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堅瓠十集卷之一
    1. 還金
    2. 無菴贊頌
    3. 銀童
    4. 銀精
    5. 詩論濫賞詞
    6. 龍九子
    7. 俚詩有本
    8. 令喻意
    9. 作誌
    10. 冤懺
    11. 葉子
    12. 紙牌說
    13. 戒角文
    14. 周鐵墩傳
    15. 食異
    16. 洗筆池
    17. 甘泉寺
    18. 妓綴巾帶
    19. 召乩演戲
    20. 合肥知縣
    21. 門神贊
    22. 王好戰
    23. 三朝建言
    24. 嘲窺句
    25. 判鼠
    26. 戲臺對聯
    27. 佛汗
    28. 聖人前知
    29. 牛角山河
    30. 嘲王禹玉
    31. 壁虎黿冤
    32. 放生池記
    33. 龍虎對
    34. 是他家屬
    35. 李楊相謔
    36. 嚴高相謔
    37. 改勸學詩
    38. 張陸題句
    39. 狀元宰相
    40. 義袋謎
    41. 蘿峰去位
    42. 嘲續絃
    43. 晚婚
    44. 持水上壽
    45. 即事對
    46. 詩投司徒
    47. 西涯撰誥文
    48. 別號
    49. 御史口吃
    50. 張幼于謎
    51. 解跌
    52. 壁間對句
    53. 許子不燀煩
    54. 一節三分
    55. 字謎
    56. 十可笑
    57. 肉事
    58. 隱軍字
    59. 蒙古出對
    60. 事物自然對
    61. 人以䖝名

堅瓠十集卷之一

長洲石農褚人獲學稼纂輯


還金

崇禎辛巳。鄭母姨有粤西之行。以一篋寄先孺人。約値千金。爲表姊歸時遣嫁之資。甲申歲。先孺人棄世。値國變。舉家出避。中更武人據屋。流離播遷。幾至破家。先君防護惟謹。幸而獲全。吳粤兵阻。音問不通者十餘年。迨車書混一。陸起頑先生自粤中歸。詢知母姨已棄世。表姊亦有所適。遠去不歸。乃約鄭調甫先生同子堅表兄。照母姨親筆單點還。子堅初不知是事。喜出望外。先君謂之曰。爲汝看守十餘年。今幸完壁歸趙。吾心始安矣。此事在古人中。亦爲難得。先君於流離播遷之際。護持不失。爲尤難其所以遺吾子孫者厚矣。凡吾子孫。皆當勉旃。

無菴贊頌

湧幢小品。孟無菴〖珙〗。任荊湖制帥。創書院以處流寓之士。每日見客。雖數十百人。一一接談。凡有投獻。並入袖中。客退。以所受文書。令館客逐一朗誦而諦聽之。可行者付出。不可行者贐之行。嘗自作無菴贊云。老拙愛遊戲。忙裡放癡憨。正當任麼時。無處見無菴。混沌菴之基。太朴菴之梁。太始菴之柱。太極菴之坊。兩儀菴之戶。三才菴之房。四象菴之壁。八卦菴之窗。白雲菴之頂。清風菴之牆。誰人運斤斧。大匠曰羲皇。明月爲伴侶。萬古其如常。欲知吾富貴。秋水共天長。水雲不到處。一片玉壺光。臨終。又有頌曰。有生必有滅。無菴無可說。踢倒玉崑崙。夜半紅日出。

銀童

聞見卮言。秀水賈人黃豫松。買舟至嘉興糴米。値疾作。擁衾而臥。艤舟於岸。一童求附舟。舟人堅拒之。童竟突入艙中。黃疾甚。不知也。舟人疑爲黃所留矣。明日。黃見之。問而知其無所歸。乃攜至家。入門僕地。驚視之。乃白銀鑄成人也。秘藏別室。香火奉祀。家遂富。後黃之子。褻慢童。童遂去。家亦漸落。

銀精

碣石剩談。一宅每多鬼怪。有人買之。夜宿其中。遙聞嘈嘈人語。起聽。在西壁下。其語謂吾輩主來矣。似慶賀者。頃之。又聞愁歎聲。謂相聚多年。今將分離矣。主人暗喜。冀有所見。忽見一白衣老人至曰。吾乃銀精也。壁下有銀若干。待公久矣。任君掘出營運。惟吾銀精不可鑿。亦不可鎔化。倘得存守。且能增益多金。次日。果于壁下掘銀若千錠。內一錠。晶光奪目。識爲銀精。謹藏笥中。焚香祝拜。或雜之群銀中。則倍增益。

詩論濫賞詞

紹興初。范覺民爲相。悉革崇寧以來創立。濫賞官職。自後應補選官。每事各爲一項。建議詩論。並取朝廷指揮。雖公論當然。而失職者謗議蜂起。有改東坡行香子詞云。清要無因。舉選艱辛。繫書錢須足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歎旅中愁。心中悶。部中身。雖抱文章。苦苦推尋。更休說誰假誰真。不如歸去。作箇齊民。免一回來。一回討。一回論。大書䊀于內前牆上。邏者得之。以聞。時劉豫方據河南。朝論慮搖人心。亟罷討論之舉。覺民爲臺諫所攻。竟去相位云。

龍九子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明孝宗書小帖。以問內閣李西涯。西涯不能悉。乃據羅圭峰〖玘〗劉蘆泉〖績〗之言。具疏以聞。西涯言于楊升庵。升庵爲西涯承上問而不蔽下臣之美。賢相之盛節。錄於集中。一曰贔屭避戲。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殿脊獸頭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龍。性好叫吼。今鐘上獸鈕是也。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獄門。五曰饕餮。好飲食。故立于鼎蓋。六曰蚣𧏡。性好水。故立于橋柱。七曰睚眥。性好殺。故立于刀環。八曰金㹸。形似獅。性好煙火。故立于香爐。九曰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于門舖首。又有金吾。似美人首。尾似魚。有兩翼。性通靈不寐。故用警巡。然升庵無所引證。且與金吾而爲十矣。胡承之侍真珠船。亦有龍九子。并載西涯事。其名不同。一曰囚牛。好音樂。胡琴上所刻是。二曰睚眥。刀柄龍吞頭是。三曰嘲風。性好險。殿角走獸是。四曰蒲牢。好鳴。鐘上獸紐是。五曰狻。〖酸〗㹸好坐。佛座獅子是。六曰霸下。好負重。碑座獸是。七曰狴犴。好訟。獄門所畫獸是。八曰贔屭好文。石碑兩傍所畫龍是。九曰蚩吻。好吞。殿春獸頭是。各有引證。以爲其說不經。援史傳睚眥必報等語。以證睚眥之非。蒲牢。海邊獸名。班固東都賦註。海中有大魚曰鯨。蒲牢畏鯨。鯨擊蒲牢。輒大鳴。凡鐘欲令聲大。故作蒲牢于上。而刻鯨形以撞之。狻猊。穆天子馬。日走五百里。爾雅云。狻麑如虥〖潺〗貓。食虎豹。郭璞註。即獅子也。出西域。狴犴。韻會曰犴。犬子也。犬所以守。故謂獄爲犴。字林云。犴豻同。胡地野狗。似狐。黑喙。周官士射豻侯注。豻胡犬。其守在夷。士以能勝四夷之守爲善。故射之。𡌨雅云。豻善守。故獄曰豻。贔屭。西京賦。巨靈贔屭。註。壯大貌。吳都賦。巨鰲贔屭。註。用力貌。蚩吻。當作鴟尾。王子年拾遺記。鯀沉羽淵。化爲玄魚。後人修玄魚祠以祀之。見其浮躍出水。長百尺。噴水激浪。必降大雨。漢世越巫。請以鴟魚尾厭火災。今之獸頭鴟尾是也。唐會要。漢武柏梁臺災。越巫言海中有魚名虯。其尾似鴟。激浪則降雨。遂作其形。置于殿脊以厭火。南史蕭摩訶詔其廳事寢堂。并置鴟尾。諸書並不見有龍子之說。囚牛。霸下。嘲風。俱無考證。劉調父〖元卿〗賢奕。亦載諸物名。云見山海經博物志。亦無龍九子之說。其贔屭蒲牢金猊椒圖螭吻金吾。說與升庵同。他如憲章。形似獸。有威。性好囚。立于獄門。蜥蜴。形似獸。鬼頭。性好腥。立于刀柄。變𧊲。形似龍。性好風雨。立于殿脊。螭虎。形似龍。性好文采。立于石碑兩旁。虭蛥〖刀哲〗。形似龍而小。性好險。故立護朽上。鰲魚。形似龍。好吞火。故立于屋脊。獸吻。形似獅子。性好食陰邪。故立門鐶上。饕餮。性好水。立于橋柱。按饕餮。韻彙等書。作貪食貌。升庵好飲食立鼎蓋之說爲是。好水未識何據。升庵以蚣𧏡爲好水。而陸儼山金臺紀聞。又以𧈢𧏡爲好飲云。鴟鴞氏生三子。長曰蒲牢。次曰鴟吻。說亦與升庵同。三曰𧈢𧏡好飲。即今牐口〖字聲〗所置是也。牐口上以石鑿獸。置兩榜。狀似蜥蜴。首下尾上。名曰𧈢𧏡。諸說各異。備書之。以俟博物君子訂正焉。

俚詩有本

茅鹿門先生文章擅海內。尤工敘事誌銘。爲明代大家。晚喜作詩。自稱半路修行。語多率易。次子國縉登第。喜而口占曰。堂前正索千金賞。門外高懸五丈旗。聞者皆笑。然唐黃滔已先之矣。滔放榜詩云。白馬斯風三十轡。未門秉燭幾千家。御試曰。九華燈作三條燭。萬乘君懸四首旗。以古准今。如出一手。則先生亦未可笑也。

令喻意

雲間一紳。與吾郡某生。爲戚屬而有隙。延至家。飲食款待。嚴其出入。思以計中傷。某孝廉知之。席間設令喻意曰。波濤逋逃。言風波既起。宜逃遁也。生佯曰。壺觴何傷。一日。生素厚某宦之僕。見縣盜案竄生名。欲捕歸告其主。統眾往救。生已逸出。買舟潛置他所得免。彼此訐告不已。

作誌

正德中。杭州金編修美之〖璐〗。爲外家張氏作墓誌。謹依金石例。不書婦姓。婦家乃俗人也。意美之輕已。而出言詆之。張教論子興口占長短句嘲曰。張翁墓誌。金生執筆。不書姓氏。婦家稱屈。金生自謂能文字。纔動筆時便忍氣。韓退之。柳柳州。蘇東坡。歐陽修。當時墓誌做多少。畢竟門前罵不休。

冤懺

冤懺載詩云。自古文章推李杜。如今李杜忒稀奇。葉公懞懂遭蛇嚇。馮婦龍鐘被狗欺。雜輳零軿𤪽玉賦。失䊀走韻省耕詩。若教修史真羞死。勝國君臣也皺眉。雪顛子題其揭曰。是是非非何日休。序班詩伯兩綢繆。前生必有因緣在。不是冤家不聚頭。

葉子

葉子不知所起。其式必須官樣。我蘇桃花塢太倉衛前崑山司馬橋。爲牌藪。以夾青純綿紙者爲上。按文獻通考。有葉子格戲。晁氏云。不著撰人。世傳葉子。晚唐時婦人也。撰此戲。李節之藝林累百云。唐太宗問一行世數。一行製葉子格以進。葉子言二十世李也。其式亦不傳。不知何時。改用宋江等名。潘之恆葉子譜云。葉子始於崑山。用水滸傳中人名。爲𧢲觶戲耳。黎遂球運掌經云。署之以宋江之徒者。必勇敢忠義。然後可勝。而又非徒讀書者所能知。故署之以不知書之人。其法分立四門。自相統轄。由空齾至九爲錢。累錢爲百。累百爲萬。累萬爲十萬。以至萬萬。萬勝千。千勝百。百勝錢。錢數賤九而貴空。殊倒置有味。戲百出而不窮。用數多而尚變。野史贊曰。履共成。無忘其空。空以基之。成以息之。葉子之所由作也。又曰。聞賓四門。所以禮賢。不聞積聚而工數錢。故愚稱守運之有神。能積能散。存乎其人。空不居其歉。萬不履其盈。萑苻之輩。若宋公明。亦足爲世所程。誰曰不經。

古惟扯張鬭虎。至馮猶龍。始爲馬弔。謂馬四足。失一不可行。故分四壘。各執其八。而虛八爲中營主將。護之。以紀殿最。定賞罰。無掉者謂之赤足。部中惟百萬簪花。上國之將相也。猶齊之管晏。鄭之僑肸。魏之信陵。雖臣而威震主矣。故其賞獨專。勝亦得。敗亦得。或倍之。以勝倍也。或三之。以自出師而捷。故三也。主將得百萬。無尊無捷而亦勝矣。四尊部中之最尊者也。軍罷而稽程。倘不得其儔。雖尊而不勝。兼者。尊之第二葉也。倘逄其尊。雖兼亦勝。極者。部中之最卑者也。倘四極并臨。或更逄百萬。是匹夫而稱雄。雖極亦有時而獨尊。軍司馬紀錄可也。

紙牌說

李東琪〖式〗紙牌說。紙牌四十頁。始乎錢。繼以索再繼以貫。蓋散錢就緡。始可以貫計。而極乎數之盛也。然則曷始乎空沒文。此如漢高祖微時實不能辦一錢也。錢無以半計者。而今有半錢。何也。蓋善權子母者。雖半不遺。而後可以累萬也。由一錢至九錢而止。竟不滿十。蓋盈數。天地所忌。即十文亦難驟至也。繼之一索至九索而止。一貫至九貫而止。俱不滿十。義蓋同之耳。然何以至一貫。始作人形。前此錢未盈貫幾不得比於人數。今累累然。其萬矣。皂隸升爲衣冠。銅臭立致公卿。必然之勢。無足怪也。自二十萬以至萬萬。數極矣。有其資者。勢擬乎封君。而事可以帝制。故尊之以宋江也。或曰。大萬不易致。此其人必有狙詐之謀。而參以殘刻之行。盜固有道焉。富人類然矣。乃錢索二十頁內。獨空沒文。亦具人狀何也。蓋能爲極有者。固人萬萬貫是也。能爲極無者。亦人空沒文是也。顧安知萬萬貫之不即爲空沒文。如鄧通錢布天下。而其後不能名一錢。空沒文之或可爲萬萬貫。如魯頓貧。不免飢寒。而其後富雄猗氏乎。聚散倚伏之道。於數紙內誕告焉。而特微其旨耳。獨是年來馬弔風馳。幾遍天下。不知其法。創自誰何。然循其名。角其實。抑亦世變風會使然。有識者懼之耳。

戒角文

蘇人好角。人有招之而即趨赴者。毛序始先生倣制義體。集四書句。作戒角篇曰。賊夫人之子。角招是也。甚矣。若崩〖奔〗厥角。不待其招而往。自賊者也。二三子又從而招之。是誠何心哉。戒之曰。昔者窺聞之。當在宋也。賊民興。北方之強也。今用之。凡四等。三十二章〖張〗。三子者出。於已取之。其下八章。若合符節。戰必勝矣。是道也。眾皆悅之。君子不由也。天人豈以不勝爲患哉。其慮患也深。弗爲耳。於此有人焉。狎於不順。非其罪也。損者三友。善誘人。則引之而已矣。引而不發。是難能也。上士一位。我爲我。無所苟而已矣。夫召我。雖多。知其非義。違之何如。有復我者。請辭。辭曰聞戒。戒之在鬭。既富矣。財不可勝用也。出內之吝。一介不以與人。公輸子。雖萬鎰。君無尤焉。曰。姑舍是。何足算也。分人以財。欲罷不能。無處而餽之。是亦不可以已乎。苟完矣。則猶可及止也。韞匵而藏。亦欲無加者人。止於嬴。雖閉戶。人其舍諸。曰某在斯。爲可繼也。他人有心。不奪不饜。不善則失之。則將反諸其人乎。或相什伯。或相千萬。不爲不多矣。苟爲無本。請復之。殆不可復。空乏其身。可立而待也。一朝而獲十。終日不獲一。難乎有恆矣。以若所爲。雖得之。不可必得。亦悖而出。可坐而致也。嗚呼。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孰樂。吾不與也。夜以繼日。坐以待旦。無益。不如學也。已而已而。往者不可諫。戒之戒之。來者猶可追。而今而後。有同室之人鬭者。則已垂涕泣而道之可也。鄉鄰有鬭者。趨而避之可也。何也。爲其賊道也。於宋。率西水滸。強者居之。今之君子。無若宋人然。

周鐵墩傳

鄭桐庵先生。嘗作周鐵墩傳。吳中故相國申文定公家。所習梨園。爲江南稱首。鐵墩者。又梨園稱首也。姓周氏。魁岸趫雄。平顱廣顙。方面矬項。身短而肥。自頂至踵。廣狹方圓略稱。人呼鐵墩鐵墩云。當場而立。木彊遲重。方其蹋踘超距。角牴趯躍。雖俊鶻飛隼。莫能過也。數歲時。侍相國所。相國目之曰。此童子當有異。教之歌歌。教之泣泣。教之官官。教之乞乞。晝忖宵摩。滑稽敏給。㒺不形容曲中。極於自然。時復援引古今以佐口吻。資談笑於相國左右。余素不耐觀劇。然不厭觀申氏家劇。每坐間。輒自提掇。毋踦跛。毋弇鄙。毋輕薄。歌呼謔浪諧調。毋以道學示嚴重。毋以氣節示淩踔。懼供鐵墩揣摩去也。觀者入其雲霧中。啼笑悲歡。動心失志。而鐵墩冷眼看人。四筵之情性畢見。擅名梨園四十年。遭逢時變。暴富之客。將奄致之。鐵墩蹶然曰。承事相國以至今日。乃反顏面事趢趗兒。吾寧甘乎。遂絕群而往。不復出。踰三四年。相國之後。稍稍整頓舊觀。樂承平故事。鐵墩始復出。吾聞其事。甚感歎之。蓋自四公子而後。曁田竇衛霍之家。所養客亡不聰明才辨。銜恩知己。及考其聚散離合之行。曾鐵墩之不若。而析圭儋爵。北面事人。未有能眷戀舊恩如若人者。豈所謂有心玩世之流。託伶倫以諷者歟。抑何其錚錚也。北史稱江東天了。傅粉宮中。群臣口脂面藥。搔頭弄姿。以爲君臣相說如此。使當日輦上諸君。以鐵墩爲師。盡其技。詎不足貌優孟之長。寵冠貂蟬之幕也哉。

食異

昌歜羊棗。鱁鮧腹魚。雖稍與人殊。然亦口食所不廢也。鮮于叔明之嗜臭蟲。權長孺之嗜人爪。劉邕之嗜瘡痂。唐舒州刺史張懷肅。左司郎中任正名。李棟之。服人精。唐書高仙芝傳。載賀蘭進明好啖狗糞。明初僧宗泐嗜糞浸芝蔴雜米和粥。駙馬都尉趙輝喜食女人陰津月水。南京祭酒劉俊喜食蚯蚓。二西委譚。載吳江婦人喜食死尸腸胃。似爲奇疾。口有同嗜。豈非虛語。

洗筆池

潭州某邑。有唐褚河南洗筆池。至宋。邑令趙必穆。於池中得一斷碑。上刻先生湘潭偶題詩云。遠山酋崒翠凝煙。爛熳桐花二月天。遊遍九衢燈火夜。歸來月掛海棠前。詩筆兼妙。幾致湮沒。

甘泉寺

鼎州甘泉寺。介官道之側。嘉泉便於潄酌。行客未有不停車者。始宼萊公南遷日。題於東檻曰。平仲酌泉經此。回望北闕。黯然而行。未幾。丁晉公過之。復題西楹曰。謂之酌泉。禮佛而去。後范補之〖諷〗安撫湖南。留詩於寺云。平仲酌泉回北望。謂之禮佛向南行。煙嵐翠鎖門前路。轉使高僧厭寵榮。

妓綴巾帶

黃山谷弟元明。宰廬陵縣。赴郡會座土巾帶偶脫。太守諭妓綴之。既畢。俾元明撰詞。曰。銀燭畫堂明如晝。見林宗巾墊羞蓬首。斜插花枝。線賒羅袖。須臾兩帶還依舊。倒帶休今後。也不須更漉淵明酒。寶篋深藏。濃香薰透。爲經十指如蔥手。蓋調寄七娘子也。

召乩演戲

乩仙。大約文人才士精靈之所托。有金某通其術。詭稱一陳夫人。號曰慈月智朗。與生有婚姻之緣。請之即來。長篇大章。滔滔淚淚。縉紳先生亦惑其說。又有召鬼演戲。以數歲小兒。爲之啼笑悲歡。手舞足蹈。一童自稱西楚霸王。持巨木而舞。不知其重。適嘉興一士在旁謂曰。吾有一對。請魯公對之。西水驛西。三塔寺前三座塔。驛與寺皆在嘉興。童忽僕地。遲久復起。乃大言曰。北京城北。五臺山上五層臺。眾稱善。復曰。吾爲此對。幾遊遍天下矣。半餉乃甦。

合肥知縣

昔有翰林學士渾身濕。兵部尚書徹骨寒之句。以爲佳對。偶有合肥知縣。瘦且骨立。直指戲曰。合肥知縣因何瘦。一時未有佳對。適蕪湖典史以解務至。其人多鬚。尹一見即云。蕪湖典史怎多鬚。直指笑而賞之。

門神贊

祝枝山一日謁某巡按。茶罷。敘禮而退。巡按送至門。祝見門神甚工。極口稱賞。巡按曰。請留一贊。祝云。手持板斧面朝天。隨你新鮮只一年。巡按曰。某請續之。厲鬼邪魔俱歛跡。豈容小醜倚門邊。相與大笑而別。

王好戰

天啟中。崑山顧秉謙爲相。附媚魏璫。聲勢赫奕。凡令尹過其門。必下轎徒行。時山陰王忠陛爲令。以事出行。每迂其塗而過之。時有作四書文以譏之者。玉峰張中來。嘗誦其破承云。王好戰。固過相師之道也。夫道若大路然。焉用戰。謂其爲相與。惜其文不傳。

三朝建言

成化間。一御史建言。順適物情。云近京地方行役。車輛騾驢相雜。騾性快。力強。驢性緩。力小。今並一處驅馳。物情不便。乞要分別改正。弘治初。一給事建言。處置軍國事云。京中士人。好着馬尾襯裙。因此官馬。被人偷拔鬃尾。有娛軍國大計。乞要禁革。嘉靖初。一員外建言。祟節儉以變風俗。專論各處茶食舖店所造看桌糖餅。大者省功而費料。小者省料而費功。乞要擘畫定式。功料之間。務在減省。使風俗歸厚。極小事體。生扭在極大題曰上。肉食者鄙。信然。

嘲窺句

陳亞卿窺古人詩句。或嘲以詩云。昔賢自是堪加罪。非敢言君愛窺詞。匪奈古人無意智。預先偷子一聯詩。

判鼠

嘉靖間。一御史某。蜀人。有口才。中貴某欲譏御史。乃縳一鼠蟲〖地諱四川口鼠〗曰。此鼠咬毀余衣服。請御史判罪。御史判曰。此鼠若問笞杖徒流。太輕。問凌遲絞斬。太重。下他腐刑。中貴知其譏已。然亦服其判斷之捷。

戲臺對聯

康𤋮癸酉春。蘇城搭臺演戲。幾無隙地。婦女有搶去首餙者。有被人㚥騙者。無賴生事起釁不一。當事不爲嚴禁。至四月猶未止。予從石湖歸。見彩雲橋北演戲。登岸往觀。見臺上對語云。六禮未成。頃刻洞房花燭。五經不讀。霎時金榜題名。甚爲切當。猶憶幼時見一聯云。逄場作戲。把往事今朝重提起。及時行樂。破工夫明日早些來。四句皆成語。確是戲臺對聯。移他處不得。

佛汗

北魏孝昌三年二月。洛陽平等寺金身。兩目垂淚。遍體俱濕。三日乃止。時人稱爲佛汗。明年爾朱榮人洛。誅戮百官殆盡。宋靖康元年立春前一日。太史局勾芒神。流淚滴襟袖。是年徽欽被擄。元至正末。吾蘇承天寺佛像亦垂淚。僧拭之復出。淮張據吳。占寺爲宮。有暫借承天住十年句。

聖人前知

夫子生於魯。其神靈尤顯於魯。如漢時修夫子宅。鍾離意得壁之語。雖爲不經。然未必無其事。正德中。劉六七攻山東。夫子像面汗出如雨。其孫衍聖公以布拭之。拭而復出。後賊至。盡擄每朝所腸。崇禎十四年。曲阜縣夫子廟中。有見夫子下殿。撫几而哭。淚下點點成血。未幾國祚遂移。此亦泣麟之餘悲。友袂掩淚之至痛耶。

牛角山河

右相李綱。方經理兩河。以圖復中原。黃潛善汪伯彥力排去之。車駕遂東幸。兩河郡縣相繼淪陷。金人南侵。高宗奔杭州。而國不可爲矣。有人題詩于吳山子胥祠曰。和戰無成數戒嚴。中原民苦望熙恬。遷杭不已思閩廣。牛角山河日入尖。

嘲王禹玉

王禹玉丞相既亾。有人作書嘲之曰。太師因被子孫煎。身後無名只有錢。喏喏佞翻王介甫。奇奇歆殺宋昭宣。嘗言井口難爲戲。獨坐中書不計年。東府自來無土地。便應正授不須權。其家經府指言張山人作。府尹追張至。張曰。某自來只作十六十七字詩。七言律某吟不得。府尹笑而遣之。

壁虎黿冤

禱兩用蜥蜴。以其能致雨也。宋熙寧閒旱。令捕蜥蜴一時無獲。多以壁虎代送官府。民謠有壁虎壁虎。你好吃苦之說。明初大江之岸常崩。人言其下有豬婆龍。一時恐犯國姓。祗言有黿。高皇惡與元同音。捕之殆盡。時亦有癩黿癩黿。何不稱冤之謠。世之受誣而被害者。寧止壁虎與癩黿哉。

放生池記

慶元初。趙師睪爲臨安尹。請以西湖爲放生池。作亭池上。命國子司業高炳如文虎爲記。高故博洽。疾時文浮誕。痛抑士子。遂失眾心。會記有鳥獸魚鱉咸若。商歷以興。已鐫之石。始覺其誤。改商爲夏。痕刻猶存。輕薄子作詞謔之云。高文虎稱伶俐。萬苦千辛。作箇放生亭記。從頭無一句。說着官家。盡把大師歸美。這老子忒無廉恥。不知潤筆能幾。夏王卻作商王。只怕伏生是你。

龍虎對

度宗龍飛榜。興化陳文龍爲狀元。胡躍龍爲省元。時范文虎爲殿帥。孫虎臣爲步帥。有人對云。龍飛策士。狀元龍。省元龍。虎帳得人。殿帥虎。步帥虎。

是他家屬

唐馮袞牧蘇州。江外優佚。暇日多縱飲博。因會賓僚擲盧。馮突勝。以所得均遺一座。乃吟曰。八尺臺盤照面新。千金一擲鬭精神。合是賭時須賭取。不妨回首乞閒人。嘗因飲酣戲妓。而軍倅留情。索然無緒。馮盻之曰。老夫過戲。無能爲也。倅摳衣而謝。馮因吟曰。醉眼從伊百度斜。是他家屬是他家。低聲向道人知也。隔坐剛拋荳蔲花。

李楊相謔

楊𨗉庵冬天氣盛。而李西涯怯寒。二公並坐。西涯屢以足頓地作聲。邃庵曰。地凍馬蹄聲得得。西涯見其吐氣如蒸。遽云。天寒驢嘴〖一并象鼻〗氣騰騰。蓋雲貴有象蠻之誚。邃庵原籍雲南故也

嚴高相謔

常熟嚴相國〖訥〗面麻。新鄭高相國〖拱〗作文。常用腹稿。二相退食相遇。高戲嚴曰。公豆在面上。俚語。誚蘇人曰鹽豆兒。嚴答曰。公草在腹中。蓋河南曰驢也。一時搼腹。

改勸學詩

勸學詩。有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成化間。馮御史徽。以事謫戍。易前詩云。少小休勤學。文章誤了身。遼東三萬衛。盡是讀書人。

張陸題句

崑山陸靜逸〖釴〗對景題句云。楊柳花飛。平地上滾將春去。張亨父泰應聲曰。梧桐葉落。半空中撇下秋來。

狀元宰相

卞榮在萬閣老安坐。適報。廷試曾彥首選。安曰。狀元卻是瞌睡漢。時彥年已六十矣。卞答云。宰相須用讀書人。

義袋謎

祝枝山學佛語。作乂袋謎云。無佛〖物〗不開口。開口便成佛盛物。盤多羅詰結。多羅破多剎〖撒〗。多佛〖物〗多難〖咜駝〗

蘿峰去位

張蘿峰陛辭之口。有人䊀詩于吏科門上云。大通橋下鷓鴣鳴。寶鏹三千又送行。歸路若逢徐少宰。入出相伴𢬊黃精。

嘲續絃

閩中陳成玉〖瓚〗善謔。友人周行可續絃。謔以詩云。十分春色海棠開。雲雨漫天暗裡來。可是東君勤愛惜。煙蓑乘夜護花臺。行可多鬚。故嘲之云。

晚婚

正德中。孫太初一元初談導引。人疑其仙。晚婚吳興施氏。妻妹李空同。以詩嘲之曰。范子無端出五湖。西施並載有耶無。詩人只合鶯鶯伴。施家今是大姨夫。 見說仙人萼綠華。〖晉昇平中萼綠華降羊權家〗麻姑亦降蔡經家。須防獅子河中吼。背癢無言爪得爬。

持水上壽

一士家貧。欲與其友上壽。無從得酒。但持水一瓶稱觴。時謂友人曰。請以歇後語爲壽曰。君子之交淡如。友應聲曰。醉翁之意不在。

即事對

嘉靖庚寅。夏言爲兵科都給事中。以議郊禮。加翰林學士掌科事。又服四品服色。許誥指其事爲對曰。七品衙門。五品官四品服色。以學士五品。給事七品也。無有能對。

詩投司徒

嘉靖二年。天下大災。明年春無雨。江浙蝗尤甚。未有蠲租之詔。羅柔投詩于大司徒孫交曰。春雪消時木尚枯。一詩持贈大司徒。漢文𦤃帝龍飛日。不遇災荒也賜租。

西涯撰誥文

李西涯撰劉瑾父封都督誥曰。積善以貽子孫。嘗聞其語。揚名以顯父母。今見其人。又號令風行乎天下。威名雷動於八方。爲京師傅笑。

別號

昔子思孟子。稱孔子亦曰仲尼。未聞有別號也。近世鯫生小吏。亦各以別號標致。謟諛之徒。不敢稱其字。況有一命者乎。舊有詩云。孟子名軻字未言。如今道號卻紛然。子規本是名陽鳥。又要人稱作杜鵑。

御史口吃

明宣正間。御史茂彪。舌禿言澀。侍西班。有東班御史誤人西班。彪乃面糾曰。臣是西班御史茂彪。有東班御史不合走入西班。然彪言爲包。班言爲邦。滑稽者因其言爲一絕曰。閶闔門開紫氣高。含香嘗得近神堯。東邦莫入西邦去。從此人人憚茂包。

張幼于謎

吾吳張幼手<于。使才好奇。日有闖食者。佯作一謎䊀門云。射中許入。謎云。老不老。小不小。羞不羞。好不好。無有中者。王百榖〖穉登〗射云。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甘羅十二爲丞相。小不小。閉了門兒獨自吞。羞不羞。開了門兒大家喫。好不好。

解跌

解大紳四歲。出遊市中。失足偶跌。眾笑之。解吟曰。細雨落綢繆。街坊滑似油。鳳凰跌在地。笑殺一群牛。

壁間對句

侯鯖錄。學士院壁間舊有題云。李陽生。指李樹爲姓。生而知之。久無對者。楊大年爲學士。乃對云。馬援死。以馬革裹屍。死而後已。

葵軒瑣記。邦江旅壁有對云。鄒孟子。吳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非男非女。周宣王。齊宣王。司馬宜王。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亦堪解頤。

許子不燀煩

耕餘博覽。虞集未遇時。爲許衡門客。虞有所私。午後輒出館。許每往不遇。病之。因書于簡云。夜夜出遊。知虞公之不可諫。虞即對云。時時來聒。何許子之不憚煩。

一節三分

雪濤諧史。一生員送廣文節儀。只用三分銀子。廣文出對曰。竹筍出牆。一節須高一節。生即對曰。梅花遜雪。三分只是三分。

字謎

雞肋編。王介甫儉字謎云。兄弟四人兩人大。一人立地三人坐。家中更有一兩口。便是凶年也好過。又有字點謎云。寒則重重疊疊。熱則四散分流。四箇在縣。三箇在州。在村裡只在村裡。在市頭只在市頭。楊南豐有門字謎云。倚闌于。東君去也。霎時問。紅日西沉。燈閃閃。人貌不見。悶懨懨。少箇知心。近有人作德字謎云。吳江人。七條心。如今兩箇人。合得一箇心。仔細看看。原是兩箇吳江人。以中有十四字也。蓋諺有吳江人七條腸之語。故云。他如秦字云。兩畫大。兩畫小。孕字云。先寫了一撇。後寫了一畫。他字云。問管仲。俱有思致。

十可笑

嘉靖戊子。張桂當路。有書十可笑帖於朝房者。東廠受旨緝訪。邏者分群四出。乃得席瑤等十餘人。皆傳誦者。實非其編造也。張桂發怒。欲以妖言律當之。刑部胡端敏公世寧奏。瑤輩因聞編揑笑言。敢于互相傳誦。罪止杖徒云。

戒庵漫筆。世宗一日御朝。見殿中一物行動。命內豎取視之。乃是蟹。背有硃書張璁二字。言其橫行也。

肉事

肉林。紂事也。肉翅者。魏鈴下登凌風臺。如履平地也。肉磨者。晉世祖某宦者善啖。謂胸有肉磨也。肉飛仙者。沈光也。〖見北史〗。肉鼓吹者。李匡遠也。肉手爐者。唐岐王于美婢懷中煖手也。肉几者。明皇𠙖黃翩兒肩以行也。肉屏風者。楊國忠及杭州別駕杜馴。選肥婢遮風也。肉杖肉陣肉障者。亦國忠也。肉腰刀。李林甫也。肉臺盤者。孫晟楊國忠也。肉雷者。來紹也。肉譜者。李守素也。肉疾者。申王也。內唾孟者。嚴世蕃以美女受唾。方咳嗽。美女以口受之也。肉雙陸者。王天華杲媚世蕃。織成地衣。令美女三十二人。紅素各半。聞擲點。該移某位。則趨以待也。水滸傳。魯達打鄭屠。以所切碎肉洒空中。似下一陣肉兩。肉兩二字更新。

隱軍字

袁籜庵先生自金陵來吳過訪。適有以事繫臬司獄者。因問某應得何罪。先生戲曰。帽兒蓋在車頭上。余曰。此先生調笑令中詞料也。先生遂成黃鶯兒曰。運退走他方。諢失言。輝少光。渾家汲水都傾蕩。褌兮衣藏。葷兮草藏。帽兒蓋在車頭上。鄆邑亡。指揮才少。勾補子孫當。舉坐絕倒。近見一夕話。載某軍官持畫像求先生作贊。即題曰。揮無手。輝欠光。褌去衣無恙。運退走他方。渾家攜水潑道傍。休猜是太上老。原來是鐵甲將。把一個大帽兒。蓋在車頭上。因知先生久有軍字隱語也。又聞先生在武昌時。某巡道謂曰。聞貴府衙中。有二聲。碁子聲。唱曲聲。先生對曰。老大人也有二聲。天平聲。竹片聲。某默然。未幾。先生遂掛彈章。

蒙古出對

元時一蒙古人爲宰。莅任行香。出對曰。孟孫問孝於我。我眾皆哂之。一生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宰人喜。厚賞之。

崇禎末。有以夤緣補廩者。馮猶龍謔之云。夫子絕糧於陳。命顏回往回回國借糧。以名與國號相同。冀以感動。比往通謁。大怒曰。孔子要攘夷狄。怪俺回回。常說回之爲人也。擇〖賊〗平。糧斷不與。顏子怏怏而歸。子貢請往。既至。自稱不昔奉承。常曰。賜也何敢望回回。群回大喜。以白糧一擔。先令攜歸。許以陸續送用。子貢歸。述于夫子。夫子攢眉曰。糧便騙了一擔。只是文理不通。聞者絕倒。

事物自然對

江陵勞勞亭。都人送別之所。可對適適圃。吾吳申相國園名。陶榖化化箋。以粗紙供溷。一化也。取溷紙復抄。二化也。可對奇奇集。賈似道萃古人用兵。以寡擊眾。如淝水赤壁之類。自詑援鄂之功。明徐禎卿有歎歎集。皆消遣悲傷之作。世號棋爲木野狐。以其媚溺人心。可對紙老虎。亦以紙牌能耗人財也。唐茶禁太嚴。人畏之。號草大䖝。可對火花娘。煉丹甚於溺色。故有此名。洪州有娉婷市。五代鍾傳侍兒所居。可對溫柔鄉。峨嵋山有不到寺。可對無定河。謝無逸以詠蝴蝶得名。人稱謝蝴蝶。可對鄭鷓鴣。雍鷺鷥。蓋鄭谷雍陶。亦以二詩得名也。

人以䖝名

元未。吳人呼秀才爲米䖝。近呼執喪事者爲桑䖝。以喪桑同音也。文易居閒者爲白螞蟻。差人爲餓皮蝨。倉夫爲倉老鼠。慣預外事者爲醬裡䖝。幫閒者爲蛀䖝。

字數:9201,最後更新時間: