用。無火之熱。亦已巧矣。然隋楊帝嘗爲大囊。照燿山谷。丁製蓋具體而微。則囊螢不獨車允也。

巧對

朱亦巢先生。髫年善作對。所居相近田中有。巨石名石牛。旁有僧庵曰石牛庵。偶同父執某步至庵。某出對曰。石牛庵畔石牛蹲。耕得石田收幾石。先生對曰。金雞墩上金雞宿。銜來金彈〖佫作蛋〗値千金。某稱賞。因論向傳巧對。有猢猻上栗樹。喫栗殼落。某曰螃蟹入菱窠。擒菱鉗連。但四字俗語所無。不佳。今改山童採栗用箱承。劈栗撲簏。先生思之米就。適童提菱一籃八。遂應聲曰。野老買菱將擔倒。傾菱空籠。大加歎賞。

數目謎

幼聞一至十數目謎云。百萬軍中捲白旗。天邊豪富少人知。秦王斬了余元帥。辱罵將軍失馬騎。吾被人言欠口信。辛苦無干枉自𠷣。毛女受刑腰際斬。分尸不得帶刀歸。一丸妙藥無人點。千載終須一撇離。近又見一謎云。燈兒下。金錢卜落。這苦心一一誰知道。到春來人日俱拋。欲罷時何能自了。吾心正焦。有口向誰告。好相交。有上稍來沒下稍。既皂難留白。少不得中間分一刀。從今休把仇人靠。千思萬想不如撇去了好。

王子玠

優人王子玠。鼎華之初。名噪一時。辛卯入都門。錢牧齋輩贈之詩歌。遂遊公卿間。陳溧陽龔合肥輩。置之座上。或以優賤爲言。陳云。愛聽高柳新蟬。當不計其轉丸時也。後歸里門。益驕奢淫縱。巡方東萊李公〖森先〗。廉得其狀。捕而杖之。與僧三遮立械斃於閶門。號令三日。大抉人心。合肥聞之。作土生輓歌五首。極其哀悼。

楊妃小字

玉環楊妃小字。李商隱詩云。十八年來墮世間。瑤池歸夢碧桃閒。如何漢殿穿鍼夜。又向窗前覰阿環。可證。楊妃外傳及諸書皆曰玉環。而鶴林玉露載唐狄昌詩曰。馬嵬煙柳正依依。又見鸞輿幸蜀歸。地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阿蠻又似妃之小字。況昌唐人。必有所據而云然。

四乳

文王四乳。見淮南子。又雜記載范鎮兄鎡卒。有遺腹子在外。鎮求之兩蜀。二年得之曰。吾兄異於人體有四乳。是兒亦然。驗之果四乳。聞見卮言載浙中一女。亦四乳。上兩乳略開。下兩乳略近。如兩服兩驂。齊首如手狀。上者房小。下者房大。乳子亦僅用下兩房。殊形異體。不可謂世間無有也。

馮猶龍抑少年

馮猶龍先生偶與諸少年會飲。少年自恃英俊。傲氣凌人。獪龍覺之。擲色每人請量俱云不飲。猶龍飲大觥曰。取全色。連飲數觥曰。全色難得。改取五子一色。又飲數觥曰。諸兄俱不飲。學生已醉。請用飯而別。諸少年銜恨。策曰。做就險令二聯。俟某作東。猶龍居第三位。出以難之。令要花名人名回文曰。十姊妹。十姊妹。二八佳人多姊妹。多姊妹。十姊姊。過盆曰。行不出。罰三大觥。次位曰。佛見笑。佛見笑。二八佳人開口笑。開口笑。佛見笑。過猶龍。猶龍曰。月月紅。月月紅。二八佳人經水通。經水通。月月紅。諸少年爲法自斃。俱三大觥。收令亦無。猶龍曰。學生代收之。曰。並頭蓮。並頭蓮。二八佳人共枕眠。共枕眠。並頭蓮。諸少年佩服。

鱉僊

世傳鱉與蛇相爲牝牡。相爲生化。有人發沙穴。見鱉與蛇俱。鱉暮出取食。跡在沙上。蛇輒出滅之。鱉遺子。蛇噓之始成。蛇久復爲鱉。鱉三足者爲能〖音耐〗。食之殺人。馮元成云。能音台。天文斗奎下六星。兩兩而比者曰三能。鼎三足。能亦三足。二在旁。一在腹中。甲蟲之有神者。人食之化爲水。陸子餘庚巳編。載太倉州民食三足鱉。身體化盡。止存毛髮。其妻爲鄰里所吉。獄久不決。知州莆田黃廷之鞫之。令漁人捕三足鱉。出婦烹治。使重囚食之。有頃亦化。又郭相奎嗜鱉。行部瀘州。吏以鱉進。郭驗之三足。乃投之江。作活能說。馮元成亦有戒鱉記。

王行甫耳談。萬曆己卯嚴州建德縣漁人。獲一鱉。重八觔。酒家買置室中。夜半作人聲。明晨剖視。腹有老人。長六寸許。首戴皮帽。毫髮逼真。又顤川王戶部某在通州。一日庖人烹鱉。中有官。旁列鬼判各一。朱髮藍面。皂帽綠袍。左執簿。右執筆。戶部遂戒此味。康熙壬子夏。顧小謝家中烹一鱉。剖之。中有仙人。長二寸許。五官畢具。首如裹帛。觀者甚眾。一人云。若能生得之。納於臂中。能知過去未來事。但血爲彼食。三年後往往致死。此說未知然否。

朝廟享祭

稗史志異。道州有舜祠。几遇歲首。山狙群聚祠旁。跳踉奮擲。狂奔疾𧺆者五日。而後去。次𤠔亦如之。三日乃去。上神謂之狙𤠔朝廟。又夷堅雜錄。梁山有漢武帝廟。祭時有蝴蝶一二百。飛集享祭。近之不驚。徹𩜹然後去。云是武帝侍從。捉之者病。

婦人奇相

聞見卮言。嘉靖中仁和一女子。飲食異量。日以斗粟爲率。閭里驚異。無人敢聘。學究鍾某。家貧未娶。女父母憐其孤獨。許字之。鍾於是年發科。娶焉。成進士。開府粵中。鍾亦善啖。到任日。所屬供下馬飯。即坐驛中。徐徐獨酌。肴𩜹盡百餘器。夷民觀者。咸畏服以爲神。終其任不敢𧐧動。

又嘉興太家一女奇醜。面麻眼損。足跛頭禿。人無娶者。慈谿趙文華娶焉。戊子己丑聯捷。嚴嵩倚爲心腹。擢顯職。後因倭亂。持節開府浙中。移鎮嘉興。聲勢赫奕。所爲頗不循理。賴醜婦賢明。時爲勸解。有奇相者。必有奇福。以是知紅顏薄命。信夫。

墓中異物

黃巢亂。太白山人謁金州刺史。崔堯封云。掘破牛山。賊當自敗。崔發卒掘之。得一石桶。中有黃腰獸一劍一。獸見劍。自撲而死。巢未幾果敗。削髮而逃。宋張邦昌劉豫俱山東人。金人立爲僞帝。人鑿其祖墓。各有異物飛出。二人遂不終。明李自成作亂。米脂令任丘邊長百大綬爲自成發其祖墓。遍訪自成祖墓不得。下令查凡姓李墓。掘之。乃有言自成祖墓者。掘得一物。鱗甲滿身。醢而灰之。自成遂敗。死於羅公山下。

插秧婦

戴九靈插秧婦詩云。青袱蒙頭作野敉。輕移蓮步水雲鄉。裙翻蛺蝶隨風舞。手學蜻蜓點水忙。緊束煖煙青滿把。細分春雨綠成行。材歌欲和聲難調。羞殺揚鞭馬上即。江北婦女皆蓩農。其夫反謳歌擊鼓。風俗與江南不同如此。

承天府碑

歷誌。萬歷甲辰。承天府闢土。得一碑。光澤照見人影甚多。簇擁一偉人騎白馬上㫒。俄而天門開。一人袞冕迎入。比明碑上有字云。北伐隨明主。南征拜上公。黃龍已盡醉。長侍大明宮。俄雷震大雨洗去。

魚王石

莘野纂聞云。佘家靈鷲寺橋旁。相傳橋東陸氏。瀕湖石岸。有魚王石在焉。遇桃花水發。鯉魚千百爲群來朝。居民設網輒得魚。此水淺渚細流。不鄰江湖。而魚又應候群至。不無靈異後陸以坎築冰窨重甃石岸。得一石。半枕於河。長圓類鵝卵。殆所謂魚王石也洩其靈。魚之朝宗遂絕。

余居後門。在橋之西。耆老爲予言。嘉靖中尚有巨魚應候群至。與伍公所言合。

字數:8932,最後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